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漢水講武
戰國:讓你弱國苟活你卻逆天改命 作者:封少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俱酒將軍事指揮權全部抓在自己手中,第一件事就是鑄就五軍豹符,俱酒持右符,各軍主將持左符,調動常備軍一百人以上,必須合符而行。
為什麽不是虎符?虎符是君主專用的,用虎符就太張揚了。
為什麽選擇豹符?虎豹虎豹嘛,用不了虎,還用不了豹子?這是俱酒最原始的想法。
但是端木仲敖卻賦予了豹符新的、高大上的解釋:君子豹變,其文蔚也。
這是《周易》革卦的卦辭,革卦就是改革之卦、革命之卦、變革之卦、革新之卦,與俱酒雄心勃勃的崛起計劃不謀而合。
用豹變來形容君子的成長強壯,幼豹長大褪毛,逐漸疏朗雄偉,毛發呈現絢麗的光澤和紋彩。預示事物正在發生積極顯著的變化,前途越來越光明。
俱酒聽罷,直挑大拇哥:文化人啊!
強軍第一要事是什麽,組建軍校!
此舉可了不得了!
為啥?大驚小怪的幹啥子?!
之所以了不得,這是因為,戰國時代的兵家,並不像儒、墨之學遍地開花。兵家是帝王之學,人君之學,不是什麽人都能隨便學習的。
像孔子:“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嚐無誨焉。”給點肉幹,我就好好教你。兵家不行,你一普通人想學習兵法?居心何在?砍嘍!
比如:《孫子兵法》十三篇,是孫武拜見吳王闔閭時進獻之書;《吳起兵法》記錄的是魏武侯與吳起的對話;《六韜》記錄的是周文王、周武王與薑太公的對話;《孫臏兵法》記錄的是齊威王與孫臏的對話;《尉繚子》記錄的是魏惠王與尉繚的對話;李靖的兵法,標題就叫《唐太宗李衛公問對》。
而現在,在諸侯紛爭、天下大亂的形勢下,俱酒要開辦軍校,講授兵家之學,可想而知是多麽地震的一件事情。
俱酒在漢水之側新建數進院落,簡樸大方,自然實用。
院落的正門之上,用隸書寫著“講武堂”三個大字。但俱酒卻總是用“漢水軍校”來稱呼他
門前掛著一副對聯:
嘉賓戾止,
我武惟揚。
嘉賓戾止。出自《詩經.周頌.有瞽》:“我客戾止,永觀厥成。”就是群賢畢至,廣納賢才的意思。
我武維揚,語出《尚書·泰誓》,意指武功強盛,軍威高揚。
橫批:能打勝仗!
講武堂設立四大教學體係:
研究軍事戰略的“兵權謀”,研究戰役、戰術的“兵形勢”,研究軍事天文、氣象的“兵陰陽”,研究兵器、裝備的製造和運用技巧的“兵技巧”,構成一個較為完整的軍事學術體係。
這四大分類,是漢代時成型的軍事學術的體係分類,俱酒在部隊時大概了解過。雖然說是穿越者,但也不敢搞得太現代,怕戰國的人們一時接受不了,故而仍沿用了原來的說法。
開學第一課,俱酒作為主講,講授了墨家軍事思想。
這是老墨子沒想到的,自己主張了一輩子“非攻”,卻被俱酒給整出一個墨家軍事思想來。
但這不是穿越者的獨創,後世在介紹墨子時,稱其為“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沒錯,軍事家。
墨子的軍事思想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麵:
一、非攻而不非誅。
墨子是主張“非攻”,反對戰爭。沒錯,沒有任何一個統治者,說我生來就是為了打仗的,大家都把“和平”牢牢地掛在嘴邊,但是絕不承諾放棄武力。
墨子將戰爭嚴格區分為“誅”(誅無道)和“攻”(攻無罪),即正義與非正義兩類。
墨子認為禹攻三苗、商湯伐桀、武王伐紂,是有天命指示、有鬼神幫助、有人民擁護的正義戰爭。反之,以上攻下,以強淩弱,以眾暴寡,不利於天下百姓的戰爭,則是非正義的。
俱酒這段時間在熟讀《墨子》一書時,不禁為墨家的狡辯莞爾一笑。
墨家將戰爭分為正義與非正義,所謂非攻,就是反對非正義的戰爭;但不非誅,也就是支持正義戰爭。
俱酒依據這一理論,縱論天下大勢。從而得出諸侯紛爭是天下大亂的唯一根源。並提出了“諸侯不死,災難不止”這一光輝論斷。
那麽解決問題的辦法在哪裏?還得用墨子的思想,那就是“尚同”,天下統一,人民自然就安寧了,戰爭自然就停止了,天下自然就太平了。
我們執行的是天下“尚同”的光輝思想,打得是誅除無道的正義戰爭,堅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戰略原則。
俱酒站在講台之上,唾沫星子亂噴,主打一個洗腦。未來的戰爭之中,老子可以保證,都是正義的,都是師出有名的,都是誅無道,絕對沒有攻無罪!
