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商量好,顧雲明夫妻倆先回東山,辭職、找工人來裝修、招工。
而李浩宇則找了朱院長,領他去樊樓兜了一圈,將自己的想法跟朱院長細說了一遍,朱院長連連擺手:“你自己開店就可以了,剛聽你說,和廚師長、經理各占點股份挺好的,我就不參與了,不合適。
我呢,隻要你這裏開起來,我保證給你拉來客源,不需要你什麽報答,給我搞一張金卡,我進來能打個折就是了。”
朱院長也知道,這飯店要是開出來,憑剛才李浩宇說的裝修、菜式、管理,肯定會在周邊一炮而紅的,關鍵這邊附近真沒有合適的飯店,這邊一開,客源肯定沒問題的,自己也就是說說罷了,幫不上什麽忙的。
“哪個需要你親自出麵啊,”李浩宇笑道:“家裏隨便出個身份證就好了,隻要這人不在體製內就可以了。
老弟,我也不是白給你股份的,是要叫你幹活的啊,這店開在這裏,三教九流不得照應到,你也知道,我沒什麽人脈的,但你不同啊,人吃五穀雜糧,哪個不會生病?自己不生病,家人、親朋好友哪家沒有幾個,哪家不會用得上醫院的?你的人脈比我不知道廣多少倍呢。
你放心,我也不可能次次都讓你出麵做這些小事,但你可以請人家來這裏吃個飯,或者人家請你的時候,你介紹到這裏,都是聰明人,到時我進你們包廂敬個酒遞支煙,大家不都是朋友了嗎?
以後這些人就我自己去處了,你就當是幫兄弟了吧。”
千說萬說,朱院長最後“勉強”同意,說是叫自家姐夫來做這個合夥人,姐夫是在村裏私人廠裏上班的,老實人。
這姐夫和朱院長之間怎麽處理,李浩宇一點都不想知道,反正他目的達到就行。
於是,樊樓的事情就這麽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周迎春除了負責出錢、安排錢會計兩個公司做賬、安排顧雲明夫妻倆住宿外,其餘事情她就基本不關心了,自己環宇的事情也很多啊。
以前在碼頭,李浩宇除了收紗頭外,就是來碼頭幫忙,特別出貨這一塊,基本上都是他在負責。
加上當時還有個費清勇、熱情的二哥在,後期的出貨,就基本上交給了二哥。
現在好了,二哥去做中介了。
李浩宇呢,忙得飛起:紗頭生意不肯丟,因為那個生意來錢還是挺快的,基本上屬於左手倒右手,從廠裏拉了貨到禾城,馬上就過手給莫老板,也不要動賣貨的腦筋,賺的還不少,又有周父在一邊幫襯,李浩宇怎麽舍得把這生意扔掉。
當然,現在的規模在縮小,因為很多紡織廠改製的改製,賣掉的賣掉,都在變私營,私營的廠,哪可能還像以前,一個倉庫大約報個數,就給你拉走了,人家現在自己也親自找銷路了,還要貨比三家,誰家出錢多賣給誰家,李浩宇這邊的利潤就很薄了。
看來這紗頭生意也做不了多久了,但現在還有得賺,那就繼續做,隻是比以前少跑了幾次。
兩所學校他倒是經常去,和校長(院長)、老師們聊聊天,關心關心孩子們學習的情況,寒暑假還要抽空檢修線路。但這活畢竟工作量不大,幾天就能忙完。
除了這兩樁活之外,李浩宇現在的重心在島上,那是自家造的房子,所謂衣錦還鄉,李浩宇這點還是很看重的,自家在市裏討生活,島上人都知道李家賺了大錢了,這房子肯定要好好地建的啊。
加上還有大伯那三間平方呢,大伯一開始來了一次,帶了一大袋香煙,還給了周父一筆錢,然後,這監工的活,也成了李浩宇和周父的了。
兩幢房子建造,建好毛坯後,還要裝修,花的時間、精力也不少的。
現在又加上樊樓的裝修、營業執照申領等等,李浩宇簡直忙得神龍見首不見尾。
幸虧現在有手機,還能知道他的行蹤。
時間就在這樣忙忙碌碌中過去,進入了六月份,李家的房子終於建好,明天就是圓屋的日子。
按照島上的習慣,圓屋這天,兒媳婦娘家要送糕點饅頭、豬腿整魚等這些來賀喜的。
豬腿得要豬後腿、整魚得要鯉魚。
禾成人還真沒有吃鯉魚的,認為鯉魚很腥,沒有本地的鯽魚、桂魚等魚好吃,但鯉魚彩頭好,能躍龍門嘛。
這事顧雲明跟周迎春說過,周母費秋英在湖城,周父一個大老爺們不懂如何操辦,顧雲明的意思是他家來搞,畢竟周迎春是顧家的幹女兒,顧家操辦,也在情理之中。
哪知道費秋英在五月底就回了禾城,到了環宇。
周迎春很是驚喜,忙不迭問老媽,怎麽一個人回來了,小侄子怎麽辦?
