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下一杯劉璋親自倒的水酒後,沈彌看向劉璋的眼神仿佛帶著光,他拜謝道:“謝使君賜酒。”
他此刻內心澎湃不已,果如興霸所言,劉使君雄姿傑出,禮賢下士,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主。
作為半個板楯蠻的他,不要說世家大族看不起他,巴郡的黔首也是看不上他,但麵前這位劉使君,不僅不嫌棄他半個蠻夷的身份,還親自為他賜酒,這讓他恨不得此刻就為劉璋粉身碎骨。
深呼吸數口,平靜下高昂情緒的沈彌對走回首座的劉璋拱手說道:“使君,某有一件大事相告。”
說罷眼睛不經意打量著黃權和董和,以及在殿門處值守的親衛吳班。
劉璋知曉沈彌的意思,擺了擺手,笑著說道:“此間沒有外人,請文淵直言。”
聽到這話,黃權和董和沒有什麽反應,這是理所當然的,而在殿門處值守的吳班卻不由抖了個激靈。
見到劉璋這麽說,沈彌放下心來,開口道:“我有一位至交兄弟,姓婁名發,字子初,留在巴郡率領部曲,故未來覲見使君。”
“他傳來書信,說是有一人,姓劉名闔,自稱荊州別駕,來到巴地,居中聯絡巴郡大族,走訪郡縣官吏,似有異動。”
“還望使君早做準備。”
說完沈彌看向坐在上首的劉璋,等待回音,本來這件事是由甘寧來講的,畢竟甘寧和劉璋關係更近一些,親而信之。
但甘寧說他初來乍到,需要覲見之物,所以這件機密要事,就由他通稟給劉璋。
他的心中有些暖意,甘寧這是讓了天大的功勞給他,他也沒忘了婁發,將婁發提溜了出來。
坐在上首的劉璋有些吃驚,一是在甘寧到手後,他險些把劉闔這人給忘了,畢竟曆史上劉闔引起的這場興平元年的巴郡叛亂是失敗了的,在甘寧這個猛將在他手中的情況下,他料想劉闔不能成事,就把劉闔拋到腦後了。
不想這劉闔有些縱橫家的本事,在沒有甘寧、沈彌的情況下,竟然能串聯起巴郡大族和郡縣官吏。
不過細細思量下也屬正常,畢竟他父親劉焉為了立威,殺戮巴郡豪強和大族,整的巴地人人離心,不念忠義,真是坑他這個兒子。
二是他對劉表有些刮目相看,這位曆史上的坐談之客,看起來還是有些夢想,在劉焉剛剛死去,他出任益州牧,現下還沒服眾的時候,派個別駕來謀取益州,看來能在東漢末年闖出一個名堂的人果然都不簡單。
不過有一點很奇怪,府裏的主事龐靖兼著刺探各地消息的職責,從荊州傳來的消息一向是風平浪靜,沒有任何的舉動,劉表竟如此托大,不動用荊州之兵,隻靠劉闔這個別駕在巴郡煽風點火。
聽到沈彌話語的黃權和董和對視了一眼,若有所思,思索著等會來自劉璋問詢的應對之語。
片刻思索過後的劉璋整理容色,朝著沈彌謝道:“多謝文淵告知。”
他表達出對沈彌的信任,並沒有因為沈彌初來乍而到對沈彌的話有所懷疑。
“使君無需言謝,某身為使君治下之人,理當效忠使君,無所隱。”沈彌立即推辭了劉璋的感謝。
同時他對劉璋沒有因為他半個板楯蠻的出身,又是初來乍到,對他的話產生懷疑,而是展示出對他無保留的信任為之感動。
‘天下無二的明公。’沈彌此刻內心認定了劉璋,此生非劉璋不臣。
“不知此輩宵小可有定下反叛的期限。”劉璋問起了一個關鍵的問題,是他此刻最需要知曉的信息。
“本月十六左右,必當有變。”沈彌根據婁發傳遞來的消息,據實回報:“現下逆賊還在奔走聯絡,準備器械輜重,欲圖萬全。”
劉璋心中默算了下,今天是五月初三,巴郡十六日左右起兵謀逆的話,他隻有十幾天的時間去謀劃了。
當然,他需要料敵從寬,謀逆這種事情說不上一個準確時間的。
說不定,荊州別駕劉闔一拍腦袋,今天巴郡就已經起兵了,隻是這個時代沒有電話,消息傳遞到成都還需要時間。
他看向黃權和董和兩人,看看他們有什麽建議,做臣子的要給老大出主意。
“明公,當趁事未發,遣一員大將往之,彼等尚未準備充足,自然驚慌,必無不克之理。”董和說出了他的想法。
董和的想法很直接明了,就是趁著巴郡逆賊還沒準備好,讓劉璋派遣一員大將去征討,打巴郡逆賊一個措手不及,必然可以完勝。
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
