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 楚國陽台
戰國:讓你弱國苟活你卻逆天改命 作者:封少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春秋五霸”威名遐邇,“戰國七雄”叱吒風雲,整個春秋戰國史,這些國家常常站在舞台中央。
但是,在影影綽綽的角落裏,仍然散落著一些小的諸侯,在夾縫中艱難生存,在大國間左右逢迎。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這些國家往往能夠存活很長時間。
“泗上十二諸侯”,或稱“淮泗十二諸侯”就是這樣一個群體,它們主要圍繞著淮水、泗水流域建國,在這裏生存、繁衍和發展。
“泗上十二諸侯”這一集體,包括:宋國、魯國、衛國、邾國、薛國、倪國、滕國、莒國、任國、郯國、費國、邳國。
進入戰國之後,除宋、魯、衛三個體量稍大的諸侯尚有自衛能力外,其餘九個小國或被滅國,或淪落成為附庸,已經不具備成為一國諸侯的條件。
這些國家在史冊中太過微妙了,連他們的滅國時間也不能具體確定,成為一團迷霧。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大多被齊、楚兩國瓜分,或者成為名存實亡的附庸國家。
是以,後期史家在編輯曆史地圖時,一般不再將這九個小國單獨編列,或劃入楚,或歸入齊。
楚國插入淮泗地區的貪婪之手,就是一個長條形的、孤獨的突出部位,堪稱“楚國陽台”。
“楚國陽台”的東側,是越國的地麵;西側,則是齊國吞並或掌控了滕、薛、任、倪、邳等地區。
目前楚國突進莒邑,齊國在正麵抗衡有困難的情況下,按照鄒忌的籌劃,舉滕、薛、任、倪、邳等地之兵,進攻楚國郯城。
在一時無將可用的情況下,齊公田午擱置爭議,再次啟用莒邑大夫田節,命其出兵泗水下遊,進攻郯城。
同時,滯留在沭水流域的齊國南路軍將領黔夫也接到命令,暫時不必北返莒邑,而是西渡沭水,與田節左右夾攻,共同襲擊楚國郯城,截斷莒邑楚軍與楚國本土的聯係。
鄒忌快馬出使安邑,緊急向魏侯擊求救。這也是上次自嘉明公主出嫁漢國,導致魏、齊兩國出現猜忌之後,齊國主動放低身段。既是求救,也是示好。
鄒忌的遊說本領是真強,不僅成功修複齊與三晉的關係,更成功勸說三晉出兵楚國。
其實,主要是魏侯擊對楚國在淮泗地區的突擊冒進心懷警惕,是故對齊國的請求做了順水人情,並迅速協調三晉關係,果斷達成了支持齊國、反擊楚國的一致意見。
不過三晉並不想勞師遠征,去淮泗之地與楚國一爭高下。魏、趙、韓三家組成聯軍,從中原大地直接南下,威脅楚國的正北方疆土。
圍攻莒邑的田種首,接到了齊公的命令,這一道君令沒有提到任何關於對田節的懲處,隻是要求田種首對莒邑圍而不攻,將楚軍死死拖住。
田種首對這道君令非常奇怪,“五都”之一的莒邑都丟了,難道臨淄方麵並不著急?
緊急著又傳來一個消息,卻讓田種首感到了棘手與被動。被他綁赴臨淄的田節,又被君上重新啟用,並且作為主將,帶領泗上之兵,統帥將軍黔夫的南路軍,負責共同進攻郯城。
田種首聞言大驚失色。
田節的重新被啟用,預示著君上對自己的不信任;將戰略重心放到郯城而不是莒邑,則表明自己不再是齊軍主力,而成為了一支偏師。
楚王熊良夫,接到景舍奪取莒邑的軍報之後,大加讚賞。當然他也知道齊國人不會善罷甘休,於是緊急派司馬子布率援軍北上,迅速支援景舍,將“楚國陽台”穩住。
但當楚軍行軍到一半,楚王又接到了三晉犯邊的緊急軍情,楚國的北部和正北,同時麵臨著巨大的軍事壓力。
三晉與齊聯手,四大戰國力拚楚國,這壓力絕對山大。一時之間,戰國大地烽火連天,狼煙四起,戰爭的絞肉機又一次轟隆隆地開動起來。
東北方麵,田節知恥而後勇,與將軍黔夫配合,猛打猛衝,對楚國郯城發起了猛烈進攻。
而圍攻莒邑的田種首不甘於被邊緣化,於是找了個由頭,也對莒邑發起了攻城作戰。
田種首的莒邑戰場與田節的郯城戰場,不僅僅是勝負之爭,更有兩位田氏大夫的意氣之爭,是故打得都很拚,不惜一切代價,拿著人命使勁往上堆。
可以說,田齊自立國以來,很少有這麽猛過!
