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解放帶著張三川從文明南路走向交通局賓館,中間有個一公裏左右的路程,要經過民主廣場。
到達民主廣場的時候,張三川看見了幾十號人分成兩個陣營對峙著,每一邊都有二三十號人,幾乎每個人的手中都拿著砍刀、鋼管。一個個不是染著黃頭發,滿胳膊的刺青……
雙方在一起大吼大叫著什麽,似乎沒有說好,突然就動起手來。
也不是所有人都在動手,七八個打一個,有人持刀,有人拿著鋼管……
刹那之間鮮血橫流,有人慘叫,有人哀嚎,有人臭罵……空曠的民主廣場上頓時變得無比可怕起來!
張三川跟在王解放的後麵,隻覺得心驚膽顫,這些人每一個身上的帶著家夥,每一個都似乎是亡命徒……
張三川以前也聽說過滄陽縣城治安混亂,黑社會橫行,但沒有想到竟然混亂成這種模樣了……如果不是親眼看見,實在是不敢相信……
在王解放的交通賓館302房間睡了一夜,第二天早上起來,去交通運輸局食堂吃米線。
“三川,吃了早點,我們得去一趟我老表的辦公室!”
王解放一邊吃米線一邊跟張三川說。
“好!”張三川點點頭,王解放又繼續說:“你準備貸款多少?”
“五千!”
“五千……我老表那……你得準備五百好處費!”
張三川吃了一驚,王解放壓低了聲音說:“我老表那裏幫忙是一定會幫忙,但不會白幫……”
經過和趙師打交道的經驗,張三川也知道了在滄陽辦事的一套“流程”。
“王哥,沒有拿到貸款之前,我身上就有幾十塊錢了……”張三川有些為難地說。
“五千塊錢,你夠不夠開石場?”王解放又問。
“有點緊巴……但貸多了人家不答應,而且我也怕還不起!”張三川如實說。
“這些都不是問題,直接貸七千吧!”王解放替張三川做了決定。
吃過了米線地,王解放給張三川拿了七百塊錢。
“這錢你想拿著!”
“王哥,等我貸款下來,我第一時間還你!”
王解放笑了笑:“這些都是小錢……”
韓少林的辦公地點在一棟四層磚混的老樓,韓少林在三樓右邊的辦公室。
房間裏麵光線不太好,裏麵有兩張辦公桌,一個沙發。
韓少林一個人坐在裏麵,一對黑眼圈像極了熊貓眼,一邊抽著煙一邊打哈欠。
“老表,看你這黑眼圈,要保重身體啊!”
王解放與韓少林是親表弟兄,說話就很隨意。
韓少林搖著頭,一副有氣無力的模樣:“熬不住了熬不住,下午請假回去睡覺!”
王解放與韓少林又寒暄了幾句,然後說到了張三川貸款的事上:“老表,我這個三川兄弟貸款的事情,還請你幫忙給信用社打個招呼!”
韓少林目光瞟了張三川一眼,打了一個哈欠說:“金川鎮信用社?”
“是的!”張三川點著頭說。
“準備貸多少?”韓少林問。
“七,七千塊!”張三川說。
“哦!”
韓少林應付了一聲,往桌子上拿了報紙。
王解放立即就給張三川遞眼神,張三川連忙從口袋裏麵將七百塊錢掏了出去。
“韓,韓大哥,還請您幫幫忙!”
韓少林目光掃了一眼張三川手中的錢,笑了一下,一把將辦公桌前麵的抽屜拉開了。
張三川愣了一下,隨即就明白了是怎麽回事兒,立即將七百塊錢放了進去。
韓少林一把關上了抽屜,從辦公桌上拿過來了香煙,一邊遞給張三川一支一邊說:“張三川對吧?家住哪裏?”
“金川鎮四維村!”
“貸款有抵押嗎?”
“有,用家裏的房基證!”
“嗯,你們金川鎮信用社的負責人老田,我們是老朋友了,你回去辦吧,我會給你打招呼……”
從韓少林辦公室出來,張三川心中還是沒底。
雖說韓少林答應了,但事情怎麽辦?去信用社辦貸款,找誰辦?這些都沒有交代!
