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下旬,黃元的船隊經秭歸到達夷陵(治今湖北省宜昌市東南長江北岸)北。黃元乃下令在船隊流頭灘(又名虎頭灘,今湖北省宜昌西北)停駐,派遣來敏、法正、馬忠、黃豁等人出使荊州。
倒不是黃元不想繼續向東,而是夷陵乃荊州西線屏障,駐紮重兵。哪怕黃元打出旗號,表明來投之意,可劉表軍大將賴恭並不許他通過,黃元隻得原地等待。
來敏等人登上出使船隻,黃元親自將他們送上船,臨別之際,黃元與法正說道:“之前子製說要有大智,我思索許久,方有一策。
孝直可知鬼穀疑題。”
法正聽了說道:“就是那道傳說鬼穀子在二到一百中選了兩個數字的題目?”
黃元點點頭。
傳說鬼穀子在二到一百中選了兩個數字,然後把它們的和告訴了龐涓,把積告訴了孫臏。龐涓不知道積是多少,孫臏不知道和是多少。第二日,龐涓遇見孫臏,便說“雖然我不知道這兩個數是多少,但是我肯定你也不知道。”孫臏便說“本來我不知道的,但是現在我知道這兩個數是多少了。”龐涓想了一會,也說道“現在我也知道這兩個數是多少了。”
“孝直知道這道題目的答案嗎?”
法正搖搖頭。
“我也算通曉算數,可這道題目既沒有說積是多少,也沒有說和是多少,自然是沒有答案的。在我看來,此事連出處都沒有,不過是後人杜撰,隻是為了表現孫、龐二人的睿智。”
“是不是杜撰我不知道,可是這道題目,不需要知道積,也不需要知道和,便能得出結果來。”
法正聽後,眼前一亮。
“明公算出來了,這可是古往今來,從沒有答案的一個難題。”
黃元從懷中拿出一張蔡侯紙,遞給法正。
“這是結果。”
法正急不可耐地想打開看看,黃元笑道:“孝直不必著急,之所以給你這個,是希望你把這道題目給我舅父龐公,他可以為我揚名。”
法正不愧是天下有數的智者,轉瞬之間,心中便有計較。
“此乃天下第一難題,唯有天下第一智者方可解出。”
黃元沒有說什麽,放任法正自己去發揮。
黃元並非那種在意虛名的人,可這個世上,大多時候都是“酒香也怕巷子深”。若是諸葛亮沒有“臥龍”的名頭,沒有無數的人替他造勢,哪怕他再有真才實學,劉備難道真的會三顧茅廬。
營銷這個東西,永不過時。
來敏、法正等人,乘船而去,黃元站在船頭,目送眾人離開。
這時一旁的黃雲便說道:“大兄,豁子尚年幼,其實你當派我和舅祖一同前去襄陽的。”
黃元瞥了黃雲一眼說道:“若是舅父與你說起《尚書》,《易經》,你能和舅父聊這些嗎?還是你要跟舅父他們聊弓馬騎射,打磨力氣。
難道我不知道豁子太小了嗎?”
黃雲頓時語塞,黃元卻不打算放過這個弟弟,繼續問道:“我讓你讀的《春秋》,你讀的如何?”
“大兄,我每天都在讀。”
“那‘鄭伯克段於鄢’講得是什麽?”
“講的是鄭莊公與其胞弟共叔段爭鬥權位,便故意縱容其弟共叔段與其母武薑作亂,最終將其除掉。”
“知道就好,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嚴是愛,寬是害,得之於嚴,失之於寬,我這個做兄長,絕不能放鬆對你們的。從明天開始,跟著鄭子製每旬學一篇史記列傳。”
“啊!”
黃雲聽後,滿臉苦色,很不情願道:“大兄,我是要做將軍的,又不是做太史,學這麽多史書做什麽?”
