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江而下的劉璋,到達了此行大軍匯聚的據點-僰道縣,即將開始他征討南中的旅程。


    僰道縣,也就是後世四川的宜賓市。


    《漢書·百官公卿表》說得很明白:“列侯所食縣曰國,皇太後、皇後、公主所食曰邑,有蠻夷曰道。”因為當時聚居在宜賓的蠻夷叫‘僰人’,所以取名叫做僰道縣。


    初到僰道縣的劉璋收到一個開門紅,作為先鋒的婁發,從安上縣發來報捷文書,告知劉璋,越嶲郡夷王高遠派來奪取安上縣這個進入越嶲郡要道的旄牛夷王狼譚的帶領的大軍,在他和沈彌的合擊下,拿下了六千個首級。


    六千個叟夷的首級?


    劉璋一開始有點疑惑,根據資料,婁發不過領了千餘人前往安上縣駐守,沈彌的援軍也不過是八百人,二千人砍死了六千人?


    另外旄牛夷作為一眾大種、小種居住在旄牛道上的叟夷統稱,全部加起來也不過有個一兩萬戶,這要是在戰場上殺了六千旄牛夷的青壯,隻怕以後就沒有頂著旄牛夷稱號的部落了。


    不過他很快就想明白了是怎麽一回事。


    戰爭時期在數字上做文章,是古今中外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


    有的是誇大己方軍隊數量,先聲奪人,以達到威懾敵方,不戰而勝的作用,一般用於出征的時候。


    例如在赤壁之戰前,曹操致書孫權,恐嚇孫十萬道:“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


    有的是誇大交戰的斬獲,以恐嚇敵人,讓他們膽寒,不敢再抵抗。


    雖然秦國在商鞅變法後實行獎勵軍功政策,按照斬獲敵人首級數量計算軍功大小,論功行賞。


    這種按首級計功的製度為後世所沿用,但是要如實統計殺敵數量,在實踐中卻有相當的難度,漸漸地便形成一些通行的、不那麽較真的做法。


    在東漢末年時期已經形成了“破賊文書,以一為十”的慣例,或者說是一種潛規則。


    這一點在《三國誌·魏誌·國淵傳》有明確記載:“破賊文書,舊以一為十,及淵上首級,如其實數。太祖問其故,淵曰:‘夫征討外寇,多其斬獲之數者,欲以大武功,且示民聽也。河間在封域之內,銀等叛逆,雖克捷有功,淵竊恥之。’”


    國淵恥於在河間之地的內戰,沒有按照慣例將殺敵數量誇大至十倍上報,因而被曹操視為奇事,從這裏可見漢末虛報軍功的現象的普遍,而且看上去當政者對此也給予了相當程度的容忍。


    婁發和沈彌遞來的文書上說是殺了六千叟夷,但除個十,那就是六百多人了,這就是一個比較正常的數據了。


    “另外,婁校尉文書上請示,對在安上縣俘虜的旄牛夷如何處置,是先監管起來嗎?”跟隨劉璋征討南中的張裔,擔著接收傳遞文書的職責,他向劉璋稟告著文書上的其他內容。


    “留著幹嘛,浪費米飯。”


    正在埋頭看著南中地圖的劉璋,頭都沒有抬一下,隨口平淡的說出了一句話,給被俘虜的旄牛夷下達了絕望的審判。


    張裔皺了皺眉頭,猶豫了片刻,勸誡道:“明公,古語雲:‘殺降不可,殺俘尤不可。’再者‘殺降不武’,明公此行是為了安定南中,或可安撫降服的叟夷之心,使其日後不致生亂。”


    “非也,張君所言大謬。”


    劉璋還沒有回話,彭羕站了出來,駁斥張裔道:“蠻夷不通詩書,沒有懷揣什麽恩義之心,你對他好,他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反倒覺得你是虧欠了他,所以才對他好,甚至覺得你對他還不夠好。”


    “所以縱使明公對叟夷抱有仁愛之心,不去誅殺這些被俘虜的叟夷,這群叟夷也不會對明公感恩戴德,隻不過是一時畏懼明公的軍威,聽話一段時間,等日後大軍離開南中,又必然會生亂。”


    彭羕語重心長的告誡張裔:“夷狄,禽獸也,畏威而不懷德。”


    “這群叟夷弱勢的時候,會卑伏在我漢家麵前,但叟夷強盛的時候,則一定會寇盜我漢家。”


    “對於敢於向我漢家伸手的叟夷,唯有滅其種類,絕其苗裔,用這些叛逆的鮮血,告誡南中的其他叟夷部落,使他們永世不敢妄動。”


    “況且南中之地,亦是我漢家疆域,這些叟夷雖然是化外之人,但終究是我大漢疆土內的臣民,理應遵守我大漢的律令,謀反者,當夷三族,現在沒有牽連到他們三族,已經算是法外開恩了。”


    “明公,這群被俘虜的叟夷不僅要殺,最好還要築成京觀,方可震懾南中的其他叟夷。”


    “後麵如果還有叟夷膽敢對抗官兵,無論是降是俘,理應一律誅殺。”


    ‘伱這有點極端了。’劉璋心裏吐槽了彭羕一句。


    他之所以打算誅殺被俘虜的旄牛夷,不過是為了警示被高遠煽動,從蜀郡屬國跑到越嶲郡助陣的其他小種旄牛夷,以及青衣水流域的一眾青衣羌,讓他們心生膽顫,說不好就丟下高遠跑回蜀郡屬國了。


    可彭羕的話裏話外,竟是要一路殺到底,這就有點瘋狂了。


    殺一批,拉一批,胡蘿卜和大棒一起,才是最好的政策,一味的殺伐解決不了南中的問題。——


    益州郡,滇池縣。


    “多虧有婁司馬襲取敵營,燒毀敵軍打造的巢車和雲梯,不然滇池縣隻怕是不保。”站在城樓上的益州郡太守高頤拱手向婁七謝道。


    對於婁七這位軍司馬,他頗有好感,婁七武藝高強,帶著寥寥數人衝破圍城叟夷的追逐,將成都大軍不日南下的消息傳遞到他的手裏,讓滇池縣的軍心為之一震,堅守待援之心堅固無比。


    另外婁七在傳達完大軍即將南下的消息後,沒有離開滇池縣,而是和他一起堅守滇池縣,婁七有統兵作戰的能力,對於目前滇池縣缺乏良將的情況,做出了很好的補充。


    “高府君謬讚了,某不過是做好自家該做的事情。”婁七不敢托大,出身黔首的他,對於士人他是敬而仰之,更何況是高頤這等忠心之人。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季漢劉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花家的太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花家的太歲並收藏三國:季漢劉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