還有家裏那破瓦窯一般的房子,人家真的能給貸七千塊錢?
張三川滿腹疑問,但也不好再問王解放了。
王解放對張三川已經夠可以了。
張三川回到金川鎮,沒有第一時間回家裏,直接去鎮上信用社問貸款的事。
接待張三川還是上次的那個矮胖子。
他一看見張三川就急了,“給你說了不可能,不用天天來了,來了也沒有什麽用……”
矮胖子的態度非常惡劣,就差沒將張三川給趕出來了。
“可能是我心急了一些,明天再來看看吧!”張三川安慰自己,從鎮街上往回走的時候,張三川看到了大舅哥趙富貴騎著一輛摩托在鎮上疾馳而過,無比瀟灑。
其實這件事可以找老嶽父合作,這是一筆穩賺不虧的買賣。趙友德有錢,負責投資,張三川在交通局這邊的關係已經基本打理好。
隻要石場開起來,不必擔心賺錢。但張三川想起了上次被趙友德羞辱的情況,心中也斷了和趙友德合作的念想。
回到家裏,父親張召德正在用木柴給自己搭一個簡易的廚房。
母親李秀梅臉上掛著淚,悅兒也在房間裏麵滿臉的委屈。張三川已經大概猜到了是什麽情況:父親張召德又在家裏發脾氣了。
家裏千瘡百孔,張三川這次要開石場幾乎是賭上了全部身家,是隻許成功不許失敗的買賣。
張三川也來不及休息,準備又上石窩子去看看情況。
悅兒在家裏很壓抑,提出和張三川一起到石窩子去看看。
張三川就牽著悅兒的手一路來到了村後山,這裏有連綿不絕的石窩子。
這些石窩子被當成自留地分配給各家各戶,也有人零零星星地開采,他們通常是開石頭出來,然後自己修改,修好後賣給人家做地基石。
這種也是能賺錢的,但一來是效率太低,二來是市場太小,那個年代大家都缺錢,能有幾家人有閑錢修房子的?
所以各家各戶石場的利用率都不高。
張三川家的石窩子不對最大的,也是最好的,但在路邊,是交通最便利的!
到達民主廣場的時候,張三川看見了幾十號人分成兩個陣營對峙著,每一邊都有二三十號人,幾乎每個人的手中都拿著砍刀、鋼管。一個個不是染著黃頭發,滿胳膊的刺青……
雙方在一起大吼大叫著什麽,似乎沒有說好,突然就動起手來。
也不是所有人都在動手,七八個打一個,有人持刀,有人拿著鋼管……
刹那之間鮮血橫流,有人慘叫,有人哀嚎,有人臭罵……空曠的民主廣場上頓時變得無比可怕起來!
張三川跟在王解放的後麵,隻覺得心驚膽顫,這些人每一個身上的帶著家夥,每一個都似乎是亡命徒……
張三川以前也聽說過滄陽縣城治安混亂,黑社會橫行,但沒有想到竟然混亂成這種模樣了……如果不是親眼看見,實在是不敢相信……
在王解放的交通賓館302房間睡了一夜,第二天早上起來,去交通運輸局食堂吃米線。
“三川,吃了早點,我們得去一趟我老表的辦公室!”
王解放一邊吃米線一邊跟張三川說。
“好!”張三川點點頭,王解放又繼續說:“你準備貸款多少?”
“五千!”
“五千……我老表那……你得準備五百好處費!”
張三川吃了一驚,王解放壓低了聲音說:“我老表那裏幫忙是一定會幫忙,但不會白幫……”
經過和趙師打交道的經驗,張三川也知道了在滄陽辦事的一套“流程”。
“王哥,沒有拿到貸款之前,我身上就有幾十塊錢了……”張三川有些為難地說。
“五千塊錢,你夠不夠開石場?”王解放又問。
“有點緊巴……但貸多了人家不答應,而且我也怕還不起!”張三川如實說。
“這些都不是問題,直接貸七千吧!”王解放替張三川做了決定。
吃過了米線地,王解放給張三川拿了七百塊錢。
“這錢你想拿著!”
“王哥,等我貸款下來,我第一時間還你!”
