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4章 治越四策
戰國:讓你弱國苟活你卻逆天改命 作者:封少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聶政認出了越女劍法,穿越者聽後也不禁渾身一凜,因為越女劍的故事流傳太廣了。
傳說吳越爭霸之時,越國在戰鬥格鬥時總是敗於吳國的士兵,越王為之發愁,問計於範蠡。
範蠡進言道:“今聞越有處女,出於南林,國人稱善。願王請之,立可見。越王乃使聘之,問以劍戟之術。
越處女,是最早時期規範的叫法。處女這個詞兒,在古代沒有那麽多的隱私方麵的含義,就是指一個未婚的年輕女子,如此而已。
越處女應召前往,途中一位白胡子老者半路攔車,自稱袁公,要與越處女比劍。
袁公拿起一根竹子,而越處女則撿起他不要的竹子的末梢,二人經過三個回合的比試,袁公不敵,然後飛上樹,變為白猿,遂別去。
老人化猿的故事,為越女劍法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越處女拜見越王勾踐之後,二人就劍術劍道有過一番高深的討論。當越王問到越處女師承何人時,越處女答道:
“妾生深林之中,長於無人之野,無道不習,不達諸侯。竊好擊之道,誦之不休。妾非受於人也,而忽自有之。”
也就是說,越處女是由於好劍擊之道,在日常山野之中,模擬各種動植物之間的攻守之道,自己悟出了這一套劍法,可見越處女就是越女劍法的始祖。
越王大悅,即加女號,號曰“越女”。“越女”在此是一種尊貴的封號,而不能簡單地理解為越地的女子。
隨後,越王乃命五校之隊長、高才習之,以教軍士,並在最後的吳越爭霸中發揮出強大的作用,為越國最後取勝立下了不朽功勞。
越女最後飄然而去,而她的這套劍法卻在越軍當中流傳了下來,當此之時皆稱“越女之劍”。這就是“越女劍法”或者“越女劍”名稱的由來。
關於越女劍的傳說悠遠,散見於正史和野編,最早、最詳盡的記載是東漢趙曄的《吳越春秋》。在後來的《藝文類聚》、《劍俠傳》、《卅三劍俠圖》中亦有記載。
小說《東周列國誌》、《三遂平妖傳》中也都記載了這一故事。隻不過在小說中越處女的形象進一步拔高,被稱之為是九天玄女娘娘下凡。
在流傳過程中,由於各種訛誤,曾經出現過“越處女”被傳抄為“趙處女”的版本。其實吳越爭霸之時,三晉尚未分裂,根本不存在“趙”這個國家,可見“趙處女”應該是“越處女”的訛傳。
現代將越女劍的傳播發揚光大的是金庸。當金庸開始創作新派武俠小說時,第一部作品便是短篇小說《越女劍》,金庸賦予了越處女一個美麗的名字,叫做阿青。
金庸是浙江人,對越女劍在當地的流傳從小耳熟能詳,並對越女劍懷有一定的感情。在其後的小說作品中,越女劍先後出現,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流傳體係。
江南七怪之一的韓小瑩,所練的功夫就是越女劍法。韓小瑩將之傳於郭靖,郭靖傳於武敦儒、武修文、郭芙、郭襄。
越處女是中國曆史上第一位女俠,是中國女俠文化的鼻祖,也可視為父權社會裏,女性意識覺醒與抗爭的成功典範。
在戰國這個時代,俱酒見識到了真正的越女劍法,不由心生感慨,不知道有多少奇女子,在了曆史的洪流之中,湮沒無聞,而今天有幸認識了愛憎分明、灑脫敞亮的越采采公主,既是一種緣分,更是一種天意。
俱酒當即命人設宴,款待越國公主與王孫搜,就雙方的合作關係進一步進行談判。
席間,俱酒詳細詢問了采采公主越女劍的來龍去脈與精妙之處。
