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騎兵三寶
戰國:讓你弱國苟活你卻逆天改命 作者:封少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端木伯禦的反應完全在俱酒的預料之中,他微笑著說道:“勿急勿急!”
端木伯禦:“公子不可偏心,大蟲子、鐵腳板還有聶二愣子都去殺敵立功了,緣何不讓伯禦上陣?”
俱酒耐心地道:“伯禦兄,一者巴地多山,不利騎後;二者,某有重任要托付於兄。”
端木伯禦依然嘟嘟囔囔一臉不樂意。
俱酒道:“剛才吾兄提到‘軟馬鐙’之事,某有三件寶貝欲交給吾兄,比這‘軟馬鐙’不知寶貝百倍。”
端木伯禦瞪大了眼睛:“不知是何寶貝,公子如此器重?”
俱酒伸手拿出早已繪製完畢的“騎後三寶”圖案交付伯禦:“此三者,名曰:馬鐙、馬蹄鐵、高橋馬鞍。得此三者,騎兵天下無敵。”
接下來,俱酒詳細地向伯禦講解了“騎兵三寶”的巨大作用:
馬鐙提高了騎士的穩定性,解放了雙手,能夠進行更多的馬上格鬥動作。並且並降低了培養成本。
馬蹄鐵,提升了馬匹的負重能力和奔跑能力,騎兵的作戰半徑得到極大提升;
高橋馬鞍的出現,可以進一步提升馬上的穩定性,以及突刺帶來的反作用力,在突刺時反可以借助鞍橋為自己增加殺傷力。
“騎兵三寶”對於騎兵戰術的變革也具有相當重大的意義。而馬鐙的出現則提高了騎兵的穩定性,並降低了培養成本。
端木伯禦是懂馬之人,更是善騎之人,對這三樣寶貝,一聽就懂,兩眼唰唰直冒綠光。
俱酒繼續道:“之前,某已命令黑匠堂的田係,秘密製作‘騎兵三寶’,目前墨匠堂悉數南遷,相信待兄回到郫都之時,三寶業有小成。”
有了騎兵“三寶”,訓練一支強大的騎兵將事半功倍,明效大驗,伯禦沉浸在自己建立騎兵、橫掃天下的幻想之中,沉迷在圖紙之中,頭都抬不起來。
俱酒又繼續道:“白巴氐國每年輸入良馬,南鄭養馬之政也小有成效,隨後還將繼續向西域買馬,建立萬騎級別的騎兵。“
俱酒正色道:“端木伯禦!“
端木伯禦猛地從幻想中清醒過來,立即高聲應諾:“屬下在!”
“命端木伯禦組建‘禦軍’,任禦軍主將,專司騎兵!”
“屬下遵命!”
端木伯禦回答得斬釘截鐵,俱酒拍了拍端木伯禦的肩膀,二人眼中閃光,心中有夢!
速度騎兵的出現,可以快速、機動、高效地實施戰鬥行動,維持大範圍的作戰半徑,保持極大的軍事威懾力。
同時減少臃腫複雜的基層兵力,實現俱酒的精兵戰略。騰出更多的人力去發展農業、手工業,實現經濟實力的飛速提升。實現經濟與軍事的協調發展
當然俱酒還有一個想法,目前重兵全數壓向巴國,蜀國腹地有空虛之嫌。
目前郫都主要由羊圖來負責,另外,墨家及管黔滶的“壹火會”也負責整個社會麵的穩定和治安。
但,仍缺少一員大將坐鎮。
端木仲敖鎮守南鄭數年,功勳卓越;此次派端木伯禦回守郫都,一邊訓練騎兵,一邊鎮守蜀國,也是俱酒的題中之義。
端木伯禦奉命率領本部人馬折回郫都不提,俱酒則坐鎮僚城大營,總領三路伐巴大軍。
第一路,兒良、聶政所部,通過“一線天”天險,出其不意地出現了巴國腹地,占據了數座城池,對江州形成了泰山壓頂之勢。
但此路人馬目標並不是要威脅江州,而是要占領魚複。
前往魚複之路,多為丘陵山川,河道縱橫,兒良所部又以步兵為主,雖然沒有什麽大的阻力,但進展不快。
但兒良作為主帥,也有自己的謀劃與打算,伐巴這麽大的戰爭,如果自己所部隻是奪取魚複,其功不顯。
伐國之大功,自然是破其都城。
從目前的情報來看,通往魚複之路,並沒有重兵,主要問題是行路崎嶇。一軍前往即可,沒必要占用五萬大軍。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於是兒良當即決定,自己率所部前去攻取魚複,去完成公子交給的主要戰略任務,派聶政所部沿著川東平行山脈中間的穀地,從此向南,直攻江州。
聶政對兒良的心思洞若觀火,但聶政也是一個心思玲瓏之人。
上次奪取蜀國都城郫都,聶政潛入城中,立下了頭功。
如果,這次再攻下巴國都城江州,一方麵其他將領麵上不好看,另一方麵,聶政的本性,也不想太過招搖。
聶政問道:“兒將軍,取魚複與下江州,孰難?”