但,也隻是猛而已,戰役的目標卻遲遲沒有達成。
因為,齊國二田,碰上的是景舍。景舍作為楚國曆史上的名將,這個時候也顯現出了卓越的指揮能力和戰鬥意誌。
他北上莒邑之時,對郯城城防早已做出了周密的部署,對齊國斷其兵路這一招,早有提防。
在莒邑也同樣組織起出色的城防,盡管打得非常艱苦,但頑強地頂住了齊國二田的瘋狂進攻,齊國切斷“楚國陽台”的舉動,一時未能實現。
當是時,楚國是一個國家獨鬥戰國四雄。雙線作戰的楚國,很快感受到了壓力,兵力、輜重、糧草等各個方麵都出現了問題。
楚王看到別的諸侯一呼百應,對自己實行郡毆。關鍵時刻,楚國卻舉目四望,沒有朋友,頓生孤獨淒涼之感。
此時此刻,他才認真考慮俱酒提出的“南方聯盟”的提議,認識到了確保左、右翼結盟的安全性與優越性。
其實之前莒邑到手之時,景舍就將自己與漢使約定的條件稟明了楚王,並大言特言結盟的好處。
但楚王對越國,也是心中有結,兩國之前也頗有齟齬,沒少動刀動槍。漢侯俱酒這個提議是否值得考慮,楚王熊良夫尚未下定決心,他需要再觀望一陣。
但目前,熊良夫想通了,也想明白了,他一邊派兵支援前線,一邊火速派使赴越,強烈要求“楚、漢、越”三方盡快結成南方同盟,共同對付瘋狗一般的三晉與齊。
楚使泛舟江水,順流而下,然後又溯海北上,求見身在琅玡的漢侯俱酒和越王搜。
但是,在影影綽綽的角落裏,仍然散落著一些小的諸侯,在夾縫中艱難生存,在大國間左右逢迎。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這些國家往往能夠存活很長時間。
“泗上十二諸侯”,或稱“淮泗十二諸侯”就是這樣一個群體,它們主要圍繞著淮水、泗水流域建國,在這裏生存、繁衍和發展。
“泗上十二諸侯”這一集體,包括:宋國、魯國、衛國、邾國、薛國、倪國、滕國、莒國、任國、郯國、費國、邳國。
進入戰國之後,除宋、魯、衛三個體量稍大的諸侯尚有自衛能力外,其餘九個小國或被滅國,或淪落成為附庸,已經不具備成為一國諸侯的條件。
這些國家在史冊中太過微妙了,連他們的滅國時間也不能具體確定,成為一團迷霧。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大多被齊、楚兩國瓜分,或者成為名存實亡的附庸國家。
是以,後期史家在編輯曆史地圖時,一般不再將這九個小國單獨編列,或劃入楚,或歸入齊。
楚國插入淮泗地區的貪婪之手,就是一個長條形的、孤獨的突出部位,堪稱“楚國陽台”。
“楚國陽台”的東側,是越國的地麵;西側,則是齊國吞並或掌控了滕、薛、任、倪、邳等地區。
目前楚國突進莒邑,齊國在正麵抗衡有困難的情況下,按照鄒忌的籌劃,舉滕、薛、任、倪、邳等地之兵,進攻楚國郯城。
在一時無將可用的情況下,齊公田午擱置爭議,再次啟用莒邑大夫田節,命其出兵泗水下遊,進攻郯城。
同時,滯留在沭水流域的齊國南路軍將領黔夫也接到命令,暫時不必北返莒邑,而是西渡沭水,與田節左右夾攻,共同襲擊楚國郯城,截斷莒邑楚軍與楚國本土的聯係。
鄒忌快馬出使安邑,緊急向魏侯擊求救。這也是上次自嘉明公主出嫁漢國,導致魏、齊兩國出現猜忌之後,齊國主動放低身段。既是求救,也是示好。
鄒忌的遊說本領是真強,不僅成功修複齊與三晉的關係,更成功勸說三晉出兵楚國。
其實,主要是魏侯擊對楚國在淮泗地區的突擊冒進心懷警惕,是故對齊國的請求做了順水人情,並迅速協調三晉關係,果斷達成了支持齊國、反擊楚國的一致意見。
不過三晉並不想勞師遠征,去淮泗之地與楚國一爭高下。魏、趙、韓三家組成聯軍,從中原大地直接南下,威脅楚國的正北方疆土。
圍攻莒邑的田種首,接到了齊公的命令,這一道君令沒有提到任何關於對田節的懲處,隻是要求田種首對莒邑圍而不攻,將楚軍死死拖住。
田種首對這道君令非常奇怪,“五都”之一的莒邑都丟了,難道臨淄方麵並不著急?
