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計劃其實嚴夏覺得更合適蟲族。
如果蟲族可以做到在維度通道內部前進後退的話,那麽成本將要更小。
然而蟲族卻無法做到這些,生物本身在維度通道內還是太脆弱了,蟲族本身沒有智慧,這會讓它們充滿不確定性,它們甚至不會為了求生而去尋找活下去的辦法。
嚴夏覺得自己或許可以啟用一部分克隆生命進入維度通道,看是否可以將這計劃的成功率再度提高。
隻是這都是後話了。
畢竟建設東西還是需要時間的。
此時嚴夏接到了其他一些消息,比如聯邦現在已經控製了5個2級文明和2個1級文明,以及發現了15個待定的低級文明。
本維度的發展和對四維空間的探索一樣重要。
嚴夏仔細的研究了這些文明的資料,決定將2級文明以下的文明融入進人類文明體係中。
2級以下的文明基本發展不出自己獨特的東西,在2級文明麵前,1級文明的一切都是被玩膩了的。
所以之前聯邦遇到的大部分文明都是合並,而不是讓它們自己去發展。
1級文明要發展到2級文明,常規得幾千年的時間,嚴夏其實是等得起的,但沒有必要,隻要了解這些文明的社會模式,其實就可以大致的猜到它們之後文明發展的方向。
相較於這個而言,嚴夏需要它們對人類文明展開一次文化入侵。
這次融入並不是簡單的融入,而是一場主動迎接的被入侵式的融入。
“人類文明在聯邦中太過穩固了,這樣不好。”
“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獨的東西是發展不起來的,聯邦的文化也應該迎來一場革命了。”
聯邦現在正麵臨一次非常大的變革,或許在小的層麵上感受不出來,但確實正在這個道路上。
而聯邦想要在這過程中突飛猛進,必須要向左偏移。
然而在嚴夏和e有意無意的影響之下,聯邦一直都在維持著保守,太過墨守成規了,嚴夏需要打破它。
壓力是一方麵,文化的交疊也是一方麵。
這次的文化入侵並不以聯邦為主,而是聯邦外圍的其他星國為主,這些星國迫切的想要脫離聯邦,他們會主動迎合新的文化。
在嚴夏和e的刻意為之下,1200年後,四周星國的文化結構已經翻天覆地的改變,聯邦和周邊星國的摩擦也越來越多。
周邊星國開始組成聯邦,號稱二十八國盟約開始和聯邦對壘。
二十八國盟約本身的硬實力和聯邦還是有些差距的,但是他們在宣戰之後隱約多了其他的一些支持,這些支持並不是嚴夏授意的,而是之前脫離聯邦的大公司在起作用。
這些公司本身就掌握著相當強大的科技和人才以及充沛的資金,每一個都不比二十八國盟約弱。
前者後者聯合在一起的力量已經足夠和聯邦掰掰手腕了,前提是沒有行星級巨艦入場的情況下。
在穆空計劃實行的時候,戰爭就已經開打了。
這是嚴夏創立的人類文明第一次的內戰。
嚴夏不會幫助任何一方,他隻會注意到聯絡者那邊的動靜,事實上聯絡者沒有任何動作,聯絡者如果監視著整個聯邦的話一定能知道這是一次有“預謀”的戰爭。
嚴夏真正擔心的是聯絡者借題發揮,但很顯然,聯邦本身的實力還不足以讓聯絡者背後的文明這麽做。
這就好似在地球上的五常看到原始森林兩個村子裏幹起來了,然後借題發揮想要消滅其中一個部落一樣可笑,雙方的差距太大太大了。
這是聯邦的悲哀,也是聯邦的幸運。
戰爭完全由雙方主導,嚴夏和e不提供任何建議,也不會在戰場上使用死亡篩選計劃的人才。
而這次的戰爭導向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第一次的戰爭以聯邦的失敗而告終。
