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寒門鮮少出貴子
火燒的燎原星光的新書 作者:火燒的燎原星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楊標在昨天下午就在裏正的吩咐下,先去訂購了今晨所需要用到的豬肉、豬頭。讓屠戶今早務必送到裏正家裏去,還置辦了香、鞭炮等祭祀供品。
“娘,我來吧。”楊標示意小張氏走開一些,別被鍋底的灰弄髒了衣裳,然後把自家灶台的鐵鍋取出來往宅基地送去,上次裏正送來的舊鐵鍋還沒有還,正好今天做早飯就派上了用場。
小張氏拿著家裏的兩條長板凳,楊小花也提著裝了碗筷的籃子跟上,而楊林被裏正領著,祭祀所需的一應物品都放在牛車上統一送往宅基地。
“裏正叔婆,等工匠師父們吃完飯,就把你家的鐵鍋拿回去吧。”楊標看到小弟和裏正一家坐著牛車過來了,說道。
“沒事,這鍋是我家老大的,他們一家跟著孩子住在縣城裏。放在家裏也是閑置,你就放心用。”站在一旁的裏正一邊說,一邊將牛車上的東西拿下來。
“院試時間就要到了,縣學應該放假了,進義叔也很快就會帶著昱淇哥回家待考了,裏正叔公家人多,需要做的飯菜也多,少了一口鍋那可太不方便了。等今天下午小子從縣城跟裏正叔公辦完土地契約和立戶,回來再順便買口鐵鍋。”
裏正見楊標堅持,這個小子還真不是個貪小便宜的。也就沒有再開口了。
牛車很快就空了出來。“標哥兒快點走吧,不是還要去鎮上嗎?”裏正二媳婦笑著催促。“可別遲了!”
楊標接過牛鞭,上了牛車。“嗯,這鐵鍋太沉了,怕我娘累著了,我也就是幫忙拿鍋過來。這就走了。那今天就辛苦秀姨了。”在裏正家人麵前,楊標兄妹幾個喊裏正二兒媳為秀嬸,而隻要她單獨一人在他們麵前,就會喊秀秀為秀姨。
在古代,破土動工要祭土地神,現代蓋房子,也會有奠基儀式,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文化傳承吧。
而在這商朝蓋房奠基呢,需要燒香、擺供品以及燃放鞭炮,而本來理應是楊標做的,現在由他弟弟代勞了,也不過是象征性的用鐵鏟挖幾鏟土,將奠基石埋在主屋的底下。然後在地基的四個角各放上石塊,意為“埋石四隅,家無鬼。”
楊標家選的是包工包料,自然中午是不提供飯食的,但奠基儀式按照習俗還是要請工匠們吃早食的。從奠基儀式前的一頓早餐,到鋪好屋頂最後一片瓦的一頓晚餐。也就是俗話說的“開工一餐,完工一餐。”
裏正媳婦帶著兩個兒媳來幫忙,因小張氏是寡婦,而工匠們都是男子,為避嫌,也不方便讓他們在家裏吃。那就隻能在宅基地沒有被生石灰劃線的地方之外,快速的搭兩個簡易灶台,用來煮米粥和蒸包子。小張氏再將做包子剩下的一些肉剁碎,放入自家醃製的鹹菜裏炒出來,好用來給這些工匠們下稀飯。
楊標到了鎮上放好牛車後,趕到城東的劉員外家,劉府管家聽到門房稟報,迎了過來。“小子,挺準時啊。”
楊標拱手行禮:“人生在世,遵時守信是基本,不知管家如何稱呼?還請告知在何處抄寫。”
管家擺了擺手“敝姓劉,名光福,今托個大,你就叫我為福叔吧。”
“好的,福叔”楊標從善如流。
“隨我來吧。”劉光福對楊標的印象不錯,是個守時明禮的讀書人。
