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口陰雲密布,山雨欲來,大戰一觸即發。而隔著不遠的沙羨,黃元正如度假一般,愜意地享受著冬日的暖陽。
敵不動,我不動;敵動,我亦不動。此時的沙羨城內外,就跟扞死的烏龜殼一般,征虜軍縮在裏麵,仿佛夏口的戰爭,與他們無關。
之前還不時襲擾的吳軍也退了回去,陪著征虜軍的,隻剩下孤城,大江,荒野,藍天。
這種日子,黃元過得心平氣和,而底下將領卻是焦慮起來。
沙羨離著夏口有數十裏,很難完全掌握夏口戰事的具體情況。可是黃元既要孫策消滅劉虎,又不能讓孫策攻破夏口,這一戰的時機選擇便極為重要。
現在黃元幾乎不作任何籌劃,自然便讓沒底的眾人心憂起來。
就連馬忠,亦不知道黃元到底打的什麽主意。
大軍在沙羨過了三日,連馬忠也坐不住了。這日一大早,馬忠便匆匆來到中軍大帳,詢問黃元關於此戰的布置。
“明公,此戰不容有失,咱們要早做準備。”
黃元聽出馬忠心底的不安,笑著招呼他坐下,又給他斟了一杯茶。
“德信,每臨大事,須有靜氣,心靜則體察精,克治亦省力,當前咱們隻需靜靜等待便是。”
因是二人私下閑聊,俱是比較隨意。
“元子,你實話告訴我,此戰你到底是怎麽想的?黃祖作為荊州一股重要力量,萬不能使其消耗太大。”
黃元難得見馬忠著急的模樣,笑著說道:“你看我每日閑散,實際上我是在等一個重要的東西。”
“什麽東西?”
“東南風。”
馬忠聽後,一時不解,等東南風做什麽。從沙羨到夏口,長江呈西南——東北走向,若是想順流而攻,也得是西南風。
“這一仗跟東南風有何關係?”
“此為破敵之良策。我猜孫策攻江夏,必以火攻,其部在東南,唯有趁著東南風起,才能最大程度的破敵。”
馬忠聽後恍然,但很快又有了新的疑問。
“子貞,你是如何得知孫策在等東南風?”
“天機不可泄露啊。”黃元說完,忍不住哼唱起京劇的《借東風》來,“望江北鎖戰船連環排上,歎隻歎東風起火燒戰船······”
馬忠眼看黃元不再多說,也隻得等著東南風起。
黃元當然沒有神機妙算,之所以猜到孫策等東風,不過是因為他看了《三國誌》的《討黃祖表》而已。
曆史上的這場戰鬥,和九年後的赤壁之戰,一樣的東南風,一樣的火燒戰船,奠定了東吳的霸業。
很難說曆史上的周瑜是不是憑借此戰的靈感,才有了火燒赤壁的計策。
孫策死了八年,還保佑著東吳,真是令人慨然長歎。
日子就這般過去,直到數日之後,黃元剛剛起床,正在洗漱,馬忠興奮地從外而來,進入帳中。
“明公,東南風起了。”
黃元聽後,走出大帳,麵向東南方向,隻覺得寒風撲麵,風烈如刀。
“是東南風。”
黃元又轉頭望向東北方向的夏口,雖然那裏仍是天色蔚藍,可黃元卻仿佛看到濃煙滾滾一般。
“德信,該咱們上場了。”
黃元立刻召集諸將,前來中軍大帳議事。待眾人趕到,便見黃元一身戎裝,坐在中軍帳中等候。
眼看眾人俱至,黃元笑道:“諸位歇了數日,怕是要閑出病來。”
諸將皆是大笑,更有人上前請戰。
“諸位放心,此戰,咱們全軍出擊,畢其功於一役。”
黃元乃下令,全軍一分為二,由馬忠率領護軍部和左、右翼部,渡過長江,從雲夢澤中穿過,繞道至夏口北岸,支援夏口城,其他部隊,則由黃元親自統帥,隨時準備直撲夏口。
······
也就是在同一日,孫策也終於等到屬於他的東南風。
好風憑借力,送我克敵虜。
這一日大早,枕戈待發的東吳將士,便向著夏口,發起攻擊。東吳水師,直撲向漢水入江口。
