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4章 二者皆可拋
戰國:讓你弱國苟活你卻逆天改命 作者:封少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北伐匈奴之戰勝利結束,當三路大軍獲勝消息傳回成都之時,漢王俱酒第一時間選擇的不是慶功,而是祭奠。
下令吳起勒石陰山,祭天祀地奠英雄。在陰山之巔建立英烈紀念塔,對此戰中英勇獻身的將士予以隆重祭祀。
漢王俱酒頒下君令,追封洗垣為漢國大將軍,由端木仲敖親自上門對其家眷進行撫恤,對其他戰歿將士也依例進行賜田、免役、封賞等撫恤,並由其家鄉主官在當地親自祭奠。
洗垣是漢國立國之後,巴蜀本土成長起來的中堅將領,對洗垣的高規模追思與祭奠,一方麵因為洗垣是曆次征戰中軍階最高的犧牲者,另一方麵也是對巴蜀民心的再次收攏。
當滿腔怨憤的隨巢子抵達成都時,適逢公祭正在舉行。
成都淩煙閣前,漢王俱酒,率領文武眾臣、王子彘以及巴蜀臣民,對戰歿的洗垣、墨家弟子以及其他各級軍士舉行盛大的公祭儀式。
俱酒一身縞素,焚香以拜,更令王子彘行跪拜之禮,令成都軍民無不動容。
王母秦嬴夫人、魏夫人、越夫人、羋夫人敬挽的花籃分列兩側,這在整個戰國曆史上也是首次,充分顯示出漢王室對忠臣烈士的哀悼之情,將凝聚人心的效果發揮到了極致。
當然這些都是俱酒安排的,越夫人遠在越國,根本不可能送來花籃花圈。
漢王俱酒隨後宣讀了祭文,祭文前半部分低回哀婉,聲淚俱下,充分表達了舉國人民對英雄的追思與懷念;下半部分慷慨激昂、奮發踔厲。
漢王俱酒指出,在推進“尚同”大業的道路上,既不乏犧牲,也不怕犧牲,更要敢於犧牲。
漢王最後用一首短詩結束了自己的演講:“生命誠可貴,親情價更高,若為尚同故,二者皆可拋!”
這首五言詩,將整場公祭儀式推向了最高潮。
隨巢子聽完了漢王的演講,一遍又一遍地默念著這兩句短詩,“若為尚同故,二者皆可拋!”也陷入了墨家使命的深思之中。
盡管如此,隨巢子還是對吳起將自己和墨家子弟當作“誘餌”,不惜犧牲墨家子弟性命來換取勝利的做法意難平,終於還是進宮麵見俱酒“告禦狀”。
隨巢子的主張是:如果是尚同大業需要,我可以作為誘餌而深入敵營,墨家子弟可以為了尚同大業赴湯蹈刃,死不旋踵,絕對不是怕死的孬種。
但是,不能用這種欺騙的手段。他甚至激進地認為,吳起是在打壓、消耗墨家的力量。
俱酒深知這是一個類似於“集結號”的爭議,戰爭中往往出於出奇製勝和保密需要,會出現犧牲局部贏取全局的情況。
比如秦末漢初韓信滅齊之戰,就是以犧牲謀士酈食其為基礎的;唐朝李靖、李績滅東突厥之戰,置前去宣撫的唐儉性命於不顧。
有多少肩負“隻許敗,不許勝”的誘敵部隊,更是扛起悲情的命運,充斥著史冊兵書的角角落落。
這,就是戰爭的殘酷性!
但對於墨家這樣重要的力量,俱酒還是采取了更穩妥的手段。
首先,將所有的責任全部攬在自己身上。說明自己因外出巡視地方,而沒有及時接到“墨家二老”的書信,導致吳起隻能按原計劃行事。
此戰造成了墨家子弟傷亡,作為漢王、墨家钜子,俱酒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願為此在墨家內部罪己。
其次,分析了公子信發現匈奴王庭的偶然性。對於逐水草而居的匈奴部而言,漢軍突襲其王庭是一次可遇而不可求的遭遇戰。
當時公子信所部隻有八百人,如果不果斷發起攻擊,那麽被團滅的就不是匈奴王庭,而是公子信所部。
請隨師兄換位思考,若隨師兄為這八百前鋒的主將,作何計較?
