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路遇故人
戰國:讓你弱國苟活你卻逆天改命 作者:封少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聶政知道甘魚口驛站今晚將有好戲上演,於是就早早離開楚兵雲集的官方驛站,和懷氏兄弟等人前往客棧。
吳起一身老仆打扮,也悄悄地跟隨聶政離開了驛站。大九等人終是不放心吳起獨身離開,安排靖家孚率領數位忠心精卒,扮作行商,貼身護衛。
吳起演戲演全套,到了客棧,堅決不讓聶政等人給安排上房,帶著靖家孚等人一股腦兒全擠到後院的大通鋪上去了,躲在鬆軟的稻草之中,不一會兒就打起了鼾聲。
吳起此人生來愛兵如子,和士兵打成一片,士兵生瘡流膿,他都要下口去吸,擠在大炕上一起睡覺,更是不在話下。
聶政無奈地搖了搖頭,自顧自地走進了上房,一路奔波,聶政也累了,他想好好休息一晚,明天一大早,又得趕路。
“篤篤篤”
傳來了三聲輕輕的敲門聲。
聶政警覺地將身形躲在屋柱後麵,手中按劍,口中發問:“誰?”
“晉國故人,小人東倉。”
東倉?聶政真沒什麽印象。不過對方既然自稱是晉國故人,聶政必須得見上一見。當然也是聶政藝高人膽大,自是不怕。
聶政輕咳一聲:“請進。”
一位滿麵油光的中年胖子,錦服華衣,環佩叮當,笑眯眯地推門走了進來。
見到聶政,他滿臉堆笑,雙手高揖:“小人東倉,見過聶先生。”
這下輪到聶政蒙圈了,對方居然知道自己的名姓,而自己卻一點印象也沒有。
聶政一邊忙不迭地還禮,一邊一臉疑惑地問道:“先生……識得聶政?”
東倉嘿嘿一樂:“聶先生貴人多忘事,當初小人追隨公子前往陽翟,曾在客棧之中,與先生有過一麵之緣。其後,公子北返之時,有幸在洛陽再見先生。”
聶政還是一臉懵。
東倉於是將自己受曲沃大夫所托,護送公子入韓,途中販賣藥材,發了一筆小財,後被公子送往洛邑公孫舞處,在唐社聽令之事說了一遍。
聶政如夢初醒,他曾聽公子對東倉的商業頭腦讚不絕口,模模糊糊對此人有些印象,經東倉這麽一番自我介紹,聶政腦中的往事頓時清晰起來。
於是二人重新見禮,雙雙跪坐。
聶政問道:“東倉先生今在何處發財,如何得知聶政居於此地?”
東倉道:“仆自從與公子一別,一直在洛陽公孫社首處聽令。蒙社首不棄,命仆經營漢水下遊一帶生意,甘魚口至郢都,是仆常跑線路。”
“今日仆率領船隊前往郢都,夜泊甘魚口碼頭,遂上岸小酌一杯,不成想,在酒肆中見到聶先生身影。因先生同行有人,故東倉不敢打擾,故深夜來訪,聶先生見諒。”
聶政連連謙讓,東倉又急匆匆地問起公子的消息:“洛邑一別,公子消息俱在他人口中,東倉不得伺候公子左右,殊為憾事!”東倉說著,竟然流下兩行眼淚。
故人來訪,不免讓聶政有些感歎。當初公子為了救自己一條賤命,進入韓國。轉瞬之間,數度春秋,公子已經創業一方新天地,成為一國新諸侯,崛起速度之快,前無古人。
聶政見不是外人,遂將公子崛起事業簡單描繪,東倉喜極而泣:“公子國號為何,可是我晉國複興。”
聶政搖了搖頭:“公子當前,韜光養晦,靜不露機,不曾確立國號。況群山阻隔,中原鮮有聞者。”
東倉激動了:“必須是晉,怎能不叫晉呢?”
聶政笑了笑,低聲對東倉道:“此事機密,暫不宜說。東倉兄是晉國舊人,自知利害。”
東倉忙不迭地掩口,低聲說道:“了然了然!”
東倉像是想起了什麽,又急急地對聶政道:“前些時日,社首傳下令來,命唐社弟兄配合蜀中來人,莫不就是聶先生一行?”
聶政道:“政是其中一員。”
東倉神秘地問道:“所為何事?”
