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179分家?各有心思
無論魏氏想如何掩蓋在二房發生的事,終究還是被周敘所知。周敘本來對文箐印象不錯,這回也是有些意見。隻是對於魏氏差點兒說出要休李氏的話,更是惱火,狠狠地斥責了她小題大作,與二房鬧得麵子上都過不去,沒法收拾的境地。次日,把周騰周同兄弟,還有自家三個兒子叫到了書房,又是一頓教訓,要求各人約束自家娘子,教導好各家兒女。
魏氏很生氣,崔氏來問除服的事宜,魏氏沒好氣地道:“不是說今日便是吉日嗎?咱們家早該除服了,還不是顧念二房。今日就辦了。”於是大年那天,長房除服,開始著新衣,戴首飾。雷氏與彭氏曉得家姑與二房鬥氣,卻不敢違逆其命,隻在頭上插了隻釵子,衣服還是素色為主,隻是顏色亮了些。
周敘再次發火,認為魏氏不識大體,與小輩計較。魏氏有十足理由,按說為沈氏守製馬上九個月,眼下過年,總需要有點喜色衝一下。周榮生怕母親麵子上過不去,便帶著二個弟弟一道在旁邊勸說父親,終於也就這麽辦了。
結果這樣一來,到了晚上年夜飯時,就發現僅是衣著發飾上,長房二房那是涇渭分明。文箐裝作毫不在乎,同姐妹們應付著幾句。女人們那邊個個擠著笑,渾然不提昨日之事,魏氏還有些不開心,好在雷氏與彭氏勉力應付著,說些討喜的話,讓一桌子表現看起來和和樂樂的。
劉太姨娘回房,悶悶不樂,可她是二房妾室,在長房沒有說話的餘地。李氏在長房是勉強擠著笑臉,一出那隔牆,就拉下臉來,待到得自家屋裏,就與周騰抱怨上了。
周騰反問她:“她本是伯母,管教咱們理所當然,你不聽她的,還想反上天不成?咱們如今隻她一家最親,你要真是想爭口氣,就莫要找是非,從了她便是了。”
李氏恨周騰在長房麵前太懦弱,膽子太小,心想這若是二哥周鴻在,豈會這樣?可一想他若真在,那沈氏亦在,家中也沒自己說話的餘地。
周騰嫌她管不好家,沒有威信。李氏推卸責任,指責皆是他不力,不僅是在外務上沒多大進項,還比不得往年錢多,若是所進錢財能超過二嫂當家時,又何至於此?
周騰見她舊話重提,這是他的傷口。他一心想幹出點甚麽事來,左右折騰家裏的鋪子,卻哪裏想到,做一樣,一樣不成,隔年換一樣經營,還是不成。故而父親周複也不喜他,認為他這般折騰就是把二嫂打理下的的家業給敗沒了。這讓他十分惱火,二嫂不過是一個女人,自己怎麽就比不過他?他認為是時運不濟。偏偏去年一樁販米的事,本來能賺錢,誰料到老鼠咬了船洞,船倉有五分之一被水浸了,壞了買賣。隻是這事,哪想到大伯曉得了,對自己好一頓批駁,說自己囤貨居奇,發災難之財,不仁不義。差點兒讓自己鋪子都關了幾個。
夫妻二人皆惱怒。李氏最後道:“若是咱們一家五口自己單過,又豈會有這樣的麻煩事。說來說去,終歸是人多才這般。早分家就不好了,偏你心疼弟弟,好心要照顧子侄。可有人說過你的好?”