王解放笑了笑:“這些都是小錢……”
韓少林的辦公地點在一棟四層磚混的老樓,韓少林在三樓右邊的辦公室。
房間裏麵光線不太好,裏麵有兩張辦公桌,一個沙發。
韓少林一個人坐在裏麵,一對黑眼圈像極了熊貓眼,一邊抽著煙一邊打哈欠。
“老表,看你這黑眼圈,要保重身體啊!”
王解放與韓少林是親表弟兄,說話就很隨意。
韓少林搖著頭,一副有氣無力的模樣:“熬不住了熬不住,下午請假回去睡覺!”
王解放與韓少林又寒暄了幾句,然後說到了張三川貸款的事上:“老表,我這個三川兄弟貸款的事情,還請你幫忙給信用社打個招呼!”
韓少林目光瞟了張三川一眼,打了一個哈欠說:“金川鎮信用社?”
“是的!”張三川點著頭說。
“準備貸多少?”韓少林問。
“七,七千塊!”張三川說。
“哦!”
韓少林應付了一聲,往桌子上拿了報紙。
王解放立即就給張三川遞眼神,張三川連忙從口袋裏麵將七百塊錢掏了出去。
“韓,韓大哥,還請您幫幫忙!”
韓少林目光掃了一眼張三川手中的錢,笑了一下,一把將辦公桌前麵的抽屜拉開了。
張三川愣了一下,隨即就明白了是怎麽回事兒,立即將七百塊錢放了進去。
韓少林一把關上了抽屜,從辦公桌上拿過來了香煙,一邊遞給張三川一支一邊說:“張三川對吧?家住哪裏?”
“金川鎮四維村!”
“貸款有抵押嗎?”
“有,用家裏的房基證!”
“嗯,你們金川鎮信用社的負責人老田,我們是老朋友了,你回去辦吧,我會給你打招呼……”
從韓少林辦公室出來,張三川心中還是沒底。
雖說韓少林答應了,但事情怎麽辦?去信用社辦貸款,找誰辦?這些都沒有交代!
還有家裏那破瓦窯一般的房子,人家真的能給貸七千塊錢?
張三川滿腹疑問,但也不好再問王解放了。
王解放對張三川已經夠可以了。
張三川回到金川鎮,沒有第一時間回家裏,直接去鎮上信用社問貸款的事。
接待張三川還是上次的那個矮胖子。
他一看見張三川就急了,“給你說了不可能,不用天天來了,來了也沒有什麽用……”
矮胖子的態度非常惡劣,就差沒將張三川給趕出來了。
“可能是我心急了一些,明天再來看看吧!”張三川安慰自己,從鎮街上往回走的時候,張三川看到了大舅哥趙富貴騎著一輛摩托在鎮上疾馳而過,無比瀟灑。
其實這件事可以找老嶽父合作,這是一筆穩賺不虧的買賣。趙友德有錢,負責投資,張三川在交通局這邊的關係已經基本打理好。
隻要石場開起來,不必擔心賺錢。但張三川想起了上次被趙友德羞辱的情況,心中也斷了和趙友德合作的念想。
回到家裏,父親張召德正在用木柴給自己搭一個簡易的廚房。
母親李秀梅臉上掛著淚,悅兒也在房間裏麵滿臉的委屈。張三川已經大概猜到了是什麽情況:父親張召德又在家裏發脾氣了。
家裏千瘡百孔,張三川這次要開石場幾乎是賭上了全部身家,是隻許成功不許失敗的買賣。
張三川也來不及休息,準備又上石窩子去看看情況。
悅兒在家裏很壓抑,提出和張三川一起到石窩子去看看。
張三川就牽著悅兒的手一路來到了村後山,這裏有連綿不絕的石窩子。
這些石窩子被當成自留地分配給各家各戶,也有人零零星星地開采,他們通常是開石頭出來,然後自己修改,修好後賣給人家做地基石。
這種也是能賺錢的,但一來是效率太低,二來是市場太小,那個年代大家都缺錢,能有幾家人有閑錢修房子的?
所以各家各戶石場的利用率都不高。
張三川家的石窩子不對最大的,也是最好的,但在路邊,是交通最便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