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早接到陛下召請入宮的消息後,高羨便喊了楊霖來,先將覺悔送去端王府中,托思妤幫忙藏著,而後自己則再往白雀庵中找明塵。高羨要他務必與明塵對好口供,讓明塵為他昨夜的不在場作證。
高羨心中明白,陛下卯時便喊他入宮,必定是為了昨夜大昭寺中的事情,而楊霖所說那個禦前行走福九,想來也必定不是一個善茬。是以他入宮前便安排好了一切——
覺悔藏在端王府中,一來那是王爺府邸,旁人擅入不得,二來王府就在陛下的眼皮子底下,所謂越是危險便越是安全,三來他亦賭了一把,陛下斷不清楚思妤與楊霖的關係,也斷想不到思妤竟會幫著高羨藏人。
至於楊霖……
高羨進屋後,忙問了楊霖情況,楊霖道是一切順利,並未指名道姓提起“覺悔”二字,而高羨指了指自己肩上,他亦笑了一下,隻道:“昨天四爺要我來送被褥給師太,可害苦我了。因山路滑得很,幾床被褥又重,我將它們搬下車時不慎摔了好大一跤,肩膀這裏正好就磕在那馬車車轅邊的鐵角上。這不拉了這麽長的一條口子不說,還累得背上也擦了好些傷。多虧師太留宿了一夜,又上過了藥,這才好了不少。”
他的話裏滿是怨懟,唯獨高羨聽了,這才放下心來。
他坐下後,楊霖便起身了,他道是去外頭透口氣,順便把著點門。高羨亦未多說什麽,隻是管明塵要了個暖手的小爐,讓他帶上再去。
待到楊霖離開後,高羨方才鄭重其事,向阿慈與明塵說起了今早被召入宮的事情。
這兩位亦是聰明人,不消高羨多言,心中便已通透極了。
阿慈問道:“那如今可如何是好?陛下既連端王爺都可以痛下殺手,又有什麽事情是做不出來的。且他眼下已將你記到賬上,難保何時就起了殺心。你雖然可以防患於未然,但明槍易躲暗箭卻難防,師太與我又要如何放心得下。”
高羨聽罷,麵色一時沉重了許多。
他先是沒有吭聲,然而沉默半晌過後,他忽又抬起頭來,望向阿慈與明塵:“若是這樣的境況,我以為,倒不如可以博他一博……”
“博什麽?”
高羨道:“我如今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陛下想要趕盡殺絕,他既不肯留我一條生路,那我亦不妨,可以與他拚個你死我活……”
高羨話音落,阿慈忽然便懂了他是個什麽意思——謀反。
她當下怔在那裏,一時有些不知所措。
她的心中原也清楚,從得知當今陛下其實並非先帝血脈的那一刻起,高羨的眼前便隻剩下了這樣一條路。隻是當這樣的念頭終於從他嘴裏說出來時,阿慈還是免不了地感到了擔憂與懼怕。
畢竟那是謀反,自古成王敗寇,謀反之事,勝算從來就不是定數。誰又知道最後成的是誰,敗的是誰呢。何況高羨手中並無兵權,且如今時間又如此倉促,留給他的時日幾乎已是無多……
“你要與他拚個你死我活,可有何把握?”
高羨道:“這種事情,以我如今手中權勢,自是無力大舉起兵,我唯一能走的路,隻有效法玄武門之變。弑君之名雖不好聽,卻是一樁一勞永逸的事,若我即刻籌備,亦來得及……”
阿慈的兩隻手,緊緊攥在一起,心中雖然跳得如同擂鼓一般,但麵上仍然勉力鎮定下來。
她在心中告誡自己,這種時候,萬不可以慌張,既是高羨做下的決定,她自是無論榮辱禍福,都要同他休戚與共的。
她長長舒了一口氣,沉著問道:“我能替你做些什麽?”
