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 楚國心腸
戰國:讓你弱國苟活你卻逆天改命 作者:封少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俱酒一路由成都出發,途經江都,直趨魚複,準備經三峽經楚抵越,北上琅琊,再出海北上,親自走一遭朝鮮。
一路之上,俱酒觀看漢國各地的農桑、生產、教育、手工業、冶煉、水利、民生等情況,深入體察民情。
首先是糧食生產鐵定豐收,由於水利的發展和占城稻的出現,一年兩熟試驗成功,糧食長勢喜人;棉花試種成功,下一步將擴大種植麵積,發展紡織業等。
隨著采掘業與冶煉技術的不斷成熟,為了擴大生產,各地紛紛冒出各種小煤礦和小高爐,使煤炭與鐵產量不斷攀升。
墨匠堂專攻武器的生產和打製,農業工具的打造全部下放到了各村社,培養出一批高超的鐵匠。
隨著識字率的提升,端木仲敖主編的《大漢畫報》逐漸提高文字版麵的數量,進一步節約版麵,提高信息量,成為舉國上下的精神食糧和意識形態風向標,進一步統一了人心,增進了團結。
男尊女卑鄙的觀念在先秦時期尚未大行其道,歸根結底是生產力不發達,男女都需要共同勞動。漢國提倡男女平等,也是為了進一步增加勞力,提高產量。
俱酒一路行來,見到了女子不輸須眉,可耕可織,宜內宜外,能掐會算,形勢可喜。下一步甚至可以探索女子擔任中下級官吏,組建健壯女子“娘子軍”等事宜。
最令俱酒驚喜的是,墨家在基層治理中,本著“兼愛”的原則,依托原有的“一火會”架構,出現了鄉村互助互保的新模式。
村民本著自願的原則,在豐收季節出糧一鬥,交於公中,誰家出現貧病斷糧或死傷大事,或者年老無兒,孤苦無依,則從公中取出一定的糧食予以補助。
俱酒聽聞萬分驚喜,這妥妥的養老保險製度的雛形啊!下一步等國家糧食儲備到達一定量級之後,可以考慮給予適當補助,使這一民眾自發的製度生根發芽,並將其培養成為漢國製度優越性的代表。
巴蜀大地,煮鹽業發展興盛,鹽業始終堅持官營的原則,目前已經成為新政權主要的財政支柱之一。
特別令人驚喜的是,戰國人民甚至發明了利用天然氣煮鹽的方式。
百姓在開采鹽井的同時,井下還會冒出氣體,遇到明火後就會燃燒,稱為“火井”。他們利用細長的竹竿,打通關節,做成管道,抽取天然氣,以井火煮井水,煮鹽的效率成倍提高。
漢畫像磚中的使用天然氣煮鹽場景
這種竹筒抽取天然氣的功能還使用在煤礦中,作為井下通風和有毒氣體排放之用。
《天工開物》中使用竹筒抽取有毒氣體
這些新鮮事物,都是古人智慧的結晶,令穿越者感慨萬分。
********
楚王熊良夫,聽聞漢侯俱酒欲親自前來郢都,當麵會盟,十分重視,立即召集昭奚恤、子布、昭亭等大臣一起議事。
戰國時期,兩國君主會盟是十分重要的外交事宜,有著繁雜的禮儀和程序。
首先是確認主盟人,“盟主”這詞兒就是打這兒來的。盟主有先歃、先獻和執牛耳等優先事項。
俱酒此行的主要目的是過境,會盟隻不過是個借口而已,是而從一開始就尊楚王為“盟主”,自己甘居於次。
其次是會盟地點的選擇。戰國時諸侯之間爾虞我詐,互不信任,會盟往往是選擇在第三國,或者邊境之地舉行。
而此次俱酒主動提出到郢都拜會楚王,並與之會盟,這就給予了楚國、楚王以至高的榮譽,楚王熊良夫當然十分受用。
再次就是會盟的主要內容,漢國此次拋出的議題,除了增加鹽巴、茶葉、蜀錦、漢酒、香水、肥皂等漢國特產的貿易數量外,還提出一個“南方聯盟”的方案。
漢侯俱酒在這個方案中,提出由西到東,漢、楚、越三國聯合,以廣袤的國土、豐厚的物產、眾多的兵員、統一的戰線,形成“連橫”之勢,一齊發動“北伐”的壯舉。
俱酒的這個提議,就是早期的“連橫”版本,更是最早的“北伐”動議,其吸引力是非常深遠的。
因為就戰國目前的情況來看,沒有任何一國可以憑一己之力獨霸天下,走聯合之路,就是一條非常可行的捷徑。
但這個提議太過於超前和先進了,楚國君臣是又驚又疑,莫衷一是,形不成統一意見。隻好將這個議題暫時後延,待漢侯訪越之後,看看越國的態度再作決定。
然後就是漢國的兩萬兵力問題。有大臣提出漢國兵力太多,這麽多人深入楚國腹地,非常容易起變。尤其是這位漢侯上次就在郢都城外搞過一次“劫持”楚王的危險遊戲。
楚王熊良夫對此是心有餘悸,但漢國使者對此進行了有力回駁,因為戰國時期每一次諸侯會盟,帶的軍隊都不少,主打一個互不信任。
在邊境小城都有數萬軍隊對峙,方能舉行會盟。漢國一國之君,親自蒞臨楚國都城,人馬豈能帶少了?
