從未謀麵的父母,早已記憶模糊的奶娘,都顯得那麽遙遠。
帝丘與江都毗鄰,江都王“轟轟烈烈以”的故事以及江都被多年前降為縣的事早已家喻戶曉,當這些奇聞異事裏的主角成了她的爹娘和早已回不去的故鄉,她無法形容自己的切身感受,因為她覺得陌生。
段宏官至中尉,三次奉命調查她祖父淮南王密謀造反一事,前兩次,劉非想殺人滅口,劉惜君的父親劉建向武帝告密劉非一事,正好救了段宏兩次,其中巧合以無法求證。
“那段叔從小教我要忠君愛國,是怕我怨恨什麽麽?”,細君凝眉問道。
段宏慢慢的搖了搖頭,火光下他的五官挺而深邃,“太平歲月本就不易,何苦呢?再說你一女娃娃,歲月美滿識得大體不是挺好麽。”
他不知道的是,正是這些灌輸給細君大國大家的情懷卻左右了她不太快樂的一生。
“段叔隨著陛下東征西戰,丈量過大漢的每寸土地,自然感情深厚”。
“細君,陛下建立起的這盛世,福澤百姓,延綿萬代,你見過他,便會自覺的臣服於他”。
細君點點頭,也許吧,但是她也不怨不怪誰,因為所有的一切是她無法決定的。
事實上在劉非第三次造反,段宏沒有來得及察清此事就已經東窗事發,他因辦事不利而被罷官。更巧的是,漢武帝在王府滿門處決前赦免了繈褓裏的細君,並且派人尋過她。
帶著遺落民間的皇室血脈回到朝廷,再表以日月之心,那麽曾經失去的一切都會變得唾手可得。而這後半段故事是段宏不曾說出口的。
帝丘有女(五)
冬日,天亮的晚,因為他們在林中過夜,天還沒亮他們便出發了。
一路,天氣很好,在趕了幾裏路後,劉蒙將馬車停在了一個茶肆前,在這茶肆歇口氣喝壺茶下午就能到他們的目的地。
“小二!來壺好茶” 劉蒙大聲朝櫃上喊道。
小二應聲而來,說了麻利話,收起段宏的打賞便轉身端茶去了。
等茶的時候,細君轉眼打量起茶肆,隻看見櫃上有個穿白裙的姑娘。
在一群人裏她有些顯眼,細君不禁多看了幾眼,她細臉彎眉嘴角含笑,一雙細眼炯炯有神。
自打他們進屋,櫃上的白衣姑娘便打量了細君他們這桌幾眼。
細君以為是自己盯著人家看才會引來白衣姑娘的注視,便扭了頭看外麵的風景。等到細君再回頭,看見人家姑娘還在段宏身上瞟,便笑了一聲,卻引來段宏劉蒙一臉奇怪的表情。
不一會兒那姑娘摸了摸頭,便朝著細君這桌走來,邊走邊喊道,“小虎子,把我阿爹櫃子後頭的好茶葉泡壺茶來!” ,她的聲音充滿笑意。
說罷,她朝著段宏笑著眯起了眼,聲音清脆婉轉,“喲! 爺,您這是去哪兒啊!一路風塵僕僕的。”
段宏放下茶杯,聽到姑娘略微調笑的語氣,嘴角微抿,想起自己放浪形骸的歲月,不禁抬起頭笑的有些壞,“姑娘!我自然是打去處去。”
那姑娘挑起眉,也不在意段宏的打趣,便接過身後小虎子的茶壺先給段宏斟了一杯,再給桌上其餘人斟滿杯子:“爺是去長安奔親戚吧?”
段宏挑眉,有些訝然,“姑娘,此話怎講?”
白裙姑娘掩嘴, “走這條官道的大都是奔長安,最近又不太平,發了大水,看兩位爺和這位姑娘相貌不凡,該是去長安投貴人的吧!”