楊標跟著劉光福在前院走過廊坊,真是有錢人啊,不知是將金粉刷在上麵,還是用什麽特殊工藝弄得,那些立的柱子都是金光閃閃的。經過做泥瓦匠楊進學的普及,楊標知道了,由地麵到窗檻下的矮牆叫“檻牆”,那裏也被繪了一些花草,要不是身處古代,楊標還以為是3d打印的呢,顏色很鮮豔逼真,活靈活現的。房梁上、窗邊都雕有圖樣,雕刻工匠這是請了多少人啊,也雕的太細致入微了吧。
當然楊標不敢四處張望,怕失禮於人,隻是目之所及,氣勢洶洶地富貴感迎麵而來,被眼前的裝飾深深震撼著。保存得再好,留到現代的古宅,可能是年代久遠,那些雕刻的、繪畫的顏色都不張揚了,也就感覺少了點什麽。
院子裏靠近牆邊挖有一個池塘,塘子裏的荷花爭奇鬥豔,有的半掩芳顏,有的燦爛盛開,粉紅的顏色令人迷戀。荷葉如盤,鋪展在水麵,襯出荷花嬌豔的身姿。
“你以後就在這裏抄寫,桌上有筆墨紙硯,你可以用。到午時了,會有人送飯過來的。我家表小姐來此做客幾日,你不要到處跑,就待在此處。如果有內急,茅廁的位置在那邊。”劉光福指了指方位,楊標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了看,記住了地方,點了點頭,示意記得了。“小子今天下午要去縣衙辦立戶,下午就不抄寫了,午時也就不需要讓人送飯過來了。”
劉管家擺擺手,“沒事,可以吃完午飯再去縣衙辦事,這個不妨礙的。不過,這幾本書,你還是要盡快抄完。”走到門口對楊標說道,“我還有事,你開始抄寫吧。”
“嗯,福叔有事就先忙。”楊標趕緊行禮。
楊光福見此很滿意,心情很好。雖說是劉府管家,但他是家生子,也就是奴籍,讀書人會給他行禮的很少。
楊標等他走了以後,就坐到書桌前,拿過其中一本珍藏版,翻看了起來。這是一本古書,裏麵有對經義的詳細注解,讓楊標一看,有著豁然開朗的感覺。怪不得不準帶出,這麽珍貴的書籍,市麵上根本沒有。應該是劉員外費了不少心思、花大價錢得來的。
“寒門鮮少出貴子,這是有原因的,這些優質資源都掌握在那些大族世家手裏,世家子弟就是個傻子,也比一般人世麵見識多的多。普通人的子弟想要出人頭地,簡直是難上加難。”楊標決定回家就馬上默寫出來,不然怕時間太久,就該忘了。
坐下然後慢慢靜下心來,楊標就開始了沉浸式抄寫。
“娘,我來吧。”楊標示意小張氏走開一些,別被鍋底的灰弄髒了衣裳,然後把自家灶台的鐵鍋取出來往宅基地送去,上次裏正送來的舊鐵鍋還沒有還,正好今天做早飯就派上了用場。
小張氏拿著家裏的兩條長板凳,楊小花也提著裝了碗筷的籃子跟上,而楊林被裏正領著,祭祀所需的一應物品都放在牛車上統一送往宅基地。
“裏正叔婆,等工匠師父們吃完飯,就把你家的鐵鍋拿回去吧。”楊標看到小弟和裏正一家坐著牛車過來了,說道。
“沒事,這鍋是我家老大的,他們一家跟著孩子住在縣城裏。放在家裏也是閑置,你就放心用。”站在一旁的裏正一邊說,一邊將牛車上的東西拿下來。
“院試時間就要到了,縣學應該放假了,進義叔也很快就會帶著昱淇哥回家待考了,裏正叔公家人多,需要做的飯菜也多,少了一口鍋那可太不方便了。等今天下午小子從縣城跟裏正叔公辦完土地契約和立戶,回來再順便買口鐵鍋。”
裏正見楊標堅持,這個小子還真不是個貪小便宜的。也就沒有再開口了。
牛車很快就空了出來。“標哥兒快點走吧,不是還要去鎮上嗎?”裏正二媳婦笑著催促。“可別遲了!”