此時楚國已任命昭奚恤為令尹,昭奚恤一代名臣,對於戰國形勢看得非常清楚。
他勸諫楚王道:“大王,楚自立國以來,多圖中原,頻與晉鬥。晉既三分,複與三家鬥,互有勝負。中原不克者,三家之阻也。”
楚王熊良夫聽了不住點頭,這是事實,如果沒有晉國,以及其繼承者魏、趙、韓的阻撓,楚國的中原夢早就實現了。
昭奚恤:“漢侯晉公之後,三家之死敵也,為長遠計,楚國誠宜結盟漢侯,以抗三家。”
子布與昭亭兩人聽了,都是眉頭一皺。
這兩位本來都是從龍之臣,在熊良夫上位過程中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但因為在吳起事件中表現不佳,楚王熊良夫最後選擇了更為持重的昭奚恤擔任令尹,令這兩人非常鬱悶。
在上次因為吳起離楚事件中,子布與昭亭層層布防,仍被俱酒輕鬆破解。既綁架了楚王,又營救了楚王,最後達成了皆大歡喜的“舟中之盟”,令這兩位楚國重臣非常不爽。
此次俱酒敢於親身犯險,再入郢都,子布和昭亭對視一眼,都心生報複之意。
子布道:“大王,蓋聞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巴蜀,楚欲得之久矣;漢侯,天下梟雄也,必為楚之勁敵。今其既入郢都,焉能不取?”
昭亭也道:“漢侯重兵入楚,其意險惡,不得不防,臣請在沿途設伏,剪其羽翼,斷其爪牙,再令其獻地歸降,王上可不戰而下巴蜀。”
楚王熊良夫陷入深思,漢侯這種人物,在戰國大爭之世,必為勁敵,此無疑也。
但以會盟之名,殺一國諸侯,這在注重禮儀的戰國之世,還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
楚王是有統一天下的野心,但也不想當流氓。
一路之上,俱酒觀看漢國各地的農桑、生產、教育、手工業、冶煉、水利、民生等情況,深入體察民情。
首先是糧食生產鐵定豐收,由於水利的發展和占城稻的出現,一年兩熟試驗成功,糧食長勢喜人;棉花試種成功,下一步將擴大種植麵積,發展紡織業等。
隨著采掘業與冶煉技術的不斷成熟,為了擴大生產,各地紛紛冒出各種小煤礦和小高爐,使煤炭與鐵產量不斷攀升。
墨匠堂專攻武器的生產和打製,農業工具的打造全部下放到了各村社,培養出一批高超的鐵匠。
隨著識字率的提升,端木仲敖主編的《大漢畫報》逐漸提高文字版麵的數量,進一步節約版麵,提高信息量,成為舉國上下的精神食糧和意識形態風向標,進一步統一了人心,增進了團結。
男尊女卑鄙的觀念在先秦時期尚未大行其道,歸根結底是生產力不發達,男女都需要共同勞動。漢國提倡男女平等,也是為了進一步增加勞力,提高產量。
俱酒一路行來,見到了女子不輸須眉,可耕可織,宜內宜外,能掐會算,形勢可喜。下一步甚至可以探索女子擔任中下級官吏,組建健壯女子“娘子軍”等事宜。
最令俱酒驚喜的是,墨家在基層治理中,本著“兼愛”的原則,依托原有的“一火會”架構,出現了鄉村互助互保的新模式。
村民本著自願的原則,在豐收季節出糧一鬥,交於公中,誰家出現貧病斷糧或死傷大事,或者年老無兒,孤苦無依,則從公中取出一定的糧食予以補助。
俱酒聽聞萬分驚喜,這妥妥的養老保險製度的雛形啊!下一步等國家糧食儲備到達一定量級之後,可以考慮給予適當補助,使這一民眾自發的製度生根發芽,並將其培養成為漢國製度優越性的代表。
巴蜀大地,煮鹽業發展興盛,鹽業始終堅持官營的原則,目前已經成為新政權主要的財政支柱之一。
特別令人驚喜的是,戰國人民甚至發明了利用天然氣煮鹽的方式。
百姓在開采鹽井的同時,井下還會冒出氣體,遇到明火後就會燃燒,稱為“火井”。他們利用細長的竹竿,打通關節,做成管道,抽取天然氣,以井火煮井水,煮鹽的效率成倍提高。
漢畫像磚中的使用天然氣煮鹽場景
這種竹筒抽取天然氣的功能還使用在煤礦中,作為井下通風和有毒氣體排放之用。
《天工開物》中使用竹筒抽取有毒氣體