采采公主的回答與俱酒所了解的大差不差,但她的越女劍法,卻是越處女的嫡傳弟子所教,盡得其劍法精髓,更接近於實戰水平。再加上采采公主自幼好武,天賦異稟,是故越女劍法的修為很高。
接下來,俱酒又與眾人又分析了越國國內的形勢。
以俱酒的看法,目前雖然越王家族死得死,失蹤的失蹤,但內亂基本平息,民心思定,各方勢力對王孫搜的回歸已經形成共識,暫時不會再生新的動亂。
俱酒製定了以護送王孫搜回國繼位為核心的“治越方案”,對於越國內亂的緣由、走向等暫時不作深究,避免矛盾的激化。
其實對於這方麵,曆史是有先例的。當年楚聲王不明不白地為盜所殺,楚悼王上位之後,也是以維護穩定大局為重,並憑借吳起變法,逐步對涉嫌謀殺楚聲王的老貴族進行清算。
基於此,俱酒製定了如下戰略。
第一,護送王孫搜繼位。
根據漢越同盟條約規定,以及越王臨終遺令所請,漢軍出動軍力,保護王孫搜平安返回越國,繼承越王之位。
保護王孫搜的人身安全,這是最最關鍵的,如果任憑王孫搜孤身回國,那麽可以預見,他將是一個傀儡,甚至會在失去利用價值時,離奇死亡。
每一個流亡的王孫公子回國繼位,都離不開其他諸侯國強大的軍事實力的支撐。
當然,穿越者護送便宜老舅回國繼位是一個例外,那是一次對秦國內部矛盾精準利用的典範,可遇而不可求,有一不可能有二,很難複製的。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必須有一定的軍力做保證。從巴蜀調兵顯然是不可能的,且不說要經過“巨無霸”楚國的國土,即使能調過來,也要經過不短的時間,到時候,越國這盤黃花菜早就涼透了。
為今之計,隻能調動朝鮮的軍力,應對越國的內亂。
俱酒暫緩了東征倭國的嚐試,將正在打造戰船,訓練水軍的息長耕、風飛矢全部調回漢城港,準備先回越國。
反正倭島那邊還是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讓他們先消停幾年,隻是俱酒很垂涎三尺的佐渡金山,可能要再等一等了。
同時對朝鮮半島的軍隊也進行了一番調防與分配,抽調一部分主力部隊、能征慣戰之士,先行回越,甚至要做好常駐越國的準備。
半島之上繼續以申不害、王廖組合為主,但要注重培訓忠於漢室的新型戰士,發展形成新的戰鬥力。
第二,重新遷都琅玡。
大亂之後,吳城究竟是什麽情況?俱酒不得而知,王孫搜與采采公主等人也是疑慮重重。
這個時候重回吳城,顯然不是一個好主意。一不小心,很可能就會陷入敵對勢力布置的陷阱之中。
而北都琅玡,是先王勾踐時的王都,越國在此經略多年,也是北入中原的重要跳板。
越王翳遷都吳城之後,已經造成了一些負麵影響,越國北部的控製力逐漸變弱,齊國對琅玡的包圍圈已經逐漸成形,一口吃下這片土地應該是既定之策。
而此次王孫搜在漢國加持下,強勢回歸琅玡,既能為北方越人打一針強心劑,又跳出了南方內亂的怪圈;既對虎視眈眈的齊國給予回擊,也杜絕了回到吳城被權臣所控製的尷尬局麵。
第三,穩住吳城方麵的國內勢力。
遙封大夫寺區為越國相國,旌表其平定內亂之功,將一場血腥的內訌先掩蓋下去,冰封起來,進行冷處理。
不管此次內亂的實情如何,都不在此時此刻激化矛盾,而是選擇以穩定大局為重。
第四,以迎立王孫有功為由,封寺區的弟弟寺思為越國太尉,成為越國的最高武官,名義上的越軍總司令。
俱酒對這對庶兄嫡弟的關係早已有了深入了解,他們之間,非常類似於三國時袁紹與袁術的關係。俱酒進行這樣一種安排,也是一種分割與離間,避免這對兄弟結成同盟,形成尾大不掉之勢。
安排完這一切,俱酒掃視四座:“朕言已矣,二三子,孰與?孰非?”
我的話說完了,誰讚成誰反對?
話音未落,申不害第一個開言反對:“王上四策,堪稱梁柱,然缺少柱礎,不甚牢固?”
