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原突圍之戰中,趙、韓兩大戰國,合力滅掉了氣息奄奄的鄭國。


    但卻被一支殘軍耍得團團轉,不僅趙國主將趙存身死,更有韓國國君被綁架挾持。


    真可謂贏得了麵子,輸掉了裏子。


    兩國明知是漢侯俱酒從中搗鬼,但還得打掉牙齒往肚裏吞,不敢、也不願意聲張此事,但打心眼裏把漢國、把俱酒恨得死死的。


    為了找回麵子,韓國在鄭邑舉行了盛大的遷都儀式,正式將國都由陽翟遷往鄭邑。


    而趙國方麵,幫韓國滅掉了鄭國,卻損兵折將,沒撈到一點好處,自然不幹。


    經過與韓國反複拉鋸,最後韓國將處於上黨的長子城交給了趙國,算是對趙國的一點補償。


    與此同時,周天子姬喜去世,史稱周烈王;周烈王無子,其弟姬扁繼位,史稱周顯王。


    姬扁在哥哥的靈前繼位,對哥哥一輩子沒有生下個兒子這件事,心存感激。


    決心給哥哥漂漂亮亮地辦一場喪事,既表達自己的感恩之心,更想體現新王上任之後的組織能力。


    但是,周王朝此時空有一個軀殼,國中府庫空虛,根本支撐不起新天子扁這個宏偉的計劃。


    沒有辦法,新天子扁便派出使臣,向諸侯化緣,要求諸侯分別施舍點錢糧,好把哥哥風光大葬。


    周烈王在世時,因為封俱酒為諸侯,把三晉與齊國都給得罪了,故而這四位諸侯愛搭不理,袖手旁觀。


    楚國向來與周天子不對付,遂以蠻夷自居,自稱不懂中原禮製,象征性地給了點,像打發叫花子一般。


    秦國因為公子虔的分裂事件,自顧不暇;燕國國力疲敝,這兩家都是象征性地意思一下,杯水車薪。


    漢侯俱酒,接到洛邑的飛鴿傳書,感念周天子分封之情,也為了在諸侯中占盡道義高地,指示唐社社首公孫舞,慷慨解囊,對新天子的計劃予以大力支持。


    不僅如此,俱酒還命令唐社分別以越王搜、魏侯緩、秦國太子虔的名義,高調地對周烈王進行祭拜,並捐上不菲的政治獻金。


    新天子姬扁被諸侯白眼相看,反而在漢侯這裏受到禮遇,從而對漢侯青睞有加。


    漢侯又有態度又出金錢,與其他諸侯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姬扁心中有氣,於是以漢侯俱酒平定白馬有功為由,賀漢侯,賜以黼黻(fu fu)之服,稱伯!


    黼黻,原指禮服上所繡的華美花紋,這裏指天子及諸侯大臣穿著的上麵繡有特殊紋飾的禮服、服飾。


    “黼”指半黑半白的斧型圖案。“黻”指正反兩“弓”相背的圖案。


    黼黻圖案


    天子賜予黼黻之服,代表承認其在諸侯之中崇高的地位。


    “稱伯”,即稱霸。“霸”、“伯”在古時發音相同。又稱州伯、方伯,即諸侯之長。其職,名為會諸侯、朝天子,實為尊天子以令諸侯。


    賜予黼黻之服,稱伯。這是周天子少有的、尚能拿得出手的封賞,用來維護“天下共主”僅剩的一點顏麵,同時表達對其他諸侯的不滿之情。


    在雲夢山中與鬼穀子坐而論道的俱酒接到這一消息之後,不由長歎一聲。


    周天子這些看似非常用力的表演,其目的無非是借助漢國,抗衡其他諸侯,維持其脆弱的“天下共主”的位置。


    俱酒甚至懷疑周天子在玩一個陽謀,擺出了一個巴結漢國的姿態,無論漢國是否主動接招,都會使其他諸侯對漢國有所顧忌。特別是會離間自己和楚國好不容易處理好的同盟關係。


    其實對俱酒而言,這事可有可無。


    黼黻之服說到底就是一件禮服,俱酒以墨治國,根本不重視這些華麗的服飾;


    稱霸,當霸主,那是春秋時候才做的事;戰國的主旋律是什麽?滅國啊!這些春秋玩剩下的東西,也就是周天子最後的倔強了。


    大不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反正這天下早打晚打都是打。但,周王室的日子估計就更不好過了。


    果不其然,周天子這套無用的把戲,徹底激怒了天下諸侯,特別是三晉與秦。


    身在安邑的魏侯?,聽聞偽魏侯緩,竟然敢明目張膽地向已故天子行諸侯之禮,還搞出一筆比自己多很多的政治獻金,氣得暴跳如雷。


    周天子這一出,等於變相承認了魏侯緩的政治地位,就差沒說安邑的魏侯?是“偽”的了。


    魏侯?恨不得立即興兵,將這個新天子拉下馬來,剁為肉醬。


    在公叔痤的苦勸之下,魏侯?暫息興兵之念,卻對洛邑進行了經濟封鎖,一切糧食、物資都不準經由魏國國土進入洛邑。


    身在櫟陽的秦公師隰更是氣得吐出一口老血,沒想到周天子這麽陰險,竟然插手秦國的內政。


    秦公師隰派出使臣到洛邑麵責天子,還派出小股兵力在洛邑周圍搞了一場耀武揚威的閱兵儀式,把周天子搞得灰頭土臉,躲在宮殿之中沒敢露麵。


    而剛剛在“中原突圍”之戰中被俱酒像猴一樣耍了一圈的趙、韓兩國則更激進,他們決心對繼任周天子進行報複,給他一個下馬威。


    趙國與韓國選定下手的對象是西周國。


    這裏要贅述一下,所謂西周國、東周國,與曆史學概念的西周、東周是不同的。


    曆史上為了更易區分,將周平王東遷之前,建都鎬京的周朝時期稱之為西周;東遷洛陽之後的周朝時期稱作東周。


    而東周國、西周國則是另一個概念,指兩個均以“周”為國號的諸候國。


    周王朝建立的是分封製的國家,周天子分封出去的國家大大小小諸侯國有數百個之多,而周天子充當的角色是天下共主。


    公元前440年,分封上癮的周考王將自己的弟弟姬揭於王畿(王城),是為桓公,以續周公之官職。


    這個時候,洛邑附近有兩個周,一個是以周為國號的天下共主周天子;一個是同樣以周為國號的諸侯周公。


    就在周天子惡心眾諸侯之時,這個分封出去的小周國國君去世,他的兩個兒子公子朝與公子根再一次上演爭位的表演。


    趙、韓兩國,在上次魏武侯去世、出兵幹涉中,試圖兩分魏國,結果失敗於兩國諸侯之間的猜忌,功敗垂成,扼腕歎息。


    這次趙、韓兩國則迅速達成一致,兩國聯合出兵幹涉小周國的內政,扶植公子根在鞏邑獨立,國號繼續稱周。


    至此,天下呈現出“三周並立”的局麵,天子所在政權稱為:“宗周”或“成周”,都城洛邑;西周國,都城王城;東周國,都城鞏。


    這一番周天子與諸侯之間的鬥法,以天下“三周並立”而結束,成為戰國曆史上非常奇葩的一樁公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國:讓你弱國苟活你卻逆天改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封少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封少水並收藏戰國:讓你弱國苟活你卻逆天改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