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7年周期後回到了三維,之前猜測是正確的,的確存在兩個黑洞】
【這兩個黑洞不斷的拉扯著飛船,它們之間維持了微妙的平衡,但沒有達到那麽均衡,或者說它們本身在環繞著旋轉,而維度通道在它們中間不斷的經曆,四維黑洞遠離,三維黑洞靠近,三維黑洞遠離,四維黑洞靠近,四維黑洞遠離這樣的循環過程】
【我們本身並沒有收到黑洞引力的影響,但是空間本身受到了黑洞引力的影響,它在不斷的被拉扯,使得我們的位置發生變化】
【之後對於維度周期的研究也證明了這個判斷,5年三維,7年四維,不斷的反複,但我們依舊沒有遇到任何時空錯亂的情況,初步判斷可能是惪末當初的精神狀況出了問題,但這個可能隻有不到1%,因為惪末經過了十分嚴苛的訓練】
惪末是死亡篩選計劃出來的人,他意誌很堅定,不會因為幾百年的小黑屋就意識崩潰,而且在到達四維之後惪末也迅速做出了反應,這證明他本身沒有問題。
當然也有可能是e之前的判斷,惪末被誤導了。
空間扭曲了它本身的時間觀念,引力是可以影響生物體內所有基本粒子的,一些基本粒子的運動出現錯亂,那麽到宏觀上就可能造成一些問題。
在維度通道內雖然不存在引力子傳遞引力,但飛船的內部是有引力子的,它控製著飛船內的規則,而空間的引力是可以穿透飛船表麵直接影響到內部生物體的。
惪末乘坐的飛船十分堅固,可以承受相當大的引力,而生物體則不具備這個能力,它會被引力改變。
【我猜測維度通道的所有劫難可能都來自於一個地方,那就是引力最為強大的地方】
【黑洞是天體,它的引力是呈現球形擴散的,這意味著維度通道某個地方會承受兩個黑洞最大的引力,事實上我們不斷的在釋放出探測器然後讓它們傳遞信息回來,最開始纜繩連接的時候,300秒有3.87%的信號接收率,而現在降低到了2.14%,這不是一次的結果,13次的實驗表明信號接受率的確是在下降】
【雖然我們無法知道周圍空間的破損是怎樣的,通過這些數字去計算也不精確,但至少可以得到一個在一定範圍內準確的結果,那就是我們現在所在的地方和剛進入維度通道的地方空間混亂程度相差接近1倍】
【這個數字可能還會降低……(700年後補充)也的確降低了,現在300秒飛行距離隻剩下0.33%的信號接收率,隻有當初的12分之一,我想我們應該要做好準備迎接變化了】
【隻是我們現在可以確定一個信息,飛船本身的速度的確影響著維度通道通過的時間,我們花費了這麽多年才來到不到一半的路程,而原本的惪末此時已經快要到達四維了】
薯片號上安裝了多套時間係統,它是通過粒子的周期性變化來確定時間的,所以就算在維度通道內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我們的速度比我們想象中的要慢得多,現在已經是年了,但我們依舊在接近兩個黑洞圍繞的質心,對了,現在的信號接收率已經降到了0,我們的飛行器沒有一艘將信息傳遞回來的】
【薯片號有龐大的質量,這是好事也是壞事,混亂的空間所攜帶的強大引力已經開始作用到薯片號上了,這樣下去薯片號應該會被撕碎】
【不過我還是要進行一次最大的計劃,在質心處,我將嚐試橫向形式】
【我會在做出這個決定之前將所有的信息通過所有可能的方式傳遞回三維空間,希望本體可以收到】
事實上薯片號傳回來的信息相當龐雜,而上述是e提取出來的最有用的信息。
其他有90%以上都是各項數據,e會重新做一次數據分析,去更深層次的了解維度通道。
e最期待的其實是薯片號最大的計劃,這個計劃本身就有,並不是它的附件臨時起意的。
考慮到薯片號可能會經曆一些危險,這項計劃便是要讓薯片號在最危險的時候做出最後一博。
它肯定是傳遞不回任何信息的,但薯片號作為行星級戰艦本身就儲存著相當多的負能量,這些負能量可以讓它在極近的距離脫離黑洞的引力。
當然,前提是不在黑洞的視界內。
維度通道極有可能在黑洞的視界內,但在兩個黑洞質心中,可能會存在一個引力真空地帶,附件做出橫向離開維度通道的判斷,應該也是覺得那是最有可能的時候。
當時的情況其實從描述上看不到糟糕,但是從數據中e知道是非常糟糕的,薯片號在到達質心前就損毀了31%,不容樂觀。
維度通道內的引力是極強的,質心的位置可能會有一定的引力子交換,隻需要一點點,就會讓薯片號承受巨大的引力拉扯。
這看似是一次失敗。
但實際上卻得到了相當多的信息,薯片號在維度通道內的經曆可以說已經將維度通道的全貌呈現在了他們麵前。
正是有了後麵的這些信息,這項計劃便由失敗轉向了成功。
“帶質量的物體更不容易通過維度通道,也難怪四維到達三維的那個生物是那樣的。”
e和嚴夏都以為那就是四維的特性,現在判斷,那應該是四維文明專門為通過維度製造的造物。
“之前從四維傳遞回來的信息,那信息似乎也沒有受到維度通道內空間的幹擾,這是怎麽回事?”
薯片號發射出的飛行器在短短幾百萬公裏內就會出現信息接收問題,那為什麽那次傳遞信息如此精準?
巧合嗎?
e不這麽認為。
維度通道還有他們沒有探索到的東西,不過應該不遠了,他們已經有了初步頭緒,可以繼續實驗。
e預計這次成功將很快完成。
唯一的疑惑是,維度通道另外一邊的文明為何沉寂了這麽久?
