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0章 為義回舟
戰國:讓你弱國苟活你卻逆天改命 作者:封少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誰?!”
趙存瞪大了眼睛,兩隻眼睛幾乎都要奪眶而出來,活脫脫一隻魚怪的模樣。
整個北城門樓也一陣死寂。畢竟在當世,“俱酒”這兩個字太特麽震撼了!
景驤大吼道:“剛才越城而出者,乃是昔日晉國公子,今日巴蜀之主,漢侯!俱酒!!!”
趙存衝將上來,將自己的臉幾乎和景驤的臉貼在了一起:“景大夫,請複言之,越城而出者誰?”
景驤低聲而快速地說道:“俱酒,俱酒,漢!侯!俱!酒!”
趙存雙手“啪”的一聲搭上景驤的雙肩:“大夫如何確認是漢侯俱酒?”
景驤悠悠地說道:“昔日,某在楚稱陽城君……”
趙存眼中噴火,雙手使勁地搖晃著景驤:“老子問爾如何認識漢侯,如何認識俱酒,又扯特麽勞什子陽城君,幹嘛!幹嘛呀?”
景驤也怒道:“老子封君就是被這家夥給弄沒的,他就是化成灰老子也認識,怎麽啦?怎麽啦!”
趙存臉色瞬間轉變,滿臉堆笑地道:“嘿嘿,沒事,沒事!請大夫隨我追擊漢侯,若擒得此賊,大夫首功一件。”
景驤一臉驚恐,他隻是想報個信而已,可不想真刀真槍地撲上去拚命:“趙將軍,某腿上有傷!”
趙存道:“來呀,給景大夫備車!”
然後轉回頭下令道:“眾軍,適才某已經摔死了一位諸侯,不介意再幹掉一位!全軍八營,一部留守鄭邑,餘者隨某追擊漢侯俱酒,殺!”
“殺!”趙軍被趙存成功忽悠起了鬥誌。
想想看,一天之內生擒或者幹掉兩位戰國諸侯,這是祖墳上冒青煙的大事啊,回到趙國之後那還不得官升三級,賜金封田?這業績都夠子子孫孫一代一代吹下去,吹好多年的!
幹特麽的!!幹了!
另一方麵,俱酒也知道了,楚國的陽城君,現身在鄭邑。
不過,俱酒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船已經到了河心,眼看就要抵達對岸了。
彼時,俱酒正迎著船頭的疾風,在為此次鄭邑之行,暗自進行總結。
從行動的必要性上來看,當時為了救孟勝,給易十七報仇,俱酒下定決心要潛入鄭邑城中,一探消息,於情於理都沒有錯。
但從事後複盤的情況來看,確實有些操之過急,有些衝動了。如果派出墨家子弟進入城中,仔細探聽消息,或許會避免這一切的陰差陽錯。
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各部之間的信息暢通問題仍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飛鴿的訓練進度和普及程度還是太慢了些。
不過,從此戰的結果來看,卻達到了完全爭取這一支鄭軍的目的,甚至鄭邑城中的老百姓也看到了易十七猛攻城池的表現。
無論鄭邑以後歸韓歸趙,以易十七為代表的一眾漢將,在人心道義上卻始終占據製高點。若有一天,重新殺回鄭邑,民心可用啊!
這,也算是此次冒險最大的收獲吧。
正在俱酒思緒翻飛之間,索盧參低首來到俱酒麵前,低低地道:“王上,臣有一事欲稟。”
索盧參,是本書中出現最早的戰國英雄,是救過俱酒性命的人,是故俱酒一直對他十分客氣。
“先生何事,請講!”俱酒收回思緒,換上一副和善的麵容。
索盧參道:“適才奪取西門之戰中,臣看見一位老熟人。但當時戰事倥傯,未及向王上稟報。”
俱酒道:“看來此人對朕很重要了?”
索盧參道:“臣覺得,此人或許對太尉更重要。”
“哦?”俱酒眉毛一揚:“此何人哉?”
“陽城君!”
俱酒麵色一凜,陽城君!就是那個用義氣綁架孟勝,在郢都害死吳起紅顏知己闕絲雨的楚國奸佞、亂世小人?!