周騰瞪著她,想想李氏說的話也沒錯。無可奈何,歎氣:“好好過了這個年再說。伯母壽誕前可莫要再鬧出甚麽事來。”
李氏認為隻要文箐姐弟無事,這後宅就安寧。而文箐禁足,長房魏氏嫌棄二房事多,暗裏約束孫輩不讓他們多與二房來往;李氏與鄧氏嫌惡文箐,也將兒女一再交待,少去文箐屋裏串門。
在這樣的時候,文箐姐弟便被孤立了。
初四,文箐右手試著解開左肘的綁帶,上次左肘脫臼,沒有人來管她,最後她讓醜女試著給自己合上,隻是醜女手勁大,力道不是輕了就是過重了,折騰得自己痛得死去活來。最後還是三太姨娘那裏的關氏幫忙,才合上。隻這樣一來,整個左肘處腫得高高的,手肘關節複元後,仍是疼痛異常,連脫衣都困難。
這個時候,又不得不讚一聲醜女,哦,應該是叫她的新名字,為嘉禾。這名字是文箐讓她自己想一個,結果她想來想去,不是禾苗就是豆苗。讓文箐哭笑不得,文簡說豆苗不行,那是豆子的堂妹的名字。文箐最後想著吉利,便道“嘉禾仁卉,不如你便叫嘉禾。”醜女不懂這些,不過她認為小姐取的,自然好,便立馬道謝。
嘉禾這人,比一般的少女是粗壯些,或許是同她以前幹粗活有關,能吃能睡,她說很感激錢家。去錢家之前,家裏無吃食,經常挨餓,所以麵黃饑瘦,到了錢家,先是工錢不夠,但管飽,她便逮著吃的狠吃,這樣才有力氣幹活。
文簡央著她講些在錢家做工的事,最後隻對姐姐道:“姐姐,幸虧咱們不是她。”文箐摸摸他的頭。經了一些事,他遠不是一年多前的那個小男孩,早已經開始記事,明白一些世事,學會了察顏觀色,粗粗懂得哪些人好,哪些人待自己不善。他討厭魏氏,痛恨三嬸,不喜四嬸,連帶著,也不去他們家串門。文箐沒想到,自己挨罰一事,最後心靈受創的反而是文簡,故而對他格外的加倍關注。
聞聽得弟弟道:“伯祖父一待過了正月十五,祭完祖,就要上京了。”
文箐著急,自己還想著為陳媽恢複名譽呢,知情者就是周敘,他要是一走,陳媽夫婦的名聲就沒法辦了,誰曉得他哪日才致仕再歸家?
在文箐著急的同時,周騰夫妻亦有些上火。李氏不停在男人麵前絮叨,周騰嫌煩,沒耐心同她說事兒,便去找周同。
周騰在四弟麵前歎口氣。
周同看了三哥一眼,關切地道:“我瞧著,水盜一事由來已久,也急不來。”
周騰點了下頭,摸了把臉,惆悵道:“如今,可真正是內憂外患,焦頭爛額。”
這話形容得實在。外患除了老天爺不給臉色以外,便是太湖水盜猖獗。一到年底,更是瘋狂打劫過往商船,周家的鋪子雖不多,可是來往也要頻繁從水上走。去年十二月初,李氏娘家哥哥的船隻就被劫,為此事求到周家門上。周家作為蘇州大戶之一,配合官府緝拿,結果哪想到,與水盜捉迷藏一般,來來去去,從太湖到太滄這段運河之間,都沒緝捕到,反而是擔驚受怕,耗時耗力費了不少人工。
內憂隻說大事,就前年逢新喪,去年周鴻夫婦靈樞歸鄉,周鴻之事在蘇州喧嘩開來,之後徐氏與周成之間的事在族裏鬧得沸沸揚揚,雖有大伯周敘把持,壓下族裏的非議,可是從周家中,又是拿出一片田地歸入義莊,才堵了族人明麵上的口頭是非。可暗中呢?誰家不議論。
文箐年底一歸家,結果隻兩日,鬧得家裏雞飛狗跳,家宅不寧。
周鴻革職,周複父子去世,二房在族中的威信大減,加上徐氏弑堂兄一事鬧開,二房成了眾矢之的,隻能仰仗長房。原還指望著周同日一再舉仕謀個一官半職的,哪想到,周同腿折了。二房複興,隻能期待文笈這一輩了,十幾二十年後,又待如何?
周騰歎氣,周同安慰道:“俗話說,有苗不怕長。咱們家有文笈、文籌、文簡、文篋,四兄弟齊心,其利斷金。”
想當初,周同這一代,也是四兄弟,結果最具才華的大哥早死,接著是二哥英年早逝,剩下來兩個庶子,如今倒是真正同心同德,可也隻是支撐著。
周騰看著四弟,想著李氏說要分家的事。文箐歸家前,這事已提及,如今看這情況,分開來最好,免得大家鬧騰。可是,她姐弟二人年幼,自己作為叔父,提出來,則有要棄他們於不顧之嫌。可要是不分家,文箐不懂事,說些不知深淺的話來,生出是非來,偏李氏又壓製不住,豈不是日日皆如大鬧收場?“四弟,你瞧如今這般,文簡姐弟該如何辦?”