老子有一百種方法,確保戰爭的絕對正義性!
聽不懂沒關係,十六個字記住了:使命光榮,目標遠大,聽話照做,服從配合。
二、墨守
傳至後世的墨子著作中,守城之術占據了大量篇幅,有十一篇以守備之法為主題的內容,這其實隻是一小部分,俱酒繼承了老墨子的衣缽,得到的卻是墨子全部的軍事思想。
十一篇分別是《備城門》、《備蛾傅》、《備梯》、《備突》、《旗幟》、《備高臨》、《備水》、《備穴》、《迎敵祠》、《號令》、《雜守》。
在這些守備之法中,戰爭拉下了恐怖的麵孔,即使是講究“兼愛”的老墨子,也殺氣騰騰。例如在《號令》一篇中,“殺”、“戮”、“斬”、“車裂”等內容多達二十多處。
墨子因為“非攻”的思想禁錮,總不敢承認自己這部分內容屬於兵法的範疇,而猶抱琵琶半遮麵地稱這為“守備之法”、“墨守”。
但戰爭是不分攻守的,攻守雙方也是可以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換的。後世對墨子的這些以守為主的內容,統稱為“墨家兵法”。
講武堂的第一課講下來,既統一軍官們的戰爭思想,又以活生生的例子演繹了城池的攻防之法。各方都從這一堂課中看到了新的希望。
墨家弟子中,如丁季、索盧參、田係等,看到墨家少子的風采,他果然在堅持用老墨子的思想治理一地、治理五軍。
雖然和之前墨子講得有那麽一點不一樣,但全部出自墨家的經典,又找不出有什麽不對的,而且還有板有眼,有理有據,嗯……墨家少子有水平。
吳耕、羊圖、淳於浩等人從這位“小戰神”頭頭是道的理論中,看到了爭霸、看到了王業、看到了從龍之臣的榮耀,看到了晉國複興的希望。
醉心兵事的章蟜、兒良,從血淋淋、活生生的戰例中,從眼花繚亂的攻守技法中,嗅到了戰爭的氣息,聞到了死亡的氣味,刺激起好鬥的基因,挑逗著嗜血的神經,激發了戰爭建功的雄心。
為什麽不是虎符?虎符是君主專用的,用虎符就太張揚了。
為什麽選擇豹符?虎豹虎豹嘛,用不了虎,還用不了豹子?這是俱酒最原始的想法。
但是端木仲敖卻賦予了豹符新的、高大上的解釋:君子豹變,其文蔚也。
這是《周易》革卦的卦辭,革卦就是改革之卦、革命之卦、變革之卦、革新之卦,與俱酒雄心勃勃的崛起計劃不謀而合。
用豹變來形容君子的成長強壯,幼豹長大褪毛,逐漸疏朗雄偉,毛發呈現絢麗的光澤和紋彩。預示事物正在發生積極顯著的變化,前途越來越光明。
俱酒聽罷,直挑大拇哥:文化人啊!
強軍第一要事是什麽,組建軍校!
此舉可了不得了!
為啥?大驚小怪的幹啥子?!
之所以了不得,這是因為,戰國時代的兵家,並不像儒、墨之學遍地開花。兵家是帝王之學,人君之學,不是什麽人都能隨便學習的。
像孔子:“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嚐無誨焉。”給點肉幹,我就好好教你。兵家不行,你一普通人想學習兵法?居心何在?砍嘍!
比如:《孫子兵法》十三篇,是孫武拜見吳王闔閭時進獻之書;《吳起兵法》記錄的是魏武侯與吳起的對話;《六韜》記錄的是周文王、周武王與薑太公的對話;《孫臏兵法》記錄的是齊威王與孫臏的對話;《尉繚子》記錄的是魏惠王與尉繚的對話;李靖的兵法,標題就叫《唐太宗李衛公問對》。
而現在,在諸侯紛爭、天下大亂的形勢下,俱酒要開辦軍校,講授兵家之學,可想而知是多麽地震的一件事情。
俱酒在漢水之側新建數進院落,簡樸大方,自然實用。
院落的正門之上,用隸書寫著“講武堂”三個大字。但俱酒卻總是用“漢水軍校”來稱呼他
門前掛著一副對聯:
嘉賓戾止,
我武惟揚。
嘉賓戾止。出自《詩經.周頌.有瞽》:“我客戾止,永觀厥成。”就是群賢畢至,廣納賢才的意思。
我武維揚,語出《尚書·泰誓》,意指武功強盛,軍威高揚。
橫批:能打勝仗!