“發大水?” 三人的重點在這點上段宏略微皺眉,盯著她想看出這話的真假。
“喝茶喝茶”,白裙姑娘自然看出段宏他們不信,也不繼續聊不下去的話題,便又岔開道,“奴家金翠,是這茶肆店主的女兒,你們可以喚我一聲翠娘,我就想各位貴人交個朋友”。
她說這話時眼睛卻是看著段宏的,在細君眼裏,她恨不得將段宏生吞活剝。
翠娘常年在茶肆中謀生路,形形□□的人都打過交道,她生性直爽坦白。
喝了口水,段宏站了起來朝著翠娘一笑,信口就來,“翠娘,我打帝丘來,等我從長安回來的時候,如果還在你這茶肆歇腳,咱們在交個朋友,如何?”
翠娘一聽“呀!”的一聲,“爺怕是回不來了,就在昨日,帝丘瓠子河決了堤,淹死了好些人,爺也是福大命大!”
這下細君劉蒙也站了起來,皺起眉看著段宏。
劉蒙粗獷的聲音響起,“姑娘如何確信是帝丘發大水?我們才從帝丘趕過來的,路上可是一點跡象都沒有!”
翠娘好笑道,“爺,發大水可是昨晚夜裏的事兒!您不信?今天早上,可就河南太守派遣的人可是快馬加鞭去長安報信去了,還在我這裏換了匹馬”。
坐下的段宏又喝了口茶,麵上不動聲色,心裏卻百轉千回,上報朝廷如此著急可見這次是災情與往日小打小鬧水患不可同日而語。
劉蒙望著一眼拴在茶肆旁的眾多馬匹,也不知換下的是哪匹,他欲言又止的望著段宏。
安撫細君劉蒙坐下,段宏沉靜了片刻,見回到櫃檯上的翠娘還在打量他們,他略微揚高聲音道,“這些年也沒見朝廷要真正的管這檔子事,投奔親戚要緊! 咱家現在就隻剩我們三口人,也沒什麽家當,就別惦記家了!”
三人心不在焉的喝完茶,扭不過段宏,大家上了車準備繼續趕路,半晌不見劉蒙驅馬,細君正欲掀開簾子看看,隻見一隻瀅潤淨白的手提著一包幹糧伸了進來,車裏兩人一看,是翠娘。
翠娘掩麵笑道:“爺,我就在這兒當壚賣茶,哪兒也不去,爺回來的時候,經過這茶肆可要來喝杯茶!”
說完她深深的看了一眼段宏,細君看段宏沒準備接過幹糧的樣子,便接過幹糧道了聲謝。
翠娘一笑,迴轉身子離開。
車簾剛放下,便聽見馬車裏段宏的聲音,“你這孩子,爹平日怎麽教你的,不能隨便收人東西,等到了長安看你娘怎麽收拾你!”
