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三顧歸心
戰國:讓你弱國苟活你卻逆天改命 作者:封少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吳起罕見地大發雷霆:“大九、南四,爾曹所司何職?所為何事?竟至元凶逃脫?”
大九、南四等人也是鬱悶至極,本來計劃今天活剮了陽城君這個一肚子壞水的老小子,結果就在場中混亂之時,此人竟然像人間蒸發一般,在眾人的眼皮子底下消失了蹤跡。
“屬下立即緝拿此賊!”
新楚王熊良夫笑眯眯地走上前來:“此次撥亂反正,吳子居功至偉,不穀欲尊吳子為尚父,國中事無巨細,悉聽尚父。”
吳起躬身沉聲:“王上,臣何德何能?至死不敢奉令。臣此前曾言,臣老矣,歸養山林,作一田舍翁足矣!”
熊良夫對吳起的表現非常滿意,“尚父”是什麽?那是周初開國之時,周武王對呂尚(薑子牙)的尊稱,字麵意思,就是像父親一樣。
哪個大臣吃了熊心豹膽,敢給君主當爹?!
熊良夫好言安慰:“吳子北伐有功,然國喪在即,待不穀安葬先王之後,再對吳子論功行賞。”
吳起諾諾稱是,他也不想太駁這位新楚王的麵子。但是,吳起的心中,去意已決。
經此一亂,吳起失去了紅顏知己闕絲雨,高義之士鬥棟礫、寧二娃,同時也徹底認清了在楚國推行變革的阻力之大。
首先,從吳起以往的觀察來看,熊良夫對變革的態度十分曖昧。吳起老了,吳起累了,經不起這樣的折騰。
其次,楚國“封君太眾,大臣太重”的格局並沒有完全改變,就算此次參與變法的七十餘家勳貴全部誅殺三族之後,楚國仍有大大小小的封君上千家,這樣的阻力,窮盡吳起一生,也是推不動的。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楚國的老百姓並不理解吳起的變法,因為吳起的變法,歸根結底是對上層建築的改造,缺乏惠及底層生民的因素。
比如,吳起將修築城牆的標準由“二築法”改為“四築法”,其目的是增加城牆的堅固程度,但民眾都怨恨這樣的改革。
吳起的變革,在失去了楚悼王的支持之後,已經變成了“一個人的戰鬥!”沒有堅持下去的必要。
郢都已經成了吳起的傷心地,他以軍中有事要處理為由,當夜宿在自己的親兵營中,並未隨同新王入郢。
是夜,俱酒深入吳起的親兵營中,拜見義兄。
甫一見麵,吳起立即迎上前來,大禮參拜:“臣吳起,拜見我王!”
俱酒一麵攙扶吳起,一麵口中亂叫:“兄長請起,何必如此?”
吳起硬要向下拜,俱酒非要往上攙,二人臂力千鈞,互不相讓,竟然變成了一場力道大比拚。
推讓再三,二人相視一笑,雙雙攜手,把臂而行,入帳敘話。
終究,吳起還是將俱酒請上了主位,自己在側位陪著坐下。俱酒也沒有再繼續堅持,而是欣然坐下。
經過這一番試探,俱酒對將吳起收入囊中,有了更加篤定的自信。
“兄長,弟聞楚王欲以‘尚父’尊稱,兄長今後,高枕無憂矣!”
吳起卻是正色以對:“公子一顧臣於西河,再顧臣於襄城,三顧臣於郢都,雖頑石亦可化矣,起雖愚,豈不如石乎?”
俱酒眼前一亮,不容易啊不容易,水了快一百五十萬字了,吳大軍神,您老人家終於鬆口了。
他動情地說道:“弟嚐言,為兄長複築兩窟,今,巴蜀之窟既築,天下之圖已備,候吾兄潑墨動筆久矣!”