【這兩個黑洞不斷的拉扯著飛船,它們之間維持了微妙的平衡,但沒有達到那麽均衡,或者說它們本身在環繞著旋轉,而維度通道在它們中間不斷的經曆,四維黑洞遠離,三維黑洞靠近,三維黑洞遠離,四維黑洞靠近,四維黑洞遠離這樣的循環過程】
【我們本身並沒有收到黑洞引力的影響,但是空間本身受到了黑洞引力的影響,它在不斷的被拉扯,使得我們的位置發生變化】
【之後對於維度周期的研究也證明了這個判斷,5年三維,7年四維,不斷的反複,但我們依舊沒有遇到任何時空錯亂的情況,初步判斷可能是惪末當初的精神狀況出了問題,但這個可能隻有不到1%,因為惪末經過了十分嚴苛的訓練】
惪末是死亡篩選計劃出來的人,他意誌很堅定,不會因為幾百年的小黑屋就意識崩潰,而且在到達四維之後惪末也迅速做出了反應,這證明他本身沒有問題。
當然也有可能是e之前的判斷,惪末被誤導了。
空間扭曲了它本身的時間觀念,引力是可以影響生物體內所有基本粒子的,一些基本粒子的運動出現錯亂,那麽到宏觀上就可能造成一些問題。
在維度通道內雖然不存在引力子傳遞引力,但飛船的內部是有引力子的,它控製著飛船內的規則,而空間的引力是可以穿透飛船表麵直接影響到內部生物體的。
惪末乘坐的飛船十分堅固,可以承受相當大的引力,而生物體則不具備這個能力,它會被引力改變。
【我猜測維度通道的所有劫難可能都來自於一個地方,那就是引力最為強大的地方】
【黑洞是天體,它的引力是呈現球形擴散的,這意味著維度通道某個地方會承受兩個黑洞最大的引力,事實上我們不斷的在釋放出探測器然後讓它們傳遞信息回來,最開始纜繩連接的時候,300秒有3.87%的信號接收率,而現在降低到了2.14%,這不是一次的結果,13次的實驗表明信號接受率的確是在下降】
【雖然我們無法知道周圍空間的破損是怎樣的,通過這些數字去計算也不精確,但至少可以得到一個在一定範圍內準確的結果,那就是我們現在所在的地方和剛進入維度通道的地方空間混亂程度相差接近1倍】
【這個數字可能還會降低……(700年後補充)也的確降低了,現在300秒飛行距離隻剩下0.33%的信號接收率,隻有當初的12分之一,我想我們應該要做好準備迎接變化了】
【隻是我們現在可以確定一個信息,飛船本身的速度的確影響著維度通道通過的時間,我們花費了這麽多年才來到不到一半的路程,而原本的惪末此時已經快要到達四維了】
薯片號上安裝了多套時間係統,它是通過粒子的周期性變化來確定時間的,所以就算在維度通道內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我們的速度比我們想象中的要慢得多,現在已經是年了,但我們依舊在接近兩個黑洞圍繞的質心,對了,現在的信號接收率已經降到了0,我們的飛行器沒有一艘將信息傳遞回來的】
【薯片號有龐大的質量,這是好事也是壞事,混亂的空間所攜帶的強大引力已經開始作用到薯片號上了,這樣下去薯片號應該會被撕碎】
【不過我還是要進行一次最大的計劃,在質心處,我將嚐試橫向形式】
【我會在做出這個決定之前將所有的信息通過所有可能的方式傳遞回三維空間,希望本體可以收到】
事實上薯片號傳回來的信息相當龐雜,而上述是e提取出來的最有用的信息。
其他有90%以上都是各項數據,e會重新做一次數據分析,去更深層次的了解維度通道。
e最期待的其實是薯片號最大的計劃,這個計劃本身就有,並不是它的附件臨時起意的。
考慮到薯片號可能會經曆一些危險,這項計劃便是要讓薯片號在最危險的時候做出最後一博。
它肯定是傳遞不回任何信息的,但薯片號作為行星級戰艦本身就儲存著相當多的負能量,這些負能量可以讓它在極近的距離脫離黑洞的引力。
當然,前提是不在黑洞的視界內。
維度通道極有可能在黑洞的視界內,但在兩個黑洞質心中,可能會存在一個引力真空地帶,附件做出橫向離開維度通道的判斷,應該也是覺得那是最有可能的時候。
當時的情況其實從描述上看不到糟糕,但是從數據中e知道是非常糟糕的,薯片號在到達質心前就損毀了31%,不容樂觀。
維度通道內的引力是極強的,質心的位置可能會有一定的引力子交換,隻需要一點點,就會讓薯片號承受巨大的引力拉扯。
這看似是一次失敗。
但實際上卻得到了相當多的信息,薯片號在維度通道內的經曆可以說已經將維度通道的全貌呈現在了他們麵前。
正是有了後麵的這些信息,這項計劃便由失敗轉向了成功。
“帶質量的物體更不容易通過維度通道,也難怪四維到達三維的那個生物是那樣的。”
e和嚴夏都以為那就是四維的特性,現在判斷,那應該是四維文明專門為通過維度製造的造物。
“之前從四維傳遞回來的信息,那信息似乎也沒有受到維度通道內空間的幹擾,這是怎麽回事?”
薯片號發射出的飛行器在短短幾百萬公裏內就會出現信息接收問題,那為什麽那次傳遞信息如此精準?
巧合嗎?
e不這麽認為。
維度通道還有他們沒有探索到的東西,不過應該不遠了,他們已經有了初步頭緒,可以繼續實驗。
e預計這次成功將很快完成。
唯一的疑惑是,維度通道另外一邊的文明為何沉寂了這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