兒良思索片刻道:“取魚複易,下江州難耳。”
聶政道:“公子對兒將軍知遇甚濃,請將軍擇其難者而攻之,政為其易者,請攻魚複。”
兒良望著聶政,久久不開言。
聶政真的是拈輕怕重、挑肥揀瘦之人嗎?不!絕對不是。這些年,他對這位不苟言笑的老大哥心知肚明。
聶政這是在成全兒良,希望他也有一次滅國之功。
聶政一臉冷靜,雙目炯炯。兒良目光如炬,聲色不動。此時無聲勝有聲。
“也罷,魚複重地,乃是公子欽點目標,就偏勞政兄。”
言畢,兒良一拱手,率領所部調頭南下,目標江州。而聶政則選擇繼續東進,目標魚複。
第二路,章蟜、別元邦、風飛矢所部,從陸路直擊江州。
這一路,是三軍之中擺明了的伐巴主力,而且俱酒還在後方坐鎮,可見對中路軍的重視程度。
戰事起初,由於風飛矢的存在,一路之上竟然勸降了數座關卡,行進速度也不慢,對江州形成了直接壓力。
然而,巴國這隻困獸,還是進行了瘋狂反撲,誠如曆史上任何一個勢力一樣,巴國同樣不肯輕易退出曆史的舞台。
蜀國相國巴長生親自率領軍隊,層層阻擊,梯次設防,對中路軍的進攻反而造成了相當大的阻力。
第三路,淳於浩率領的水師,行軍速度最快,但卻在墊江遭遇了一場阻擊。
聚川,是嘉陵水、涪水、渠水三水合一之處,三水匯合之後,形成更寬闊的河道,順流而下,就是巴國國都江州。
巴國太傅樊紫金,堅持認為水路會是敵軍進攻的首選之途,必須沿水路層層阻擊。
但此時巴國朝堂,上大夫鄭重已經陣亡,三大家族中,隻剩下巴姓與樊姓對峙。
相國巴長生,長期以來與樊紫金明爭暗鬥,互相拆台。即使在國家危亡之際,仍不收手。
沒辦法,巴國五姓的內鬥,和當年晉國六卿的內鬥好有一比,內鬥就要亡國,亡國也要內鬥!
端木伯禦:“公子不可偏心,大蟲子、鐵腳板還有聶二愣子都去殺敵立功了,緣何不讓伯禦上陣?”
俱酒耐心地道:“伯禦兄,一者巴地多山,不利騎後;二者,某有重任要托付於兄。”
端木伯禦依然嘟嘟囔囔一臉不樂意。
俱酒道:“剛才吾兄提到‘軟馬鐙’之事,某有三件寶貝欲交給吾兄,比這‘軟馬鐙’不知寶貝百倍。”
端木伯禦瞪大了眼睛:“不知是何寶貝,公子如此器重?”
俱酒伸手拿出早已繪製完畢的“騎後三寶”圖案交付伯禦:“此三者,名曰:馬鐙、馬蹄鐵、高橋馬鞍。得此三者,騎兵天下無敵。”
接下來,俱酒詳細地向伯禦講解了“騎兵三寶”的巨大作用:
馬鐙提高了騎士的穩定性,解放了雙手,能夠進行更多的馬上格鬥動作。並且並降低了培養成本。
馬蹄鐵,提升了馬匹的負重能力和奔跑能力,騎兵的作戰半徑得到極大提升;
高橋馬鞍的出現,可以進一步提升馬上的穩定性,以及突刺帶來的反作用力,在突刺時反可以借助鞍橋為自己增加殺傷力。
“騎兵三寶”對於騎兵戰術的變革也具有相當重大的意義。而馬鐙的出現則提高了騎兵的穩定性,並降低了培養成本。
端木伯禦是懂馬之人,更是善騎之人,對這三樣寶貝,一聽就懂,兩眼唰唰直冒綠光。
俱酒繼續道:“之前,某已命令黑匠堂的田係,秘密製作‘騎兵三寶’,目前墨匠堂悉數南遷,相信待兄回到郫都之時,三寶業有小成。”
有了騎兵“三寶”,訓練一支強大的騎兵將事半功倍,明效大驗,伯禦沉浸在自己建立騎兵、橫掃天下的幻想之中,沉迷在圖紙之中,頭都抬不起來。
俱酒又繼續道:“白巴氐國每年輸入良馬,南鄭養馬之政也小有成效,隨後還將繼續向西域買馬,建立萬騎級別的騎兵。“
俱酒正色道:“端木伯禦!“
端木伯禦猛地從幻想中清醒過來,立即高聲應諾:“屬下在!”