吳起也是激動地說:“臣蒙我王不棄,願盡瘁事國,死而後已。”
俱酒感慨不已,在此次營救過程中,他做出了最壞的打算,派出了最精銳的人手。
但最後事情的解決,還是吳起自己發揮了更大的力量,這,就是曆史人物自帶的光環,不是穿越者所能阻擋的。
但是,吳起能夠活下來並且答應入蜀,或許也有自己穿越所帶來的蝴蝶效應一定的功勞吧。
俱酒正色道:“楚王新立,弟以為,事不宜遲,遲則生變,吾兄誠宜早走。”
吳起道:“臣欲拜別楚王,追隨我王西入巴蜀。”
俱酒深思良久道:“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兄長不若留下書信,不辭而別。”
理論上講,莊子這個時候應該還沒有出世,或者年齡很小。莊子的名言,俱酒就先用了。
就這一句,把吳起給整驚訝了,再一次發出感歎:“大哉斯言!”
翻譯一下就是,這話講得太好了!
吳起沉吟一下,答複俱酒道:“請王上給臣一日,一日之期既到,定隨王上西歸。”
吳起最後要辦幾件事,需要一天的時間。
一是再次遙祭一下闕絲雨,這位因自己而備受牽連的苦命紅顏,始終令吳起心有愧疚,不能釋懷。
二是安葬為仗義而死的鬥棟礫、寧二娃。吳起向來是義字當先的人,絕對不能對不起朋友。
三是陽城君還沒有找到,吳起已經撒出所有精銳人手,前往各個路口碼頭,尋覓陽城君的蹤跡 ,必欲手刃此賊,以出心中一口惡氣。
俱酒一拳砸在幾案之上:“好!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弟於明晚在碼頭恭迎吾兄!”
吳起再一次驚訝了,今晚他對這位結拜義弟、巴蜀新王有了全新的認識,不僅會打仗、有雄心,最重要的是文采真特麽的好,出口成章!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句俗語,這個階段應該還沒有成形,這句話的核心意思就是說話算數,誠信至上。
老吳是最講誠信的人,俱酒在南鄭聚集起巨大人望的“徙木立信”,就是抄的老吳的傑作。老吳還有過一次與人約飯,飯菜放了一夜,人不來堅決不吃的往事,更是傳為佳話。
俱酒是相信老吳的。
老吳也是充滿自信的。
但是,有人不相信老吳!
大九、南四等人也是鬱悶至極,本來計劃今天活剮了陽城君這個一肚子壞水的老小子,結果就在場中混亂之時,此人竟然像人間蒸發一般,在眾人的眼皮子底下消失了蹤跡。
“屬下立即緝拿此賊!”
新楚王熊良夫笑眯眯地走上前來:“此次撥亂反正,吳子居功至偉,不穀欲尊吳子為尚父,國中事無巨細,悉聽尚父。”
吳起躬身沉聲:“王上,臣何德何能?至死不敢奉令。臣此前曾言,臣老矣,歸養山林,作一田舍翁足矣!”
熊良夫對吳起的表現非常滿意,“尚父”是什麽?那是周初開國之時,周武王對呂尚(薑子牙)的尊稱,字麵意思,就是像父親一樣。
哪個大臣吃了熊心豹膽,敢給君主當爹?!
熊良夫好言安慰:“吳子北伐有功,然國喪在即,待不穀安葬先王之後,再對吳子論功行賞。”
吳起諾諾稱是,他也不想太駁這位新楚王的麵子。但是,吳起的心中,去意已決。
經此一亂,吳起失去了紅顏知己闕絲雨,高義之士鬥棟礫、寧二娃,同時也徹底認清了在楚國推行變革的阻力之大。
首先,從吳起以往的觀察來看,熊良夫對變革的態度十分曖昧。吳起老了,吳起累了,經不起這樣的折騰。
其次,楚國“封君太眾,大臣太重”的格局並沒有完全改變,就算此次參與變法的七十餘家勳貴全部誅殺三族之後,楚國仍有大大小小的封君上千家,這樣的阻力,窮盡吳起一生,也是推不動的。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楚國的老百姓並不理解吳起的變法,因為吳起的變法,歸根結底是對上層建築的改造,缺乏惠及底層生民的因素。
比如,吳起將修築城牆的標準由“二築法”改為“四築法”,其目的是增加城牆的堅固程度,但民眾都怨恨這樣的改革。
吳起的變革,在失去了楚悼王的支持之後,已經變成了“一個人的戰鬥!”沒有堅持下去的必要。
郢都已經成了吳起的傷心地,他以軍中有事要處理為由,當夜宿在自己的親兵營中,並未隨同新王入郢。
是夜,俱酒深入吳起的親兵營中,拜見義兄。
甫一見麵,吳起立即迎上前來,大禮參拜:“臣吳起,拜見我王!”