高羨笑了笑:“你就與師太在這白雀庵中,照顧好自己,照顧好彼此便是了。”
“那你也總不至於單槍匹馬地行事……”
“我知道。”高羨道,“但此事也萬不可以走漏風聲,我既決意這樣做了,必要找極信靠之人助我,否則事還未起,便已敗露,我毫無勝算的可能。這樣的人,我……”
“我這裏倒有兩位。”
高羨還在說著,一直站在一旁默不作聲的明塵忽然開口,打斷了他的話。
“什麽?”
高羨與阿慈皆是滿麵不解地轉向明塵。
隻見明塵默默點了下頭,轉身行至先帝留下的那幅畫前。
她將畫小心翼翼地拆了,又將底端那根畫軸取出來,放回阿慈與高羨跟前。
阿慈這才發現,那畫軸原是一根可拆卸的細長木筒。明塵從中將它打開,竟從左右各掉出一封信與一塊狼牙形的玉來。
“這……”
便連高羨也愣住了。
明塵先是將信遞給高羨,道:“這是一封寫給衛國公的信,乃是先帝親筆,上頭還蓋有先帝玉璽,要衛國公見信如見先帝,務必誓死護衛持信之人。”
“母親,母親怎會……”高羨一時目瞪口呆。
“當初我來白雀庵中避禍,是先帝為防止我遭遇不測,在離宮之時便交與我的。衛國公祖上乃開國重臣,國公府世代襲爵,當初陛下登位,衛國公又與陛下有過刎頸之交,如今他在京中,手裏還握有兵權,必定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明塵說著,又轉過頭,拿起另一邊落下的,那塊狼牙形狀的玉。
阿慈隻見那玉色通透至極,狼牙牙尖帶血色,牙根處又鑿了兩個極小的洞,用一根金絲織繩拴著,一看便知它的貴重。
明塵又將狼牙玉也交到高羨手上,道:“這是你的外祖,在我入宮時悄悄給我的一樣信物,便連先帝也不知曉。”
高羨接過了那枚玉,仔細端詳。
他光知道四王爺的生母容妃出身將門,卻不知這信物要有何用。隻因容妃母家世代戍邊,此距邊關路途遙遙,便是邊關起事,隻怕沒個一年半載,也影響不到京中……
而明塵仿佛看出了他的不解,輕聲道:“這信物不是給我家中的。”
高羨抬起頭來。
明塵道:“這是要給你外祖的一位舊部。那人當初原是他的心腹,後來經他舉薦調入京中,如今已是五軍營提督內臣。當初你外祖因怕我孤身一人入京無人庇佑,是以讓我收好它,若有需要,隻管去尋這位舊部的。”
明塵拍拍高羨的肩頭:“如今正是時候了。”
高羨一時握著那書信與玉,不能言語。
他突然起身跪地,朝明塵重重地磕了三個響頭。
……
三九隆冬,一連數日,阿慈都是在忐忑不安裏度過的。
窗外又開始落起了雪,仍同去歲一樣,年複一年紛紛揚揚的大雪,可阿慈的心境卻已是全然不同。她每日裏誦經念佛,替高羨祝禱祈福,終於在數日之後,聽聞京中有了異動。
消息是由兩個下山化緣的庵中尼姑帶回來的,說是在城門口見到大軍浩浩湯湯地出城門,京中各處也好似有意無意地添了許多士兵把守。
城裏城外,似乎莫名就被一種緊張的氣氛給籠罩了。
阿慈又開始整宿整宿地睡不著覺,就在房中一晚接一晚地念經。
