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部門是農業部。現在的大寧連百姓基本的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所以這一塊,淩夏也是很重視的。
她這次招了三四十個農業領域的人才,有精於農作物培植,還有熟悉大寧地理地質條件的。
第三輪麵試有個叫徐梓益的,年二十九歲,喜歡旅遊,弱冠之後遍訪大寧的名山大川,熟諳大寧地理、地質條件,甚至能手繪大寧地圖。
淩夏對其印象非常深刻。
麵試完後,淩夏還專門找他聊了會天,發現這個人真的是資曆豐富,每遊過一個地方,都會寫一篇遊記,記錄遊曆期間的觀察所得,涉及當地的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
還把他的遊記拿給淩夏看。
淩夏翻閱後,大為震驚。
於是也跟他大致說了下自己的規劃。
目前大寧的糧食主要為小麥、水稻、穀粟,穀粟脫殼後就是小米。這些主要種植在關中平原、河南套、江南道、西南巴蜀、隴右等地區。
糧食品種有限,種植條件較一般,種植技術低下,種植區域雖龐大但沒有合理利用。
她打算引進玉米、大豆、土豆、紅薯等重要作物,豐富糧食品種。當然至於這些糧食作物哪來的,淩夏也早想好了說辭,就說是先帝曾派遣人員下南洋發現的。
這些糧食作物徐梓益從未聽說過,乍一聽淩夏提及,還覺得新奇。又聽得說這些糧食同水稻小麥一樣可做主糧,且產量大,能很大程度解決大寧的糧食危機,避免天災人禍導致的饑荒發生。
徐梓益越聽越覺得神奇,當下聽得更認真了。
淩夏同時也向他說道,她準備考察一下大寧的地理條件,選擇那些水土條件較好的平原,建設幾個糧食種植基地,作為大寧的糧倉。
因為不同糧食作物的生長習性不同,須分配到不同區域,進行大規模地培育和種植。
而這,就需要徐梓益的助力了。
徐梓益聽到這裏,眼睛都亮了。
他沒想到,這女帝雖然看著隻是個年紀輕輕的小姑娘,但卻有遠見卓識,當真高瞻遠矚,有經世之才。
本來他也隻是來東都遊玩,看見皇家科學院的招錄公告,覺得新奇,於是過來碰碰運氣,沒料到收獲居然這麽大!
當聽到女帝那句“必叫未來之大寧,物阜民豐,慶年有餘”,徐梓益內心震撼不已。
震撼之餘,他當場表示願意加入農業部,協助淩夏發展大寧的農業。
當然,淩夏也跟他說了,農業部的科研人員可能需要經常出差,紮根鄉野,工作時間長,還又苦又累。
徐梓益則表示,這都不是問題,他經年長途跋涉,遊曆山河,很能吃苦。
聽罷,淩夏也很是高興,於是決定任命徐梓益為農業部部長,帶領農業部成員搞好農業發展。
她還從係統兌換了不少糧食和蔬菜種子,比如玉米、大豆、西紅柿、辣椒等,交付農業部,讓他們根據對應的種植指南開展工作。
涉及農業部科研人員外出考察的一切出差費用,均予以報銷。
很快,徐梓益這邊就進入了狀態,帶著他的農業部成員開展了研究工作。
第三個部門是交通部。
交通可謂經濟的脈絡、文明的紐帶。於商業發展,極其重要。
發展商業,才能賦稅,國庫有錢了,才能發展工業搞基建,都是相輔相成的。
因此,淩夏接下來還要修路架橋、造車造船,先發展國內的交通業。後麵有條件了,就加強絲綢之路建設,同時發展航海技術,通過開展對外貿易,獲取更多的發展資源。
想法是很美好,現實很殘酷。
這一次交通部沒招到多少對口的人員,隻能從工業部的麵試人員那裏調劑部分過來。
通過第三輪麵試,淩夏對這批招錄人員的基本情況有個大概的掌握,雖然人員的素質相較不錯,但後麵的科研工作所涉及的專業知識,基本都是這些人從來沒接觸過的,所以還需要他們前期多學習參悟,短時間內出成果不太可能。