黃祖本來對孫策來襲是很緊張的,可近十日以來,孫策一直未發起攻擊。此舉既讓他摸不著頭腦,也懷疑自己過於緊張,因此逐漸鬆懈下來。
吳軍發起攻擊時,黃祖正在洗頭,聽聞此事,大為吃驚,握著還未洗完的頭發,便匆匆跑到軍營。等他到了軍中,披頭散發,頗為狼狽。
黃祖也顧不得這副狼狽樣,趕忙詢問部將張碩軍情。
張碩倒不是不著急,拍著胸脯說道:“明公,我江夏水師,天下無敵,定叫他江東小兒,有來無回。”
此時對麵的江東水師,也衝到漢水入江口。周瑜早準備了二十多艘火船,船內裝載蘆葦幹柴,灌以魚油,還放置了硫磺等引火之物。
隻聽中軍一聲令下,先鋒淩操便帶著火船,直撲對麵。
之前在皖水之中,為甘寧火計所破,周瑜算是有了充足的放火經驗。果然老話說得好,想打人,先挨打。
時東南風大作,波浪洶湧,數十艘船,如離弦之箭,直向西北而去。
等到船離江夏水師約二裏處,淩操用刀一招,一眾火船,紛紛點燃。火趁風威,風助火勢,一時煙焰漲天。
這些火船如炮彈一般,撞入江夏水師的隊伍中。
江夏水師將一眾船盡置於漢水之上,本來是堵塞對方的前進道路,此時反倒作繭自縛。麵對火船,手忙腳亂,又無處閃躲,不是被大火引燃,便是自相撞擊。
整個漢水之上,一時間濃煙彌漫,漫天徹地。
周瑜站在船頭,眼看火攻得手,立刻下令發起全麵攻擊。為漲聲勢,他親擂鼓,都快把鼓敲破了。
一時間吳軍將士,吏士奮激,踴躍百倍,心精意果,各競用命,越渡重塹,迅疾若飛。
而與之相比,江夏水師此時俱已駭膽,著槍、中箭、火焚、水溺者,不計其數,剩餘殘兵,亦是四麵逃竄。
指揮南線的孫策,眼見漢水火起,知道周瑜得手,亦跨馬?陳,手擊急鼓,向漢水南岸的劉虎所部殺去。
劉表小兒,今日便殺你侄,以償當年父仇的利息。
敵不動,我不動;敵動,我亦不動。此時的沙羨城內外,就跟扞死的烏龜殼一般,征虜軍縮在裏麵,仿佛夏口的戰爭,與他們無關。
之前還不時襲擾的吳軍也退了回去,陪著征虜軍的,隻剩下孤城,大江,荒野,藍天。
這種日子,黃元過得心平氣和,而底下將領卻是焦慮起來。
沙羨離著夏口有數十裏,很難完全掌握夏口戰事的具體情況。可是黃元既要孫策消滅劉虎,又不能讓孫策攻破夏口,這一戰的時機選擇便極為重要。
現在黃元幾乎不作任何籌劃,自然便讓沒底的眾人心憂起來。
就連馬忠,亦不知道黃元到底打的什麽主意。
大軍在沙羨過了三日,連馬忠也坐不住了。這日一大早,馬忠便匆匆來到中軍大帳,詢問黃元關於此戰的布置。
“明公,此戰不容有失,咱們要早做準備。”
黃元聽出馬忠心底的不安,笑著招呼他坐下,又給他斟了一杯茶。
“德信,每臨大事,須有靜氣,心靜則體察精,克治亦省力,當前咱們隻需靜靜等待便是。”
因是二人私下閑聊,俱是比較隨意。
“元子,你實話告訴我,此戰你到底是怎麽想的?黃祖作為荊州一股重要力量,萬不能使其消耗太大。”
黃元難得見馬忠著急的模樣,笑著說道:“你看我每日閑散,實際上我是在等一個重要的東西。”
“什麽東西?”
“東南風。”
馬忠聽後,一時不解,等東南風做什麽。從沙羨到夏口,長江呈西南——東北走向,若是想順流而攻,也得是西南風。
“這一仗跟東南風有何關係?”
“此為破敵之良策。我猜孫策攻江夏,必以火攻,其部在東南,唯有趁著東南風起,才能最大程度的破敵。”
馬忠聽後恍然,但很快又有了新的疑問。
“子貞,你是如何得知孫策在等東南風?”
