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離開前的準備
古代逃荒:被逼占山為王 作者:半慕隨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由秦老二推薦,秦老三點讚的老秦家舉家遷徙的目的地,就這麽定了。
“爹,那咱啥時候走?”
秦老大這麽一問,全家人都看向老爺子。
秦老爺子習慣性地在炕沿上敲了敲煙袋鍋子,看著滿屋子的兒孫,做了最終的決定。
“五天後咱就走,天亮就出發。
按照老二帶回來的消息看,蠻子這次的進攻速度太快了,快得反常。這裏麵不知道有什麽貓膩,安平省的守軍未必能守得住。
安平省在內陸,守軍久未參戰,兵力和戰力都遠不如邊境守軍。想要攔住蠻子,就需要大量增兵,以數量取勝。我估計淮寧府征兵隻是第一波,不過是怕引起百姓恐慌後大量出逃才行的緩兵之計,最終還是會在整個安平省征兵的。
遲則生變,咱們既然決定要走,就盡早離開,否則一旦封城就走不了了。”
秦老爺子不愧是當過斥候的人,觀察力和分析力都一流。
話落,秦老爺子習慣性地看向老二和老三。
這兩個兒子雖然平時最讓他頭疼,可遇到事的時候也最讓他放心。
對於老爺子的這個決定,秦老二和秦老三是完全讚同的。於是一個繼續假寐,一個繼續看手,誰都沒接茬。
被無視的秦老爺子一口氣都頂在了嗓子眼,又生生的咽下去了。時間緊迫,他沒時間跟這兩個兔崽子計較。
“老大、老二、大郎,去你們嶽家說一聲,問問他們要不要跟咱們一起走。如果要一起,五天後的辰時初在縣城門口匯合。
老三,讓你娘收拾點東西,你拎上跟我去趟裏長家,讓他幫忙去縣衙開路引。”
這年頭,老百姓但凡出行就得有路引,否則容易被當成流民或者山匪抓了。
見事情都安排好了,秦老太太領著兩個兒媳婦風風火火的走了。那麽遠的路還不知道要走多久,得多準備些東西以防萬一。滿打滿算還有不到五天,時間緊迫,事多著呢。
……
裏長家。
裏長看見秦老爺子站在門口,趕緊拉開院門把人往屋裏請。
“秦大叔,什麽風把您給吹來了?有段時間沒見著您了,身體可還硬朗?”
新任裏長叫王大林,四十多歲的年紀,土生土長的北山村人,算起來跟秦小幺的大伯娘王氏是沒出五服的本家。當初又是秦老三推薦他做的裏長,所以一直以來他對秦老爺子都很客氣。
“大林子,我來找你幫個忙。”
“什麽大事還勞您親自跑一趟,讓老三來跟我說一聲就行。這大熱天的,您老趕緊進屋。”
裏長把秦老爺子往屋裏讓,又指使小閨女幹活。
“二丫,去給你秦爺爺和秦三叔倒碗水。”
現在的水比油都金貴。
村裏的水井都快幹了,各家能分的水有限,秦老爺子可不好意思喝別人家的水,趕緊推辭。
“大林子,快別忙了,我不渴。今天就是過來找你說點事,說完就走。”
拉著裏長坐下,秦老爺子把秦老二帶回來的消息又說了一遍。
裏長驚得嘴角都開始抖,哢吧了好幾下嘴才找到自己的聲音。
“北境……破了?這消息是真的?”
他這反應都是預料之中的。
蕭家軍守了北境二十多年,在老百姓心裏那就是大盛的守護神,任誰都不會想到會有慘敗的一天。
“老二剛從北麵回來,這消息是他帶回來的,估計衙門的正式文書得晚上幾天。”
盛都與他們安平省還隔著一個安興省呢。等前線的消息傳到盛都,再由盛都發給各省府,就算快馬加鞭也需要不少時日,肯定沒有秦老二直接從邊境帶回來的消息快。
“北寧省都沒了,那我們……怎麽辦?”
裏長原本想說“北寧省都沒了,那我們安平省是不是也要沒了”。可這話多少有點蔑視朝廷的意思,臨出口的時候改了話頭。
“我們家已經決定南下了。今天過來就是想找你幫忙開路引。”
“你們要走?”
