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打出和平
戰國:讓你弱國苟活你卻逆天改命 作者:封少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戰結束、和談既成,俱酒從穀壩城出發,親自前往白水關和玉壘關進行了一番巡視。
古人的智慧誠不我欺,兩大雄關地勢險峻,層崖峭壁,虎牙桀立,捫參曆進,真真正正是戰略要地。
隨後俱酒在白水關召開軍事會議,將四大主將章蟜、兒良、淳於浩、端木伯禦以及南鄭長史端木仲敖全部召集起來,對南鄭政權迄今為止打得最大的一仗,進行係統總結。
首先,此次用兵,是一次“誅無道”的行動,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救被青氐壓榨迫害的“野人”同胞。
南鄭方麵始終占據著“救民於水火”的道德高地。
會議期間,一些參加作戰的野人青年,還上演了一出跪謝客卿的動人戲碼,使全軍上下更覺此次作戰的正義性與必要性,為自己能參與此次戰役而倍感自豪。
其次,此次用兵,是一次大型實戰鍛煉,是一次磨煉隊伍、堅強意誌、鍛造鐵軍的重要行動,對南鄭軍隊戰鬥力和軍事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參戰的三營隊伍,都表現出善打大仗、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優異特質。同時湧現出一大批敢打、敢拚,能打、能拚,會打、會拚的戰鬥集體和戰鬥英雄。
第三,此次用兵,打出了聲威,擴大了地盤,奪取了經濟命脈金礦,與白馬氐國結為盟友,還獲得良馬輸入的機會,對於南鄭政權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和物質基礎。
第四,此次用兵,幾乎打通了半條“金牛道”,占據了陽平關、白水關、玉壘關、陽安關(無累城)、鐵鎖關(度灑城)等一係列控製性關口,為將來平定巴蜀做好了穩固鋪墊。
第五,此次用兵,基本上沒有造成大的兵員損失。部隊在行軍打仗的過程中,及時將被解救的“野人”和投降的青氐編入軍隊,打到最後,各部人馬不減反增。
第六條,俱酒沒有說出來,但在他心裏認為,此次用兵青氐,與後世的抗美援朝戰爭有著異曲同工之效。
這是一場立國之戰、立威之戰、立軍之戰,所謂“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至少對隴蜀邊界的各類少數民族形成了強悍的震懾,為南鄭腹地的和平發展爭取了三到五年的、難得的和平建設環境。
與此同時,端木仲敖也匯報了南鄭方麵的工作,卡在金牛道與祁山道上的陽平關已經修築完成,定軍山軍事堡壘業已建立,一舉控製了由秦入蜀的咽喉地帶,同時保證了南鄭政權的西部安全。
找礦工作取得積極進展,銅礦已經開始了初采,並取得了部分樣品。銅在戰國時代也具有貨幣屬性,是不可多得的戰略資源;
鐵礦按照《管子》書中的辦法,也找到了幾處礦山,正在進行試掘工作。
接下來,俱酒重點進行了獎賞和祭奠,重點是激勵軍心,保持軍威,傳承通過打仗取得的軍隊優秀基因。
俱酒命令在白水關後的山巔修築英靈碑,並親自主持了奠基儀式,舉行了隆重的祭奠死難烈士儀式。
俱酒親自酹酒三爵,作了長篇祭文,讀得那叫一個情真意切、涕泗橫流,在戰國人命如草芥的年代,大大收買了一波人心。
同時下令南鄭長史端木仲敖,對死難烈士家屬進行優厚撫恤,對其家人給予增加授田、免役免糧若幹年等不同的獎賞,並形成製度,長期執行。
為了表彰這些英勇參戰的士卒,俱酒參照後世部隊記功製度,正式建立嘉獎、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特等功以及榮譽稱號六級記功體製,分為集體和個人。
記功製度與軍功爵製度不同,一支部隊、一個軍卒,在不同的戰鬥中立功,可以多次記功。類似記三等功n次,二等功n次等等。
