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傳來的消息越來越多,黃元也逐漸弄清了此次五溪蠻亂的情況。
這一次叛亂,挑頭的是澧中蠻精夫田瑕,相呼應的是澧中蠻精夫陳山,沅中蠻精夫詹從,三人俱是五溪蠻中的大族。
五溪蠻是個統稱,內部分支眾多,單是武陵郡北部,便有澧中、漊中、充中、零陽、五裏、天門等眾多蠻族。五溪蠻雖然是蠻夷,但多從漢姓,其主要大族田氏、陳氏、詹氏、向氏、覃氏,其實多是蠻化的漢人。
我國曆史上一個很有意思的是,南方的蠻人首領多是漢人。比如南北朝時占據雲貴的爨氏是班超的後人;隋唐最有名的嶺南豪強馮盎是北燕皇室馮氏的後人;大理段氏是武威段氏的後人。
而除了田瑕、陳山、詹從三部,還有其他十多部,共計萬餘人馬。
黃元得知這些,頓時明白,非是張羨聯絡,這些蠻人也會生亂。黃元殺了田忠,折斷了他們在漢地的代言人,而且黃元在作唐的屯田、清戶擴張行徑也危害了這些蠻人的利益,所以雙方仇恨漸生,戰爭早晚會爆發。
漢家官府和蠻人的矛盾,其實並不是民族矛盾,而是利益衝突。這些蠻族首領,跟漢地的豪強大族,本質並無區別。
想通了這些,黃元明白,這一次必須要狠狠地打擊蠻人的勢力,將他們打怕,才能守護住作唐的安寧。
法正建議道:“明公,既要平蠻,吾有兩策,其一,澧水、零陽的蠻人南下,老巢必然不穩。咱們遣主力猛攻其巢穴,既能亂其軍心,又能斷其根基,使其短期內無法休養生息,此為‘圍魏救趙’之策。
其二,蠻人也非鐵板一塊,相互亦有仇爭。
既然澧中、漊中、零陽、沅中蠻前來,咱們便可聯絡充中、酉陽(治今湖南省永順縣王村鎮)、沅陵等蠻夷攻其後方,此為‘遠交近攻’之策。”
黃元大喜過望,於是分兵兩路,他自引中部、右部南下救援臨沅,而馬忠、法正督後部,零陽、孱陵二別部,護軍、無當二曲,攻打蠻賊巢穴。
黃元一聲令下,眾人立時動了起來。
正在作唐督戰的蒯良聞訊立時前來,見到黃元,蒯良便生氣地問道:“黃府君,不是要出兵臨湘嗎?怎麽突然打起五溪蠻了?使君還等著你們出兵的消息,你現在貿然改變部署,如何跟使君交代?”
黃元聽了,也不悅起來。
“蒯主簿,你這是在質問我?此事僅代表你個人,還是代表劉使君與州府?”
蒯良一愣。
這些日子,黃元一直和顏悅色,文質彬彬,讓他都忘了對麵的年輕人乃是一頭噬人猛虎。
蒯良被問得有些難堪,還是強撐著說道:“黃府君,咱們之前說好了出兵臨湘,現在又不去了,沒法跟使君交代。”
“那就不交代。”
黃元滿連慍色,冷眉倒豎。
“蒯主簿,我不管你代表誰,但你別跟我齜牙咧嘴,單憑你,還不夠格。”
蒯良完全沒想到黃元是這個態度,一時瞠目。但他很快便反應過來,此時的他真沒資格得罪黃元。
因此蒯良隻得說道:“黃府君,剛才是我不對,隻是我著實擔心誤了使君的大事。整個荊南,都指著你了。”
“蒯主簿,這五溪蠻賊也是張羨的援軍,擊賊也是為了平定張羨。對於此戰,我自有安排,蒯主簿不會打仗,著急也沒用,還是先回去吧。”
眼看黃元逐客,蒯良也隻得訕訕而歸。
黃元麾下眾人也沒想到黃元竟然如此強硬,楊洪道:“明公,隻怕蒯良要回襄陽去告狀了。”
黃元道:“不強硬一下,襄陽那些人隻會把咱們當軟柿子捏。”
黃元是劉表的藩屬,如同現在的張繡,以後的劉備,而非劉表的部下,雙方是合作關係,而非上下級關係。這件事是不可動搖之事,黃元絕不會讓此事混淆。
眾人眼看黃元態度如此堅決,自不敢再多言。
次日一早,黃元拔營向南,蒯良竟然來到軍中,要跟隨黃元一同南下。
眾人本以為他被黃元嗬斥一頓,要返回襄陽呢,沒想到還能厚著臉皮前來,真是能屈能伸。