周同聽得三哥這般猶猶豫豫地提出這個問題。在他看來,他們年幼,若是失了規矩,自然是多加以教導便是了。總不能放任不管,那可是自家親子侄。
周騰瞧他是沒明白自己話裏的意思,便也不好直接提出來與四弟合計。前日大伯周敘又提這事,問他怎麽考慮的。他不知這是大伯在試探自己呢,還是真要這麽辦。於是隻道:“家中四弟不懂經營,文箐姐弟年幼不會經營,或是一分家,自己便成了不仁不義之輩。總得要照顧好四弟及子侄們才是。”
李氏在去年十一月因與鄧氏發生過爭執,曾鬧過要分家。分家,周騰他不樂意,一旦分了家,產業就分散開來。分家析業,曆來就是把個大家給弄的四分五裂,好不容易有份家業,一旦分了家,就有可能落到外人手裏。他舍不得。
李氏想分家,認為文箐姐弟與周同一家是累贅,隻吃飯不幹活。尤其是周同,在外同文人雅士來往,不務正業不說,花錢無數,見著珍玩半點不考慮錢財,摸到手就買。要是再不分家,這掙來的錢還不夠周同敗的。她看不入眼四弟這般花錢如流水的德性,急於擺脫。文箐姐弟雖說吃得不多,可是不服自己管。而且,在她的想法中,分了家,於自己隻有好處。於是天天盼著分家。
鄧氏也想分家。分了家自己管自家的,再不用看李氏的臉色過日子。可是一想到了分了家,周同會憐惜文箐姐弟,她可不樂意。她尋思著,得想個轍,能讓周同不管文箐姐弟才是,最好是推到李氏頭上,自己在一旁看他們鬥去。
周同與周騰一樣,不想分家。不過他的想法是:現在這樣,有吃有住,外事有三哥把持,內務有姨娘與嫂子操心,自己做一富貴閑人,挺好。待腿好後,謀個教職,同三五知己,尤其是三五日可以去沈家聚一聚,日子悠哉悠哉地過,萬事不愁。
這二人就沒想到文箐是不是想分家,隻是理所當然地想到:照顧子侄是份內事,他們年幼,作不了主,作為叔父就拿定主意便是了。這話,差不多是周敘的原話,也是周騰不想分家的理由。
雷氏可憐文箐姐弟,她並不曉得李氏十分著急分家,要是不分家的話,文箐隻能看李氏的臉色過日子,現下文箐姐弟得罪李氏頗深,擔心李氏一待自己這一房離開蘇州,到得京城,手長袖短無能為力,也就沒法管顧二房的事。她認為分了家明確了二房各家的產業,是好事。
魏氏聽得她的分析,麵上仍是生氣,嘴裏說著不管二房的閑事,可實際上卻又覺得自己是長房,有責任,不管就是失職。於是蠢蠢****,身為長房哪能袖手旁觀之理?便在周敘麵前進言,最後是於自己一家上京前,給二房分家的好。
周敘有苦惱,分了家或許二房各顧各的日子,這樣兄弟間就生份了,文箐姐弟年幼,誰來照顧?十分不妥。他拿這事問三個兒子,結果周榮三人以為他在擔心百年之後的事,自是不敢多話,隻說:“但憑父親作主便是了。”
周敘這人,性謙恭,十分守禮,可是在拿主意方麵,常無定見。於是,采取一個辦法:拖。
本來這些事,自是瞞著文箐的。可是,有人的地方,勢必就有是非;之所以有是非,隻因各有打算。
韋氏聽得李氏與餘氏在合計分家析產的事,上了心。她在三奶奶這兒,不過是因為她家翁韋管家之故,要不然現在也不過是在田莊管些佃農,哪裏有如今隻帶篋少爺這般省心?
長房老夫人年前發話,讓李氏要遣一些人走,她雖然認為自己不可能被遣,要走也就笨拙年幼的雨涵走。可是一想到分了家,餘氏在李氏麵前得勢,自己萬事要看餘氏眼色行事,她不服。而文箐姐弟麵前現在無管事婆子,如果自己在李氏麵前討好了,到時分到文箐那兒,就再也不擔心這遣人一事了。她盤算著,越發覺得有利可圖。於是,躥踴著自家男人在家翁麵前說嘴,又在韋婆子麵前說事。韋婆子侍候劉太姨娘,想著要真成了的話,便是分了家,於自己十分得利,也慫恿著劉姨娘,還是分家最好。
韋氏已想到法子,自認為可以讓李氏開口,使她發話讓自己到文箐那邊去。隻是現下提出來過早,她發愁的是:如何討好文箐姐弟。
可同樣動心思的,不止是韋氏,還有郭良夫婦。郭良聽得三爺同四爺的私下話,更打起了以前沒完成的主意,郭董氏便尋思著再次去討好文箐姐弟。因為文箐禁足,於是平時飯食都送到她屋裏,文箐落個清靜,飯菜都吃得多些。這便給廚房的郭氏有了借口。初四傍晚,郭氏早早地將文箐姐弟的飯菜準備好,也沒等嘉禾去提,就直接送了過去。