俱酒未發一言,這人,確實對他重要,對太尉吳起更重要。
對於俱酒重要,是因為上次為了救孟勝,俱酒在明知道陽城君與吳起血海深仇的情況下,仍然動用墨家力量,將陽城君護送回陽城。
此舉雖然救了孟勝,但卻愧對吳起,俱酒一直對此心懷愧疚,如同心頭長刺一般,想起來就難受。
對吳起更重要,是因為闕絲雨本來有機會生還的,但因為陽城君的惡毒之舉,令紅顏消散,吳起抱憾終身,至今不近女色,終身不娶。
而索盧參當年參與過郢都營救吳起的全過程,對當時權傾朝野,橫行跋扈的陽城君自然是認識的。
索盧參在鄭邑城頭的電光石火之間,就一眼認出了陽城君,但他忍住沒有出聲。
這可不是什麽戰事倥傯,而是索盧參心有顧慮——對墨家钜子孟勝心存顧慮。
當年參與營救吳起、營救闕絲雨的一眾人等,都對陽城君對棺內之人下手的卑劣行徑相當不齒,以墨家眾墨者、尤其是索盧參的正義屬性,對陽城君這類人渣,人人得而誅之!
但墨家钜子孟勝卻與陽城君友善,這成為墨家眾人行俠仗義的障礙。
墨子講究“萬事莫貴於義”,講究“不義不富,不義不貴,不義不親,不義不近。”
但墨家講究的“義”,是公義,是道義,是天下大義。墨家認為“義者利也”,這個“利”不是個體的私利,而是天下的公利,墨家的“義”就是“天下之大利”。“利天下”、“利人”就是墨家的終極人生價值,是他們心中的“大義”。
但這些道理的精髓,墨子懂,部分弟子懂,但不是人人都能懂。
特別是墨俠一派,更是在對“義”的理解上存在一些狹隘與局限。
包括孟勝在內,雖然身為钜子,也極重義氣,但卻將一些個人、私人、小圈子之間的“小義”、“私義”也納入了“義”的範疇,甚至出現了“私義”大於“公義”的謬誤。
曆史上孟勝死於陽城,也是緣於義氣深重,但卻有些隻講義氣,不講是非,有些水滸的意味。其實後世的“俠義”、“江湖義氣”、“哥們義氣”也是深受戰國時代墨俠的影響。
此時此刻,直到登上戰船,開始北渡,索盧參才知道孟勝並沒有隨軍同行。
沒有孟勝在場,索盧參於是選擇將真相告訴俱酒,他也不想讓陽城君這樣的壞人活得太久,墨俠的基因絕對不允許他沉默下去。
此時戰船已經貼近河水北岸,緩緩地靠向碼頭,岸上的人已經開始招呼船上扔下纜繩,準備接船了。
俱酒突然下令道:“全軍回舟!”
易十七剛剛走上甲板,正要請俱酒登岸,聞言立即上前:“王上,為何回舟啊?”
“為義!”
趙存瞪大了眼睛,兩隻眼睛幾乎都要奪眶而出來,活脫脫一隻魚怪的模樣。
整個北城門樓也一陣死寂。畢竟在當世,“俱酒”這兩個字太特麽震撼了!
景驤大吼道:“剛才越城而出者,乃是昔日晉國公子,今日巴蜀之主,漢侯!俱酒!!!”
趙存衝將上來,將自己的臉幾乎和景驤的臉貼在了一起:“景大夫,請複言之,越城而出者誰?”
景驤低聲而快速地說道:“俱酒,俱酒,漢!侯!俱!酒!”
趙存雙手“啪”的一聲搭上景驤的雙肩:“大夫如何確認是漢侯俱酒?”
景驤悠悠地說道:“昔日,某在楚稱陽城君……”
趙存眼中噴火,雙手使勁地搖晃著景驤:“老子問爾如何認識漢侯,如何認識俱酒,又扯特麽勞什子陽城君,幹嘛!幹嘛呀?”
景驤也怒道:“老子封君就是被這家夥給弄沒的,他就是化成灰老子也認識,怎麽啦?怎麽啦!”
趙存臉色瞬間轉變,滿臉堆笑地道:“嘿嘿,沒事,沒事!請大夫隨我追擊漢侯,若擒得此賊,大夫首功一件。”
景驤一臉驚恐,他隻是想報個信而已,可不想真刀真槍地撲上去拚命:“趙將軍,某腿上有傷!”
趙存道:“來呀,給景大夫備車!”
然後轉回頭下令道:“眾軍,適才某已經摔死了一位諸侯,不介意再幹掉一位!全軍八營,一部留守鄭邑,餘者隨某追擊漢侯俱酒,殺!”
“殺!”趙軍被趙存成功忽悠起了鬥誌。
想想看,一天之內生擒或者幹掉兩位戰國諸侯,這是祖墳上冒青煙的大事啊,回到趙國之後那還不得官升三級,賜金封田?這業績都夠子子孫孫一代一代吹下去,吹好多年的!
幹特麽的!!幹了!