說者有心,聽者更有意,翠娘低頭,掩去失望之色,疾步走進茶肆。
馬車裏,細君與段宏大眼望著小眼,一時無語。
經過霍玉一事,細君對與段宏身邊的女子格外小心,不在隨心所欲任意妄為,過去媒婆說了那麽多姑娘,隻有霍玉讓細君想明白以後覺得惋惜。
劉蒙趕著馬,官道上汲汲的馬蹄聲聽得歸家的人有些心急,趕路出遠門的人有些心煩。
那個陽光溫暖的上午,就如往日一樣很平淡的流逝了,後來,細君原道返回的時候,一個永遠沒有答案的問題不斷在心裏叩問自己,要是在茶肆那個小小的分水嶺,他們趕回帝丘了該多好,帝丘哀嚎遍野,也不及後來發生的剜心。
至於那場河患,隻在《漢書·食貨誌》中記述下寥寥數語,“是時,山東被河災,乃歲不登數年,人或相食,方二三千裏,尤其是濮陽一帶,盡成澤國,饑民蜂起,民怨沸騰”。
帝丘與江都毗鄰,江都王“轟轟烈烈以”的故事以及江都被多年前降為縣的事早已家喻戶曉,當這些奇聞異事裏的主角成了她的爹娘和早已回不去的故鄉,她無法形容自己的切身感受,因為她覺得陌生。
段宏官至中尉,三次奉命調查她祖父淮南王密謀造反一事,前兩次,劉非想殺人滅口,劉惜君的父親劉建向武帝告密劉非一事,正好救了段宏兩次,其中巧合以無法求證。
“那段叔從小教我要忠君愛國,是怕我怨恨什麽麽?”,細君凝眉問道。
段宏慢慢的搖了搖頭,火光下他的五官挺而深邃,“太平歲月本就不易,何苦呢?再說你一女娃娃,歲月美滿識得大體不是挺好麽。”
他不知道的是,正是這些灌輸給細君大國大家的情懷卻左右了她不太快樂的一生。
“段叔隨著陛下東征西戰,丈量過大漢的每寸土地,自然感情深厚”。
“細君,陛下建立起的這盛世,福澤百姓,延綿萬代,你見過他,便會自覺的臣服於他”。
細君點點頭,也許吧,但是她也不怨不怪誰,因為所有的一切是她無法決定的。
事實上在劉非第三次造反,段宏沒有來得及察清此事就已經東窗事發,他因辦事不利而被罷官。更巧的是,漢武帝在王府滿門處決前赦免了繈褓裏的細君,並且派人尋過她。
帶著遺落民間的皇室血脈回到朝廷,再表以日月之心,那麽曾經失去的一切都會變得唾手可得。而這後半段故事是段宏不曾說出口的。
帝丘有女(五)
冬日,天亮的晚,因為他們在林中過夜,天還沒亮他們便出發了。
一路,天氣很好,在趕了幾裏路後,劉蒙將馬車停在了一個茶肆前,在這茶肆歇口氣喝壺茶下午就能到他們的目的地。
“小二!來壺好茶” 劉蒙大聲朝櫃上喊道。
小二應聲而來,說了麻利話,收起段宏的打賞便轉身端茶去了。
等茶的時候,細君轉眼打量起茶肆,隻看見櫃上有個穿白裙的姑娘。
在一群人裏她有些顯眼,細君不禁多看了幾眼,她細臉彎眉嘴角含笑,一雙細眼炯炯有神。
自打他們進屋,櫃上的白衣姑娘便打量了細君他們這桌幾眼。
細君以為是自己盯著人家看才會引來白衣姑娘的注視,便扭了頭看外麵的風景。等到細君再回頭,看見人家姑娘還在段宏身上瞟,便笑了一聲,卻引來段宏劉蒙一臉奇怪的表情。
不一會兒那姑娘摸了摸頭,便朝著細君這桌走來,邊走邊喊道,“小虎子,把我阿爹櫃子後頭的好茶葉泡壺茶來!” ,她的聲音充滿笑意。
說罷,她朝著段宏笑著眯起了眼,聲音清脆婉轉,“喲! 爺,您這是去哪兒啊!一路風塵僕僕的。”
段宏放下茶杯,聽到姑娘略微調笑的語氣,嘴角微抿,想起自己放浪形骸的歲月,不禁抬起頭笑的有些壞,“姑娘!我自然是打去處去。”
那姑娘挑起眉,也不在意段宏的打趣,便接過身後小虎子的茶壺先給段宏斟了一杯,再給桌上其餘人斟滿杯子:“爺是去長安奔親戚吧?”
段宏挑眉,有些訝然,“姑娘,此話怎講?”
白裙姑娘掩嘴, “走這條官道的大都是奔長安,最近又不太平,發了大水,看兩位爺和這位姑娘相貌不凡,該是去長安投貴人的吧!”