“雲燕媽媽來湖城替我一個月。到六月底再換回來。”
“她媽媽不是做生意的嗎?有那麽多時間在湖城?”周迎春很是奇怪。
經過費秋英解釋才知道是怎麽回事,原來顧雲燕爸爸現在已經是教育局的副局長了,領導幹部的家屬,做生意有點影響不好,這生意本就是小本生意,幹脆不做了。
本來還有個小女兒要照顧,但去年顧雲燕妹妹考了大學出去讀書了,現在家裏就老倆口,這不,想外孫了,就去湖城了。
估計也有催生的意思在裏麵。
費秋英回來,這圓屋的東西,那就她來操辦了。不僅女兒家辦了一份,連大伯的也辦了一份。
顧家也沒有因為費秋英辦了自家就沒辦,還是也搞了一份,因此,圓屋那天,李家接到了兩份禮物。
這些東西裏,除了豬腿魚之外,大多是小東西,象饅頭(北方叫包子)、糕點、水果、糖果、瓜子、長生果等,這些東西是要當場發給來看新房子的老人、婦女、孩子的。
周、顧兩家準備的東西量都很大,加上是兩份,來的島民不管男女老少,見著有份,李家還貼心地用紅色的塑料袋,一份一份地給裝好了,專門安排吳月華分發這些東西。
一時間,李家新宅一片歡聲笑語。
李家新宅四開間,兩層樓,建成的樓房有點歐式風格,人稱李家小洋樓。
島上人知道這是李雪琴和悅悅的房子,都在心裏想,女兒的房子都造的這麽好,不知道兒子(李佳澤)那房子,以後要造成什麽樣的,難不成,象天安門一樣?
島上人,都認為天安門是世上建築的頭把交椅。
而李浩宇則找了朱院長,領他去樊樓兜了一圈,將自己的想法跟朱院長細說了一遍,朱院長連連擺手:“你自己開店就可以了,剛聽你說,和廚師長、經理各占點股份挺好的,我就不參與了,不合適。
我呢,隻要你這裏開起來,我保證給你拉來客源,不需要你什麽報答,給我搞一張金卡,我進來能打個折就是了。”
朱院長也知道,這飯店要是開出來,憑剛才李浩宇說的裝修、菜式、管理,肯定會在周邊一炮而紅的,關鍵這邊附近真沒有合適的飯店,這邊一開,客源肯定沒問題的,自己也就是說說罷了,幫不上什麽忙的。
“哪個需要你親自出麵啊,”李浩宇笑道:“家裏隨便出個身份證就好了,隻要這人不在體製內就可以了。
老弟,我也不是白給你股份的,是要叫你幹活的啊,這店開在這裏,三教九流不得照應到,你也知道,我沒什麽人脈的,但你不同啊,人吃五穀雜糧,哪個不會生病?自己不生病,家人、親朋好友哪家沒有幾個,哪家不會用得上醫院的?你的人脈比我不知道廣多少倍呢。
你放心,我也不可能次次都讓你出麵做這些小事,但你可以請人家來這裏吃個飯,或者人家請你的時候,你介紹到這裏,都是聰明人,到時我進你們包廂敬個酒遞支煙,大家不都是朋友了嗎?