蒯良見到黃元,便為自己的失禮向黃元道歉。黃元當然不會揪著不放,仍是之前那副和藹可親的模樣。
隻是蒯良現在再看,怎麽看都別扭。
大軍一路南下,趕到臨沅城西麵,此時的臨沅,已經被蠻兵圍得水泄不通。杜伯持帶著麾下不多的軍隊,又征集了城中青壯,靠著蠻人不善於攻城,勉強守住城池。
蠻人雖攻不下城,可日夜襲擾,直嚇得城中守軍,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若非杜伯持無處可去,就要棄城而逃了。
黃元聽得臨沅的形勢,便命前進的魏延多樹旗幟,偽裝成千軍萬馬的樣子。
這魏延也是機智,他故意趁著夜裏向臨沅進軍。隊伍拉的老長,每人手持兩根火把,緩緩前進。
這可把圍城的蠻人給嚇壞了。
這些蠻人,最近的一次造反,是在中平三年(186年),對漢軍多有了解。眼看漢軍主力來援,不敢耽擱,立刻撤去包圍,退回了沅南。
這個時代的漢軍,還是頗能震懾蠻夷的。
蠻人退走,黃元緊隨其後,進入了臨沅城。
杜伯持見到黃元,滿是感慨,危機之時,能指望的竟然隻有黃元。他此時再無之前的憎恨,隻剩下感激。
“黃府君,今日前來,感激不盡,我以為······”
“杜府君以為,我黃元會故意拖延,等到蠻人攻破臨沅,甚至蠻人殺死杜府君,我再出兵擊破蠻人,如此便能占據臨沅。”
杜伯持被黃元一語道破心思,一時竟有些赧然。
“黃府君,我。”
“杜府君,咱們是盟友,我今日前來,是理所應當的。不管你怎麽看我,我黃元從不會辜負朋友。”
杜伯持深深一拜。
黃元與杜伯持當然沒什麽情誼,此時來援,一是躲避出兵臨湘,二是他還想留著杜伯持,幫他分擔劉表那邊的壓力,隻是不足為外人道。
雙方寒暄幾句,黃元便問起了賊情,而這一問,便讓他差點氣死。
這一次叛亂,挑頭的是澧中蠻精夫田瑕,相呼應的是澧中蠻精夫陳山,沅中蠻精夫詹從,三人俱是五溪蠻中的大族。
五溪蠻是個統稱,內部分支眾多,單是武陵郡北部,便有澧中、漊中、充中、零陽、五裏、天門等眾多蠻族。五溪蠻雖然是蠻夷,但多從漢姓,其主要大族田氏、陳氏、詹氏、向氏、覃氏,其實多是蠻化的漢人。
我國曆史上一個很有意思的是,南方的蠻人首領多是漢人。比如南北朝時占據雲貴的爨氏是班超的後人;隋唐最有名的嶺南豪強馮盎是北燕皇室馮氏的後人;大理段氏是武威段氏的後人。
而除了田瑕、陳山、詹從三部,還有其他十多部,共計萬餘人馬。
黃元得知這些,頓時明白,非是張羨聯絡,這些蠻人也會生亂。黃元殺了田忠,折斷了他們在漢地的代言人,而且黃元在作唐的屯田、清戶擴張行徑也危害了這些蠻人的利益,所以雙方仇恨漸生,戰爭早晚會爆發。
漢家官府和蠻人的矛盾,其實並不是民族矛盾,而是利益衝突。這些蠻族首領,跟漢地的豪強大族,本質並無區別。
想通了這些,黃元明白,這一次必須要狠狠地打擊蠻人的勢力,將他們打怕,才能守護住作唐的安寧。
法正建議道:“明公,既要平蠻,吾有兩策,其一,澧水、零陽的蠻人南下,老巢必然不穩。咱們遣主力猛攻其巢穴,既能亂其軍心,又能斷其根基,使其短期內無法休養生息,此為‘圍魏救趙’之策。
其二,蠻人也非鐵板一塊,相互亦有仇爭。
既然澧中、漊中、零陽、沅中蠻前來,咱們便可聯絡充中、酉陽(治今湖南省永順縣王村鎮)、沅陵等蠻夷攻其後方,此為‘遠交近攻’之策。”
黃元大喜過望,於是分兵兩路,他自引中部、右部南下救援臨沅,而馬忠、法正督後部,零陽、孱陵二別部,護軍、無當二曲,攻打蠻賊巢穴。
黃元一聲令下,眾人立時動了起來。
正在作唐督戰的蒯良聞訊立時前來,見到黃元,蒯良便生氣地問道:“黃府君,不是要出兵臨湘嗎?怎麽突然打起五溪蠻了?使君還等著你們出兵的消息,你現在貿然改變部署,如何跟使君交代?”