“覽前人之得失,為在身之龜鏡,以古為鑒,可知興替。我並不要你做個夫子,長於學問,我知道你也做不到,可是人不學,不知義。所以你要通過史書的前車之鑒,微言大義,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豁子,秘子二人五經都要學,你隻是學個史書,自己偷著樂吧。”
黃元無奈,也隻得從之。
回到船艙,鄭度正來尋黃元,二人坐下,鄭度便說道:“明公,咱們在蜀中做了好大事,趙韙恨不得將我等粉身碎骨,我料其必然報複。
今我軍停於長江之上,並無防護,一旦趙韙派人順江而行,咱們前後無路,便是滅頂之災。”
黃元聽了,有些疑慮,但卻覺得可能性不大。
趙韙若出魚複,便是與荊州交戰,他現在可是積極與荊州和談,有開戰的決心和膽量?
而且北線兵權鬥爭越發白熱化,趙韙隻怕也自顧不暇。
不過黃元也沒忽視這種可能,便問道:“那子製以為當如何?”
“明公可再去拜見賴恭,請求前往猇亭駐紮。厚贈其人,亦或者其左右,無論如何都要買出一條路來。”
黃元次日一早,便親自去拜訪賴恭。然而這賴恭實在是油鹽不進,東西不收,路也不讓,搞得跟針對黃元一般。
黃元實有沒法,隻得黯然而歸。
回到船上,鄭度還想他策,被黃元拒絕。在黃元看來,過於著急,反倒讓人生疑,倒不如緩一緩。
黃元派人前往巫縣、秭歸,以為斥候,在他看來,如此安排,哪怕趙韙真動手,也能對此做出反應。
鄭度看出了黃元的心態,便又來見黃元,若是不能前往猇亭,便在峽口以西的兩山之間紮營,然後將全部物資轉移到岸上。
黃元聽後,吃驚地說道:“子製,有這個必要嗎?你可知道,那麽多的糧食、物資,可不是個小數目。咱們需要花費多大的功夫,才能將這些東西全部轉移到岸上?等到能通行之後,還要再原封不動地運到船上。”
鄭度道:“難道明公忘了忘戰必危,怠戰必敗的道理。咱們的船隻皆滿載負重,一旦追兵迎上,逃都逃不動,就是全軍覆滅的下場。明公切莫心存僥幸之心,今日之萬一,降到頭上,便是一萬。
峽口以西的兩山之間,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唯有在此紮營,才能護住數千家眷和這麽多的物資。”
黃元沉思許久,方才說道:“全聽子製安排吧。”
倒不是黃元不想繼續向東,而是夷陵乃荊州西線屏障,駐紮重兵。哪怕黃元打出旗號,表明來投之意,可劉表軍大將賴恭並不許他通過,黃元隻得原地等待。
來敏等人登上出使船隻,黃元親自將他們送上船,臨別之際,黃元與法正說道:“之前子製說要有大智,我思索許久,方有一策。
孝直可知鬼穀疑題。”
法正聽了說道:“就是那道傳說鬼穀子在二到一百中選了兩個數字的題目?”
黃元點點頭。
傳說鬼穀子在二到一百中選了兩個數字,然後把它們的和告訴了龐涓,把積告訴了孫臏。龐涓不知道積是多少,孫臏不知道和是多少。第二日,龐涓遇見孫臏,便說“雖然我不知道這兩個數是多少,但是我肯定你也不知道。”孫臏便說“本來我不知道的,但是現在我知道這兩個數是多少了。”龐涓想了一會,也說道“現在我也知道這兩個數是多少了。”
“孝直知道這道題目的答案嗎?”
法正搖搖頭。
“我也算通曉算數,可這道題目既沒有說積是多少,也沒有說和是多少,自然是沒有答案的。在我看來,此事連出處都沒有,不過是後人杜撰,隻是為了表現孫、龐二人的睿智。”
“是不是杜撰我不知道,可是這道題目,不需要知道積,也不需要知道和,便能得出結果來。”
法正聽後,眼前一亮。
“明公算出來了,這可是古往今來,從沒有答案的一個難題。”
黃元從懷中拿出一張蔡侯紙,遞給法正。
“這是結果。”
法正急不可耐地想打開看看,黃元笑道:“孝直不必著急,之所以給你這個,是希望你把這道題目給我舅父龐公,他可以為我揚名。”
法正不愧是天下有數的智者,轉瞬之間,心中便有計較。
“此乃天下第一難題,唯有天下第一智者方可解出。”
黃元沒有說什麽,放任法正自己去發揮。
黃元並非那種在意虛名的人,可這個世上,大多時候都是“酒香也怕巷子深”。若是諸葛亮沒有“臥龍”的名頭,沒有無數的人替他造勢,哪怕他再有真才實學,劉備難道真的會三顧茅廬。
營銷這個東西,永不過時。
來敏、法正等人,乘船而去,黃元站在船頭,目送眾人離開。
這時一旁的黃雲便說道:“大兄,豁子尚年幼,其實你當派我和舅祖一同前去襄陽的。”
黃元瞥了黃雲一眼說道:“若是舅父與你說起《尚書》,《易經》,你能和舅父聊這些嗎?還是你要跟舅父他們聊弓馬騎射,打磨力氣。
難道我不知道豁子太小了嗎?”