楊標接過牛鞭,上了牛車。“嗯,這鐵鍋太沉了,怕我娘累著了,我也就是幫忙拿鍋過來。這就走了。那今天就辛苦秀姨了。”在裏正家人麵前,楊標兄妹幾個喊裏正二兒媳為秀嬸,而隻要她單獨一人在他們麵前,就會喊秀秀為秀姨。
在古代,破土動工要祭土地神,現代蓋房子,也會有奠基儀式,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文化傳承吧。
而在這商朝蓋房奠基呢,需要燒香、擺供品以及燃放鞭炮,而本來理應是楊標做的,現在由他弟弟代勞了,也不過是象征性的用鐵鏟挖幾鏟土,將奠基石埋在主屋的底下。然後在地基的四個角各放上石塊,意為“埋石四隅,家無鬼。”
楊標家選的是包工包料,自然中午是不提供飯食的,但奠基儀式按照習俗還是要請工匠們吃早食的。從奠基儀式前的一頓早餐,到鋪好屋頂最後一片瓦的一頓晚餐。也就是俗話說的“開工一餐,完工一餐。”
裏正媳婦帶著兩個兒媳來幫忙,因小張氏是寡婦,而工匠們都是男子,為避嫌,也不方便讓他們在家裏吃。那就隻能在宅基地沒有被生石灰劃線的地方之外,快速的搭兩個簡易灶台,用來煮米粥和蒸包子。小張氏再將做包子剩下的一些肉剁碎,放入自家醃製的鹹菜裏炒出來,好用來給這些工匠們下稀飯。
楊標到了鎮上放好牛車後,趕到城東的劉員外家,劉府管家聽到門房稟報,迎了過來。“小子,挺準時啊。”
楊標拱手行禮:“人生在世,遵時守信是基本,不知管家如何稱呼?還請告知在何處抄寫。”
管家擺了擺手“敝姓劉,名光福,今托個大,你就叫我為福叔吧。”
“好的,福叔”楊標從善如流。
“隨我來吧。”劉光福對楊標的印象不錯,是個守時明禮的讀書人。
楊標跟著劉光福在前院走過廊坊,真是有錢人啊,不知是將金粉刷在上麵,還是用什麽特殊工藝弄得,那些立的柱子都是金光閃閃的。經過做泥瓦匠楊進學的普及,楊標知道了,由地麵到窗檻下的矮牆叫“檻牆”,那裏也被繪了一些花草,要不是身處古代,楊標還以為是3d打印的呢,顏色很鮮豔逼真,活靈活現的。房梁上、窗邊都雕有圖樣,雕刻工匠這是請了多少人啊,也雕的太細致入微了吧。
當然楊標不敢四處張望,怕失禮於人,隻是目之所及,氣勢洶洶地富貴感迎麵而來,被眼前的裝飾深深震撼著。保存得再好,留到現代的古宅,可能是年代久遠,那些雕刻的、繪畫的顏色都不張揚了,也就感覺少了點什麽。
院子裏靠近牆邊挖有一個池塘,塘子裏的荷花爭奇鬥豔,有的半掩芳顏,有的燦爛盛開,粉紅的顏色令人迷戀。荷葉如盤,鋪展在水麵,襯出荷花嬌豔的身姿。
“你以後就在這裏抄寫,桌上有筆墨紙硯,你可以用。到午時了,會有人送飯過來的。我家表小姐來此做客幾日,你不要到處跑,就待在此處。如果有內急,茅廁的位置在那邊。”劉光福指了指方位,楊標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了看,記住了地方,點了點頭,示意記得了。“小子今天下午要去縣衙辦立戶,下午就不抄寫了,午時也就不需要讓人送飯過來了。”
劉管家擺擺手,“沒事,可以吃完午飯再去縣衙辦事,這個不妨礙的。不過,這幾本書,你還是要盡快抄完。”走到門口對楊標說道,“我還有事,你開始抄寫吧。”
“嗯,福叔有事就先忙。”楊標趕緊行禮。
楊光福見此很滿意,心情很好。雖說是劉府管家,但他是家生子,也就是奴籍,讀書人會給他行禮的很少。
楊標等他走了以後,就坐到書桌前,拿過其中一本珍藏版,翻看了起來。這是一本古書,裏麵有對經義的詳細注解,讓楊標一看,有著豁然開朗的感覺。怪不得不準帶出,這麽珍貴的書籍,市麵上根本沒有。應該是劉員外費了不少心思、花大價錢得來的。
“寒門鮮少出貴子,這是有原因的,這些優質資源都掌握在那些大族世家手裏,世家子弟就是個傻子,也比一般人世麵見識多的多。普通人的子弟想要出人頭地,簡直是難上加難。”楊標決定回家就馬上默寫出來,不然怕時間太久,就該忘了。
坐下然後慢慢靜下心來,楊標就開始了沉浸式抄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