甚至嚴夏也預料不到。
“新聯邦和舊聯邦是不同的,舊聯邦一路打過來,而且在文明內部也一直在營造危機感,這使得所有人都準備著戰鬥。”
“而新聯邦更像是溫室裏的花朵,特別是在維度通道發現之後,所有人都失去了對於戰爭的警惕,在三維世界中是不可能發生戰爭的,在短時間是不可能發生戰爭的,所有人心中都如此想。”
e對這場戰爭做出了馬後炮的判斷,但其實也並不是馬後炮。
在戰爭爆發之前,嚴夏問e,誰會獲得勝利,e的回答是:誰都可能勝利,但唯獨聯邦不能。
當時嚴夏以為e是認為自己不會讓聯邦獲得勝利,但沒想到是聯邦本身就不會獲得勝利。
現在的聯邦是軟弱的聯邦,嚴夏這個時候才意識到這一點。
e發現了端倪,但它並沒有告訴嚴夏,因為它覺得之前還不嚴重,而且嚴夏已經有了整改聯邦的想法,在整改的過程中,嚴夏會發現這一點。
果然,現在發現了。
嚴夏也真的被震驚到了。
戰爭的實力分為很多種,但主要隻有兩種,硬實力和軟實力。
硬實力很簡單,就是紙麵上的數據,軟實力則太過複雜,除了硬實力之外的所有實力都可以歸類在軟實力中,比如士氣,比如謀算,比如潛力……
新聯邦在軟實力上太弱了,舊聯邦之所以能夠一路發展,甚至擊敗絲文明,就是在軟實力上的積累。
原本的聯邦是沒有硬實力隻有軟實力,現在的聯邦是硬實力也沒有,軟實力也沒有了。
“看來新聯邦一直都渴望著這次戰爭啊!”
“本來我還想要這次戰爭小規模化的……”
嚴夏之前的想法就是增加聯邦和星國之間的摩擦,小規模的戰爭可以打,但不能升級到大規模。
現在嚴夏的想法有所改變。
或許聯邦依舊需要戰爭的洗禮。
“不對,不是聯邦需要戰爭的洗禮,而是人類文明需要戰爭的洗禮。”
“人類文明本身就是在不斷的戰爭中構建起來的文明,戰爭才是人類文明的主旋律。”
如果蟲族可以做到在維度通道內部前進後退的話,那麽成本將要更小。
然而蟲族卻無法做到這些,生物本身在維度通道內還是太脆弱了,蟲族本身沒有智慧,這會讓它們充滿不確定性,它們甚至不會為了求生而去尋找活下去的辦法。
嚴夏覺得自己或許可以啟用一部分克隆生命進入維度通道,看是否可以將這計劃的成功率再度提高。
隻是這都是後話了。
畢竟建設東西還是需要時間的。
此時嚴夏接到了其他一些消息,比如聯邦現在已經控製了5個2級文明和2個1級文明,以及發現了15個待定的低級文明。
本維度的發展和對四維空間的探索一樣重要。
嚴夏仔細的研究了這些文明的資料,決定將2級文明以下的文明融入進人類文明體係中。
2級以下的文明基本發展不出自己獨特的東西,在2級文明麵前,1級文明的一切都是被玩膩了的。
所以之前聯邦遇到的大部分文明都是合並,而不是讓它們自己去發展。
1級文明要發展到2級文明,常規得幾千年的時間,嚴夏其實是等得起的,但沒有必要,隻要了解這些文明的社會模式,其實就可以大致的猜到它們之後文明發展的方向。
相較於這個而言,嚴夏需要它們對人類文明展開一次文化入侵。
這次融入並不是簡單的融入,而是一場主動迎接的被入侵式的融入。
“人類文明在聯邦中太過穩固了,這樣不好。”
“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獨的東西是發展不起來的,聯邦的文化也應該迎來一場革命了。”
聯邦現在正麵臨一次非常大的變革,或許在小的層麵上感受不出來,但確實正在這個道路上。
而聯邦想要在這過程中突飛猛進,必須要向左偏移。
然而在嚴夏和e有意無意的影響之下,聯邦一直都在維持著保守,太過墨守成規了,嚴夏需要打破它。