“發大水?” 三人的重點在這點上段宏略微皺眉,盯著她想看出這話的真假。
“喝茶喝茶”,白裙姑娘自然看出段宏他們不信,也不繼續聊不下去的話題,便又岔開道,“奴家金翠,是這茶肆店主的女兒,你們可以喚我一聲翠娘,我就想各位貴人交個朋友”。
她說這話時眼睛卻是看著段宏的,在細君眼裏,她恨不得將段宏生吞活剝。
翠娘常年在茶肆中謀生路,形形□□的人都打過交道,她生性直爽坦白。
喝了口水,段宏站了起來朝著翠娘一笑,信口就來,“翠娘,我打帝丘來,等我從長安回來的時候,如果還在你這茶肆歇腳,咱們在交個朋友,如何?”
翠娘一聽“呀!”的一聲,“爺怕是回不來了,就在昨日,帝丘瓠子河決了堤,淹死了好些人,爺也是福大命大!”
這下細君劉蒙也站了起來,皺起眉看著段宏。
劉蒙粗獷的聲音響起,“姑娘如何確信是帝丘發大水?我們才從帝丘趕過來的,路上可是一點跡象都沒有!”
翠娘好笑道,“爺,發大水可是昨晚夜裏的事兒!您不信?今天早上,可就河南太守派遣的人可是快馬加鞭去長安報信去了,還在我這裏換了匹馬”。
坐下的段宏又喝了口茶,麵上不動聲色,心裏卻百轉千回,上報朝廷如此著急可見這次是災情與往日小打小鬧水患不可同日而語。
劉蒙望著一眼拴在茶肆旁的眾多馬匹,也不知換下的是哪匹,他欲言又止的望著段宏。
安撫細君劉蒙坐下,段宏沉靜了片刻,見回到櫃檯上的翠娘還在打量他們,他略微揚高聲音道,“這些年也沒見朝廷要真正的管這檔子事,投奔親戚要緊! 咱家現在就隻剩我們三口人,也沒什麽家當,就別惦記家了!”
三人心不在焉的喝完茶,扭不過段宏,大家上了車準備繼續趕路,半晌不見劉蒙驅馬,細君正欲掀開簾子看看,隻見一隻瀅潤淨白的手提著一包幹糧伸了進來,車裏兩人一看,是翠娘。
翠娘掩麵笑道:“爺,我就在這兒當壚賣茶,哪兒也不去,爺回來的時候,經過這茶肆可要來喝杯茶!”
說完她深深的看了一眼段宏,細君看段宏沒準備接過幹糧的樣子,便接過幹糧道了聲謝。
翠娘一笑,迴轉身子離開。
車簾剛放下,便聽見馬車裏段宏的聲音,“你這孩子,爹平日怎麽教你的,不能隨便收人東西,等到了長安看你娘怎麽收拾你!”
說者有心,聽者更有意,翠娘低頭,掩去失望之色,疾步走進茶肆。
馬車裏,細君與段宏大眼望著小眼,一時無語。
經過霍玉一事,細君對與段宏身邊的女子格外小心,不在隨心所欲任意妄為,過去媒婆說了那麽多姑娘,隻有霍玉讓細君想明白以後覺得惋惜。
劉蒙趕著馬,官道上汲汲的馬蹄聲聽得歸家的人有些心急,趕路出遠門的人有些心煩。
那個陽光溫暖的上午,就如往日一樣很平淡的流逝了,後來,細君原道返回的時候,一個永遠沒有答案的問題不斷在心裏叩問自己,要是在茶肆那個小小的分水嶺,他們趕回帝丘了該多好,帝丘哀嚎遍野,也不及後來發生的剜心。
至於那場河患,隻在《漢書·食貨誌》中記述下寥寥數語,“是時,山東被河災,乃歲不登數年,人或相食,方二三千裏,尤其是濮陽一帶,盡成澤國,饑民蜂起,民怨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