這是顛撲不破的明理,有準備的上考場和沒準備的上考場,自然是有準備的勝上一籌。
黃權有不同的看法,他是巴郡人,更加了解巴郡的情況,他開口了:“明公,敢擁兵反叛的大族當屬少數,反叛的事情現在還沒有暴露出來,若是使君貿然派兵前往,恐怕巴地會為之振恐,不明白使君派兵巴地的來意。”
“到時候,劉闔此賊再一鼓動,隻怕巴郡會舉郡反叛。”
黃權難得沒有直言,他沒有說出巴地大族為什麽會振恐的原因。
劉璋心裏不由歎了口氣,他哪裏聽不出黃權話裏的深意。
為什麽巴地大族會振恐,還不是他那位便宜老爹劉焉做的好事,為了立威,屠戮巴郡大族,弄的巴郡人心惶惶。
在現在巴郡反叛還沒露到明麵的時候,劉璋這時候貿然派兵去往巴郡,說不定巴郡大族懷疑他是來立威,又如同他父親劉焉一樣殺人來了。
到時候,就像黃權說的一樣,巴郡大族中不想反的,不敢反的,怕是都要聯合起來反叛了,害怕成為下一個被屠戮滅門的家族。
黃權全心全意的為劉璋這位日後的妹夫謀劃,他接著開口說道:“明公初臨益州,唯蜀郡知曉明公的為人,恩信尚未播於巴地,若此時出兵,就算後麵拿到反叛的證據,他人或以為是明公捏造。”
“若如此行事,巴地民心恐難安撫,對明公日後的大計不利。”
董和也悟了,知曉了黃權話裏的深意,黃權的這番話十分有道理,他朝劉璋勸諫道:“公衡思慮周全,明公當可思之。”
“但也不能什麽都不做,任由巴郡局勢糜爛後,再去派兵平叛,到時兵災過後,巴郡隻怕沒有遺類,當盡量穩住不欲反叛的巴郡大族。”黃權補充了一句,他開口推舉了一個能穩定局勢的人。
“此事當和王別駕商議,讓他出麵方可。”
“若有王別駕出麵,當可拉攏不少有觀望之心的巴郡大族,使之歸順明公,不為逆賊張目。”
“如此,反叛的大族當不會太多,賊勢也不盛,待逆賊起兵後,明公遣一員大將前往,即可討平。”
劉璋點了點頭,王商作為益州士族之望,讓他出麵,是最為合適的。他手下的其他人沒有那個名望,或許巴郡出身的趙韙也可以,但估計趙韙心裏隻怕巴郡反叛鬧的不夠大。
“公衡所言,正合我心。”他肯定了黃權的謀劃。
他此刻內心澎湃不已,果如興霸所言,劉使君雄姿傑出,禮賢下士,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主。
作為半個板楯蠻的他,不要說世家大族看不起他,巴郡的黔首也是看不上他,但麵前這位劉使君,不僅不嫌棄他半個蠻夷的身份,還親自為他賜酒,這讓他恨不得此刻就為劉璋粉身碎骨。
深呼吸數口,平靜下高昂情緒的沈彌對走回首座的劉璋拱手說道:“使君,某有一件大事相告。”
說罷眼睛不經意打量著黃權和董和,以及在殿門處值守的親衛吳班。
劉璋知曉沈彌的意思,擺了擺手,笑著說道:“此間沒有外人,請文淵直言。”
聽到這話,黃權和董和沒有什麽反應,這是理所當然的,而在殿門處值守的吳班卻不由抖了個激靈。
見到劉璋這麽說,沈彌放下心來,開口道:“我有一位至交兄弟,姓婁名發,字子初,留在巴郡率領部曲,故未來覲見使君。”
“他傳來書信,說是有一人,姓劉名闔,自稱荊州別駕,來到巴地,居中聯絡巴郡大族,走訪郡縣官吏,似有異動。”
“還望使君早做準備。”
說完沈彌看向坐在上首的劉璋,等待回音,本來這件事是由甘寧來講的,畢竟甘寧和劉璋關係更近一些,親而信之。
但甘寧說他初來乍到,需要覲見之物,所以這件機密要事,就由他通稟給劉璋。
他的心中有些暖意,甘寧這是讓了天大的功勞給他,他也沒忘了婁發,將婁發提溜了出來。
坐在上首的劉璋有些吃驚,一是在甘寧到手後,他險些把劉闔這人給忘了,畢竟曆史上劉闔引起的這場興平元年的巴郡叛亂是失敗了的,在甘寧這個猛將在他手中的情況下,他料想劉闔不能成事,就把劉闔拋到腦後了。
不想這劉闔有些縱橫家的本事,在沒有甘寧、沈彌的情況下,竟然能串聯起巴郡大族和郡縣官吏。
不過細細思量下也屬正常,畢竟他父親劉焉為了立威,殺戮巴郡豪強和大族,整的巴地人人離心,不念忠義,真是坑他這個兒子。
二是他對劉表有些刮目相看,這位曆史上的坐談之客,看起來還是有些夢想,在劉焉剛剛死去,他出任益州牧,現下還沒服眾的時候,派個別駕來謀取益州,看來能在東漢末年闖出一個名堂的人果然都不簡單。