黃元聽了,也不悅起來。
“蒯主簿,你這是在質問我?此事僅代表你個人,還是代表劉使君與州府?”
蒯良一愣。
這些日子,黃元一直和顏悅色,文質彬彬,讓他都忘了對麵的年輕人乃是一頭噬人猛虎。
蒯良被問得有些難堪,還是強撐著說道:“黃府君,咱們之前說好了出兵臨湘,現在又不去了,沒法跟使君交代。”
“那就不交代。”
黃元滿連慍色,冷眉倒豎。
“蒯主簿,我不管你代表誰,但你別跟我齜牙咧嘴,單憑你,還不夠格。”
蒯良完全沒想到黃元是這個態度,一時瞠目。但他很快便反應過來,此時的他真沒資格得罪黃元。
因此蒯良隻得說道:“黃府君,剛才是我不對,隻是我著實擔心誤了使君的大事。整個荊南,都指著你了。”
“蒯主簿,這五溪蠻賊也是張羨的援軍,擊賊也是為了平定張羨。對於此戰,我自有安排,蒯主簿不會打仗,著急也沒用,還是先回去吧。”
眼看黃元逐客,蒯良也隻得訕訕而歸。
黃元麾下眾人也沒想到黃元竟然如此強硬,楊洪道:“明公,隻怕蒯良要回襄陽去告狀了。”
黃元道:“不強硬一下,襄陽那些人隻會把咱們當軟柿子捏。”
黃元是劉表的藩屬,如同現在的張繡,以後的劉備,而非劉表的部下,雙方是合作關係,而非上下級關係。這件事是不可動搖之事,黃元絕不會讓此事混淆。
眾人眼看黃元態度如此堅決,自不敢再多言。
次日一早,黃元拔營向南,蒯良竟然來到軍中,要跟隨黃元一同南下。
眾人本以為他被黃元嗬斥一頓,要返回襄陽呢,沒想到還能厚著臉皮前來,真是能屈能伸。
蒯良見到黃元,便為自己的失禮向黃元道歉。黃元當然不會揪著不放,仍是之前那副和藹可親的模樣。
隻是蒯良現在再看,怎麽看都別扭。
大軍一路南下,趕到臨沅城西麵,此時的臨沅,已經被蠻兵圍得水泄不通。杜伯持帶著麾下不多的軍隊,又征集了城中青壯,靠著蠻人不善於攻城,勉強守住城池。
蠻人雖攻不下城,可日夜襲擾,直嚇得城中守軍,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若非杜伯持無處可去,就要棄城而逃了。
黃元聽得臨沅的形勢,便命前進的魏延多樹旗幟,偽裝成千軍萬馬的樣子。
這魏延也是機智,他故意趁著夜裏向臨沅進軍。隊伍拉的老長,每人手持兩根火把,緩緩前進。
這可把圍城的蠻人給嚇壞了。
這些蠻人,最近的一次造反,是在中平三年(186年),對漢軍多有了解。眼看漢軍主力來援,不敢耽擱,立刻撤去包圍,退回了沅南。
這個時代的漢軍,還是頗能震懾蠻夷的。
蠻人退走,黃元緊隨其後,進入了臨沅城。
杜伯持見到黃元,滿是感慨,危機之時,能指望的竟然隻有黃元。他此時再無之前的憎恨,隻剩下感激。
“黃府君,今日前來,感激不盡,我以為······”
“杜府君以為,我黃元會故意拖延,等到蠻人攻破臨沅,甚至蠻人殺死杜府君,我再出兵擊破蠻人,如此便能占據臨沅。”
杜伯持被黃元一語道破心思,一時竟有些赧然。
“黃府君,我。”
“杜府君,咱們是盟友,我今日前來,是理所應當的。不管你怎麽看我,我黃元從不會辜負朋友。”
杜伯持深深一拜。
黃元與杜伯持當然沒什麽情誼,此時來援,一是躲避出兵臨湘,二是他還想留著杜伯持,幫他分擔劉表那邊的壓力,隻是不足為外人道。
雙方寒暄幾句,黃元便問起了賊情,而這一問,便讓他差點氣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