俱酒反問道:“何為柱礎?”
申不害道:“漢越聯姻!”
傳說吳越爭霸之時,越國在戰鬥格鬥時總是敗於吳國的士兵,越王為之發愁,問計於範蠡。
範蠡進言道:“今聞越有處女,出於南林,國人稱善。願王請之,立可見。越王乃使聘之,問以劍戟之術。
越處女,是最早時期規範的叫法。處女這個詞兒,在古代沒有那麽多的隱私方麵的含義,就是指一個未婚的年輕女子,如此而已。
越處女應召前往,途中一位白胡子老者半路攔車,自稱袁公,要與越處女比劍。
袁公拿起一根竹子,而越處女則撿起他不要的竹子的末梢,二人經過三個回合的比試,袁公不敵,然後飛上樹,變為白猿,遂別去。
老人化猿的故事,為越女劍法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越處女拜見越王勾踐之後,二人就劍術劍道有過一番高深的討論。當越王問到越處女師承何人時,越處女答道:
“妾生深林之中,長於無人之野,無道不習,不達諸侯。竊好擊之道,誦之不休。妾非受於人也,而忽自有之。”
也就是說,越處女是由於好劍擊之道,在日常山野之中,模擬各種動植物之間的攻守之道,自己悟出了這一套劍法,可見越處女就是越女劍法的始祖。
越王大悅,即加女號,號曰“越女”。“越女”在此是一種尊貴的封號,而不能簡單地理解為越地的女子。
隨後,越王乃命五校之隊長、高才習之,以教軍士,並在最後的吳越爭霸中發揮出強大的作用,為越國最後取勝立下了不朽功勞。
越女最後飄然而去,而她的這套劍法卻在越軍當中流傳了下來,當此之時皆稱“越女之劍”。這就是“越女劍法”或者“越女劍”名稱的由來。
關於越女劍的傳說悠遠,散見於正史和野編,最早、最詳盡的記載是東漢趙曄的《吳越春秋》。在後來的《藝文類聚》、《劍俠傳》、《卅三劍俠圖》中亦有記載。
小說《東周列國誌》、《三遂平妖傳》中也都記載了這一故事。隻不過在小說中越處女的形象進一步拔高,被稱之為是九天玄女娘娘下凡。
在流傳過程中,由於各種訛誤,曾經出現過“越處女”被傳抄為“趙處女”的版本。其實吳越爭霸之時,三晉尚未分裂,根本不存在“趙”這個國家,可見“趙處女”應該是“越處女”的訛傳。
現代將越女劍的傳播發揚光大的是金庸。當金庸開始創作新派武俠小說時,第一部作品便是短篇小說《越女劍》,金庸賦予了越處女一個美麗的名字,叫做阿青。
金庸是浙江人,對越女劍在當地的流傳從小耳熟能詳,並對越女劍懷有一定的感情。在其後的小說作品中,越女劍先後出現,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流傳體係。
江南七怪之一的韓小瑩,所練的功夫就是越女劍法。韓小瑩將之傳於郭靖,郭靖傳於武敦儒、武修文、郭芙、郭襄。
越處女是中國曆史上第一位女俠,是中國女俠文化的鼻祖,也可視為父權社會裏,女性意識覺醒與抗爭的成功典範。
在戰國這個時代,俱酒見識到了真正的越女劍法,不由心生感慨,不知道有多少奇女子,在了曆史的洪流之中,湮沒無聞,而今天有幸認識了愛憎分明、灑脫敞亮的越采采公主,既是一種緣分,更是一種天意。
俱酒當即命人設宴,款待越國公主與王孫搜,就雙方的合作關係進一步進行談判。
席間,俱酒詳細詢問了采采公主越女劍的來龍去脈與精妙之處。
采采公主的回答與俱酒所了解的大差不差,但她的越女劍法,卻是越處女的嫡傳弟子所教,盡得其劍法精髓,更接近於實戰水平。再加上采采公主自幼好武,天賦異稟,是故越女劍法的修為很高。
接下來,俱酒又與眾人又分析了越國國內的形勢。