第三,信賞必罰,對參戰部隊主體按例進行封賞,但以統籌全局不力為由,對吳起進行訓誡,並罰俸一年。
俱酒最後推心置腹地對隨巢子道:“昔日師尊在日,眾墨者為義所驅,赴湯蹈刃,死不旋踵。今尚同大業如日中天,更需墨者以身給役,慷慨取義。”
言外之意,墨子在時,大家可以不怕犧牲;如今我當了钜子,難道大家就要挑肥揀瘦了嗎?
隨巢子見證了成都公祭儀式,又見漢王對吳起進行了懲戒,再加上俱酒猛灌了一通“墨家雞湯”,心中怨懟消逝大半,但仍對吳起此舉深為不齒。
俱酒眼看隨巢子心意難平,恐他再歸草原之後,與吳起心生怨隙,影響大業,遂提出請隨巢子以墨教經略西南的計劃。
從蜀國往南,直到中南半島,是一條重要的商道,俱酒已經下令沿線開鑿“五尺道”,以求將漢國的茶葉、紙張、玻璃等高附加值的產品銷售出去,同時將中南半島的糧食、甘蔗、橡膠等產品運輸進來。
但這一路之上,都是不開化的洞蠻山戎,五尺道的推進進度不快。
俱酒給隨巢子戴了一通高帽子之後,正式請其向西南傳教,以和平方式團結西南諸蠻,既穩定後方,更暢通商道。
而西北之地的墨教事宜,則全部交由胡非子打理。
隨巢子有了河南地傳教的經驗,自視頗高,心趣頗旺,更有一顆將墨教傳遍天下的勇氣和決心,遂慨然領命。
不過,他提出一個要求,在他傳教期間,不得向西南用兵,堅決杜絕“前方傳教,後方舉刀”的惡劣現象出現。
俱酒心向中原,當下確實沒有武力征服西南的計劃,如果隨巢子能夠在西南和平團結諸部,安穩後方,那是求之而不得的事情,哪裏會幹預呢?
於是俱酒當著隨巢子的麵許下毒誓,隨巢子滿意而去。
吳起手下的巴寧,誅殺匈奴單於,封破虜將軍。在吳起的一番運作下,巴寧終於誠心歸漢。
血戰高闋城的靖家孚、苗冥,以及守護膚施、不絕糧道的爨襄等人,均有封賞。
對於公子信所率的樓煩部,則賞賜了大部分匈奴人口、牲畜,命其按樓煩部的管理辦法自行封賞。
下令吳起勒石陰山,祭天祀地奠英雄。在陰山之巔建立英烈紀念塔,對此戰中英勇獻身的將士予以隆重祭祀。
漢王俱酒頒下君令,追封洗垣為漢國大將軍,由端木仲敖親自上門對其家眷進行撫恤,對其他戰歿將士也依例進行賜田、免役、封賞等撫恤,並由其家鄉主官在當地親自祭奠。
洗垣是漢國立國之後,巴蜀本土成長起來的中堅將領,對洗垣的高規模追思與祭奠,一方麵因為洗垣是曆次征戰中軍階最高的犧牲者,另一方麵也是對巴蜀民心的再次收攏。
當滿腔怨憤的隨巢子抵達成都時,適逢公祭正在舉行。
成都淩煙閣前,漢王俱酒,率領文武眾臣、王子彘以及巴蜀臣民,對戰歿的洗垣、墨家弟子以及其他各級軍士舉行盛大的公祭儀式。
俱酒一身縞素,焚香以拜,更令王子彘行跪拜之禮,令成都軍民無不動容。
王母秦嬴夫人、魏夫人、越夫人、羋夫人敬挽的花籃分列兩側,這在整個戰國曆史上也是首次,充分顯示出漢王室對忠臣烈士的哀悼之情,將凝聚人心的效果發揮到了極致。
當然這些都是俱酒安排的,越夫人遠在越國,根本不可能送來花籃花圈。
漢王俱酒隨後宣讀了祭文,祭文前半部分低回哀婉,聲淚俱下,充分表達了舉國人民對英雄的追思與懷念;下半部分慷慨激昂、奮發踔厲。
漢王俱酒指出,在推進“尚同”大業的道路上,既不乏犧牲,也不怕犧牲,更要敢於犧牲。
漢王最後用一首短詩結束了自己的演講:“生命誠可貴,親情價更高,若為尚同故,二者皆可拋!”