“天機不可泄露啊。”黃元說完,忍不住哼唱起京劇的《借東風》來,“望江北鎖戰船連環排上,歎隻歎東風起火燒戰船······”
馬忠眼看黃元不再多說,也隻得等著東南風起。
黃元當然沒有神機妙算,之所以猜到孫策等東風,不過是因為他看了《三國誌》的《討黃祖表》而已。
曆史上的這場戰鬥,和九年後的赤壁之戰,一樣的東南風,一樣的火燒戰船,奠定了東吳的霸業。
很難說曆史上的周瑜是不是憑借此戰的靈感,才有了火燒赤壁的計策。
孫策死了八年,還保佑著東吳,真是令人慨然長歎。
日子就這般過去,直到數日之後,黃元剛剛起床,正在洗漱,馬忠興奮地從外而來,進入帳中。
“明公,東南風起了。”
黃元聽後,走出大帳,麵向東南方向,隻覺得寒風撲麵,風烈如刀。
“是東南風。”
黃元又轉頭望向東北方向的夏口,雖然那裏仍是天色蔚藍,可黃元卻仿佛看到濃煙滾滾一般。
“德信,該咱們上場了。”
黃元立刻召集諸將,前來中軍大帳議事。待眾人趕到,便見黃元一身戎裝,坐在中軍帳中等候。
眼看眾人俱至,黃元笑道:“諸位歇了數日,怕是要閑出病來。”
諸將皆是大笑,更有人上前請戰。
“諸位放心,此戰,咱們全軍出擊,畢其功於一役。”
黃元乃下令,全軍一分為二,由馬忠率領護軍部和左、右翼部,渡過長江,從雲夢澤中穿過,繞道至夏口北岸,支援夏口城,其他部隊,則由黃元親自統帥,隨時準備直撲夏口。
······
也就是在同一日,孫策也終於等到屬於他的東南風。
好風憑借力,送我克敵虜。
這一日大早,枕戈待發的東吳將士,便向著夏口,發起攻擊。東吳水師,直撲向漢水入江口。
黃祖本來對孫策來襲是很緊張的,可近十日以來,孫策一直未發起攻擊。此舉既讓他摸不著頭腦,也懷疑自己過於緊張,因此逐漸鬆懈下來。
吳軍發起攻擊時,黃祖正在洗頭,聽聞此事,大為吃驚,握著還未洗完的頭發,便匆匆跑到軍營。等他到了軍中,披頭散發,頗為狼狽。
黃祖也顧不得這副狼狽樣,趕忙詢問部將張碩軍情。
張碩倒不是不著急,拍著胸脯說道:“明公,我江夏水師,天下無敵,定叫他江東小兒,有來無回。”
此時對麵的江東水師,也衝到漢水入江口。周瑜早準備了二十多艘火船,船內裝載蘆葦幹柴,灌以魚油,還放置了硫磺等引火之物。
隻聽中軍一聲令下,先鋒淩操便帶著火船,直撲對麵。
之前在皖水之中,為甘寧火計所破,周瑜算是有了充足的放火經驗。果然老話說得好,想打人,先挨打。
時東南風大作,波浪洶湧,數十艘船,如離弦之箭,直向西北而去。
等到船離江夏水師約二裏處,淩操用刀一招,一眾火船,紛紛點燃。火趁風威,風助火勢,一時煙焰漲天。
這些火船如炮彈一般,撞入江夏水師的隊伍中。
江夏水師將一眾船盡置於漢水之上,本來是堵塞對方的前進道路,此時反倒作繭自縛。麵對火船,手忙腳亂,又無處閃躲,不是被大火引燃,便是自相撞擊。
整個漢水之上,一時間濃煙彌漫,漫天徹地。
周瑜站在船頭,眼看火攻得手,立刻下令發起全麵攻擊。為漲聲勢,他親擂鼓,都快把鼓敲破了。
一時間吳軍將士,吏士奮激,踴躍百倍,心精意果,各競用命,越渡重塹,迅疾若飛。
而與之相比,江夏水師此時俱已駭膽,著槍、中箭、火焚、水溺者,不計其數,剩餘殘兵,亦是四麵逃竄。
指揮南線的孫策,眼見漢水火起,知道周瑜得手,亦跨馬?陳,手擊急鼓,向漢水南岸的劉虎所部殺去。
劉表小兒,今日便殺你侄,以償當年父仇的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