郭董氏諂笑著,對文箐姐弟點頭哈腰,又是檢討上次陳氏的事。
她這態度,讓文箐感覺:無事獻殷勤。於是郭氏說話,她也隻聽,並不多接話。郭氏尋思著,陳氏與阿靜現下皆不可能來服侍文箐,可四小姐還是關心她們的,若是眼下替四小姐跑些腿,借此就能討好她。於是在說幹了嘴後,終於道:“四小姐,昨日我打聽了,阿靜母子現在倒是平安無事,陳嫂呢,也去幫著照顧她了。”
文箐“哦”了聲,她是關在家裏,真正與外界不通消息。栓子隨了陳管事出外去找自己姐弟了,隻陳媽一個人在家,雖說有家人,聽阿靜提及,陳媽與其弟媳關係十分不好,尤其是因為這次承擔了貪沒主家錢財一事,極受家人排斥。過年那天,她還不放心陳媽,想著她形單影隻一個人在家,如今,聽說陳媽與阿靜到一起了,兩人也能照顧到一起,大大地鬆口氣。
郭董氏見四小姐一反先前對自己的親熱態度,隻低頭吃飯,便知道是陳氏一事,自己得罪了四小姐,如今她是計較在心了。於是再次認錯。
文箐煩了:“此事已過去了,你當時亦有你為難之處,我呢,也不怪你。”
郭董氏聽了,稍安心。便絮叨了幾句,又討好起文簡來,問他可喜歡哪樣。
文簡閑她羅嗦,惱道:“我姐姐在吃飯呢,食不言,寢不語……”
郭董氏鬧了個大紅臉。
文箐歎了口氣,今天這頓飯,看來郭氏不達目的不休了。便放下筷子,正色道:“好久不見你了。你所來,必有他事吧。有話,不煩直接說出來。”
郭董氏見四小這般爽快,一時之間倒是發起怵來。見著醜女嘉禾在,便期期艾艾的。見四小姐眼一橫,便又擔心她生自己的氣,於是討好地道:“聽說,好象要分家了。四小姐可有打算?”
文箐聽了是心裏一喜,可是麵上卻不敢表露出來,隻淡淡地道:“我能有甚麽打算?我年幼無知,自然是一切聽憑長者之話行事。”
她這一句話,堵了郭氏想好的其他借口,於是沒了話題,隻好待四小姐與簡少爺吃完,訕訕地收了碗筷,提了食盤出去。
嘉禾聽說要分家,心裏很吃驚,她見四小姐毫不擔心的樣子,可是她愁自己可能就要被三奶奶攆出去了。過年那天,三奶奶聽說四小姐給自己起名叫“嘉禾”,便大大地譏笑了一回,又道是過了正月,便要遣了自己走,免得在跟前擋光。
因自己上次撲了粉,看起來沒有以前那麽醜,於是李氏本來想讓她被魏氏看到嚇一跳,結果魏氏老眼愣是沒看出來其醜態,反斥責自己隻重僮仆姿色,於是越發嫌惡她,借口她撲粉上有香氣,家中守製違例。嘉禾聽得三奶奶喝斥,隻得忙洗淨了,再次露出醜臉來。
文箐不知分家,是真是假,也不知到最後,落在自己姐弟頭上,到底有多少家當。她隻是想著要真是分了家,自己能單過的話,那就真正是“自由萬歲”可是想想,事情肯定沒這般簡單。不免憂心忡忡,既期待又怕希望過大失望亦巨大。
同樣,忐忑不安的還有三太姨娘方氏與周瓏。那天,關氏滿臉擔憂說及三奶奶房裏好似傳開了要分家的事,周瓏心一驚,問方氏:“那咱們怎麽辦?”
她可不想隨了三嫂一起,可是同四嫂?也不妥。她的想法是要是隨了文箐,興許事少些,清靜些。可是文箐姐弟年幼,不可能當家,還不定歸到三哥或四哥誰下麵撫養呢。自己親事未定,守完孝,還不知哪日成親,分家產業沒自己的份,這,可如何辦才好?
方氏也為女兒的未來發愁。可惜自己名下沒有兒子,隻有周瓏一份嫁妝。跟了周騰,難免自己女兒未來婚事會被李氏算計;而周同呢,從來不操心此事,或是自己求到他頭上,興許就是隨便指了一人家。奈何自己在後院,從未出過門,無法替女兒尋一好人家。她這時特別希望沈氏還在世就好了,又後悔當初周夫人提及周瓏婚事,她想著讓女兒能多留自己身邊,所以,她還推辭過。早知沈氏會早逝,她定是一早就求著沈氏給女兒定親了。如今,悔之晚矣。
見得周瓏眉頭緊鎖,她心焦,現下不分家最好,或是要分家,得想出個法子來才是。
不僅是她在發愁,想辦法,於此同時李氏也在思忖:怎麽能讓分家這事在大伯上京前正式完成?鄧氏是想:這事自己鐵定不提出來,就讓李氏去想法子。文箐聽了開心之餘,隻想這事還是不要由自己這邊惹出來才好,如今她是曉得家事麻煩人事紛擾,一不小心就是家法難饒。
內宅之事,分家的導火索,似乎要由女人引燃。隻是,這引線,在哪裏?
感謝落落提供的人名,“嘉禾”用了。嗬嗬
...
