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章 四渡大河
戰國:讓你弱國苟活你卻逆天改命 作者:封少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些出自鄭國的老卒,對於鄭君乙的慘死耿耿於懷,幾次請命要求殺掉韓若山,為已經灰飛煙滅的鄭國報仇。
俱酒讓易十七、鬥孟雄、赤八烏等人分頭做眾人的思想工作。
從近前看:此時此刻,殘軍身處韓國腹地,危險並沒有消除。韓侯若山的意外被俘,可作為這支險象環生的軍隊的一張護身符,直到最終安全為止。
從長遠看:韓國的國力仍在,即使殺掉一個韓若山,也不會改變大爭之世的戰略格局。
經過層層的思想工作,最終平息了這個無謂的爭鬥。
為今之計,還是要盡快渡河,繼續執行北上太行的既定策略。
因為經過剛才一場短暫的戰鬥,根本弄不清韓軍是否有人趁機逃脫,前去報信。如果大隊韓軍殺來,那麽殘軍將前功盡棄,再次陷入重圍之中。
是故,事不宜遲,兵貴神速!
俱酒下令全軍迅速換上韓軍的裝束,打起韓軍的旗幟,吃著韓軍的給養,打著韓侯的旗號,迅速向大河岸邊靠攏。
鑒於河內一帶韓軍密集,俱酒大膽決定,進入小衛國的境內,從衛國的宿胥口渡口渡過大河,經過衛國朝歌,沿淇水、白陘進入太行。
路上途經幾處韓國城邑,派人向其索要糧草、布帛,而被俘的韓軍,全部被押作俘虜,負責肩挑背扛,運輸貨物。
韓侯若山坐在車上,身後抵著一把鋒利的匕首,老老實實地配合行動,大字都不敢多說一個。
進入小衛國國境,俱酒立即派人向衛軍通報,韓侯要前往朝歌雲夢山中去拜見世外高人鬼穀子,請衛軍大行方便。
衛國的曆史,堪稱傳奇。
第一代國君是周武王的弟弟,世稱衛康叔。衛國經曆了西周、東周的完整曆史,一直到秦二世時期,才被廢為庶人。是周朝時存續最長的諸侯國。
衛國能夠活得這麽久的唯一原因,就是苟!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正應了老子那句名言:曲則全!
隻要你苟到一定程度了,就失去了被欺負的意義。
此時在位的衛國國君,姬姓,名訓。以國為氏的話當稱衛訓,以今人的稱呼習慣講,則叫姬訓,史稱衛聲公。
曆史上諡“聲”者不多,知名的有楚聲王,曹聲公,衛聲公,蔡聲侯。
諡“聲”,按照《諡法》解釋為“不生其國曰聲”,意思是說沒有出生在自己的國家。
但這個說法顯然有些牽強,後世蘇洵在注解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不主其國曰聲”,並解釋道:“有君之名,無君之實,謂之聲。”
因為衛國的資料不多,但從衛公訓“聲公”這個諡號上就可以看出,此人亦是碌碌無為之輩。
韓國作為戰國七雄之一,且在趙國侵犯其國土期間,魏韓兩國可是為其背書的。
今天韓國國君途經衛國,衛公訓哪敢怠慢,命令沿途官吏好吃好喝、滿接滿待,要錢給錢、要糧給糧。
殘軍在少水之役中損失的錢糧布帛等物,這一路上幾乎又收回來了,甚至還有點多,不好拿呢!而此前俘虜的韓軍,則完全變成了殘軍的苦力和發夫,負責肩扛背馱,唯恐把性命丟掉。
另一麵,把河內攪得天翻地覆也一無所獲的韓弱和暴鳶,都快鬱悶死了!
明明被圍死了的,好幾千人,說消失就消失,說隱身就隱身?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但鳥兒已經飛過了!
就在此時,又接到急報,韓侯在前往鄭邑途中遇襲,生死不明,下落不明,去向不明!
