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時,太祖雖已仙逝,可關於太祖年輕時曾受男寵迷惑,險些誤國一事,他也曾聽皇祖母提起過,自是不陌生的。
但他壓根兒沒想到,父皇與母後這些人,對此等事情如此忌憚,即便他與南又寧清清白白,未曾有過不該有的碰觸,可他們依然如此防備。
但,父皇與旁人又怎會曉得,他們眼中的那個單薄少年,徹頭徹尾就不是個男兒身,而是貨真價實的女子。
可他什麽話都不能說,更不能向任何人暴露南又寧的身份,那樣無疑隻是雪上加霜,反讓父皇更有理由處死南又寧。
易承歆心思一定,態度堅決的反駁道:“兒臣不過是把南又寧當作兄弟一般看待,什麽男寵的,未免太過可笑。”
“兄弟?你可是太子,與那樣的逆臣之子稱兄道弟,成何體統?”皇帝隻當他是強辯,不願承認對南又寧的那份心思,自然不信。
“歆兒,你聽母後一句勸,那個南又寧留不得,你已受他影響太深,若是他繼續留下來,母後就怕你會把持不住……”
皇後一臉擔憂,點到即止,不願將話說得太明,就怕會惹得易承歆心生難堪。
易承歆麵色僵青,滿腔怒火卻隻能隱忍,他稍作收斂,放低了語氣言道:“兒臣長這麽大,未曾求過父皇與母後什麽,這一回兒臣隻求你們一件事,放南又寧一條生路,就算將她貶為庶民,逐出宮外也好,隻要能留她一條性命,兒臣便心滿意足了。”
看著一向驕矜狂傲的兒子,此時如此低聲下氣,皇帝眸色更寒,可他心下清楚,倘若他當真處死了南又寧,已受迷惑的兒子,肯定會恨上自己,他雖貴為天子,卻也同為人父,不能罔顧父子之情。
皇帝思索再三,揚嗓喊來了內侍大總管:“福安。”
始終隻敢待在寢室外靜候的內侍大總管,隨即快步入內,聽候差遣。
“去告訴杜歡,看在太子求情的份上,南又寧流放邊關,永遠不許回皇京。”皇帝高聲宣令:“至於南氏一家,罪該當誅,不許留下可活口!”
得令之後,大總管領命而去,準備前往禦史台,向禦史中丞杜歡上稟口諭。
皇帝轉而望向一臉不可置信的易承歆,道:“朕如你所願,留南又寧一命,這樣你總該滿意了?”
“父皇這麽做,與即刻殺了她有何兩樣?!”易承歆非但不領情,反而越發憤怒。
流放邊關,永遠不許回皇京……
這無疑隻是表麵上饒南又寧一命,實則讓她陷入生不如死的境地。
西涼邊關一帶是不毛之地,經常受到南蠻的侵犯,因此罕有人煙,鎮守邊關的西涼大軍,亦多是帶罪之身,遭朝廷流放充軍的官兵,他們在那兒已是自顧不暇,少有紀律,對待被流放的官員自然不可能客氣到哪
去。
甭說是女子,即便是長年習武的男子,過上了流放邊關的日子,肯定熬不了太久,甚有可能染上重病,抑或水土不服而倒下。
“歆兒,陛下是給你麵子,方會放南又寧一條生路,流放邊關已是對亂臣賊子最寬容的做法,你莫要再與陛下討價還價。”皇後出聲緩頰。
“兒臣不服!”易承歆怒言,轉過身便要離開。
“站住!你這是要上哪兒?”皇帝怒斥。
“斷然父皇如此不通人情,罔顧兒臣如此苦苦相求,那麽兒臣也甭管這麽多了,兒臣這就去把南又寧救下,父皇若想治兒臣的罪,那便盡管治吧!”
“歆兒!”皇後放聲尖叫。
皇帝當下怒火攻心,道:“來人,把太子抓起來,送回臨華宮去!禁衛軍呢?教他們去給朕牢牢鎮守住臨華宮,臨華宮上下誰都不準擅自離開,違令者當即斬首!”
聞言,皇後哭了出來:“陛下,您這是……”
“莫要再說了!”皇帝怒火狂熾,誰也阻攔不了。“即刻起,太子軟禁於臨華宮,除非有朕的口諭,否則誰也不許放他離開臨華宮。”
人方走出永壽宮寢殿的易承歆,還未坐上轎輦,已率先遭永壽宮的禁衛軍攔住。
“屬下失禮了。”那些禁衛軍匆匆行了禮,立即包圍了易承歆。
“你們這是做什麽?!”臨華宮的太監與宮人大驚失色,忙不迭地上前救駕。
“陛下有令,將太子殿下拘禁於臨華宮,沒有陛下口諭,太子殿下不得離開臨華宮。”
禁衛軍高聲宣示道。
聞此言,易承歆一僵,不敢置信一向順著他心意的父皇,這一回竟然如此蠻橫,連拘禁他的命令都說得出口。
“太子請上轎。”禁衛軍抱拳跪地,看似恭敬有禮,實則態度強硬。
易承歆氣極,恨極,鳳目赤紅,俊顏已被怒火占據,猙獰如修羅。
“殿下,您行行好,趕緊上轎,莫再頂撞陛下了!”