終於在某一個雪停後的深夜裏,她還在房中,忽然也隱隱聽見遠方仿佛傳來鼎沸的聲響。她趕緊披衣出門,果然望見遠遠的京城方向,似有火光衝天。
阿慈緊緊攥著手裏的念珠,幾乎就在雪地裏站了一夜。
這一夜她擔憂得沒有合眼,直至天快亮時,聽見遠方的喧鬧聲似乎漸漸息下去了,她才折去庵門前守著,等候消息。
她知道無論成與不成,一切都已經是定局了。
隻看過會子從那路盡頭出現的人馬,究竟是來迎她的,還是來抓她的。
阿慈的雙手雙腳在雪地裏站得早已發僵,倒唯獨一顆心還在砰砰砰地飛快跳著。從寅時中到卯時,從卯時再到辰時。阿慈也分不清究竟是在期盼還是心懷懼怕,抑或是二者皆有,她唯獨隻確信自己此時此刻萬分迫切地想知曉結果,倘使能有一雙翅膀,她定是已經早早地飛往那重重宮牆之中探個究竟了。
終於,在日頭越過遠天層層疊疊的厚重黑雲,照亮京師大地之際,她看見路盡頭顯出一隊車馬的身影。
那些人個個手持紅纓槍,幾乎是小跑著向白雀庵的方向而來。
地上還積著一層薄薄的雪,他們跑動時卷起雪粒飛散在腳邊,遠望去白茫茫的一片。所過之處,左右鬆竹皆是被那齊齊的踏步奔跑之聲震得瑟瑟發抖。
阿慈的心跳,亦是與那鬆竹一樣,前所未有地顫抖著。
一下一下一下。
倏然間,還是隔得遠遠的,她聽見飛奔來的人馬當中,有人喊了一聲:“娘娘!——”
是楊霖的聲音。
這一聲喊,阿慈驟然隻覺心跳止了。一片寧靜裏,天地間隻剩下鬆竹之下簌簌的雪落,和那前來迎她的人馬齊齊劃一,跑動的聲響。
阿慈驀地眼眶一熱,落下淚來。
這一日,阿慈回到了離開已有半載的京師,明塵則回到了闊別二十餘年的大梁皇宮。
聽楊霖道,當日明塵師太給了高羨的那兩樣信物,高羨回去的當晚,便去尋了衛國公與五軍營那位提督內臣張大人。在他連夜安排引見之下,兩人一同於衛國公府中見到了覺悔。
於是由高羨主事,先致信給了明塵師太母家——世代戍邊的四王爺外祖舅父人等,請外祖即刻修書一封,以邊境突生戰事為由,請求朝中軍||火支援。
果不其然,陛下在接信以後召集了群臣商議此事。此時則由老衛國公出麵,力薦陛下將神機營外調。
老衛國公德高望重,於兵馬之策上向來無錯,一時群臣紛紛附和,陛下亦是聽信了。
是以才有了那一日白雀庵中的兩位尼姑下山化緣時,見到的大軍出城的情形。
神機營外調,京中兵力空虛,高羨這才聯合了五軍營趁機起事。
外有衛國公親率兵馬鎮守,內有高羨統領五軍營逼宮,宮中侍衛全然不敵,一夜之間,竟真的就教大梁變了天。
……
阿慈再見到高羨時,是在皇宮的大殿之上。
他負手而立,似乎已經等了她有許久了。
這一天外頭的日光粼粼映雪,折進大殿之中,也映了滿滿的一殿金光。未來的新帝就站在那滿殿金光裏,周身仿佛也鍍了一層淡淡金色。
他微微笑著,望著走向他的阿慈。
終於他伸出手,接過了她。
他的掌心溫暖,她的眉眼溫柔。兩世風雪,仿佛都在十指相扣的這一瞬間平息了。
風停停,雪寂寂,如同餘生也隨那平息的風雪,終於塵埃落定。
“阿慈。”高羨輕聲喚她。
阿慈微微仰麵,抬起眼來:“嗯?”