以後這些人就我自己去處了,你就當是幫兄弟了吧。”
千說萬說,朱院長最後“勉強”同意,說是叫自家姐夫來做這個合夥人,姐夫是在村裏私人廠裏上班的,老實人。
這姐夫和朱院長之間怎麽處理,李浩宇一點都不想知道,反正他目的達到就行。
於是,樊樓的事情就這麽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周迎春除了負責出錢、安排錢會計兩個公司做賬、安排顧雲明夫妻倆住宿外,其餘事情她就基本不關心了,自己環宇的事情也很多啊。
以前在碼頭,李浩宇除了收紗頭外,就是來碼頭幫忙,特別出貨這一塊,基本上都是他在負責。
加上當時還有個費清勇、熱情的二哥在,後期的出貨,就基本上交給了二哥。
現在好了,二哥去做中介了。
李浩宇呢,忙得飛起:紗頭生意不肯丟,因為那個生意來錢還是挺快的,基本上屬於左手倒右手,從廠裏拉了貨到禾城,馬上就過手給莫老板,也不要動賣貨的腦筋,賺的還不少,又有周父在一邊幫襯,李浩宇怎麽舍得把這生意扔掉。
當然,現在的規模在縮小,因為很多紡織廠改製的改製,賣掉的賣掉,都在變私營,私營的廠,哪可能還像以前,一個倉庫大約報個數,就給你拉走了,人家現在自己也親自找銷路了,還要貨比三家,誰家出錢多賣給誰家,李浩宇這邊的利潤就很薄了。
看來這紗頭生意也做不了多久了,但現在還有得賺,那就繼續做,隻是比以前少跑了幾次。
兩所學校他倒是經常去,和校長(院長)、老師們聊聊天,關心關心孩子們學習的情況,寒暑假還要抽空檢修線路。但這活畢竟工作量不大,幾天就能忙完。
除了這兩樁活之外,李浩宇現在的重心在島上,那是自家造的房子,所謂衣錦還鄉,李浩宇這點還是很看重的,自家在市裏討生活,島上人都知道李家賺了大錢了,這房子肯定要好好地建的啊。
加上還有大伯那三間平方呢,大伯一開始來了一次,帶了一大袋香煙,還給了周父一筆錢,然後,這監工的活,也成了李浩宇和周父的了。
兩幢房子建造,建好毛坯後,還要裝修,花的時間、精力也不少的。
現在又加上樊樓的裝修、營業執照申領等等,李浩宇簡直忙得神龍見首不見尾。
幸虧現在有手機,還能知道他的行蹤。
時間就在這樣忙忙碌碌中過去,進入了六月份,李家的房子終於建好,明天就是圓屋的日子。
按照島上的習慣,圓屋這天,兒媳婦娘家要送糕點饅頭、豬腿整魚等這些來賀喜的。
豬腿得要豬後腿、整魚得要鯉魚。
禾成人還真沒有吃鯉魚的,認為鯉魚很腥,沒有本地的鯽魚、桂魚等魚好吃,但鯉魚彩頭好,能躍龍門嘛。
這事顧雲明跟周迎春說過,周母費秋英在湖城,周父一個大老爺們不懂如何操辦,顧雲明的意思是他家來搞,畢竟周迎春是顧家的幹女兒,顧家操辦,也在情理之中。
哪知道費秋英在五月底就回了禾城,到了環宇。
周迎春很是驚喜,忙不迭問老媽,怎麽一個人回來了,小侄子怎麽辦?
“雲燕媽媽來湖城替我一個月。到六月底再換回來。”
“她媽媽不是做生意的嗎?有那麽多時間在湖城?”周迎春很是奇怪。
經過費秋英解釋才知道是怎麽回事,原來顧雲燕爸爸現在已經是教育局的副局長了,領導幹部的家屬,做生意有點影響不好,這生意本就是小本生意,幹脆不做了。
本來還有個小女兒要照顧,但去年顧雲燕妹妹考了大學出去讀書了,現在家裏就老倆口,這不,想外孫了,就去湖城了。
估計也有催生的意思在裏麵。
費秋英回來,這圓屋的東西,那就她來操辦了。不僅女兒家辦了一份,連大伯的也辦了一份。
顧家也沒有因為費秋英辦了自家就沒辦,還是也搞了一份,因此,圓屋那天,李家接到了兩份禮物。
這些東西裏,除了豬腿魚之外,大多是小東西,象饅頭(北方叫包子)、糕點、水果、糖果、瓜子、長生果等,這些東西是要當場發給來看新房子的老人、婦女、孩子的。
周、顧兩家準備的東西量都很大,加上是兩份,來的島民不管男女老少,見著有份,李家還貼心地用紅色的塑料袋,一份一份地給裝好了,專門安排吳月華分發這些東西。
一時間,李家新宅一片歡聲笑語。
李家新宅四開間,兩層樓,建成的樓房有點歐式風格,人稱李家小洋樓。
島上人知道這是李雪琴和悅悅的房子,都在心裏想,女兒的房子都造的這麽好,不知道兒子(李佳澤)那房子,以後要造成什麽樣的,難不成,象天安門一樣?
島上人,都認為天安門是世上建築的頭把交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