所以淩夏特別注重考生的學習及領悟能力,這也是為了方便日後他們能更快地接收新知識。
這一次將人員進行合理分工後,淩夏便開始分配學習資料了。
目前主要靠科研人員自學,如果不懂,則由崔鞏他們進行初步的解答,涉及到崔鞏他們不理解的問題,則匯總好後由淩夏解答。當然她要是還不懂,那就直接去係統看3d授課了,看完回來大家一起討論。
麵試工作結束後,淩夏發現那個叫沈拓的一次麵試都沒來。
話說他家就在東都,這麽近,怎麽都沒來?這就有點奇怪了。
想到要去護國侯府沈家,她還是喬裝成了梁小六的模樣過去。
由於三個侍女都在忙事業,所以淩夏臨時提拔了一個武力值比較高的月影衛,做貼身侍衛。
她也想找個女侍貼身保護,這樣行動起居都方便點,隻是目前沒時間去找一個根正苗紅的。
這名月影衛無名無姓,隻有代號影十三。
淩夏查過他的資料,從小就是孤兒,月影衛組織選拔的時候,看中的就是這種無根無源的孤兒,這樣才好培養成死士。
所以,基本上也算的上根正苗紅。
既然提拔成貼身侍衛,淩夏便給他重新取了個名字,施星塵。
源自李白的“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一詩,便是希望即便她身處高位,若是遇到了危險,貼身侍衛也能隨時趕到。
影十三聽得淩夏念了好幾遍施星塵,她嗓音本就清甜,讀出來竟十分動聽。他聽著聽著,也不由對這名字生出了一絲歡喜。
於是,淩夏便帶著施星塵一起去了護國侯府。
到了侯府門口,淩夏便謊稱自己是沈拓的朋友,特地來拜訪他。
豈料得到的回應是,二公子不在府裏。
這個門衛懶懶散散的不大理睬人,一看就知道是在敷衍。
不過淩夏卻也沒法直接衝進去找人。
正準備離開的時候,忽然看見侯府有家仆出門。
淩夏頓時有了主意。
她這次招了三四十個農業領域的人才,有精於農作物培植,還有熟悉大寧地理地質條件的。
第三輪麵試有個叫徐梓益的,年二十九歲,喜歡旅遊,弱冠之後遍訪大寧的名山大川,熟諳大寧地理、地質條件,甚至能手繪大寧地圖。
淩夏對其印象非常深刻。
麵試完後,淩夏還專門找他聊了會天,發現這個人真的是資曆豐富,每遊過一個地方,都會寫一篇遊記,記錄遊曆期間的觀察所得,涉及當地的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
還把他的遊記拿給淩夏看。
淩夏翻閱後,大為震驚。
於是也跟他大致說了下自己的規劃。
目前大寧的糧食主要為小麥、水稻、穀粟,穀粟脫殼後就是小米。這些主要種植在關中平原、河南套、江南道、西南巴蜀、隴右等地區。
糧食品種有限,種植條件較一般,種植技術低下,種植區域雖龐大但沒有合理利用。
她打算引進玉米、大豆、土豆、紅薯等重要作物,豐富糧食品種。當然至於這些糧食作物哪來的,淩夏也早想好了說辭,就說是先帝曾派遣人員下南洋發現的。
這些糧食作物徐梓益從未聽說過,乍一聽淩夏提及,還覺得新奇。又聽得說這些糧食同水稻小麥一樣可做主糧,且產量大,能很大程度解決大寧的糧食危機,避免天災人禍導致的饑荒發生。
徐梓益越聽越覺得神奇,當下聽得更認真了。
淩夏同時也向他說道,她準備考察一下大寧的地理條件,選擇那些水土條件較好的平原,建設幾個糧食種植基地,作為大寧的糧倉。
因為不同糧食作物的生長習性不同,須分配到不同區域,進行大規模地培育和種植。
而這,就需要徐梓益的助力了。
徐梓益聽到這裏,眼睛都亮了。
他沒想到,這女帝雖然看著隻是個年紀輕輕的小姑娘,但卻有遠見卓識,當真高瞻遠矚,有經世之才。
本來他也隻是來東都遊玩,看見皇家科學院的招錄公告,覺得新奇,於是過來碰碰運氣,沒料到收獲居然這麽大!