無論魏氏想如何掩蓋在二房發生的事,終究還是被周敘所知。周敘本來對文箐印象不錯,這回也是有些意見。隻是對於魏氏差點兒說出要休李氏的話,更是惱火,狠狠地斥責了她小題大作,與二房鬧得麵子上都過不去,沒法收拾的境地。次日,把周騰周同兄弟,還有自家三個兒子叫到了書房,又是一頓教訓,要求各人約束自家娘子,教導好各家兒女。
魏氏很生氣,崔氏來問除服的事宜,魏氏沒好氣地道:“不是說今日便是吉日嗎?咱們家早該除服了,還不是顧念二房。今日就辦了。”於是大年那天,長房除服,開始著新衣,戴首飾。雷氏與彭氏曉得家姑與二房鬥氣,卻不敢違逆其命,隻在頭上插了隻釵子,衣服還是素色為主,隻是顏色亮了些。
周敘再次發火,認為魏氏不識大體,與小輩計較。魏氏有十足理由,按說為沈氏守製馬上九個月,眼下過年,總需要有點喜色衝一下。周榮生怕母親麵子上過不去,便帶著二個弟弟一道在旁邊勸說父親,終於也就這麽辦了。
結果這樣一來,到了晚上年夜飯時,就發現僅是衣著發飾上,長房二房那是涇渭分明。文箐裝作毫不在乎,同姐妹們應付著幾句。女人們那邊個個擠著笑,渾然不提昨日之事,魏氏還有些不開心,好在雷氏與彭氏勉力應付著,說些討喜的話,讓一桌子表現看起來和和樂樂的。
劉太姨娘回房,悶悶不樂,可她是二房妾室,在長房沒有說話的餘地。李氏在長房是勉強擠著笑臉,一出那隔牆,就拉下臉來,待到得自家屋裏,就與周騰抱怨上了。
周騰反問她:“她本是伯母,管教咱們理所當然,你不聽她的,還想反上天不成?咱們如今隻她一家最親,你要真是想爭口氣,就莫要找是非,從了她便是了。”
李氏恨周騰在長房麵前太懦弱,膽子太小,心想這若是二哥周鴻在,豈會這樣?可一想他若真在,那沈氏亦在,家中也沒自己說話的餘地。
周騰嫌她管不好家,沒有威信。李氏推卸責任,指責皆是他不力,不僅是在外務上沒多大進項,還比不得往年錢多,若是所進錢財能超過二嫂當家時,又何至於此?
周騰見她舊話重提,這是他的傷口。他一心想幹出點甚麽事來,左右折騰家裏的鋪子,卻哪裏想到,做一樣,一樣不成,隔年換一樣經營,還是不成。故而父親周複也不喜他,認為他這般折騰就是把二嫂打理下的的家業給敗沒了。這讓他十分惱火,二嫂不過是一個女人,自己怎麽就比不過他?他認為是時運不濟。偏偏去年一樁販米的事,本來能賺錢,誰料到老鼠咬了船洞,船倉有五分之一被水浸了,壞了買賣。隻是這事,哪想到大伯曉得了,對自己好一頓批駁,說自己囤貨居奇,發災難之財,不仁不義。差點兒讓自己鋪子都關了幾個。
夫妻二人皆惱怒。李氏最後道:“若是咱們一家五口自己單過,又豈會有這樣的麻煩事。說來說去,終歸是人多才這般。早分家就不好了,偏你心疼弟弟,好心要照顧子侄。可有人說過你的好?”
周騰瞪著她,想想李氏說的話也沒錯。無可奈何,歎氣:“好好過了這個年再說。伯母壽誕前可莫要再鬧出甚麽事來。”
李氏認為隻要文箐姐弟無事,這後宅就安寧。而文箐禁足,長房魏氏嫌棄二房事多,暗裏約束孫輩不讓他們多與二房來往;李氏與鄧氏嫌惡文箐,也將兒女一再交待,少去文箐屋裏串門。
在這樣的時候,文箐姐弟便被孤立了。
初四,文箐右手試著解開左肘的綁帶,上次左肘脫臼,沒有人來管她,最後她讓醜女試著給自己合上,隻是醜女手勁大,力道不是輕了就是過重了,折騰得自己痛得死去活來。最後還是三太姨娘那裏的關氏幫忙,才合上。隻這樣一來,整個左肘處腫得高高的,手肘關節複元後,仍是疼痛異常,連脫衣都困難。
這個時候,又不得不讚一聲醜女,哦,應該是叫她的新名字,為嘉禾。這名字是文箐讓她自己想一個,結果她想來想去,不是禾苗就是豆苗。讓文箐哭笑不得,文簡說豆苗不行,那是豆子的堂妹的名字。文箐最後想著吉利,便道“嘉禾仁卉,不如你便叫嘉禾。”醜女不懂這些,不過她認為小姐取的,自然好,便立馬道謝。
嘉禾這人,比一般的少女是粗壯些,或許是同她以前幹粗活有關,能吃能睡,她說很感激錢家。去錢家之前,家裏無吃食,經常挨餓,所以麵黃饑瘦,到了錢家,先是工錢不夠,但管飽,她便逮著吃的狠吃,這樣才有力氣幹活。
文簡央著她講些在錢家做工的事,最後隻對姐姐道:“姐姐,幸虧咱們不是她。”文箐摸摸他的頭。經了一些事,他遠不是一年多前的那個小男孩,早已經開始記事,明白一些世事,學會了察顏觀色,粗粗懂得哪些人好,哪些人待自己不善。他討厭魏氏,痛恨三嬸,不喜四嬸,連帶著,也不去他們家串門。文箐沒想到,自己挨罰一事,最後心靈受創的反而是文簡,故而對他格外的加倍關注。
聞聽得弟弟道:“伯祖父一待過了正月十五,祭完祖,就要上京了。”
文箐著急,自己還想著為陳媽恢複名譽呢,知情者就是周敘,他要是一走,陳媽夫婦的名聲就沒法辦了,誰曉得他哪日才致仕再歸家?