“再娶你一回,我們成親吧。”
耀耀天光映著他的雙眸,那眸光裏,全是她溫軟恬靜的笑貌。
阿慈漸漸紅了臉,低下頭。
綿言細語,柔柔盈耳,她輕聲答道:
“好。”
第64章
番外一
思妤已有好一陣子沒入宮了,去歲歲末家中失了場火,雖然很快被下人們撲了下來,但如何也是損了兩間屋子。更新最快直至這陣子過了年開春,才請到工匠來修繕。
因那其中一間屋子是阿慈偶爾會去小住的,是以思妤也沒有假手他人,一直親自盯著。
高羨心中明白,陛下卯時便喊他入宮,必定是為了昨夜大昭寺中的事情,而楊霖所說那個禦前行走福九,想來也必定不是一個善茬。是以他入宮前便安排好了一切——
覺悔藏在端王府中,一來那是王爺府邸,旁人擅入不得,二來王府就在陛下的眼皮子底下,所謂越是危險便越是安全,三來他亦賭了一把,陛下斷不清楚思妤與楊霖的關係,也斷想不到思妤竟會幫著高羨藏人。
至於楊霖……
高羨進屋後,忙問了楊霖情況,楊霖道是一切順利,並未指名道姓提起“覺悔”二字,而高羨指了指自己肩上,他亦笑了一下,隻道:“昨天四爺要我來送被褥給師太,可害苦我了。因山路滑得很,幾床被褥又重,我將它們搬下車時不慎摔了好大一跤,肩膀這裏正好就磕在那馬車車轅邊的鐵角上。這不拉了這麽長的一條口子不說,還累得背上也擦了好些傷。多虧師太留宿了一夜,又上過了藥,這才好了不少。”
他的話裏滿是怨懟,唯獨高羨聽了,這才放下心來。
他坐下後,楊霖便起身了,他道是去外頭透口氣,順便把著點門。高羨亦未多說什麽,隻是管明塵要了個暖手的小爐,讓他帶上再去。
待到楊霖離開後,高羨方才鄭重其事,向阿慈與明塵說起了今早被召入宮的事情。
這兩位亦是聰明人,不消高羨多言,心中便已通透極了。
阿慈問道:“那如今可如何是好?陛下既連端王爺都可以痛下殺手,又有什麽事情是做不出來的。且他眼下已將你記到賬上,難保何時就起了殺心。你雖然可以防患於未然,但明槍易躲暗箭卻難防,師太與我又要如何放心得下。”
高羨聽罷,麵色一時沉重了許多。
他先是沒有吭聲,然而沉默半晌過後,他忽又抬起頭來,望向阿慈與明塵:“若是這樣的境況,我以為,倒不如可以博他一博……”
“博什麽?”
高羨道:“我如今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陛下想要趕盡殺絕,他既不肯留我一條生路,那我亦不妨,可以與他拚個你死我活……”
高羨話音落,阿慈忽然便懂了他是個什麽意思——謀反。
她當下怔在那裏,一時有些不知所措。
她的心中原也清楚,從得知當今陛下其實並非先帝血脈的那一刻起,高羨的眼前便隻剩下了這樣一條路。隻是當這樣的念頭終於從他嘴裏說出來時,阿慈還是免不了地感到了擔憂與懼怕。
畢竟那是謀反,自古成王敗寇,謀反之事,勝算從來就不是定數。誰又知道最後成的是誰,敗的是誰呢。何況高羨手中並無兵權,且如今時間又如此倉促,留給他的時日幾乎已是無多……
“你要與他拚個你死我活,可有何把握?”
高羨道:“這種事情,以我如今手中權勢,自是無力大舉起兵,我唯一能走的路,隻有效法玄武門之變。弑君之名雖不好聽,卻是一樁一勞永逸的事,若我即刻籌備,亦來得及……”
阿慈的兩隻手,緊緊攥在一起,心中雖然跳得如同擂鼓一般,但麵上仍然勉力鎮定下來。
她在心中告誡自己,這種時候,萬不可以慌張,既是高羨做下的決定,她自是無論榮辱禍福,都要同他休戚與共的。
她長長舒了一口氣,沉著問道:“我能替你做些什麽?”
