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累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他所顧忌的有兩個方麵:


    一是國內的道義,如何做到師出有名,殺人誅心,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地坐上韓侯的寶座。但這點俠累倒是不太擔心,以他對韓國的控製,編造一個理由、製造一些混亂、施放一些煙霧、營造一種氛圍,應該問題不大。


    二是如何得到國際上的承認,得到諸侯的認可,特別是魏國和趙國的認可,這很重要。至少不要引起國際紛爭,如果有敵對諸侯趁機聯手,出兵幹涉,那局勢就複雜了。


    特別特別重要的是,俠累不想影響三晉間的團結。


    三家當年為什麽能把不可一世晉國第一家族智氏給幹掉?因為團結!


    三家當年為什麽能把曾經的天下第一的霸主晉國給瓜分掉?因為團結!


    三國為什麽能夠在一分為三的情況下仍占據戰國七雄中的三席?因為團結!


    團結,團結,還是特喵的團結!


    三國建國前後,特別是在魏文侯魏斯主政魏國時期,相當重視三家的團結。對手一群人,一起上!對手一個人,一起上!


    韓趙之間有矛盾,分別求助於魏文侯,文侯總是以勸和為主,相當有老大哥的範兒。這樣三國才度過了立國初期的不穩定期,走上了迅速強大的道路。


    但是在現任魏武侯魏擊主政下的魏國,風格有所轉變,奉行國家利益至上的原則,三晉同盟的裂痕漸行漸顯。


    俠累作為曆經風雲、老謀深算的戰國狐狸,深諳其中的道理。所以當趙敬侯的親筆簡牘映入眼簾的時候,他明白,最擔心的諸侯幹涉問題已經有解了。


    而且不是他俠累有求於人,而是趙反求於他,這比辛苦談判、各種利益交換得來的結果要好上太多。這叫什麽,剛想瞌睡就有人送枕頭啊!


    三晉之中韓、趙結盟,魏國也不敢輕易幹涉。到時候再附以甘詞厚幣,相信三晉仍可結成統一戰線。三晉既定,則七雄無話。七雄無事,則天下無事!


    想到這裏,俠累心中一寬,但仍不動聲色地說道:“貴使辛苦,且到館驛暫息。”


    趙使知趣地起身告退:“靜侯國相佳音。”


    俠累罕見地起身,將趙使送至廳堂之外。


    韓國朝堂。


    韓侯猷麵色暗黃、無精打采地跪坐在朝堂之上。他是韓國開國後第三代君主,史稱韓文侯。


    韓猷忍不住想打個哈欠,昨夜玩得太嗨了,醇酒婦人,為長夜飲,直到現在身體也沒緩過來,大早上的,就被稀裏糊塗地架到了朝堂之上。


    忍了半天,韓侯終於還是沒忍住,“呃—哈——”,一個長長的哈欠打得異常誇張,整張臉都扭曲得醜出天際。


    正在議事的韓相俠累見狀眉頭一皺,直言道:“君上,臣等正議軍國大事,君上何來倦也?!”聲音不高,卻罡氣滿滿,氣勢逼人,完全沒給韓侯一點點麵子,俠累的跋扈可見一斑。


    韓侯硬生生把沒打完的半截哈欠給咽了回去,一時噎得自己直翻白眼,涕淚橫流,更顯失態。


    群臣嚇得鴉雀無聲。


    對自己的這位叔祖父、韓國相國俠累,韓猷有著天生的懼怕,隻好尷尬地打了個哈哈,算是回應。


    坐在對麵的太子韓屯蒙雖然麵帶招牌式的微笑,但心中卻是出離的憤怒。暗暗罵道:老而不死是為賊!


    俠累威嚴地掃視了一眼群臣,說道:“趙侯使臣業已見過君上,公子朝的條件剛才也說過了,諸位請各抒高見。”


    一位須發皆白的老大夫長身而起,向韓侯行了一禮,然後朗聲道:“君上,韓趙交好,由來久矣。韓氏之功,一救趙於下宮,再救趙於晉陽,不可不謂大矣。今趙有內亂,韓宜置身事外,不便參與。此中庸之道也。”


    下宮之難,就是趙氏孤兒的故事,當時韓國的祖先韓厥救下趙氏孤兒趙武,避免了趙氏滅門。司馬遷在史記中讚道:“紹趙孤之子武,以成程嬰、公孫杵臼之義,此天下之陰德也”。


    晉陽之難,就是在智伯圍攻趙氏於晉陽之時,韓魏與趙氏秘密聯手,反戈一擊,最終將智氏滿門屠盡,實現了三家分智,開啟了三家分晉的進程。


    這位老大夫的立場中肯,但偏於保守,在戰國這個大爭之世,國與國之間沒有純粹的友誼,點點滴滴都是利益。


    另一位年輕的大夫起身奏道:“君上,韓趙曾盟於天,互相扶助,誓不背約,此盟上達天庭,下達地府,鬼神明明,豈可負哉?趙侯有使,韓當盡盟友之義,擒朝而獻於趙,如此,趙必感恩於我,韓趙之盟愈固。”


    韓對趙確實有恩在先,趙對韓也盡力提攜,韓趙兩家有著悠久的革命情誼。曆史上韓趙兩家也較少發生大的戰爭,當然小的衝突不可避免。這位年輕大夫眼光長遠,在戰國亂世,韓國確實需要維護一種堅固的盟友來防範風險。


    一位大夫起身奏道:“大夫此言差矣。誠如老大夫斯言,韓每每救趙於危難之機,若無韓,趙絕祀久矣。但彼趙於韓可有尺寸之報?韓助朝複位,趙予韓十城,也算趙氏報答當年存祀之恩,有何異哉!況公子朝即位,愈發感恩我韓,韓趙之盟固多矣!”


    這位大夫反駁得頭頭是道,公子朝即位後,趙對韓更要感恩戴德,韓趙同盟關係愈發堅固了。


    另一位中年大夫起身奏道:“君上,當今天下,大爭之世,諸侯寸土而必爭,得一城而死萬夫,公子朝今欲獻十城,韓得十城而活十萬,此厚利也,不得不爭。請君上三思。”


    這位大夫的發言相當符合戰國時期的潮流,天下洶洶,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一大夫奏道:“公子朝,趙獻侯之孫,趙武公之子也,亦算趙氏正朔。其父趙武公在時,可對公子章有何不利?焉何公子章繼趙侯位,趙武公屍骨未寒,而欲誅公子朝?此豈人君之道哉!”


    這位大夫可謂精通辯論技巧,從不同角度詮釋了公子朝繼位的法統正確性,又反諷了當今趙敬侯翻臉不認人的無德行為,辯才了得。


    又一大夫起身奏道:“君上三思,今天下洶洶,韓弱趙強,韓有求於趙者。開罪一國而利一人,韓何所得?”


    馬上另一大夫起身反駁:“公子朝即位,韓有大功於趙,何來開罪之說?況十城之利,大夫忘耶?”


    一人反駁:“今趙侯兵強,非血戰而無以助朝複位,十城之利豈易得乎?若戰敗,則韓趙成血仇也,此害大夫曾計否?”


    一時之間,韓國朝堂唇槍舌劍、妙語連珠,戰國辯士的風采一覽無遺。


    但最重要的兩個人,韓相俠累和太子屯蒙均不動如山,未發一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國:讓你弱國苟活你卻逆天改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封少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封少水並收藏戰國:讓你弱國苟活你卻逆天改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