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後見太後一臉頭疼的說著笑,正欲開口附和,豈料,眼角餘光一溜,整見一道高大的藏青色人影大步走來,且麵色不大對勁。
皇後詫異道:“歆兒,你這是怎麽了?是誰惹你不快?”
太後亦有所覺,擔憂地迎上前,道:“究竟怎麽回事?”
易承歆麵色陰沉,不見一絲笑意,劈頭便道:“皇祖母不是想幫兒娶妃嗎?那便趕緊擇日辦了吧!”
太後與皇後俱是一震,不由得互換了一個眼神。
“婚姻大事可不是兒戲,你連個合意的人選都沒有,皇祖母要怎麽給你置辦?”太後不動聲色的試探道。
“是呀,從未聽你提過哪家哪戶的千金,更遑論是能讓你掛記在心的,你這樣一張口便要咱們給你娶妃,這不是在難為咱們嗎?”皇後亦旁敲側擊。
易承歆腦海裏全是南又寧為了袁姵香頂撞自己的情景,胸口氣悶得緊,哪裏還容得下其他人的麵孔。
好,南又寧能娶妻,他當然也能!
“先前皇祖母不是誇讚過中書大人的千金嗎?那就娶她吧!”易承歆滿不在乎的說道。
原以為易承歆是有了意中人,方會主動要求置辦婚禮,怎料他竟是如此隨意,太後與皇後這下可全笑不出來。
“你隻見過人家一麵,尚未熟悉對方的長處,就打算把人娶回來當太子妃,你這也未免太過兒戲。”皇後擰眉輕斥。
“是皇祖母與母後讓我自個兒挑,那麽挑誰都一樣,隻要是你們認可的人選,不就得了?”易承歆回得桀驁,神色更是冷峻,絲毫不見半點喜色。
皇後本欲再勸說,太後忽爾一把按住了她的手,使了個眼色後,轉向易承歆笑道:“好,既然你開了這個口,那麽皇祖母便能替你妥善辦好這椿喜事。”
易承歆麵上無笑,隻是低眸抱拳,極其敢衍的謝恩,隨後便轉身離去。
待人影走遠,皇後方憂心忡忡地問道:“母後,這婚事會否定得太過草率?再說,咱們還未向陛下稟明,就這般擅自作主,若是陛下怪罪起來……”
“眼下隻要能讓這孩子定下心來,莫要胡思亂想,甚至是對不該起念的人動念,甭管他選的人是誰,這都是好事一椿,相信陛下亦會贊同咱們。”
太後到底是經歷過太祖為男寵所惑的過來人,她比誰都心有餘悸,亦比宮中可人都要來得防備往事重演。
“那楊中書的千金,哀家見過幾次,本就屬意她為太子妃人選,隻是不想讓歆兒覺著哀家獨斷,方會把三品以上官員的女眷召入宮裏——揀選。”
見太後心中早已擬定太子妃人選,皇後隻能順從附和。
“妄身見過幾次,對她的印象甚好,就不知她那樣溫婉的性子,配上歆兒會否太過溫軟。”
“日子是他們在過,你也不必替他們操心了!”
此際,太後一心隻想快些把東宮的婚事操辦好,讓太子別再把心思擺在那個秀氣單薄,仿若女子一般的少師身上。
“母後所言甚是。”皇後微微一笑,心下卻隱約感到惴惴不安。
做為一個母親,她甚是清楚自己兒子的脾性,他這樣事先毫無預兆,便自請娶妻,這實在不太像是他的行事作風,反像是……跟誰在嘔氣似的賭氣之舉。
歆兒是在與南又寧賭氣?皇後心下難安,卻也隻能安慰自己,至少太子願意娶妃,導回正途,總比繼續與那南又寧暖昧牽扯來得好。
太子若是迎娶了太子妃,心性應當會沉定下來,東宮有了女主人,便能遏止許多禍事發生,這樣一來,太祖年間曾發生過的男寵之禍,便永不可能重蹈覆轍。
心中百思掂量,皇後卻依然無法直正心安,她就怕自己的兒子成不了一代明君,就怕太子聲望會毀在一個少年手裏。
如若有什麽法子,能徹底除去南又寧,免除後患,那該有多好……
廊上燈火搖曳,望著眼前那扇門,南又寧心下沉重,幾度抬起手,卻又提不起勇氣推開。
“公子,大人在裏頭候著呢。”捧著茶水的僕婦走來,替他推開了門,溫聲催促道。
南又寧緊提一顆心,緩步入內,目光在擺設簡單的書房裏梭巡一陣,隨後在窗邊看見負手而立的直挺身影。
每當望著父親挺如鬆的背影,他的眼眶總不自覺地泛起濕潤。
父親前半生是武將,追隨西涼大將軍一同征戰,打退南蠻軍隊,抵抗過西羌人的侵犯,火裏來刀裏去,是一條鐵錚錚的漢子。
可不知因何,二十多年前迎來了西涼盛世之後,父親放下了刀槍,竟當起了文官,成了一個不大不小談不上重要的禮部侍郎。
及長之後的記憶裏,他罕少見過父親暢快大笑,父親總是端肅著麵龐,行事有度,進退有據,這樣的父親成了他仿摹的對象。
“爹,孩兒向您請安。”南又寧喉頭微縮,聲嗓帶澀。
南至堅轉過身,在燭光映照下,那張俊朗卻飽含風霜的麵容,顯得格外柔和慈祥,與往常冷硬的模樣不太一樣。
他三歲便被送往南方懷恩寺,逢年過節方有機會回皇京相聚,因此與親族之間的感情淡薄,與爹娘之間的關係亦談不上緊密。
皇後詫異道:“歆兒,你這是怎麽了?是誰惹你不快?”