這首五言詩,將整場公祭儀式推向了最高潮。
隨巢子聽完了漢王的演講,一遍又一遍地默念著這兩句短詩,“若為尚同故,二者皆可拋!”也陷入了墨家使命的深思之中。
盡管如此,隨巢子還是對吳起將自己和墨家子弟當作“誘餌”,不惜犧牲墨家子弟性命來換取勝利的做法意難平,終於還是進宮麵見俱酒“告禦狀”。
隨巢子的主張是:如果是尚同大業需要,我可以作為誘餌而深入敵營,墨家子弟可以為了尚同大業赴湯蹈刃,死不旋踵,絕對不是怕死的孬種。
但是,不能用這種欺騙的手段。他甚至激進地認為,吳起是在打壓、消耗墨家的力量。
俱酒深知這是一個類似於“集結號”的爭議,戰爭中往往出於出奇製勝和保密需要,會出現犧牲局部贏取全局的情況。
比如秦末漢初韓信滅齊之戰,就是以犧牲謀士酈食其為基礎的;唐朝李靖、李績滅東突厥之戰,置前去宣撫的唐儉性命於不顧。
有多少肩負“隻許敗,不許勝”的誘敵部隊,更是扛起悲情的命運,充斥著史冊兵書的角角落落。
這,就是戰爭的殘酷性!
但對於墨家這樣重要的力量,俱酒還是采取了更穩妥的手段。
首先,將所有的責任全部攬在自己身上。說明自己因外出巡視地方,而沒有及時接到“墨家二老”的書信,導致吳起隻能按原計劃行事。
此戰造成了墨家子弟傷亡,作為漢王、墨家钜子,俱酒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願為此在墨家內部罪己。
其次,分析了公子信發現匈奴王庭的偶然性。對於逐水草而居的匈奴部而言,漢軍突襲其王庭是一次可遇而不可求的遭遇戰。
當時公子信所部隻有八百人,如果不果斷發起攻擊,那麽被團滅的就不是匈奴王庭,而是公子信所部。
請隨師兄換位思考,若隨師兄為這八百前鋒的主將,作何計較?
第三,信賞必罰,對參戰部隊主體按例進行封賞,但以統籌全局不力為由,對吳起進行訓誡,並罰俸一年。
俱酒最後推心置腹地對隨巢子道:“昔日師尊在日,眾墨者為義所驅,赴湯蹈刃,死不旋踵。今尚同大業如日中天,更需墨者以身給役,慷慨取義。”
言外之意,墨子在時,大家可以不怕犧牲;如今我當了钜子,難道大家就要挑肥揀瘦了嗎?
隨巢子見證了成都公祭儀式,又見漢王對吳起進行了懲戒,再加上俱酒猛灌了一通“墨家雞湯”,心中怨懟消逝大半,但仍對吳起此舉深為不齒。
俱酒眼看隨巢子心意難平,恐他再歸草原之後,與吳起心生怨隙,影響大業,遂提出請隨巢子以墨教經略西南的計劃。
從蜀國往南,直到中南半島,是一條重要的商道,俱酒已經下令沿線開鑿“五尺道”,以求將漢國的茶葉、紙張、玻璃等高附加值的產品銷售出去,同時將中南半島的糧食、甘蔗、橡膠等產品運輸進來。
但這一路之上,都是不開化的洞蠻山戎,五尺道的推進進度不快。
俱酒給隨巢子戴了一通高帽子之後,正式請其向西南傳教,以和平方式團結西南諸蠻,既穩定後方,更暢通商道。
而西北之地的墨教事宜,則全部交由胡非子打理。
隨巢子有了河南地傳教的經驗,自視頗高,心趣頗旺,更有一顆將墨教傳遍天下的勇氣和決心,遂慨然領命。
不過,他提出一個要求,在他傳教期間,不得向西南用兵,堅決杜絕“前方傳教,後方舉刀”的惡劣現象出現。
俱酒心向中原,當下確實沒有武力征服西南的計劃,如果隨巢子能夠在西南和平團結諸部,安穩後方,那是求之而不得的事情,哪裏會幹預呢?
於是俱酒當著隨巢子的麵許下毒誓,隨巢子滿意而去。
吳起手下的巴寧,誅殺匈奴單於,封破虜將軍。在吳起的一番運作下,巴寧終於誠心歸漢。
血戰高闋城的靖家孚、苗冥,以及守護膚施、不絕糧道的爨襄等人,均有封賞。
對於公子信所率的樓煩部,則賞賜了大部分匈奴人口、牲畜,命其按樓煩部的管理辦法自行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