這些新鮮事物,都是古人智慧的結晶,令穿越者感慨萬分。
********
楚王熊良夫,聽聞漢侯俱酒欲親自前來郢都,當麵會盟,十分重視,立即召集昭奚恤、子布、昭亭等大臣一起議事。
戰國時期,兩國君主會盟是十分重要的外交事宜,有著繁雜的禮儀和程序。
首先是確認主盟人,“盟主”這詞兒就是打這兒來的。盟主有先歃、先獻和執牛耳等優先事項。
俱酒此行的主要目的是過境,會盟隻不過是個借口而已,是而從一開始就尊楚王為“盟主”,自己甘居於次。
其次是會盟地點的選擇。戰國時諸侯之間爾虞我詐,互不信任,會盟往往是選擇在第三國,或者邊境之地舉行。
而此次俱酒主動提出到郢都拜會楚王,並與之會盟,這就給予了楚國、楚王以至高的榮譽,楚王熊良夫當然十分受用。
再次就是會盟的主要內容,漢國此次拋出的議題,除了增加鹽巴、茶葉、蜀錦、漢酒、香水、肥皂等漢國特產的貿易數量外,還提出一個“南方聯盟”的方案。
漢侯俱酒在這個方案中,提出由西到東,漢、楚、越三國聯合,以廣袤的國土、豐厚的物產、眾多的兵員、統一的戰線,形成“連橫”之勢,一齊發動“北伐”的壯舉。
俱酒的這個提議,就是早期的“連橫”版本,更是最早的“北伐”動議,其吸引力是非常深遠的。
因為就戰國目前的情況來看,沒有任何一國可以憑一己之力獨霸天下,走聯合之路,就是一條非常可行的捷徑。
但這個提議太過於超前和先進了,楚國君臣是又驚又疑,莫衷一是,形不成統一意見。隻好將這個議題暫時後延,待漢侯訪越之後,看看越國的態度再作決定。
然後就是漢國的兩萬兵力問題。有大臣提出漢國兵力太多,這麽多人深入楚國腹地,非常容易起變。尤其是這位漢侯上次就在郢都城外搞過一次“劫持”楚王的危險遊戲。
楚王熊良夫對此是心有餘悸,但漢國使者對此進行了有力回駁,因為戰國時期每一次諸侯會盟,帶的軍隊都不少,主打一個互不信任。
在邊境小城都有數萬軍隊對峙,方能舉行會盟。漢國一國之君,親自蒞臨楚國都城,人馬豈能帶少了?
此時楚國已任命昭奚恤為令尹,昭奚恤一代名臣,對於戰國形勢看得非常清楚。
他勸諫楚王道:“大王,楚自立國以來,多圖中原,頻與晉鬥。晉既三分,複與三家鬥,互有勝負。中原不克者,三家之阻也。”
楚王熊良夫聽了不住點頭,這是事實,如果沒有晉國,以及其繼承者魏、趙、韓的阻撓,楚國的中原夢早就實現了。
昭奚恤:“漢侯晉公之後,三家之死敵也,為長遠計,楚國誠宜結盟漢侯,以抗三家。”
子布與昭亭兩人聽了,都是眉頭一皺。
這兩位本來都是從龍之臣,在熊良夫上位過程中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但因為在吳起事件中表現不佳,楚王熊良夫最後選擇了更為持重的昭奚恤擔任令尹,令這兩人非常鬱悶。
在上次因為吳起離楚事件中,子布與昭亭層層布防,仍被俱酒輕鬆破解。既綁架了楚王,又營救了楚王,最後達成了皆大歡喜的“舟中之盟”,令這兩位楚國重臣非常不爽。
此次俱酒敢於親身犯險,再入郢都,子布和昭亭對視一眼,都心生報複之意。
子布道:“大王,蓋聞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巴蜀,楚欲得之久矣;漢侯,天下梟雄也,必為楚之勁敵。今其既入郢都,焉能不取?”
昭亭也道:“漢侯重兵入楚,其意險惡,不得不防,臣請在沿途設伏,剪其羽翼,斷其爪牙,再令其獻地歸降,王上可不戰而下巴蜀。”
楚王熊良夫陷入深思,漢侯這種人物,在戰國大爭之世,必為勁敵,此無疑也。
但以會盟之名,殺一國諸侯,這在注重禮儀的戰國之世,還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
楚王是有統一天下的野心,但也不想當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