而軍功爵製度則是累升體係,需要不斷地升級。
顯然以現在南鄭這點小地盤來講,實施全民軍功爵製度的條件還不太成熟。
俱酒的計劃是,拚下巴蜀之後再結合實際建立一整套軍功爵製度。
對立功受獎的軍卒,由長史伯禦,組織村社父老,敲鑼打鼓,十字批紅,對其家屬進行表彰。
並根據立功等級不同,分別給予授田、賜錢、免貢賦、免徭役若幹年等不同的獎勵,使戰士的社會地位得到極大提升。
此戰,根據各營表現,授予勇奪玉壘關、白水關兩大關口,並協助兒良擊退白氐馬隊的“蟜字營”記集體一等功一次;主將章蟜記個人二等功一次;
授予勇奪金礦、打下穀壩城、協防白水關的“良字營”記集體二等功一次,主將兒良記個人二等功一次;副將端木伯禦記個人三等功一次;
授予率領水師攻下無累城的“浩字營”記集體二等功一次,主將淳於浩記個人三等功一次。
對這兩位複姓的將領,俱酒給予的獎勵稍遜色於其他人,這也算是對二人設局欺瞞羊圖,私自出戰無累城行為的一種警醒。
對負責後勤輜重補給工作、以及負責金礦後續開采與冶煉的羊圖記個人二等功一次。
對在後方研製出腰張弩、蹶張弩以及三棱箭鏃,並且實現了弩機標準化生產的田係墨匠團隊,記集體二等功;
對研發出香水,並取得較高市場收益的女墨匠團休,記集體二等功;
對其他人等也給予了不同的封賞,反正有金礦在手,南鄭政權一時不差錢。
俱酒又對各部的軍製和駐防地進行了調整。
以軍事主管的名字命名為部隊的名字,起源於曾國藩的湘軍“勇營”體製,成熟於李鴻章的“淮軍”。
這種命名方式,有助於軍事主官對部隊的絕對領導力,也更容易增加部隊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經過此戰,各部的人馬都有了大幅增長,以“營”來命名肯定是不匹配的。
當年淮軍迅速發展後,仍堅持以軍事主管名字命名部隊,但直接由“營”升“軍”。
比如劉銘傳的“銘字營”,直接升格為“銘軍”。但這個軍也是有水分的,並沒有達到一軍的人馬,這個“軍”算是“部隊”的意思。
戰國時代,大國諸侯才三軍,俱酒要是建立數個軍,就太不低調了,所以俱酒本著低調發展的原則,進行了各營的調整與規範。
古人的智慧誠不我欺,兩大雄關地勢險峻,層崖峭壁,虎牙桀立,捫參曆進,真真正正是戰略要地。
隨後俱酒在白水關召開軍事會議,將四大主將章蟜、兒良、淳於浩、端木伯禦以及南鄭長史端木仲敖全部召集起來,對南鄭政權迄今為止打得最大的一仗,進行係統總結。
首先,此次用兵,是一次“誅無道”的行動,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救被青氐壓榨迫害的“野人”同胞。
南鄭方麵始終占據著“救民於水火”的道德高地。
會議期間,一些參加作戰的野人青年,還上演了一出跪謝客卿的動人戲碼,使全軍上下更覺此次作戰的正義性與必要性,為自己能參與此次戰役而倍感自豪。
其次,此次用兵,是一次大型實戰鍛煉,是一次磨煉隊伍、堅強意誌、鍛造鐵軍的重要行動,對南鄭軍隊戰鬥力和軍事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參戰的三營隊伍,都表現出善打大仗、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優異特質。同時湧現出一大批敢打、敢拚,能打、能拚,會打、會拚的戰鬥集體和戰鬥英雄。
第三,此次用兵,打出了聲威,擴大了地盤,奪取了經濟命脈金礦,與白馬氐國結為盟友,還獲得良馬輸入的機會,對於南鄭政權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和物質基礎。
第四,此次用兵,幾乎打通了半條“金牛道”,占據了陽平關、白水關、玉壘關、陽安關(無累城)、鐵鎖關(度灑城)等一係列控製性關口,為將來平定巴蜀做好了穩固鋪墊。
第五,此次用兵,基本上沒有造成大的兵員損失。部隊在行軍打仗的過程中,及時將被解救的“野人”和投降的青氐編入軍隊,打到最後,各部人馬不減反增。