韓弱與暴鳶被嚇得大驚失色,二人立即下令全軍回師,眾軍紛紛攘攘、手忙腳亂地渡過大河,圍繞著鄭邑周邊撒開大網,徒勞無功地開始又一輪瞎折騰。
衛國派出最好的船隊,將韓侯一行渡過大河,送入了北岸,並沿淇水穩穩向前行進,很快抵達了太行山下。
至此,漢王俱酒主導的這次中原突圍行動,先後四次渡過黃河。
第一次,撤出鄭邑之軍,誑得魏國船隻,從卷邑順利渡過大河。
第二次,聽聞陽城君在趙軍之中,為報闕夫人之仇,為義回舟,襲擊韓國邑鎮渡口,再次渡過大河。
第三次,活埋趙存,生擒陽城君後,再次由卷邑渡口渡河。不想一頭紮進韓軍的口袋。好在有天暗助,通過濟水地下暗河再次殺回。
第四次,劫持韓侯若山,由衛國人乖乖地送過大河,殺入太行山中。
四渡大河,從運動中覓得生機,在遊擊中取得主動。韓軍則被牽著鼻子四處轉悠,被戲耍得狼狽不堪。
在鄭國滅亡的曆史大背景下,中原突圍之戰,成建製地調出一支軍隊,保全了有生力量,用足了民心民望,這是最大的成就。
易十七、鬥孟雄等人進入太行山區,在魏、趙、韓三家的腹背之地捅入了一把刀子,將進一步牽製三家的兵力部署,為將來統一天下發揮重要作用。
某種意義上講,此舉和後世解放戰爭中“千裏挺進大別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是由戰略防守向戰略進攻的一次大轉折。
入山之前,俱酒將召集眾人召開議軍會議,提出入山之後的鬥爭思路,核心要求就是要建立“根據地”,在太行山區紮下根、發出芽、開出花,結出果。
要團結根據地的民眾,收拾晉國腹地的民心,為尚同大業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力、物力資源和堅實的後方基地。
易十七問道:“王上,如何處置韓若山?”
自韓若山被俘之後,俱酒自始至終沒有見其一麵,因為此行他真的是微服出行,接下來還有許多事情要去做,不想讓自己的行蹤太過暴露。
從幹掉趙存那一刻起,漢國算是與魏、趙、韓三家都結下仇了。再加上上次在齊國與田忌打得烏天黑地,三晉與齊,都站到了漢國的對立麵。
敵人越多,自己就越危險。
俱酒道:“朕之意,韓侯殺之無益,不若暫放其歸。”
正在此時,突然帳外有軍士通報道,有人指名道姓地求見漢王俱酒!
眾人一聽麵麵相覷,在衛國大地上,一直是打著韓侯的旗號在行動,此行見過俱酒出現過的趙存,已經開始在土中發芽了。
那麽,來人是誰?
俱酒讓易十七、鬥孟雄、赤八烏等人分頭做眾人的思想工作。
從近前看:此時此刻,殘軍身處韓國腹地,危險並沒有消除。韓侯若山的意外被俘,可作為這支險象環生的軍隊的一張護身符,直到最終安全為止。
從長遠看:韓國的國力仍在,即使殺掉一個韓若山,也不會改變大爭之世的戰略格局。
經過層層的思想工作,最終平息了這個無謂的爭鬥。
為今之計,還是要盡快渡河,繼續執行北上太行的既定策略。
因為經過剛才一場短暫的戰鬥,根本弄不清韓軍是否有人趁機逃脫,前去報信。如果大隊韓軍殺來,那麽殘軍將前功盡棄,再次陷入重圍之中。
是故,事不宜遲,兵貴神速!
俱酒下令全軍迅速換上韓軍的裝束,打起韓軍的旗幟,吃著韓軍的給養,打著韓侯的旗號,迅速向大河岸邊靠攏。
鑒於河內一帶韓軍密集,俱酒大膽決定,進入小衛國的境內,從衛國的宿胥口渡口渡過大河,經過衛國朝歌,沿淇水、白陘進入太行。
路上途經幾處韓國城邑,派人向其索要糧草、布帛,而被俘的韓軍,全部被押作俘虜,負責肩挑背扛,運輸貨物。
韓侯若山坐在車上,身後抵著一把鋒利的匕首,老老實實地配合行動,大字都不敢多說一個。
進入小衛國國境,俱酒立即派人向衛軍通報,韓侯要前往朝歌雲夢山中去拜見世外高人鬼穀子,請衛軍大行方便。
衛國的曆史,堪稱傳奇。
第一代國君是周武王的弟弟,世稱衛康叔。衛國經曆了西周、東周的完整曆史,一直到秦二世時期,才被廢為庶人。是周朝時存續最長的諸侯國。
衛國能夠活得這麽久的唯一原因,就是苟!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正應了老子那句名言:曲則全!