聶政看他一副好奇的表情,警惕心遂起,淡淡地說道:“公子大事。”
東倉再次掩口:“了然了然!呃,聶先生,東倉此次率船隊一十二艘,明日一早,沿漢水歸郢,不知能否盡一份綿薄之力。”
聶政略一深思,東倉船隊沿漢水南下,畢竟要比陸路快很多。且漢水是先流入雲楚澤,再從郢都水門進城,行蹤上也有一定的隱蔽性。
“政確實欲入郢都,如此,就叨擾東倉兄,麻煩幫政準備一條大船,安排可靠之人。”
東倉一拍胸脯:“了然!了然!”
聶政突然想起什麽,問道:“東倉兄,楚國唐社,可有飛鴿傳書?”
飛鴿傳書,是俱酒在魏國發起,後來入秦時,在櫟陽唐社已見有人在使用。隻是不知道楚國這一帶發展的怎麽樣。
東倉道:“楚鴿體形較大,自重較高,故飛行距離不遠。楚國唐社訓練了一批信鴿,但隻在短途可用。東倉此行,就帶有一籠六隻信鴿,以備不時之需。”
聶政大喜:“可飛得了郢都?”
信鴿是要方向性的,飛鴿傳書就是利用了信鴿識路歸家的特性。如果飛向郢都,必定是在郢都養育的鴿子,故而聶政有些疑問。
東倉道:“那是自然,此鴿乃是仆自郢都帶來。”
聶政驚喜地道:“好好好!”有了飛鴿傳書這種好東西,就不用飛鳥夭再辛苦一趟了,能夠及時將消息傳回郢都。
聶政立即用在南鄭學習的簡體字,寫成一封密信,要求東倉連夜傳回郢都,再經唐社、墨家渠道,傳遞到潛伏在郢都的鄧陵子、苦獲等人手中。
東倉為難道:“聶先生,信鴿晚上飛不了啊。明日天色微亮,仆就放出信鴿,此處離郢二百餘裏,信鴿用不了一個時辰,即可到達,保證不會誤事。”
聶政不知道信鴿的習性,隻好尷尬地掩飾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正言談間,隻聽得館驛方向,喊殺四起,鼓角齊鳴,又聽聞無數人聲雜遝,大聲呼喚:“走水!走水!”
聶政知道好戲上演了,於是對驚疑不定的東倉道:“東倉兄請速回船,明日一早,碼頭相見。”
吳起一身老仆打扮,也悄悄地跟隨聶政離開了驛站。大九等人終是不放心吳起獨身離開,安排靖家孚率領數位忠心精卒,扮作行商,貼身護衛。
吳起演戲演全套,到了客棧,堅決不讓聶政等人給安排上房,帶著靖家孚等人一股腦兒全擠到後院的大通鋪上去了,躲在鬆軟的稻草之中,不一會兒就打起了鼾聲。
吳起此人生來愛兵如子,和士兵打成一片,士兵生瘡流膿,他都要下口去吸,擠在大炕上一起睡覺,更是不在話下。
聶政無奈地搖了搖頭,自顧自地走進了上房,一路奔波,聶政也累了,他想好好休息一晚,明天一大早,又得趕路。
“篤篤篤”
傳來了三聲輕輕的敲門聲。
聶政警覺地將身形躲在屋柱後麵,手中按劍,口中發問:“誰?”
“晉國故人,小人東倉。”
東倉?聶政真沒什麽印象。不過對方既然自稱是晉國故人,聶政必須得見上一見。當然也是聶政藝高人膽大,自是不怕。
聶政輕咳一聲:“請進。”
一位滿麵油光的中年胖子,錦服華衣,環佩叮當,笑眯眯地推門走了進來。
見到聶政,他滿臉堆笑,雙手高揖:“小人東倉,見過聶先生。”
這下輪到聶政蒙圈了,對方居然知道自己的名姓,而自己卻一點印象也沒有。
聶政一邊忙不迭地還禮,一邊一臉疑惑地問道:“先生……識得聶政?”
東倉嘿嘿一樂:“聶先生貴人多忘事,當初小人追隨公子前往陽翟,曾在客棧之中,與先生有過一麵之緣。其後,公子北返之時,有幸在洛陽再見先生。”
聶政還是一臉懵。
東倉於是將自己受曲沃大夫所托,護送公子入韓,途中販賣藥材,發了一筆小財,後被公子送往洛邑公孫舞處,在唐社聽令之事說了一遍。
聶政如夢初醒,他曾聽公子對東倉的商業頭腦讚不絕口,模模糊糊對此人有些印象,經東倉這麽一番自我介紹,聶政腦中的往事頓時清晰起來。
於是二人重新見禮,雙雙跪坐。
聶政問道:“東倉先生今在何處發財,如何得知聶政居於此地?”