在文箐著急的同時,周騰夫妻亦有些上火。李氏不停在男人麵前絮叨,周騰嫌煩,沒耐心同她說事兒,便去找周同。
周騰在四弟麵前歎口氣。
周同看了三哥一眼,關切地道:“我瞧著,水盜一事由來已久,也急不來。”
周騰點了下頭,摸了把臉,惆悵道:“如今,可真正是內憂外患,焦頭爛額。”
這話形容得實在。外患除了老天爺不給臉色以外,便是太湖水盜猖獗。一到年底,更是瘋狂打劫過往商船,周家的鋪子雖不多,可是來往也要頻繁從水上走。去年十二月初,李氏娘家哥哥的船隻就被劫,為此事求到周家門上。周家作為蘇州大戶之一,配合官府緝拿,結果哪想到,與水盜捉迷藏一般,來來去去,從太湖到太滄這段運河之間,都沒緝捕到,反而是擔驚受怕,耗時耗力費了不少人工。
內憂隻說大事,就前年逢新喪,去年周鴻夫婦靈樞歸鄉,周鴻之事在蘇州喧嘩開來,之後徐氏與周成之間的事在族裏鬧得沸沸揚揚,雖有大伯周敘把持,壓下族裏的非議,可是從周家中,又是拿出一片田地歸入義莊,才堵了族人明麵上的口頭是非。可暗中呢?誰家不議論。
文箐年底一歸家,結果隻兩日,鬧得家裏雞飛狗跳,家宅不寧。
周鴻革職,周複父子去世,二房在族中的威信大減,加上徐氏弑堂兄一事鬧開,二房成了眾矢之的,隻能仰仗長房。原還指望著周同日一再舉仕謀個一官半職的,哪想到,周同腿折了。二房複興,隻能期待文笈這一輩了,十幾二十年後,又待如何?
周騰歎氣,周同安慰道:“俗話說,有苗不怕長。咱們家有文笈、文籌、文簡、文篋,四兄弟齊心,其利斷金。”
想當初,周同這一代,也是四兄弟,結果最具才華的大哥早死,接著是二哥英年早逝,剩下來兩個庶子,如今倒是真正同心同德,可也隻是支撐著。
周騰看著四弟,想著李氏說要分家的事。文箐歸家前,這事已提及,如今看這情況,分開來最好,免得大家鬧騰。可是,她姐弟二人年幼,自己作為叔父,提出來,則有要棄他們於不顧之嫌。可要是不分家,文箐不懂事,說些不知深淺的話來,生出是非來,偏李氏又壓製不住,豈不是日日皆如大鬧收場?“四弟,你瞧如今這般,文簡姐弟該如何辦?”