隻要你苟到一定程度了,就失去了被欺負的意義。
此時在位的衛國國君,姬姓,名訓。以國為氏的話當稱衛訓,以今人的稱呼習慣講,則叫姬訓,史稱衛聲公。
曆史上諡“聲”者不多,知名的有楚聲王,曹聲公,衛聲公,蔡聲侯。
諡“聲”,按照《諡法》解釋為“不生其國曰聲”,意思是說沒有出生在自己的國家。
但這個說法顯然有些牽強,後世蘇洵在注解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不主其國曰聲”,並解釋道:“有君之名,無君之實,謂之聲。”
因為衛國的資料不多,但從衛公訓“聲公”這個諡號上就可以看出,此人亦是碌碌無為之輩。
韓國作為戰國七雄之一,且在趙國侵犯其國土期間,魏韓兩國可是為其背書的。
今天韓國國君途經衛國,衛公訓哪敢怠慢,命令沿途官吏好吃好喝、滿接滿待,要錢給錢、要糧給糧。
殘軍在少水之役中損失的錢糧布帛等物,這一路上幾乎又收回來了,甚至還有點多,不好拿呢!而此前俘虜的韓軍,則完全變成了殘軍的苦力和發夫,負責肩扛背馱,唯恐把性命丟掉。
另一麵,把河內攪得天翻地覆也一無所獲的韓弱和暴鳶,都快鬱悶死了!
明明被圍死了的,好幾千人,說消失就消失,說隱身就隱身?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但鳥兒已經飛過了!
就在此時,又接到急報,韓侯在前往鄭邑途中遇襲,生死不明,下落不明,去向不明!
韓弱與暴鳶被嚇得大驚失色,二人立即下令全軍回師,眾軍紛紛攘攘、手忙腳亂地渡過大河,圍繞著鄭邑周邊撒開大網,徒勞無功地開始又一輪瞎折騰。
衛國派出最好的船隊,將韓侯一行渡過大河,送入了北岸,並沿淇水穩穩向前行進,很快抵達了太行山下。
至此,漢王俱酒主導的這次中原突圍行動,先後四次渡過黃河。
第一次,撤出鄭邑之軍,誑得魏國船隻,從卷邑順利渡過大河。
第二次,聽聞陽城君在趙軍之中,為報闕夫人之仇,為義回舟,襲擊韓國邑鎮渡口,再次渡過大河。
第三次,活埋趙存,生擒陽城君後,再次由卷邑渡口渡河。不想一頭紮進韓軍的口袋。好在有天暗助,通過濟水地下暗河再次殺回。
第四次,劫持韓侯若山,由衛國人乖乖地送過大河,殺入太行山中。
四渡大河,從運動中覓得生機,在遊擊中取得主動。韓軍則被牽著鼻子四處轉悠,被戲耍得狼狽不堪。
在鄭國滅亡的曆史大背景下,中原突圍之戰,成建製地調出一支軍隊,保全了有生力量,用足了民心民望,這是最大的成就。
易十七、鬥孟雄等人進入太行山區,在魏、趙、韓三家的腹背之地捅入了一把刀子,將進一步牽製三家的兵力部署,為將來統一天下發揮重要作用。
某種意義上講,此舉和後世解放戰爭中“千裏挺進大別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是由戰略防守向戰略進攻的一次大轉折。
入山之前,俱酒將召集眾人召開議軍會議,提出入山之後的鬥爭思路,核心要求就是要建立“根據地”,在太行山區紮下根、發出芽、開出花,結出果。
要團結根據地的民眾,收拾晉國腹地的民心,為尚同大業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力、物力資源和堅實的後方基地。
易十七問道:“王上,如何處置韓若山?”
自韓若山被俘之後,俱酒自始至終沒有見其一麵,因為此行他真的是微服出行,接下來還有許多事情要去做,不想讓自己的行蹤太過暴露。
從幹掉趙存那一刻起,漢國算是與魏、趙、韓三家都結下仇了。再加上上次在齊國與田忌打得烏天黑地,三晉與齊,都站到了漢國的對立麵。
敵人越多,自己就越危險。
俱酒道:“朕之意,韓侯殺之無益,不若暫放其歸。”
正在此時,突然帳外有軍士通報道,有人指名道姓地求見漢王俱酒!
眾人一聽麵麵相覷,在衛國大地上,一直是打著韓侯的旗號在行動,此行見過俱酒出現過的趙存,已經開始在土中發芽了。
那麽,來人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