“命端木伯禦組建‘禦軍’,任禦軍主將,專司騎兵!”
“屬下遵命!”
端木伯禦回答得斬釘截鐵,俱酒拍了拍端木伯禦的肩膀,二人眼中閃光,心中有夢!
速度騎兵的出現,可以快速、機動、高效地實施戰鬥行動,維持大範圍的作戰半徑,保持極大的軍事威懾力。
同時減少臃腫複雜的基層兵力,實現俱酒的精兵戰略。騰出更多的人力去發展農業、手工業,實現經濟實力的飛速提升。實現經濟與軍事的協調發展
當然俱酒還有一個想法,目前重兵全數壓向巴國,蜀國腹地有空虛之嫌。
目前郫都主要由羊圖來負責,另外,墨家及管黔滶的“壹火會”也負責整個社會麵的穩定和治安。
但,仍缺少一員大將坐鎮。
端木仲敖鎮守南鄭數年,功勳卓越;此次派端木伯禦回守郫都,一邊訓練騎兵,一邊鎮守蜀國,也是俱酒的題中之義。
端木伯禦奉命率領本部人馬折回郫都不提,俱酒則坐鎮僚城大營,總領三路伐巴大軍。
第一路,兒良、聶政所部,通過“一線天”天險,出其不意地出現了巴國腹地,占據了數座城池,對江州形成了泰山壓頂之勢。
但此路人馬目標並不是要威脅江州,而是要占領魚複。
前往魚複之路,多為丘陵山川,河道縱橫,兒良所部又以步兵為主,雖然沒有什麽大的阻力,但進展不快。
但兒良作為主帥,也有自己的謀劃與打算,伐巴這麽大的戰爭,如果自己所部隻是奪取魚複,其功不顯。
伐國之大功,自然是破其都城。
從目前的情報來看,通往魚複之路,並沒有重兵,主要問題是行路崎嶇。一軍前往即可,沒必要占用五萬大軍。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於是兒良當即決定,自己率所部前去攻取魚複,去完成公子交給的主要戰略任務,派聶政所部沿著川東平行山脈中間的穀地,從此向南,直攻江州。
聶政對兒良的心思洞若觀火,但聶政也是一個心思玲瓏之人。
上次奪取蜀國都城郫都,聶政潛入城中,立下了頭功。
如果,這次再攻下巴國都城江州,一方麵其他將領麵上不好看,另一方麵,聶政的本性,也不想太過招搖。
聶政問道:“兒將軍,取魚複與下江州,孰難?”
兒良思索片刻道:“取魚複易,下江州難耳。”
聶政道:“公子對兒將軍知遇甚濃,請將軍擇其難者而攻之,政為其易者,請攻魚複。”
兒良望著聶政,久久不開言。
聶政真的是拈輕怕重、挑肥揀瘦之人嗎?不!絕對不是。這些年,他對這位不苟言笑的老大哥心知肚明。
聶政這是在成全兒良,希望他也有一次滅國之功。
聶政一臉冷靜,雙目炯炯。兒良目光如炬,聲色不動。此時無聲勝有聲。
“也罷,魚複重地,乃是公子欽點目標,就偏勞政兄。”
言畢,兒良一拱手,率領所部調頭南下,目標江州。而聶政則選擇繼續東進,目標魚複。
第二路,章蟜、別元邦、風飛矢所部,從陸路直擊江州。
這一路,是三軍之中擺明了的伐巴主力,而且俱酒還在後方坐鎮,可見對中路軍的重視程度。
戰事起初,由於風飛矢的存在,一路之上竟然勸降了數座關卡,行進速度也不慢,對江州形成了直接壓力。
然而,巴國這隻困獸,還是進行了瘋狂反撲,誠如曆史上任何一個勢力一樣,巴國同樣不肯輕易退出曆史的舞台。
蜀國相國巴長生親自率領軍隊,層層阻擊,梯次設防,對中路軍的進攻反而造成了相當大的阻力。
第三路,淳於浩率領的水師,行軍速度最快,但卻在墊江遭遇了一場阻擊。
聚川,是嘉陵水、涪水、渠水三水合一之處,三水匯合之後,形成更寬闊的河道,順流而下,就是巴國國都江州。
巴國太傅樊紫金,堅持認為水路會是敵軍進攻的首選之途,必須沿水路層層阻擊。
但此時巴國朝堂,上大夫鄭重已經陣亡,三大家族中,隻剩下巴姓與樊姓對峙。
相國巴長生,長期以來與樊紫金明爭暗鬥,互相拆台。即使在國家危亡之際,仍不收手。
沒辦法,巴國五姓的內鬥,和當年晉國六卿的內鬥好有一比,內鬥就要亡國,亡國也要內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