以俱酒的看法,目前雖然越王家族死得死,失蹤的失蹤,但內亂基本平息,民心思定,各方勢力對王孫搜的回歸已經形成共識,暫時不會再生新的動亂。
俱酒製定了以護送王孫搜回國繼位為核心的“治越方案”,對於越國內亂的緣由、走向等暫時不作深究,避免矛盾的激化。
其實對於這方麵,曆史是有先例的。當年楚聲王不明不白地為盜所殺,楚悼王上位之後,也是以維護穩定大局為重,並憑借吳起變法,逐步對涉嫌謀殺楚聲王的老貴族進行清算。
基於此,俱酒製定了如下戰略。
第一,護送王孫搜繼位。
根據漢越同盟條約規定,以及越王臨終遺令所請,漢軍出動軍力,保護王孫搜平安返回越國,繼承越王之位。
保護王孫搜的人身安全,這是最最關鍵的,如果任憑王孫搜孤身回國,那麽可以預見,他將是一個傀儡,甚至會在失去利用價值時,離奇死亡。
每一個流亡的王孫公子回國繼位,都離不開其他諸侯國強大的軍事實力的支撐。
當然,穿越者護送便宜老舅回國繼位是一個例外,那是一次對秦國內部矛盾精準利用的典範,可遇而不可求,有一不可能有二,很難複製的。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必須有一定的軍力做保證。從巴蜀調兵顯然是不可能的,且不說要經過“巨無霸”楚國的國土,即使能調過來,也要經過不短的時間,到時候,越國這盤黃花菜早就涼透了。
為今之計,隻能調動朝鮮的軍力,應對越國的內亂。
俱酒暫緩了東征倭國的嚐試,將正在打造戰船,訓練水軍的息長耕、風飛矢全部調回漢城港,準備先回越國。
反正倭島那邊還是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讓他們先消停幾年,隻是俱酒很垂涎三尺的佐渡金山,可能要再等一等了。
同時對朝鮮半島的軍隊也進行了一番調防與分配,抽調一部分主力部隊、能征慣戰之士,先行回越,甚至要做好常駐越國的準備。
半島之上繼續以申不害、王廖組合為主,但要注重培訓忠於漢室的新型戰士,發展形成新的戰鬥力。
第二,重新遷都琅玡。
大亂之後,吳城究竟是什麽情況?俱酒不得而知,王孫搜與采采公主等人也是疑慮重重。
這個時候重回吳城,顯然不是一個好主意。一不小心,很可能就會陷入敵對勢力布置的陷阱之中。
而北都琅玡,是先王勾踐時的王都,越國在此經略多年,也是北入中原的重要跳板。
越王翳遷都吳城之後,已經造成了一些負麵影響,越國北部的控製力逐漸變弱,齊國對琅玡的包圍圈已經逐漸成形,一口吃下這片土地應該是既定之策。
而此次王孫搜在漢國加持下,強勢回歸琅玡,既能為北方越人打一針強心劑,又跳出了南方內亂的怪圈;既對虎視眈眈的齊國給予回擊,也杜絕了回到吳城被權臣所控製的尷尬局麵。
第三,穩住吳城方麵的國內勢力。
遙封大夫寺區為越國相國,旌表其平定內亂之功,將一場血腥的內訌先掩蓋下去,冰封起來,進行冷處理。
不管此次內亂的實情如何,都不在此時此刻激化矛盾,而是選擇以穩定大局為重。
第四,以迎立王孫有功為由,封寺區的弟弟寺思為越國太尉,成為越國的最高武官,名義上的越軍總司令。
俱酒對這對庶兄嫡弟的關係早已有了深入了解,他們之間,非常類似於三國時袁紹與袁術的關係。俱酒進行這樣一種安排,也是一種分割與離間,避免這對兄弟結成同盟,形成尾大不掉之勢。
安排完這一切,俱酒掃視四座:“朕言已矣,二三子,孰與?孰非?”
我的話說完了,誰讚成誰反對?
話音未落,申不害第一個開言反對:“王上四策,堪稱梁柱,然缺少柱礎,不甚牢固?”
俱酒反問道:“何為柱礎?”
申不害道:“漢越聯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