高羨笑了笑:“你就與師太在這白雀庵中,照顧好自己,照顧好彼此便是了。”
“那你也總不至於單槍匹馬地行事……”
“我知道。”高羨道,“但此事也萬不可以走漏風聲,我既決意這樣做了,必要找極信靠之人助我,否則事還未起,便已敗露,我毫無勝算的可能。這樣的人,我……”
“我這裏倒有兩位。”
高羨還在說著,一直站在一旁默不作聲的明塵忽然開口,打斷了他的話。
“什麽?”
高羨與阿慈皆是滿麵不解地轉向明塵。
隻見明塵默默點了下頭,轉身行至先帝留下的那幅畫前。
她將畫小心翼翼地拆了,又將底端那根畫軸取出來,放回阿慈與高羨跟前。
阿慈這才發現,那畫軸原是一根可拆卸的細長木筒。明塵從中將它打開,竟從左右各掉出一封信與一塊狼牙形的玉來。
“這……”
便連高羨也愣住了。
明塵先是將信遞給高羨,道:“這是一封寫給衛國公的信,乃是先帝親筆,上頭還蓋有先帝玉璽,要衛國公見信如見先帝,務必誓死護衛持信之人。”
“母親,母親怎會……”高羨一時目瞪口呆。
“當初我來白雀庵中避禍,是先帝為防止我遭遇不測,在離宮之時便交與我的。衛國公祖上乃開國重臣,國公府世代襲爵,當初陛下登位,衛國公又與陛下有過刎頸之交,如今他在京中,手裏還握有兵權,必定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明塵說著,又轉過頭,拿起另一邊落下的,那塊狼牙形狀的玉。
阿慈隻見那玉色通透至極,狼牙牙尖帶血色,牙根處又鑿了兩個極小的洞,用一根金絲織繩拴著,一看便知它的貴重。
明塵又將狼牙玉也交到高羨手上,道:“這是你的外祖,在我入宮時悄悄給我的一樣信物,便連先帝也不知曉。”
高羨接過了那枚玉,仔細端詳。
他光知道四王爺的生母容妃出身將門,卻不知這信物要有何用。隻因容妃母家世代戍邊,此距邊關路途遙遙,便是邊關起事,隻怕沒個一年半載,也影響不到京中……
而明塵仿佛看出了他的不解,輕聲道:“這信物不是給我家中的。”
高羨抬起頭來。
明塵道:“這是要給你外祖的一位舊部。那人當初原是他的心腹,後來經他舉薦調入京中,如今已是五軍營提督內臣。當初你外祖因怕我孤身一人入京無人庇佑,是以讓我收好它,若有需要,隻管去尋這位舊部的。”
明塵拍拍高羨的肩頭:“如今正是時候了。”
高羨一時握著那書信與玉,不能言語。
他突然起身跪地,朝明塵重重地磕了三個響頭。
……
三九隆冬,一連數日,阿慈都是在忐忑不安裏度過的。
窗外又開始落起了雪,仍同去歲一樣,年複一年紛紛揚揚的大雪,可阿慈的心境卻已是全然不同。她每日裏誦經念佛,替高羨祝禱祈福,終於在數日之後,聽聞京中有了異動。
消息是由兩個下山化緣的庵中尼姑帶回來的,說是在城門口見到大軍浩浩湯湯地出城門,京中各處也好似有意無意地添了許多士兵把守。
城裏城外,似乎莫名就被一種緊張的氣氛給籠罩了。
阿慈又開始整宿整宿地睡不著覺,就在房中一晚接一晚地念經。
終於在某一個雪停後的深夜裏,她還在房中,忽然也隱隱聽見遠方仿佛傳來鼎沸的聲響。她趕緊披衣出門,果然望見遠遠的京城方向,似有火光衝天。
阿慈緊緊攥著手裏的念珠,幾乎就在雪地裏站了一夜。
這一夜她擔憂得沒有合眼,直至天快亮時,聽見遠方的喧鬧聲似乎漸漸息下去了,她才折去庵門前守著,等候消息。