不過有一點很奇怪,府裏的主事龐靖兼著刺探各地消息的職責,從荊州傳來的消息一向是風平浪靜,沒有任何的舉動,劉表竟如此托大,不動用荊州之兵,隻靠劉闔這個別駕在巴郡煽風點火。
聽到沈彌話語的黃權和董和對視了一眼,若有所思,思索著等會來自劉璋問詢的應對之語。
片刻思索過後的劉璋整理容色,朝著沈彌謝道:“多謝文淵告知。”
他表達出對沈彌的信任,並沒有因為沈彌初來乍而到對沈彌的話有所懷疑。
“使君無需言謝,某身為使君治下之人,理當效忠使君,無所隱。”沈彌立即推辭了劉璋的感謝。
同時他對劉璋沒有因為他半個板楯蠻的出身,又是初來乍到,對他的話產生懷疑,而是展示出對他無保留的信任為之感動。
‘天下無二的明公。’沈彌此刻內心認定了劉璋,此生非劉璋不臣。
“不知此輩宵小可有定下反叛的期限。”劉璋問起了一個關鍵的問題,是他此刻最需要知曉的信息。
“本月十六左右,必當有變。”沈彌根據婁發傳遞來的消息,據實回報:“現下逆賊還在奔走聯絡,準備器械輜重,欲圖萬全。”
劉璋心中默算了下,今天是五月初三,巴郡十六日左右起兵謀逆的話,他隻有十幾天的時間去謀劃了。
當然,他需要料敵從寬,謀逆這種事情說不上一個準確時間的。
說不定,荊州別駕劉闔一拍腦袋,今天巴郡就已經起兵了,隻是這個時代沒有電話,消息傳遞到成都還需要時間。
他看向黃權和董和兩人,看看他們有什麽建議,做臣子的要給老大出主意。
“明公,當趁事未發,遣一員大將往之,彼等尚未準備充足,自然驚慌,必無不克之理。”董和說出了他的想法。
董和的想法很直接明了,就是趁著巴郡逆賊還沒準備好,讓劉璋派遣一員大將去征討,打巴郡逆賊一個措手不及,必然可以完勝。
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
這是顛撲不破的明理,有準備的上考場和沒準備的上考場,自然是有準備的勝上一籌。
黃權有不同的看法,他是巴郡人,更加了解巴郡的情況,他開口了:“明公,敢擁兵反叛的大族當屬少數,反叛的事情現在還沒有暴露出來,若是使君貿然派兵前往,恐怕巴地會為之振恐,不明白使君派兵巴地的來意。”
“到時候,劉闔此賊再一鼓動,隻怕巴郡會舉郡反叛。”
黃權難得沒有直言,他沒有說出巴地大族為什麽會振恐的原因。
劉璋心裏不由歎了口氣,他哪裏聽不出黃權話裏的深意。
為什麽巴地大族會振恐,還不是他那位便宜老爹劉焉做的好事,為了立威,屠戮巴郡大族,弄的巴郡人心惶惶。
在現在巴郡反叛還沒露到明麵的時候,劉璋這時候貿然派兵去往巴郡,說不定巴郡大族懷疑他是來立威,又如同他父親劉焉一樣殺人來了。
到時候,就像黃權說的一樣,巴郡大族中不想反的,不敢反的,怕是都要聯合起來反叛了,害怕成為下一個被屠戮滅門的家族。
黃權全心全意的為劉璋這位日後的妹夫謀劃,他接著開口說道:“明公初臨益州,唯蜀郡知曉明公的為人,恩信尚未播於巴地,若此時出兵,就算後麵拿到反叛的證據,他人或以為是明公捏造。”
“若如此行事,巴地民心恐難安撫,對明公日後的大計不利。”
董和也悟了,知曉了黃權話裏的深意,黃權的這番話十分有道理,他朝劉璋勸諫道:“公衡思慮周全,明公當可思之。”
“但也不能什麽都不做,任由巴郡局勢糜爛後,再去派兵平叛,到時兵災過後,巴郡隻怕沒有遺類,當盡量穩住不欲反叛的巴郡大族。”黃權補充了一句,他開口推舉了一個能穩定局勢的人。
“此事當和王別駕商議,讓他出麵方可。”
“若有王別駕出麵,當可拉攏不少有觀望之心的巴郡大族,使之歸順明公,不為逆賊張目。”
“如此,反叛的大族當不會太多,賊勢也不盛,待逆賊起兵後,明公遣一員大將前往,即可討平。”
劉璋點了點頭,王商作為益州士族之望,讓他出麵,是最為合適的。他手下的其他人沒有那個名望,或許巴郡出身的趙韙也可以,但估計趙韙心裏隻怕巴郡反叛鬧的不夠大。
“公衡所言,正合我心。”他肯定了黃權的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