周同聽得三哥這般猶猶豫豫地提出這個問題。在他看來,他們年幼,若是失了規矩,自然是多加以教導便是了。總不能放任不管,那可是自家親子侄。
周騰瞧他是沒明白自己話裏的意思,便也不好直接提出來與四弟合計。前日大伯周敘又提這事,問他怎麽考慮的。他不知這是大伯在試探自己呢,還是真要這麽辦。於是隻道:“家中四弟不懂經營,文箐姐弟年幼不會經營,或是一分家,自己便成了不仁不義之輩。總得要照顧好四弟及子侄們才是。”
李氏在去年十一月因與鄧氏發生過爭執,曾鬧過要分家。分家,周騰他不樂意,一旦分了家,產業就分散開來。分家析業,曆來就是把個大家給弄的四分五裂,好不容易有份家業,一旦分了家,就有可能落到外人手裏。他舍不得。
李氏想分家,認為文箐姐弟與周同一家是累贅,隻吃飯不幹活。尤其是周同,在外同文人雅士來往,不務正業不說,花錢無數,見著珍玩半點不考慮錢財,摸到手就買。要是再不分家,這掙來的錢還不夠周同敗的。她看不入眼四弟這般花錢如流水的德性,急於擺脫。文箐姐弟雖說吃得不多,可是不服自己管。而且,在她的想法中,分了家,於自己隻有好處。於是天天盼著分家。
鄧氏也想分家。分了家自己管自家的,再不用看李氏的臉色過日子。可是一想到了分了家,周同會憐惜文箐姐弟,她可不樂意。她尋思著,得想個轍,能讓周同不管文箐姐弟才是,最好是推到李氏頭上,自己在一旁看他們鬥去。
周同與周騰一樣,不想分家。不過他的想法是:現在這樣,有吃有住,外事有三哥把持,內務有姨娘與嫂子操心,自己做一富貴閑人,挺好。待腿好後,謀個教職,同三五知己,尤其是三五日可以去沈家聚一聚,日子悠哉悠哉地過,萬事不愁。
這二人就沒想到文箐是不是想分家,隻是理所當然地想到:照顧子侄是份內事,他們年幼,作不了主,作為叔父就拿定主意便是了。這話,差不多是周敘的原話,也是周騰不想分家的理由。
雷氏可憐文箐姐弟,她並不曉得李氏十分著急分家,要是不分家的話,文箐隻能看李氏的臉色過日子,現下文箐姐弟得罪李氏頗深,擔心李氏一待自己這一房離開蘇州,到得京城,手長袖短無能為力,也就沒法管顧二房的事。她認為分了家明確了二房各家的產業,是好事。
魏氏聽得她的分析,麵上仍是生氣,嘴裏說著不管二房的閑事,可實際上卻又覺得自己是長房,有責任,不管就是失職。於是蠢蠢****,身為長房哪能袖手旁觀之理?便在周敘麵前進言,最後是於自己一家上京前,給二房分家的好。
周敘有苦惱,分了家或許二房各顧各的日子,這樣兄弟間就生份了,文箐姐弟年幼,誰來照顧?十分不妥。他拿這事問三個兒子,結果周榮三人以為他在擔心百年之後的事,自是不敢多話,隻說:“但憑父親作主便是了。”
周敘這人,性謙恭,十分守禮,可是在拿主意方麵,常無定見。於是,采取一個辦法:拖。
本來這些事,自是瞞著文箐的。可是,有人的地方,勢必就有是非;之所以有是非,隻因各有打算。
韋氏聽得李氏與餘氏在合計分家析產的事,上了心。她在三奶奶這兒,不過是因為她家翁韋管家之故,要不然現在也不過是在田莊管些佃農,哪裏有如今隻帶篋少爺這般省心?
長房老夫人年前發話,讓李氏要遣一些人走,她雖然認為自己不可能被遣,要走也就笨拙年幼的雨涵走。可是一想到分了家,餘氏在李氏麵前得勢,自己萬事要看餘氏眼色行事,她不服。而文箐姐弟麵前現在無管事婆子,如果自己在李氏麵前討好了,到時分到文箐那兒,就再也不擔心這遣人一事了。她盤算著,越發覺得有利可圖。於是,躥踴著自家男人在家翁麵前說嘴,又在韋婆子麵前說事。韋婆子侍候劉太姨娘,想著要真成了的話,便是分了家,於自己十分得利,也慫恿著劉姨娘,還是分家最好。
韋氏已想到法子,自認為可以讓李氏開口,使她發話讓自己到文箐那邊去。隻是現下提出來過早,她發愁的是:如何討好文箐姐弟。
可同樣動心思的,不止是韋氏,還有郭良夫婦。郭良聽得三爺同四爺的私下話,更打起了以前沒完成的主意,郭董氏便尋思著再次去討好文箐姐弟。因為文箐禁足,於是平時飯食都送到她屋裏,文箐落個清靜,飯菜都吃得多些。這便給廚房的郭氏有了借口。初四傍晚,郭氏早早地將文箐姐弟的飯菜準備好,也沒等嘉禾去提,就直接送了過去。
郭董氏諂笑著,對文箐姐弟點頭哈腰,又是檢討上次陳氏的事。