講武堂設立四大教學體係:
研究軍事戰略的“兵權謀”,研究戰役、戰術的“兵形勢”,研究軍事天文、氣象的“兵陰陽”,研究兵器、裝備的製造和運用技巧的“兵技巧”,構成一個較為完整的軍事學術體係。
這四大分類,是漢代時成型的軍事學術的體係分類,俱酒在部隊時大概了解過。雖然說是穿越者,但也不敢搞得太現代,怕戰國的人們一時接受不了,故而仍沿用了原來的說法。
開學第一課,俱酒作為主講,講授了墨家軍事思想。
這是老墨子沒想到的,自己主張了一輩子“非攻”,卻被俱酒給整出一個墨家軍事思想來。
但這不是穿越者的獨創,後世在介紹墨子時,稱其為“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沒錯,軍事家。
墨子的軍事思想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麵:
一、非攻而不非誅。
墨子是主張“非攻”,反對戰爭。沒錯,沒有任何一個統治者,說我生來就是為了打仗的,大家都把“和平”牢牢地掛在嘴邊,但是絕不承諾放棄武力。
墨子將戰爭嚴格區分為“誅”(誅無道)和“攻”(攻無罪),即正義與非正義兩類。
墨子認為禹攻三苗、商湯伐桀、武王伐紂,是有天命指示、有鬼神幫助、有人民擁護的正義戰爭。反之,以上攻下,以強淩弱,以眾暴寡,不利於天下百姓的戰爭,則是非正義的。
俱酒這段時間在熟讀《墨子》一書時,不禁為墨家的狡辯莞爾一笑。
墨家將戰爭分為正義與非正義,所謂非攻,就是反對非正義的戰爭;但不非誅,也就是支持正義戰爭。
俱酒依據這一理論,縱論天下大勢。從而得出諸侯紛爭是天下大亂的唯一根源。並提出了“諸侯不死,災難不止”這一光輝論斷。
那麽解決問題的辦法在哪裏?還得用墨子的思想,那就是“尚同”,天下統一,人民自然就安寧了,戰爭自然就停止了,天下自然就太平了。
我們執行的是天下“尚同”的光輝思想,打得是誅除無道的正義戰爭,堅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戰略原則。
俱酒站在講台之上,唾沫星子亂噴,主打一個洗腦。未來的戰爭之中,老子可以保證,都是正義的,都是師出有名的,都是誅無道,絕對沒有攻無罪!
老子有一百種方法,確保戰爭的絕對正義性!
聽不懂沒關係,十六個字記住了:使命光榮,目標遠大,聽話照做,服從配合。
二、墨守
傳至後世的墨子著作中,守城之術占據了大量篇幅,有十一篇以守備之法為主題的內容,這其實隻是一小部分,俱酒繼承了老墨子的衣缽,得到的卻是墨子全部的軍事思想。
十一篇分別是《備城門》、《備蛾傅》、《備梯》、《備突》、《旗幟》、《備高臨》、《備水》、《備穴》、《迎敵祠》、《號令》、《雜守》。
在這些守備之法中,戰爭拉下了恐怖的麵孔,即使是講究“兼愛”的老墨子,也殺氣騰騰。例如在《號令》一篇中,“殺”、“戮”、“斬”、“車裂”等內容多達二十多處。
墨子因為“非攻”的思想禁錮,總不敢承認自己這部分內容屬於兵法的範疇,而猶抱琵琶半遮麵地稱這為“守備之法”、“墨守”。
但戰爭是不分攻守的,攻守雙方也是可以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換的。後世對墨子的這些以守為主的內容,統稱為“墨家兵法”。
講武堂的第一課講下來,既統一軍官們的戰爭思想,又以活生生的例子演繹了城池的攻防之法。各方都從這一堂課中看到了新的希望。
墨家弟子中,如丁季、索盧參、田係等,看到墨家少子的風采,他果然在堅持用老墨子的思想治理一地、治理五軍。
雖然和之前墨子講得有那麽一點不一樣,但全部出自墨家的經典,又找不出有什麽不對的,而且還有板有眼,有理有據,嗯……墨家少子有水平。
吳耕、羊圖、淳於浩等人從這位“小戰神”頭頭是道的理論中,看到了爭霸、看到了王業、看到了從龍之臣的榮耀,看到了晉國複興的希望。
醉心兵事的章蟜、兒良,從血淋淋、活生生的戰例中,從眼花繚亂的攻守技法中,嗅到了戰爭的氣息,聞到了死亡的氣味,刺激起好鬥的基因,挑逗著嗜血的神經,激發了戰爭建功的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