第六條,俱酒沒有說出來,但在他心裏認為,此次用兵青氐,與後世的抗美援朝戰爭有著異曲同工之效。
這是一場立國之戰、立威之戰、立軍之戰,所謂“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至少對隴蜀邊界的各類少數民族形成了強悍的震懾,為南鄭腹地的和平發展爭取了三到五年的、難得的和平建設環境。
與此同時,端木仲敖也匯報了南鄭方麵的工作,卡在金牛道與祁山道上的陽平關已經修築完成,定軍山軍事堡壘業已建立,一舉控製了由秦入蜀的咽喉地帶,同時保證了南鄭政權的西部安全。
找礦工作取得積極進展,銅礦已經開始了初采,並取得了部分樣品。銅在戰國時代也具有貨幣屬性,是不可多得的戰略資源;
鐵礦按照《管子》書中的辦法,也找到了幾處礦山,正在進行試掘工作。
接下來,俱酒重點進行了獎賞和祭奠,重點是激勵軍心,保持軍威,傳承通過打仗取得的軍隊優秀基因。
俱酒命令在白水關後的山巔修築英靈碑,並親自主持了奠基儀式,舉行了隆重的祭奠死難烈士儀式。
俱酒親自酹酒三爵,作了長篇祭文,讀得那叫一個情真意切、涕泗橫流,在戰國人命如草芥的年代,大大收買了一波人心。
同時下令南鄭長史端木仲敖,對死難烈士家屬進行優厚撫恤,對其家人給予增加授田、免役免糧若幹年等不同的獎賞,並形成製度,長期執行。
為了表彰這些英勇參戰的士卒,俱酒參照後世部隊記功製度,正式建立嘉獎、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特等功以及榮譽稱號六級記功體製,分為集體和個人。
記功製度與軍功爵製度不同,一支部隊、一個軍卒,在不同的戰鬥中立功,可以多次記功。類似記三等功n次,二等功n次等等。
而軍功爵製度則是累升體係,需要不斷地升級。
顯然以現在南鄭這點小地盤來講,實施全民軍功爵製度的條件還不太成熟。
俱酒的計劃是,拚下巴蜀之後再結合實際建立一整套軍功爵製度。
對立功受獎的軍卒,由長史伯禦,組織村社父老,敲鑼打鼓,十字批紅,對其家屬進行表彰。
並根據立功等級不同,分別給予授田、賜錢、免貢賦、免徭役若幹年等不同的獎勵,使戰士的社會地位得到極大提升。
此戰,根據各營表現,授予勇奪玉壘關、白水關兩大關口,並協助兒良擊退白氐馬隊的“蟜字營”記集體一等功一次;主將章蟜記個人二等功一次;
授予勇奪金礦、打下穀壩城、協防白水關的“良字營”記集體二等功一次,主將兒良記個人二等功一次;副將端木伯禦記個人三等功一次;
授予率領水師攻下無累城的“浩字營”記集體二等功一次,主將淳於浩記個人三等功一次。
對這兩位複姓的將領,俱酒給予的獎勵稍遜色於其他人,這也算是對二人設局欺瞞羊圖,私自出戰無累城行為的一種警醒。
對負責後勤輜重補給工作、以及負責金礦後續開采與冶煉的羊圖記個人二等功一次。
對在後方研製出腰張弩、蹶張弩以及三棱箭鏃,並且實現了弩機標準化生產的田係墨匠團隊,記集體二等功;
對研發出香水,並取得較高市場收益的女墨匠團休,記集體二等功;
對其他人等也給予了不同的封賞,反正有金礦在手,南鄭政權一時不差錢。
俱酒又對各部的軍製和駐防地進行了調整。
以軍事主管的名字命名為部隊的名字,起源於曾國藩的湘軍“勇營”體製,成熟於李鴻章的“淮軍”。
這種命名方式,有助於軍事主官對部隊的絕對領導力,也更容易增加部隊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經過此戰,各部的人馬都有了大幅增長,以“營”來命名肯定是不匹配的。
當年淮軍迅速發展後,仍堅持以軍事主管名字命名部隊,但直接由“營”升“軍”。
比如劉銘傳的“銘字營”,直接升格為“銘軍”。但這個軍也是有水分的,並沒有達到一軍的人馬,這個“軍”算是“部隊”的意思。
戰國時代,大國諸侯才三軍,俱酒要是建立數個軍,就太不低調了,所以俱酒本著低調發展的原則,進行了各營的調整與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