她這態度,讓文箐感覺:無事獻殷勤。於是郭氏說話,她也隻聽,並不多接話。郭氏尋思著,陳氏與阿靜現下皆不可能來服侍文箐,可四小姐還是關心她們的,若是眼下替四小姐跑些腿,借此就能討好她。於是在說幹了嘴後,終於道:“四小姐,昨日我打聽了,阿靜母子現在倒是平安無事,陳嫂呢,也去幫著照顧她了。”
文箐“哦”了聲,她是關在家裏,真正與外界不通消息。栓子隨了陳管事出外去找自己姐弟了,隻陳媽一個人在家,雖說有家人,聽阿靜提及,陳媽與其弟媳關係十分不好,尤其是因為這次承擔了貪沒主家錢財一事,極受家人排斥。過年那天,她還不放心陳媽,想著她形單影隻一個人在家,如今,聽說陳媽與阿靜到一起了,兩人也能照顧到一起,大大地鬆口氣。
郭董氏見四小姐一反先前對自己的親熱態度,隻低頭吃飯,便知道是陳氏一事,自己得罪了四小姐,如今她是計較在心了。於是再次認錯。
文箐煩了:“此事已過去了,你當時亦有你為難之處,我呢,也不怪你。”
郭董氏聽了,稍安心。便絮叨了幾句,又討好起文簡來,問他可喜歡哪樣。
文簡閑她羅嗦,惱道:“我姐姐在吃飯呢,食不言,寢不語……”
郭董氏鬧了個大紅臉。
文箐歎了口氣,今天這頓飯,看來郭氏不達目的不休了。便放下筷子,正色道:“好久不見你了。你所來,必有他事吧。有話,不煩直接說出來。”
郭董氏見四小這般爽快,一時之間倒是發起怵來。見著醜女嘉禾在,便期期艾艾的。見四小姐眼一橫,便又擔心她生自己的氣,於是討好地道:“聽說,好象要分家了。四小姐可有打算?”
文箐聽了是心裏一喜,可是麵上卻不敢表露出來,隻淡淡地道:“我能有甚麽打算?我年幼無知,自然是一切聽憑長者之話行事。”
她這一句話,堵了郭氏想好的其他借口,於是沒了話題,隻好待四小姐與簡少爺吃完,訕訕地收了碗筷,提了食盤出去。
嘉禾聽說要分家,心裏很吃驚,她見四小姐毫不擔心的樣子,可是她愁自己可能就要被三奶奶攆出去了。過年那天,三奶奶聽說四小姐給自己起名叫“嘉禾”,便大大地譏笑了一回,又道是過了正月,便要遣了自己走,免得在跟前擋光。
因自己上次撲了粉,看起來沒有以前那麽醜,於是李氏本來想讓她被魏氏看到嚇一跳,結果魏氏老眼愣是沒看出來其醜態,反斥責自己隻重僮仆姿色,於是越發嫌惡她,借口她撲粉上有香氣,家中守製違例。嘉禾聽得三奶奶喝斥,隻得忙洗淨了,再次露出醜臉來。
文箐不知分家,是真是假,也不知到最後,落在自己姐弟頭上,到底有多少家當。她隻是想著要真是分了家,自己能單過的話,那就真正是“自由萬歲”可是想想,事情肯定沒這般簡單。不免憂心忡忡,既期待又怕希望過大失望亦巨大。
同樣,忐忑不安的還有三太姨娘方氏與周瓏。那天,關氏滿臉擔憂說及三奶奶房裏好似傳開了要分家的事,周瓏心一驚,問方氏:“那咱們怎麽辦?”
她可不想隨了三嫂一起,可是同四嫂?也不妥。她的想法是要是隨了文箐,興許事少些,清靜些。可是文箐姐弟年幼,不可能當家,還不定歸到三哥或四哥誰下麵撫養呢。自己親事未定,守完孝,還不知哪日成親,分家產業沒自己的份,這,可如何辦才好?
方氏也為女兒的未來發愁。可惜自己名下沒有兒子,隻有周瓏一份嫁妝。跟了周騰,難免自己女兒未來婚事會被李氏算計;而周同呢,從來不操心此事,或是自己求到他頭上,興許就是隨便指了一人家。奈何自己在後院,從未出過門,無法替女兒尋一好人家。她這時特別希望沈氏還在世就好了,又後悔當初周夫人提及周瓏婚事,她想著讓女兒能多留自己身邊,所以,她還推辭過。早知沈氏會早逝,她定是一早就求著沈氏給女兒定親了。如今,悔之晚矣。
見得周瓏眉頭緊鎖,她心焦,現下不分家最好,或是要分家,得想出個法子來才是。
不僅是她在發愁,想辦法,於此同時李氏也在思忖:怎麽能讓分家這事在大伯上京前正式完成?鄧氏是想:這事自己鐵定不提出來,就讓李氏去想法子。文箐聽了開心之餘,隻想這事還是不要由自己這邊惹出來才好,如今她是曉得家事麻煩人事紛擾,一不小心就是家法難饒。
內宅之事,分家的導火索,似乎要由女人引燃。隻是,這引線,在哪裏?
感謝落落提供的人名,“嘉禾”用了。嗬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