東倉道:“仆自從與公子一別,一直在洛陽公孫社首處聽令。蒙社首不棄,命仆經營漢水下遊一帶生意,甘魚口至郢都,是仆常跑線路。”
“今日仆率領船隊前往郢都,夜泊甘魚口碼頭,遂上岸小酌一杯,不成想,在酒肆中見到聶先生身影。因先生同行有人,故東倉不敢打擾,故深夜來訪,聶先生見諒。”
聶政連連謙讓,東倉又急匆匆地問起公子的消息:“洛邑一別,公子消息俱在他人口中,東倉不得伺候公子左右,殊為憾事!”東倉說著,竟然流下兩行眼淚。
故人來訪,不免讓聶政有些感歎。當初公子為了救自己一條賤命,進入韓國。轉瞬之間,數度春秋,公子已經創業一方新天地,成為一國新諸侯,崛起速度之快,前無古人。
聶政見不是外人,遂將公子崛起事業簡單描繪,東倉喜極而泣:“公子國號為何,可是我晉國複興。”
聶政搖了搖頭:“公子當前,韜光養晦,靜不露機,不曾確立國號。況群山阻隔,中原鮮有聞者。”
東倉激動了:“必須是晉,怎能不叫晉呢?”
聶政笑了笑,低聲對東倉道:“此事機密,暫不宜說。東倉兄是晉國舊人,自知利害。”
東倉忙不迭地掩口,低聲說道:“了然了然!”
東倉像是想起了什麽,又急急地對聶政道:“前些時日,社首傳下令來,命唐社弟兄配合蜀中來人,莫不就是聶先生一行?”
聶政道:“政是其中一員。”
東倉神秘地問道:“所為何事?”
聶政看他一副好奇的表情,警惕心遂起,淡淡地說道:“公子大事。”
東倉再次掩口:“了然了然!呃,聶先生,東倉此次率船隊一十二艘,明日一早,沿漢水歸郢,不知能否盡一份綿薄之力。”
聶政略一深思,東倉船隊沿漢水南下,畢竟要比陸路快很多。且漢水是先流入雲楚澤,再從郢都水門進城,行蹤上也有一定的隱蔽性。
“政確實欲入郢都,如此,就叨擾東倉兄,麻煩幫政準備一條大船,安排可靠之人。”
東倉一拍胸脯:“了然!了然!”
聶政突然想起什麽,問道:“東倉兄,楚國唐社,可有飛鴿傳書?”
飛鴿傳書,是俱酒在魏國發起,後來入秦時,在櫟陽唐社已見有人在使用。隻是不知道楚國這一帶發展的怎麽樣。
東倉道:“楚鴿體形較大,自重較高,故飛行距離不遠。楚國唐社訓練了一批信鴿,但隻在短途可用。東倉此行,就帶有一籠六隻信鴿,以備不時之需。”
聶政大喜:“可飛得了郢都?”
信鴿是要方向性的,飛鴿傳書就是利用了信鴿識路歸家的特性。如果飛向郢都,必定是在郢都養育的鴿子,故而聶政有些疑問。
東倉道:“那是自然,此鴿乃是仆自郢都帶來。”
聶政驚喜地道:“好好好!”有了飛鴿傳書這種好東西,就不用飛鳥夭再辛苦一趟了,能夠及時將消息傳回郢都。
聶政立即用在南鄭學習的簡體字,寫成一封密信,要求東倉連夜傳回郢都,再經唐社、墨家渠道,傳遞到潛伏在郢都的鄧陵子、苦獲等人手中。
東倉為難道:“聶先生,信鴿晚上飛不了啊。明日天色微亮,仆就放出信鴿,此處離郢二百餘裏,信鴿用不了一個時辰,即可到達,保證不會誤事。”
聶政不知道信鴿的習性,隻好尷尬地掩飾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正言談間,隻聽得館驛方向,喊殺四起,鼓角齊鳴,又聽聞無數人聲雜遝,大聲呼喚:“走水!走水!”
聶政知道好戲上演了,於是對驚疑不定的東倉道:“東倉兄請速回船,明日一早,碼頭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