壓力是一方麵,文化的交疊也是一方麵。
這次的文化入侵並不以聯邦為主,而是聯邦外圍的其他星國為主,這些星國迫切的想要脫離聯邦,他們會主動迎合新的文化。
在嚴夏和e的刻意為之下,1200年後,四周星國的文化結構已經翻天覆地的改變,聯邦和周邊星國的摩擦也越來越多。
周邊星國開始組成聯邦,號稱二十八國盟約開始和聯邦對壘。
二十八國盟約本身的硬實力和聯邦還是有些差距的,但是他們在宣戰之後隱約多了其他的一些支持,這些支持並不是嚴夏授意的,而是之前脫離聯邦的大公司在起作用。
這些公司本身就掌握著相當強大的科技和人才以及充沛的資金,每一個都不比二十八國盟約弱。
前者後者聯合在一起的力量已經足夠和聯邦掰掰手腕了,前提是沒有行星級巨艦入場的情況下。
在穆空計劃實行的時候,戰爭就已經開打了。
這是嚴夏創立的人類文明第一次的內戰。
嚴夏不會幫助任何一方,他隻會注意到聯絡者那邊的動靜,事實上聯絡者沒有任何動作,聯絡者如果監視著整個聯邦的話一定能知道這是一次有“預謀”的戰爭。
嚴夏真正擔心的是聯絡者借題發揮,但很顯然,聯邦本身的實力還不足以讓聯絡者背後的文明這麽做。
這就好似在地球上的五常看到原始森林兩個村子裏幹起來了,然後借題發揮想要消滅其中一個部落一樣可笑,雙方的差距太大太大了。
這是聯邦的悲哀,也是聯邦的幸運。
戰爭完全由雙方主導,嚴夏和e不提供任何建議,也不會在戰場上使用死亡篩選計劃的人才。
而這次的戰爭導向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第一次的戰爭以聯邦的失敗而告終。
甚至嚴夏也預料不到。
“新聯邦和舊聯邦是不同的,舊聯邦一路打過來,而且在文明內部也一直在營造危機感,這使得所有人都準備著戰鬥。”
“而新聯邦更像是溫室裏的花朵,特別是在維度通道發現之後,所有人都失去了對於戰爭的警惕,在三維世界中是不可能發生戰爭的,在短時間是不可能發生戰爭的,所有人心中都如此想。”
e對這場戰爭做出了馬後炮的判斷,但其實也並不是馬後炮。
在戰爭爆發之前,嚴夏問e,誰會獲得勝利,e的回答是:誰都可能勝利,但唯獨聯邦不能。
當時嚴夏以為e是認為自己不會讓聯邦獲得勝利,但沒想到是聯邦本身就不會獲得勝利。
現在的聯邦是軟弱的聯邦,嚴夏這個時候才意識到這一點。
e發現了端倪,但它並沒有告訴嚴夏,因為它覺得之前還不嚴重,而且嚴夏已經有了整改聯邦的想法,在整改的過程中,嚴夏會發現這一點。
果然,現在發現了。
嚴夏也真的被震驚到了。
戰爭的實力分為很多種,但主要隻有兩種,硬實力和軟實力。
硬實力很簡單,就是紙麵上的數據,軟實力則太過複雜,除了硬實力之外的所有實力都可以歸類在軟實力中,比如士氣,比如謀算,比如潛力……
新聯邦在軟實力上太弱了,舊聯邦之所以能夠一路發展,甚至擊敗絲文明,就是在軟實力上的積累。
原本的聯邦是沒有硬實力隻有軟實力,現在的聯邦是硬實力也沒有,軟實力也沒有了。
“看來新聯邦一直都渴望著這次戰爭啊!”
“本來我還想要這次戰爭小規模化的……”
嚴夏之前的想法就是增加聯邦和星國之間的摩擦,小規模的戰爭可以打,但不能升級到大規模。
現在嚴夏的想法有所改變。
或許聯邦依舊需要戰爭的洗禮。
“不對,不是聯邦需要戰爭的洗禮,而是人類文明需要戰爭的洗禮。”
“人類文明本身就是在不斷的戰爭中構建起來的文明,戰爭才是人類文明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