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芝最終還是選擇接受了黃元的橄欖枝。


    不是他被黃元說動了,而是他不願辜負了自己。雖然司馬芝出身河內司馬氏,卻是極其偏遠的旁支。他家境貧寒,苦苦求學多年,所求者不過是實現理想,不過是光耀門楣。就這麽平庸地做一個老農,他也能接受,可到底是不甘心啊。


    傳統士大夫受的教育便是“達者兼濟天下,窮者獨善其身。”哪怕是那些流芳千古的隱士,也沒有幾個從一開始便想著歸隱的。


    黃元勢力雖小,可他這個人卻為司馬芝敬佩。為一個看得上的人工作,倒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事。


    黃元極為重視司馬芝,知道他清公素履,忠亮不傾,便直接委任他為主簿,主管官吏的選用和考核。


    黃元隻是個縣令,校尉,很多官職都不能任命,哪怕是身邊的重臣,很多也隻能掛個主簿的名頭,專司一職。


    司馬芝在黃元勢力的人品能排前三,而是他一個河內人,跟黃元手下多扯不上什麽關係,負責吏政最合適。


    司馬芝聽到黃元的安排大為震驚。他很清楚,官職不在大小,而在權力。黃元第一次見他便將最重要的人事權交給他,著實是對他信任的體現,他自是感動不已。


    士為知己者死,哪個人不願意遇到一個伯樂。


    招攬了司馬芝,黃元這才準備攻略裴潛。


    很明顯,這是一個比司馬芝更難招納的人。他若是想做官,到了許都朝廷,至少是縣令起步,做官對他並沒有太大吸引力。


    裴潛與王粲、司馬芝俱是好友,黃元從司馬芝這裏知道了很多裴潛的事。


    做好了各項準備,黃元這才去拜見裴潛。


    與司馬芝不同,裴潛生活條件不錯,住在城中。黃元到裴家時,裴潛正在舞劍。隻見裴潛身影,如遊龍飛舞,黃元見狀,便忍不住撫掌讚之。


    裴潛不認識黃元,但看其穿著,知道對方身份不凡,便有禮地問道:“閣下懂劍?”


    “倒是能看出一些劍意。”


    裴潛有些吃驚,立時問道:“有何劍意?”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裴潛聽得,一時愣神。他從小便向往遊俠生活,願為劍客,隻是不能如願。可骨子裏的放蕩不羈卻未曾散盡。


    “閣下何人?”


    黃元忍不住大笑道:“裴文行(裴潛字),不識得故人否?”


    裴潛更是吃驚,可仔細打量對方,終究是認不出來。


    “文行,我乃黃元,故太尉黃公之子,十多年前,咱們還是好友。”


    黃元說完,對著裴潛長揖及地,深深一拜。


    裴潛終於認出對方。其實他和黃元並無太多交集,畢竟二人年紀相差近十歲,在洛陽時,一個年近弱冠,另一個隻是孩童。


    但到底是故人,裴潛看到黃元,也頗為欣喜。


    “元子,何必如此多禮?”


    裴潛趕緊上前,要扶起黃元。黃元卻堅持行完一禮,這才起身說道:“你裴家於我黃元有大恩,哪怕是給你叩頭,也是應該的。”


    裴潛之父裴茂,去年底奉曹操之命,督三輔諸軍討伐李傕,今年初,梁興、張橫等人在黃白城(今陝西省鹹陽市西陽鎮武官坊北)斬殺李傕。


    裴茂作為討伐李傕的主帥,黃元自然要承裴茂的情。


    裴潛聽得此言,卻是不太高興道:“我是我,他是他,元子若想拜,可拜不得我。”


    黃元聽了,笑而不語。


    二人坐下,黃元問道:“文行之才,如何屈居於益陽,難道要在此地終老?”


    “時無明主,我亦無可奈何。”


    “那文行覺得我如何?”


    “元子你?”


    “我前幾日剛破了張羨之子張懌,所轄之地,約有一郡。聽說文行在益陽,特來相請,助我一臂之力。”


    裴潛笑道:“一郡之地,隻怕太小了吧。難道元子指望區區一郡,能成大事?”


    “荊州劉使君的地盤倒是不小,文行為何不去投奔他?”


    “劉表非霸王之才,卻想做周文王,其敗無日矣。”


    “那許都朝廷呢?”


    裴潛一時無言。


    當初才中原來荊州了很多人,包括荀攸、杜襲、趙儼等人。大家都看不上劉表,於是一起到了長沙。


    後來曹操都許,荀攸、趙儼等人,先後離開,唯獨裴潛,沒有跟隨。


    一方麵他是河東人,融不到潁川世子中,回去也未必受重用,另一方麵,乃是他不想去見其父裴茂。


    裴潛是庶子出身,其母卑賤到他連個舅舅都沒有。而他從小不拘小節,沒有世家公子的儀態,向往自由,因此不為其父所喜。裴潛之所以來荊州,與其說是避難,實際上是和父親鬧翻,自逐出家門。


    若是不能有所成就,他如何有臉回去?


    黃元見到裴潛臉色微變,乃說道:“我知文行大才,也知道文行想向令尊證明自己,更知道文行欲龍蟠幽藪,待時鳳翔,可是時光易逝,倏忽而過。


    難道文行要等到滿頭白發,再圖大事?


    今文行在益陽繼續幽居,時間也不會停歇,隻會白白老去。倒不如前來我部,建功立業。若能有所成就,也能昂首挺胸,回歸河東,讓令尊知道,他從前是小覷你了,你裴文行不比任何人差;即使失敗,至少無愧於心,不負此身。


    我部雖小,卻欣欣向榮,如雨後之筍,扶搖而上。這次摧枯拉朽,輕鬆擊敗張羨,便是明證。


    文行若是想去許都,我不攔你,因為我確實不如曹司空。


    可大江以南,不管是劉使君,劉璋,張羨,孫策,還是張津,我俱不比他們差。我相信文行前來,不會後悔。”


    黃元說完,拿起裴潛剛才的劍,舞了起來。


    “貴逼人來不自由,龍驤鳳翥勢難收。


    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


    鼓角揭天嘉氣冷,風濤動地海山秋。


    他年名上麒麟閣,誰羨當時萬戶侯。”


    黃元吟罷,裴潛突然站起身來。


    “元子,你最壞的打算是什麽?”


    “無非是項上這顆人頭。大丈夫當帶七尺之劍,以升天子之階,矢誌不渝,何懼死乎?”


    “元子,裴文行陪你一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浮沉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鳴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鳴奇並收藏漢末浮沉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