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浮橋之上和對岸,還有三千多個正陸續過橋的士兵。


    在梁方平的軍令下,火最終還是燃起來了,浮橋上的士兵看到前方的熊熊火光,直接傻眼。


    最前麵的一個士兵驚慌之下大喊:“兄弟們,別再往前跑了,橋被燒了,回頭殺了這些金狗,殺啊,殺……”


    話音剛落,他就被後方洶湧而來的兄弟們推入河中。


    大年初一,黃河是個什麽情況不言而喻。河水湍急寒冷。


    人們還在陸續落水,陸續讓黃河帶走生命。


    可悲的是,這樣千鈞一發,往前就死的情況下,三千士兵竟沒一人敢回頭舉刀拚殺。


    最終,宋軍死了三千多人,郭藥師率領的四千先鋒死了三人,就三人。估計還是自己騎馬摔死的,或者是心髒病突發而死,還有被宋軍這種前仆後繼跳河尋死的場麵嚇死。(反正史書上沒交代這三人怎麽死的,我想這樣去理解。)


    (丟不丟人啊,嗐。真是印證了那句老話,兵慫慫一個,將慫慫一窩。)


    翌日清晨,正月初二。


    擁兵兩萬,負責鎮守黃河渡口白馬津的所謂名將何灌,所謂宋朝第一神箭手的何灌,聽說金兵來勢洶湧,梁方平已經跑了,驚恐之下,自己也率眾南逃,至華州(今陝西渭南市,那裏有一座山,名華山)


    梁方平望風而逃,名將何灌則是聞風而逃。(這樣一對比,梁方平還是略勝一籌的,大家為他鼓掌吧。畢竟梁方平看到了常勝軍的影子才跑的,何灌卻隻是聽說金軍來了就跑。)


    一路逃到華州的何灌見金兵沒有追來,長長舒了口氣。


    想到金軍終究南下,到時華州也不安全,便繼續往南逃,最後逃回汴梁城。


    至此,金軍獲得了黃河的擺渡權,隻損失了三個兵,三個【偽】兵。


    這標誌著金軍發兵汴梁的最後一道,最易守難攻的一道防線就這麽沒了。黃河天險,不攻自破。


    正月初三。


    何灌一到汴梁,就帶來了金軍渡河的消息。


    汴梁城內,頓時人心惶惶。


    是日夜晚,宋徽宗心驚膽戰,尋路逃跑,這便是他為什麽將皇位禪讓出去的原因。


    宋徽宗領著身邊寵幸的妃子,太上皇後,帝姬(公主)皇子,曾經最親近的大臣(童貫,高俅,蔡攸,女婿蔡鞗等),在幾千士兵的護送下連夜南逃。


    宋徽宗坐在轎子上,被人抬著跑。


    心中想到金軍騎馬,便認為自己跑不過金軍的騎兵,心中恐慌之下,便提出坐船逃跑的想法。(金軍還在渡河呢,怕死的宋徽宗就怕到這種程度。)


    可是三更半夜的,去哪裏弄船,實在是難為人。


    最終在蔡攸的努力下,終於找來了一艘運貨的大船。


    童貫護送,高俅斷後的情況下。


    宋徽宗就坐著船繼續逃,一直到天明,宋徽宗一行人才逃到應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


    但應天府也不安全,宋徽宗便想往揚州(今江蘇一帶)逃。


    身邊士卒一聽說宋徽宗要逃去揚州,紛紛不理解。


    畢竟其他地方比較適合如今逃難的情況,而且去揚州要坐船,沒有那麽多船,跟著他跑出來的士卒不可能遊到揚州。


    河水冰冷湍急,而且應天距離揚州相距千裏。


    眾士卒出於對自己生命的負責,便哭著勸宋徽宗逃去其他地方。


    宋徽宗不答應,就是要去揚州,因為那裏富庶,風光好,是個旅遊的好去處。(這就是宋徽宗,逃命還想著未來幸福美好的生活)


    童貫也是無奈,但太上皇發令,自己也隻能護送太上皇去揚州,再說了,自己也能去揚州,何樂而不為呢?


    宋徽宗上了船,被留在應天府的士卒拚命拉住停泊時用的繩子,不想讓宋徽宗走。


    最後,童貫讓自己的親兵,也就是從太原逃跑時,帶出來的兩千勝捷軍放箭。


    史籍記載,中箭倒地者百餘人。


    正月十五,太上皇順利坐船到達揚州,這是後話了。


    回到正月初四,也就是宋徽宗逃跑的第二天。


    汴梁城上下知道宋徽宗逃跑的消息,全城百姓人心惶惶,生怕宋欽宗也逃了。


    別說百姓慌了,連宋欽宗也慌。


    自己剛剛接過皇位,金兵就已經渡河了,一想到從黃河邊上逃回來的何灌和梁方平,他心中大怒。


    下令誅殺梁方平,又因為何灌再怎麽說也是個名將,便讓何灌日日夜夜守在城牆上,不得懈怠守城。


    做完這一切之後,他還是慌。


    是日午時,禦書房內。


    一個大臣出言道:“官家,太上皇走的時候跟臣說過,汴梁是守不住的,讓官家您去陝西征募士卒,收複失地。”


    宋欽宗聽後心中大怒,暗道:你自己往南逃了,讓朕去打仗,還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盤啊。


    轉念一想,這是個挺不錯的借口。


    不管怎麽樣,陝西比汴梁城安全,那邊還有宋朝最能打的軍隊之一:西軍。


    老種經略相公種師道,小種經略相公種師中都在陝西那邊。


    最主要的是,自己去陝西不但不算逃跑,還能美其名曰收複失地,民心不至於丟。


    思慮至此,宋欽宗便決定,放棄汴梁城,明日便前去陝西征募士卒。(其實就是害怕汴梁城守不住,借口逃跑。)


    李綱,字伯紀,今年四十三歲。


    是日晚上得知宋欽宗要跑的決定,火急火燎往皇宮禦書房趕去,生怕完一步宋欽宗就跑了。


    到達禦書房門前,被守門的宦官給攔住了。


    “為何要攔本官,本官有急事,現在就要麵聖。”李剛急道。


    那守門的宦官不急不慢地說道:“李大人候著,眾宰相大人正和官家商議著呢,再說了,想要麵聖要有詔書才行。”


    李綱這時還不是右相,官職也比不上那些宰相,可謂人微言輕。


    “都這種時候了,還去管那些規矩嗎?”


    李綱怒斥一聲,直接衝進禦書房。


    眾宰相和宋欽宗見到衝進門的李綱,微微一愣。


    隨後宰相白時中怒斥李鋼:“李綱,隨意竄入,你要以下犯上嗎?”


    李綱沒有理會白時中,直接跪求宋欽宗:“官家可不能離開汴梁,隻有官家在這,將士們才能守住汴梁城啊。”


    還沒等宋欽宗說話,白時中再次怒喝:“休要多言,官家已經做了決定,豈是你三言兩語就能改變的?”


    宦官陳良壁也說道:“汴梁城如何能守,如若被攻陷了,官家怎麽辦?你這是置官家性命於不顧。”


    李綱依舊沒去理會其他人,再次進言道:“官家,汴梁乃是我朝最堅固之城池,若是汴梁都守不住,哪裏又能守得住?望官家三思啊!”


    宋欽宗聽李綱這話,似乎有些道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宋,我反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彩色鍵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彩色鍵盤並收藏穿宋,我反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