俱酒一麵攙扶吳起,一麵口中亂叫:“兄長請起,何必如此?”
吳起硬要向下拜,俱酒非要往上攙,二人臂力千鈞,互不相讓,竟然變成了一場力道大比拚。
推讓再三,二人相視一笑,雙雙攜手,把臂而行,入帳敘話。
終究,吳起還是將俱酒請上了主位,自己在側位陪著坐下。俱酒也沒有再繼續堅持,而是欣然坐下。
經過這一番試探,俱酒對將吳起收入囊中,有了更加篤定的自信。
“兄長,弟聞楚王欲以‘尚父’尊稱,兄長今後,高枕無憂矣!”
吳起卻是正色以對:“公子一顧臣於西河,再顧臣於襄城,三顧臣於郢都,雖頑石亦可化矣,起雖愚,豈不如石乎?”
俱酒眼前一亮,不容易啊不容易,水了快一百五十萬字了,吳大軍神,您老人家終於鬆口了。
他動情地說道:“弟嚐言,為兄長複築兩窟,今,巴蜀之窟既築,天下之圖已備,候吾兄潑墨動筆久矣!”
吳起也是激動地說:“臣蒙我王不棄,願盡瘁事國,死而後已。”
俱酒感慨不已,在此次營救過程中,他做出了最壞的打算,派出了最精銳的人手。
但最後事情的解決,還是吳起自己發揮了更大的力量,這,就是曆史人物自帶的光環,不是穿越者所能阻擋的。
但是,吳起能夠活下來並且答應入蜀,或許也有自己穿越所帶來的蝴蝶效應一定的功勞吧。
俱酒正色道:“楚王新立,弟以為,事不宜遲,遲則生變,吾兄誠宜早走。”
吳起道:“臣欲拜別楚王,追隨我王西入巴蜀。”
俱酒深思良久道:“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兄長不若留下書信,不辭而別。”
理論上講,莊子這個時候應該還沒有出世,或者年齡很小。莊子的名言,俱酒就先用了。
就這一句,把吳起給整驚訝了,再一次發出感歎:“大哉斯言!”
翻譯一下就是,這話講得太好了!
吳起沉吟一下,答複俱酒道:“請王上給臣一日,一日之期既到,定隨王上西歸。”
吳起最後要辦幾件事,需要一天的時間。
一是再次遙祭一下闕絲雨,這位因自己而備受牽連的苦命紅顏,始終令吳起心有愧疚,不能釋懷。
二是安葬為仗義而死的鬥棟礫、寧二娃。吳起向來是義字當先的人,絕對不能對不起朋友。
三是陽城君還沒有找到,吳起已經撒出所有精銳人手,前往各個路口碼頭,尋覓陽城君的蹤跡 ,必欲手刃此賊,以出心中一口惡氣。
俱酒一拳砸在幾案之上:“好!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弟於明晚在碼頭恭迎吾兄!”
吳起再一次驚訝了,今晚他對這位結拜義弟、巴蜀新王有了全新的認識,不僅會打仗、有雄心,最重要的是文采真特麽的好,出口成章!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句俗語,這個階段應該還沒有成形,這句話的核心意思就是說話算數,誠信至上。
老吳是最講誠信的人,俱酒在南鄭聚集起巨大人望的“徙木立信”,就是抄的老吳的傑作。老吳還有過一次與人約飯,飯菜放了一夜,人不來堅決不吃的往事,更是傳為佳話。
俱酒是相信老吳的。
老吳也是充滿自信的。
但是,有人不相信老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