太後亦有所覺,擔憂地迎上前,道:“究竟怎麽回事?”
易承歆麵色陰沉,不見一絲笑意,劈頭便道:“皇祖母不是想幫兒娶妃嗎?那便趕緊擇日辦了吧!”
太後與皇後俱是一震,不由得互換了一個眼神。
“婚姻大事可不是兒戲,你連個合意的人選都沒有,皇祖母要怎麽給你置辦?”太後不動聲色的試探道。
“是呀,從未聽你提過哪家哪戶的千金,更遑論是能讓你掛記在心的,你這樣一張口便要咱們給你娶妃,這不是在難為咱們嗎?”皇後亦旁敲側擊。
易承歆腦海裏全是南又寧為了袁姵香頂撞自己的情景,胸口氣悶得緊,哪裏還容得下其他人的麵孔。
好,南又寧能娶妻,他當然也能!
“先前皇祖母不是誇讚過中書大人的千金嗎?那就娶她吧!”易承歆滿不在乎的說道。
原以為易承歆是有了意中人,方會主動要求置辦婚禮,怎料他竟是如此隨意,太後與皇後這下可全笑不出來。
“你隻見過人家一麵,尚未熟悉對方的長處,就打算把人娶回來當太子妃,你這也未免太過兒戲。”皇後擰眉輕斥。
“是皇祖母與母後讓我自個兒挑,那麽挑誰都一樣,隻要是你們認可的人選,不就得了?”易承歆回得桀驁,神色更是冷峻,絲毫不見半點喜色。
皇後本欲再勸說,太後忽爾一把按住了她的手,使了個眼色後,轉向易承歆笑道:“好,既然你開了這個口,那麽皇祖母便能替你妥善辦好這椿喜事。”
易承歆麵上無笑,隻是低眸抱拳,極其敢衍的謝恩,隨後便轉身離去。
待人影走遠,皇後方憂心忡忡地問道:“母後,這婚事會否定得太過草率?再說,咱們還未向陛下稟明,就這般擅自作主,若是陛下怪罪起來……”
“眼下隻要能讓這孩子定下心來,莫要胡思亂想,甚至是對不該起念的人動念,甭管他選的人是誰,這都是好事一椿,相信陛下亦會贊同咱們。”
太後到底是經歷過太祖為男寵所惑的過來人,她比誰都心有餘悸,亦比宮中可人都要來得防備往事重演。
“那楊中書的千金,哀家見過幾次,本就屬意她為太子妃人選,隻是不想讓歆兒覺著哀家獨斷,方會把三品以上官員的女眷召入宮裏——揀選。”
見太後心中早已擬定太子妃人選,皇後隻能順從附和。
“妄身見過幾次,對她的印象甚好,就不知她那樣溫婉的性子,配上歆兒會否太過溫軟。”
“日子是他們在過,你也不必替他們操心了!”
此際,太後一心隻想快些把東宮的婚事操辦好,讓太子別再把心思擺在那個秀氣單薄,仿若女子一般的少師身上。
“母後所言甚是。”皇後微微一笑,心下卻隱約感到惴惴不安。
做為一個母親,她甚是清楚自己兒子的脾性,他這樣事先毫無預兆,便自請娶妻,這實在不太像是他的行事作風,反像是……跟誰在嘔氣似的賭氣之舉。
歆兒是在與南又寧賭氣?皇後心下難安,卻也隻能安慰自己,至少太子願意娶妃,導回正途,總比繼續與那南又寧暖昧牽扯來得好。
太子若是迎娶了太子妃,心性應當會沉定下來,東宮有了女主人,便能遏止許多禍事發生,這樣一來,太祖年間曾發生過的男寵之禍,便永不可能重蹈覆轍。
心中百思掂量,皇後卻依然無法直正心安,她就怕自己的兒子成不了一代明君,就怕太子聲望會毀在一個少年手裏。
如若有什麽法子,能徹底除去南又寧,免除後患,那該有多好……
廊上燈火搖曳,望著眼前那扇門,南又寧心下沉重,幾度抬起手,卻又提不起勇氣推開。
“公子,大人在裏頭候著呢。”捧著茶水的僕婦走來,替他推開了門,溫聲催促道。
南又寧緊提一顆心,緩步入內,目光在擺設簡單的書房裏梭巡一陣,隨後在窗邊看見負手而立的直挺身影。
每當望著父親挺如鬆的背影,他的眼眶總不自覺地泛起濕潤。
父親前半生是武將,追隨西涼大將軍一同征戰,打退南蠻軍隊,抵抗過西羌人的侵犯,火裏來刀裏去,是一條鐵錚錚的漢子。
可不知因何,二十多年前迎來了西涼盛世之後,父親放下了刀槍,竟當起了文官,成了一個不大不小談不上重要的禮部侍郎。
及長之後的記憶裏,他罕少見過父親暢快大笑,父親總是端肅著麵龐,行事有度,進退有據,這樣的父親成了他仿摹的對象。
“爹,孩兒向您請安。”南又寧喉頭微縮,聲嗓帶澀。
南至堅轉過身,在燭光映照下,那張俊朗卻飽含風霜的麵容,顯得格外柔和慈祥,與往常冷硬的模樣不太一樣。
他三歲便被送往南方懷恩寺,逢年過節方有機會回皇京相聚,因此與親族之間的感情淡薄,與爹娘之間的關係亦談不上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