她知道無論成與不成,一切都已經是定局了。
隻看過會子從那路盡頭出現的人馬,究竟是來迎她的,還是來抓她的。
阿慈的雙手雙腳在雪地裏站得早已發僵,倒唯獨一顆心還在砰砰砰地飛快跳著。從寅時中到卯時,從卯時再到辰時。阿慈也分不清究竟是在期盼還是心懷懼怕,抑或是二者皆有,她唯獨隻確信自己此時此刻萬分迫切地想知曉結果,倘使能有一雙翅膀,她定是已經早早地飛往那重重宮牆之中探個究竟了。
終於,在日頭越過遠天層層疊疊的厚重黑雲,照亮京師大地之際,她看見路盡頭顯出一隊車馬的身影。
那些人個個手持紅纓槍,幾乎是小跑著向白雀庵的方向而來。
地上還積著一層薄薄的雪,他們跑動時卷起雪粒飛散在腳邊,遠望去白茫茫的一片。所過之處,左右鬆竹皆是被那齊齊的踏步奔跑之聲震得瑟瑟發抖。
阿慈的心跳,亦是與那鬆竹一樣,前所未有地顫抖著。
一下一下一下。
倏然間,還是隔得遠遠的,她聽見飛奔來的人馬當中,有人喊了一聲:“娘娘!——”
是楊霖的聲音。
這一聲喊,阿慈驟然隻覺心跳止了。一片寧靜裏,天地間隻剩下鬆竹之下簌簌的雪落,和那前來迎她的人馬齊齊劃一,跑動的聲響。
阿慈驀地眼眶一熱,落下淚來。
這一日,阿慈回到了離開已有半載的京師,明塵則回到了闊別二十餘年的大梁皇宮。
聽楊霖道,當日明塵師太給了高羨的那兩樣信物,高羨回去的當晚,便去尋了衛國公與五軍營那位提督內臣張大人。在他連夜安排引見之下,兩人一同於衛國公府中見到了覺悔。
於是由高羨主事,先致信給了明塵師太母家——世代戍邊的四王爺外祖舅父人等,請外祖即刻修書一封,以邊境突生戰事為由,請求朝中軍||火支援。
果不其然,陛下在接信以後召集了群臣商議此事。此時則由老衛國公出麵,力薦陛下將神機營外調。
老衛國公德高望重,於兵馬之策上向來無錯,一時群臣紛紛附和,陛下亦是聽信了。
是以才有了那一日白雀庵中的兩位尼姑下山化緣時,見到的大軍出城的情形。
神機營外調,京中兵力空虛,高羨這才聯合了五軍營趁機起事。
外有衛國公親率兵馬鎮守,內有高羨統領五軍營逼宮,宮中侍衛全然不敵,一夜之間,竟真的就教大梁變了天。
……
阿慈再見到高羨時,是在皇宮的大殿之上。
他負手而立,似乎已經等了她有許久了。
這一天外頭的日光粼粼映雪,折進大殿之中,也映了滿滿的一殿金光。未來的新帝就站在那滿殿金光裏,周身仿佛也鍍了一層淡淡金色。
他微微笑著,望著走向他的阿慈。
終於他伸出手,接過了她。
他的掌心溫暖,她的眉眼溫柔。兩世風雪,仿佛都在十指相扣的這一瞬間平息了。
風停停,雪寂寂,如同餘生也隨那平息的風雪,終於塵埃落定。
“阿慈。”高羨輕聲喚她。
阿慈微微仰麵,抬起眼來:“嗯?”
“再娶你一回,我們成親吧。”
耀耀天光映著他的雙眸,那眸光裏,全是她溫軟恬靜的笑貌。
阿慈漸漸紅了臉,低下頭。
綿言細語,柔柔盈耳,她輕聲答道:
“好。”
第64章
番外一
思妤已有好一陣子沒入宮了,去歲歲末家中失了場火,雖然很快被下人們撲了下來,但如何也是損了兩間屋子。更新最快直至這陣子過了年開春,才請到工匠來修繕。
因那其中一間屋子是阿慈偶爾會去小住的,是以思妤也沒有假手他人,一直親自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