另一方麵,俱酒也知道了,楚國的陽城君,現身在鄭邑。
不過,俱酒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船已經到了河心,眼看就要抵達對岸了。
彼時,俱酒正迎著船頭的疾風,在為此次鄭邑之行,暗自進行總結。
從行動的必要性上來看,當時為了救孟勝,給易十七報仇,俱酒下定決心要潛入鄭邑城中,一探消息,於情於理都沒有錯。
但從事後複盤的情況來看,確實有些操之過急,有些衝動了。如果派出墨家子弟進入城中,仔細探聽消息,或許會避免這一切的陰差陽錯。
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各部之間的信息暢通問題仍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飛鴿的訓練進度和普及程度還是太慢了些。
不過,從此戰的結果來看,卻達到了完全爭取這一支鄭軍的目的,甚至鄭邑城中的老百姓也看到了易十七猛攻城池的表現。
無論鄭邑以後歸韓歸趙,以易十七為代表的一眾漢將,在人心道義上卻始終占據製高點。若有一天,重新殺回鄭邑,民心可用啊!
這,也算是此次冒險最大的收獲吧。
正在俱酒思緒翻飛之間,索盧參低首來到俱酒麵前,低低地道:“王上,臣有一事欲稟。”
索盧參,是本書中出現最早的戰國英雄,是救過俱酒性命的人,是故俱酒一直對他十分客氣。
“先生何事,請講!”俱酒收回思緒,換上一副和善的麵容。
索盧參道:“適才奪取西門之戰中,臣看見一位老熟人。但當時戰事倥傯,未及向王上稟報。”
俱酒道:“看來此人對朕很重要了?”
索盧參道:“臣覺得,此人或許對太尉更重要。”
“哦?”俱酒眉毛一揚:“此何人哉?”
“陽城君!”
俱酒麵色一凜,陽城君!就是那個用義氣綁架孟勝,在郢都害死吳起紅顏知己闕絲雨的楚國奸佞、亂世小人?!
俱酒未發一言,這人,確實對他重要,對太尉吳起更重要。
對於俱酒重要,是因為上次為了救孟勝,俱酒在明知道陽城君與吳起血海深仇的情況下,仍然動用墨家力量,將陽城君護送回陽城。
此舉雖然救了孟勝,但卻愧對吳起,俱酒一直對此心懷愧疚,如同心頭長刺一般,想起來就難受。
對吳起更重要,是因為闕絲雨本來有機會生還的,但因為陽城君的惡毒之舉,令紅顏消散,吳起抱憾終身,至今不近女色,終身不娶。
而索盧參當年參與過郢都營救吳起的全過程,對當時權傾朝野,橫行跋扈的陽城君自然是認識的。
索盧參在鄭邑城頭的電光石火之間,就一眼認出了陽城君,但他忍住沒有出聲。
這可不是什麽戰事倥傯,而是索盧參心有顧慮——對墨家钜子孟勝心存顧慮。
當年參與營救吳起、營救闕絲雨的一眾人等,都對陽城君對棺內之人下手的卑劣行徑相當不齒,以墨家眾墨者、尤其是索盧參的正義屬性,對陽城君這類人渣,人人得而誅之!
但墨家钜子孟勝卻與陽城君友善,這成為墨家眾人行俠仗義的障礙。
墨子講究“萬事莫貴於義”,講究“不義不富,不義不貴,不義不親,不義不近。”
但墨家講究的“義”,是公義,是道義,是天下大義。墨家認為“義者利也”,這個“利”不是個體的私利,而是天下的公利,墨家的“義”就是“天下之大利”。“利天下”、“利人”就是墨家的終極人生價值,是他們心中的“大義”。
但這些道理的精髓,墨子懂,部分弟子懂,但不是人人都能懂。
特別是墨俠一派,更是在對“義”的理解上存在一些狹隘與局限。
包括孟勝在內,雖然身為钜子,也極重義氣,但卻將一些個人、私人、小圈子之間的“小義”、“私義”也納入了“義”的範疇,甚至出現了“私義”大於“公義”的謬誤。
曆史上孟勝死於陽城,也是緣於義氣深重,但卻有些隻講義氣,不講是非,有些水滸的意味。其實後世的“俠義”、“江湖義氣”、“哥們義氣”也是深受戰國時代墨俠的影響。
此時此刻,直到登上戰船,開始北渡,索盧參才知道孟勝並沒有隨軍同行。
沒有孟勝在場,索盧參於是選擇將真相告訴俱酒,他也不想讓陽城君這樣的壞人活得太久,墨俠的基因絕對不允許他沉默下去。
此時戰船已經貼近河水北岸,緩緩地靠向碼頭,岸上的人已經開始招呼船上扔下纜繩,準備接船了。
俱酒突然下令道:“全軍回舟!”
易十七剛剛走上甲板,正要請俱酒登岸,聞言立即上前:“王上,為何回舟啊?”
“為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