黃雲頓時語塞,黃元卻不打算放過這個弟弟,繼續問道:“我讓你讀的《春秋》,你讀的如何?”
“大兄,我每天都在讀。”
“那‘鄭伯克段於鄢’講得是什麽?”
“講的是鄭莊公與其胞弟共叔段爭鬥權位,便故意縱容其弟共叔段與其母武薑作亂,最終將其除掉。”
“知道就好,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嚴是愛,寬是害,得之於嚴,失之於寬,我這個做兄長,絕不能放鬆對你們的。從明天開始,跟著鄭子製每旬學一篇史記列傳。”
“啊!”
黃雲聽後,滿臉苦色,很不情願道:“大兄,我是要做將軍的,又不是做太史,學這麽多史書做什麽?”
“覽前人之得失,為在身之龜鏡,以古為鑒,可知興替。我並不要你做個夫子,長於學問,我知道你也做不到,可是人不學,不知義。所以你要通過史書的前車之鑒,微言大義,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豁子,秘子二人五經都要學,你隻是學個史書,自己偷著樂吧。”
黃元無奈,也隻得從之。
回到船艙,鄭度正來尋黃元,二人坐下,鄭度便說道:“明公,咱們在蜀中做了好大事,趙韙恨不得將我等粉身碎骨,我料其必然報複。
今我軍停於長江之上,並無防護,一旦趙韙派人順江而行,咱們前後無路,便是滅頂之災。”
黃元聽了,有些疑慮,但卻覺得可能性不大。
趙韙若出魚複,便是與荊州交戰,他現在可是積極與荊州和談,有開戰的決心和膽量?
而且北線兵權鬥爭越發白熱化,趙韙隻怕也自顧不暇。
不過黃元也沒忽視這種可能,便問道:“那子製以為當如何?”
“明公可再去拜見賴恭,請求前往猇亭駐紮。厚贈其人,亦或者其左右,無論如何都要買出一條路來。”
黃元次日一早,便親自去拜訪賴恭。然而這賴恭實在是油鹽不進,東西不收,路也不讓,搞得跟針對黃元一般。
黃元實有沒法,隻得黯然而歸。
回到船上,鄭度還想他策,被黃元拒絕。在黃元看來,過於著急,反倒讓人生疑,倒不如緩一緩。
黃元派人前往巫縣、秭歸,以為斥候,在他看來,如此安排,哪怕趙韙真動手,也能對此做出反應。
鄭度看出了黃元的心態,便又來見黃元,若是不能前往猇亭,便在峽口以西的兩山之間紮營,然後將全部物資轉移到岸上。
黃元聽後,吃驚地說道:“子製,有這個必要嗎?你可知道,那麽多的糧食、物資,可不是個小數目。咱們需要花費多大的功夫,才能將這些東西全部轉移到岸上?等到能通行之後,還要再原封不動地運到船上。”
鄭度道:“難道明公忘了忘戰必危,怠戰必敗的道理。咱們的船隻皆滿載負重,一旦追兵迎上,逃都逃不動,就是全軍覆滅的下場。明公切莫心存僥幸之心,今日之萬一,降到頭上,便是一萬。
峽口以西的兩山之間,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唯有在此紮營,才能護住數千家眷和這麽多的物資。”
黃元沉思許久,方才說道:“全聽子製安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