當聽到女帝那句“必叫未來之大寧,物阜民豐,慶年有餘”,徐梓益內心震撼不已。
震撼之餘,他當場表示願意加入農業部,協助淩夏發展大寧的農業。
當然,淩夏也跟他說了,農業部的科研人員可能需要經常出差,紮根鄉野,工作時間長,還又苦又累。
徐梓益則表示,這都不是問題,他經年長途跋涉,遊曆山河,很能吃苦。
聽罷,淩夏也很是高興,於是決定任命徐梓益為農業部部長,帶領農業部成員搞好農業發展。
她還從係統兌換了不少糧食和蔬菜種子,比如玉米、大豆、西紅柿、辣椒等,交付農業部,讓他們根據對應的種植指南開展工作。
涉及農業部科研人員外出考察的一切出差費用,均予以報銷。
很快,徐梓益這邊就進入了狀態,帶著他的農業部成員開展了研究工作。
第三個部門是交通部。
交通可謂經濟的脈絡、文明的紐帶。於商業發展,極其重要。
發展商業,才能賦稅,國庫有錢了,才能發展工業搞基建,都是相輔相成的。
因此,淩夏接下來還要修路架橋、造車造船,先發展國內的交通業。後麵有條件了,就加強絲綢之路建設,同時發展航海技術,通過開展對外貿易,獲取更多的發展資源。
想法是很美好,現實很殘酷。
這一次交通部沒招到多少對口的人員,隻能從工業部的麵試人員那裏調劑部分過來。
通過第三輪麵試,淩夏對這批招錄人員的基本情況有個大概的掌握,雖然人員的素質相較不錯,但後麵的科研工作所涉及的專業知識,基本都是這些人從來沒接觸過的,所以還需要他們前期多學習參悟,短時間內出成果不太可能。
所以淩夏特別注重考生的學習及領悟能力,這也是為了方便日後他們能更快地接收新知識。
這一次將人員進行合理分工後,淩夏便開始分配學習資料了。
目前主要靠科研人員自學,如果不懂,則由崔鞏他們進行初步的解答,涉及到崔鞏他們不理解的問題,則匯總好後由淩夏解答。當然她要是還不懂,那就直接去係統看3d授課了,看完回來大家一起討論。
麵試工作結束後,淩夏發現那個叫沈拓的一次麵試都沒來。
話說他家就在東都,這麽近,怎麽都沒來?這就有點奇怪了。
想到要去護國侯府沈家,她還是喬裝成了梁小六的模樣過去。
由於三個侍女都在忙事業,所以淩夏臨時提拔了一個武力值比較高的月影衛,做貼身侍衛。
她也想找個女侍貼身保護,這樣行動起居都方便點,隻是目前沒時間去找一個根正苗紅的。
這名月影衛無名無姓,隻有代號影十三。
淩夏查過他的資料,從小就是孤兒,月影衛組織選拔的時候,看中的就是這種無根無源的孤兒,這樣才好培養成死士。
所以,基本上也算的上根正苗紅。
既然提拔成貼身侍衛,淩夏便給他重新取了個名字,施星塵。
源自李白的“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一詩,便是希望即便她身處高位,若是遇到了危險,貼身侍衛也能隨時趕到。
影十三聽得淩夏念了好幾遍施星塵,她嗓音本就清甜,讀出來竟十分動聽。他聽著聽著,也不由對這名字生出了一絲歡喜。
於是,淩夏便帶著施星塵一起去了護國侯府。
到了侯府門口,淩夏便謊稱自己是沈拓的朋友,特地來拜訪他。
豈料得到的回應是,二公子不在府裏。
這個門衛懶懶散散的不大理睬人,一看就知道是在敷衍。
不過淩夏卻也沒法直接衝進去找人。
正準備離開的時候,忽然看見侯府有家仆出門。
淩夏頓時有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