這是裏長今日吃驚係列第二彈。
裏長家是個大家族,從祖輩開始就是北山村人,家族親人都生活在這裏,他從沒想過會離開。
“嗯。就算不會征兵,這裏也不好再待了。地裏的情況你也知道,眼看著就是顆粒無收。這大旱還不知道要持續幾年,總得給家裏人找條活路。”
秦老爺子話說得直接,就像想讓裏長早點醒悟,也是想借他的嘴勸說勸說村裏人。
像他這樣後來定居的人,都不舍得離開住了大半輩子的北山村,更何況像裏長這樣祖祖輩輩都在這裏生活的人家。
可是不走不行,眼看著蠻子就要打上門,征兵事小戰亂事大。
安平省各個城池的城牆都不高,有些連護城河都沒有。一旦前方失守,蠻子就會長驅直入,安平省的淪陷速度沒準比北寧省還快。
這是老三的預測。他說這就是蕭家軍過於強大的弊端,讓後方的守軍和守城將領懈怠了太久,仗都不會打了。
裏長親自陪秦老三跑了一趟,把老秦家的路引都開好了。
出了縣衙,秦老三還是提點了裏長幾句。
“大林哥,北寧省已經丟了,蠻子說不定哪天就打到了咱們這裏,你還是得早做準備。”
裏長把秦老三這話聽進去了,轉身又進了縣衙。這幾年來來往往的讓他與師爺搭上了關係,他得仔細打聽打聽。
秦老三把該說的話都說了,至於聽不聽就不是他該管的事。把路引收在懷裏放好,直奔牛馬市。
知道美男爹要來縣城,秦小幺也鬧著要跟著。正巧秦老大從嶽家回來了,秦老爺子就讓他去縣裏買輛騾車。
老秦家勞力多,家裏是沒養大牲口的。可現在不一樣了,他們要逃難,還不知道要在路上走多長時間。
他們老兩口歲數大了,老三媳婦身體不好,大郎媳婦還懷著身孕,這些都是拖累。要是能有個騾車,就不用人力推板車了,能減輕不少負擔。
秦老三去衙門辦路引,秦小幺先跟著秦大伯去了繡莊。
“爹,那咱啥時候走?”
秦老大這麽一問,全家人都看向老爺子。
秦老爺子習慣性地在炕沿上敲了敲煙袋鍋子,看著滿屋子的兒孫,做了最終的決定。
“五天後咱就走,天亮就出發。
按照老二帶回來的消息看,蠻子這次的進攻速度太快了,快得反常。這裏麵不知道有什麽貓膩,安平省的守軍未必能守得住。
安平省在內陸,守軍久未參戰,兵力和戰力都遠不如邊境守軍。想要攔住蠻子,就需要大量增兵,以數量取勝。我估計淮寧府征兵隻是第一波,不過是怕引起百姓恐慌後大量出逃才行的緩兵之計,最終還是會在整個安平省征兵的。
遲則生變,咱們既然決定要走,就盡早離開,否則一旦封城就走不了了。”
秦老爺子不愧是當過斥候的人,觀察力和分析力都一流。
話落,秦老爺子習慣性地看向老二和老三。
這兩個兒子雖然平時最讓他頭疼,可遇到事的時候也最讓他放心。
對於老爺子的這個決定,秦老二和秦老三是完全讚同的。於是一個繼續假寐,一個繼續看手,誰都沒接茬。
被無視的秦老爺子一口氣都頂在了嗓子眼,又生生的咽下去了。時間緊迫,他沒時間跟這兩個兔崽子計較。
“老大、老二、大郎,去你們嶽家說一聲,問問他們要不要跟咱們一起走。如果要一起,五天後的辰時初在縣城門口匯合。
老三,讓你娘收拾點東西,你拎上跟我去趟裏長家,讓他幫忙去縣衙開路引。”
這年頭,老百姓但凡出行就得有路引,否則容易被當成流民或者山匪抓了。
見事情都安排好了,秦老太太領著兩個兒媳婦風風火火的走了。那麽遠的路還不知道要走多久,得多準備些東西以防萬一。滿打滿算還有不到五天,時間緊迫,事多著呢。
……
裏長家。
裏長看見秦老爺子站在門口,趕緊拉開院門把人往屋裏請。
“秦大叔,什麽風把您給吹來了?有段時間沒見著您了,身體可還硬朗?”