尾隨而來的何公公,已從永壽宮太監嘴裏探知了方才在寢殿發生過的激烈爭執,他老淚縱橫的跪求相勸,就怕主子當真會觸怒天威,丟了太子之位。
大手攏握成拳,緊得不能再緊,易承歆胸口劇烈起伏著,僵立了好片刻才坐上了轎輦,任由那群太監將他扛回了臨華宮。
但他壓根兒沒想到,父皇與母後這些人,對此等事情如此忌憚,即便他與南又寧清清白白,未曾有過不該有的碰觸,可他們依然如此防備。
但,父皇與旁人又怎會曉得,他們眼中的那個單薄少年,徹頭徹尾就不是個男兒身,而是貨真價實的女子。
可他什麽話都不能說,更不能向任何人暴露南又寧的身份,那樣無疑隻是雪上加霜,反讓父皇更有理由處死南又寧。
易承歆心思一定,態度堅決的反駁道:“兒臣不過是把南又寧當作兄弟一般看待,什麽男寵的,未免太過可笑。”
“兄弟?你可是太子,與那樣的逆臣之子稱兄道弟,成何體統?”皇帝隻當他是強辯,不願承認對南又寧的那份心思,自然不信。
“歆兒,你聽母後一句勸,那個南又寧留不得,你已受他影響太深,若是他繼續留下來,母後就怕你會把持不住……”
皇後一臉擔憂,點到即止,不願將話說得太明,就怕會惹得易承歆心生難堪。
易承歆麵色僵青,滿腔怒火卻隻能隱忍,他稍作收斂,放低了語氣言道:“兒臣長這麽大,未曾求過父皇與母後什麽,這一回兒臣隻求你們一件事,放南又寧一條生路,就算將她貶為庶民,逐出宮外也好,隻要能留她一條性命,兒臣便心滿意足了。”
看著一向驕矜狂傲的兒子,此時如此低聲下氣,皇帝眸色更寒,可他心下清楚,倘若他當真處死了南又寧,已受迷惑的兒子,肯定會恨上自己,他雖貴為天子,卻也同為人父,不能罔顧父子之情。
皇帝思索再三,揚嗓喊來了內侍大總管:“福安。”
始終隻敢待在寢室外靜候的內侍大總管,隨即快步入內,聽候差遣。
“去告訴杜歡,看在太子求情的份上,南又寧流放邊關,永遠不許回皇京。”皇帝高聲宣令:“至於南氏一家,罪該當誅,不許留下可活口!”
得令之後,大總管領命而去,準備前往禦史台,向禦史中丞杜歡上稟口諭。
皇帝轉而望向一臉不可置信的易承歆,道:“朕如你所願,留南又寧一命,這樣你總該滿意了?”
“父皇這麽做,與即刻殺了她有何兩樣?!”易承歆非但不領情,反而越發憤怒。
流放邊關,永遠不許回皇京……
這無疑隻是表麵上饒南又寧一命,實則讓她陷入生不如死的境地。
西涼邊關一帶是不毛之地,經常受到南蠻的侵犯,因此罕有人煙,鎮守邊關的西涼大軍,亦多是帶罪之身,遭朝廷流放充軍的官兵,他們在那兒已是自顧不暇,少有紀律,對待被流放的官員自然不可能客氣到哪
去。
甭說是女子,即便是長年習武的男子,過上了流放邊關的日子,肯定熬不了太久,甚有可能染上重病,抑或水土不服而倒下。
“歆兒,陛下是給你麵子,方會放南又寧一條生路,流放邊關已是對亂臣賊子最寬容的做法,你莫要再與陛下討價還價。”皇後出聲緩頰。
“兒臣不服!”易承歆怒言,轉過身便要離開。
“站住!你這是要上哪兒?”皇帝怒斥。
“斷然父皇如此不通人情,罔顧兒臣如此苦苦相求,那麽兒臣也甭管這麽多了,兒臣這就去把南又寧救下,父皇若想治兒臣的罪,那便盡管治吧!”
“歆兒!”皇後放聲尖叫。
皇帝當下怒火攻心,道:“來人,把太子抓起來,送回臨華宮去!禁衛軍呢?教他們去給朕牢牢鎮守住臨華宮,臨華宮上下誰都不準擅自離開,違令者當即斬首!”
聞言,皇後哭了出來:“陛下,您這是……”
“莫要再說了!”皇帝怒火狂熾,誰也阻攔不了。“即刻起,太子軟禁於臨華宮,除非有朕的口諭,否則誰也不許放他離開臨華宮。”
人方走出永壽宮寢殿的易承歆,還未坐上轎輦,已率先遭永壽宮的禁衛軍攔住。
“屬下失禮了。”那些禁衛軍匆匆行了禮,立即包圍了易承歆。
“你們這是做什麽?!”臨華宮的太監與宮人大驚失色,忙不迭地上前救駕。
“陛下有令,將太子殿下拘禁於臨華宮,沒有陛下口諭,太子殿下不得離開臨華宮。”
禁衛軍高聲宣示道。
聞此言,易承歆一僵,不敢置信一向順著他心意的父皇,這一回竟然如此蠻橫,連拘禁他的命令都說得出口。
“太子請上轎。”禁衛軍抱拳跪地,看似恭敬有禮,實則態度強硬。
易承歆氣極,恨極,鳳目赤紅,俊顏已被怒火占據,猙獰如修羅。
“殿下,您行行好,趕緊上轎,莫再頂撞陛下了!”
尾隨而來的何公公,已從永壽宮太監嘴裏探知了方才在寢殿發生過的激烈爭執,他老淚縱橫的跪求相勸,就怕主子當真會觸怒天威,丟了太子之位。
大手攏握成拳,緊得不能再緊,易承歆胸口劇烈起伏著,僵立了好片刻才坐上了轎輦,任由那群太監將他扛回了臨華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