緊急著又傳來一個消息,卻讓田種首感到了棘手與被動。被他綁赴臨淄的田節,又被君上重新啟用,並且作為主將,帶領泗上之兵,統帥將軍黔夫的南路軍,負責共同進攻郯城。
田種首聞言大驚失色。
田節的重新被啟用,預示著君上對自己的不信任;將戰略重心放到郯城而不是莒邑,則表明自己不再是齊軍主力,而成為了一支偏師。
楚王熊良夫,接到景舍奪取莒邑的軍報之後,大加讚賞。當然他也知道齊國人不會善罷甘休,於是緊急派司馬子布率援軍北上,迅速支援景舍,將“楚國陽台”穩住。
但當楚軍行軍到一半,楚王又接到了三晉犯邊的緊急軍情,楚國的北部和正北,同時麵臨著巨大的軍事壓力。
三晉與齊聯手,四大戰國力拚楚國,這壓力絕對山大。一時之間,戰國大地烽火連天,狼煙四起,戰爭的絞肉機又一次轟隆隆地開動起來。
東北方麵,田節知恥而後勇,與將軍黔夫配合,猛打猛衝,對楚國郯城發起了猛烈進攻。
而圍攻莒邑的田種首不甘於被邊緣化,於是找了個由頭,也對莒邑發起了攻城作戰。
田種首的莒邑戰場與田節的郯城戰場,不僅僅是勝負之爭,更有兩位田氏大夫的意氣之爭,是故打得都很拚,不惜一切代價,拿著人命使勁往上堆。
可以說,田齊自立國以來,很少有這麽猛過!
但,也隻是猛而已,戰役的目標卻遲遲沒有達成。
因為,齊國二田,碰上的是景舍。景舍作為楚國曆史上的名將,這個時候也顯現出了卓越的指揮能力和戰鬥意誌。
他北上莒邑之時,對郯城城防早已做出了周密的部署,對齊國斷其兵路這一招,早有提防。
在莒邑也同樣組織起出色的城防,盡管打得非常艱苦,但頑強地頂住了齊國二田的瘋狂進攻,齊國切斷“楚國陽台”的舉動,一時未能實現。
當是時,楚國是一個國家獨鬥戰國四雄。雙線作戰的楚國,很快感受到了壓力,兵力、輜重、糧草等各個方麵都出現了問題。
楚王看到別的諸侯一呼百應,對自己實行郡毆。關鍵時刻,楚國卻舉目四望,沒有朋友,頓生孤獨淒涼之感。
此時此刻,他才認真考慮俱酒提出的“南方聯盟”的提議,認識到了確保左、右翼結盟的安全性與優越性。
其實之前莒邑到手之時,景舍就將自己與漢使約定的條件稟明了楚王,並大言特言結盟的好處。
但楚王對越國,也是心中有結,兩國之前也頗有齟齬,沒少動刀動槍。漢侯俱酒這個提議是否值得考慮,楚王熊良夫尚未下定決心,他需要再觀望一陣。
但目前,熊良夫想通了,也想明白了,他一邊派兵支援前線,一邊火速派使赴越,強烈要求“楚、漢、越”三方盡快結成南方同盟,共同對付瘋狗一般的三晉與齊。
楚使泛舟江水,順流而下,然後又溯海北上,求見身在琅玡的漢侯俱酒和越王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