新任裏長叫王大林,四十多歲的年紀,土生土長的北山村人,算起來跟秦小幺的大伯娘王氏是沒出五服的本家。當初又是秦老三推薦他做的裏長,所以一直以來他對秦老爺子都很客氣。
“大林子,我來找你幫個忙。”
“什麽大事還勞您親自跑一趟,讓老三來跟我說一聲就行。這大熱天的,您老趕緊進屋。”
裏長把秦老爺子往屋裏讓,又指使小閨女幹活。
“二丫,去給你秦爺爺和秦三叔倒碗水。”
現在的水比油都金貴。
村裏的水井都快幹了,各家能分的水有限,秦老爺子可不好意思喝別人家的水,趕緊推辭。
“大林子,快別忙了,我不渴。今天就是過來找你說點事,說完就走。”
拉著裏長坐下,秦老爺子把秦老二帶回來的消息又說了一遍。
裏長驚得嘴角都開始抖,哢吧了好幾下嘴才找到自己的聲音。
“北境……破了?這消息是真的?”
他這反應都是預料之中的。
蕭家軍守了北境二十多年,在老百姓心裏那就是大盛的守護神,任誰都不會想到會有慘敗的一天。
“老二剛從北麵回來,這消息是他帶回來的,估計衙門的正式文書得晚上幾天。”
盛都與他們安平省還隔著一個安興省呢。等前線的消息傳到盛都,再由盛都發給各省府,就算快馬加鞭也需要不少時日,肯定沒有秦老二直接從邊境帶回來的消息快。
“北寧省都沒了,那我們……怎麽辦?”
裏長原本想說“北寧省都沒了,那我們安平省是不是也要沒了”。可這話多少有點蔑視朝廷的意思,臨出口的時候改了話頭。
“我們家已經決定南下了。今天過來就是想找你幫忙開路引。”
“你們要走?”
這是裏長今日吃驚係列第二彈。
裏長家是個大家族,從祖輩開始就是北山村人,家族親人都生活在這裏,他從沒想過會離開。
“嗯。就算不會征兵,這裏也不好再待了。地裏的情況你也知道,眼看著就是顆粒無收。這大旱還不知道要持續幾年,總得給家裏人找條活路。”
秦老爺子話說得直接,就像想讓裏長早點醒悟,也是想借他的嘴勸說勸說村裏人。
像他這樣後來定居的人,都不舍得離開住了大半輩子的北山村,更何況像裏長這樣祖祖輩輩都在這裏生活的人家。
可是不走不行,眼看著蠻子就要打上門,征兵事小戰亂事大。
安平省各個城池的城牆都不高,有些連護城河都沒有。一旦前方失守,蠻子就會長驅直入,安平省的淪陷速度沒準比北寧省還快。
這是老三的預測。他說這就是蕭家軍過於強大的弊端,讓後方的守軍和守城將領懈怠了太久,仗都不會打了。
裏長親自陪秦老三跑了一趟,把老秦家的路引都開好了。
出了縣衙,秦老三還是提點了裏長幾句。
“大林哥,北寧省已經丟了,蠻子說不定哪天就打到了咱們這裏,你還是得早做準備。”
裏長把秦老三這話聽進去了,轉身又進了縣衙。這幾年來來往往的讓他與師爺搭上了關係,他得仔細打聽打聽。
秦老三把該說的話都說了,至於聽不聽就不是他該管的事。把路引收在懷裏放好,直奔牛馬市。
知道美男爹要來縣城,秦小幺也鬧著要跟著。正巧秦老大從嶽家回來了,秦老爺子就讓他去縣裏買輛騾車。
老秦家勞力多,家裏是沒養大牲口的。可現在不一樣了,他們要逃難,還不知道要在路上走多長時間。
他們老兩口歲數大了,老三媳婦身體不好,大郎媳婦還懷著身孕,這些都是拖累。要是能有個騾車,就不用人力推板車了,能減輕不少負擔。
秦老三去衙門辦路引,秦小幺先跟著秦大伯去了繡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