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閣下,對於您精闢獨到的分析和預測我十分欽佩,不過就目前的形勢來看貴國的情形似乎很不妙,不僅在沿海最富裕的地區喪失大片領土,而且在朝鮮戰場損失慘重,請問貴國下一步會採取哪些具體措施來擺脫目前的困境?您不認為戰爭繼續打下去情況會更糟嗎?”一位碧目金髮,年輕英俊的訪問團成員不禮貌地打斷了田達維的講話,毫不客氣地直接問到了一個尷尬的問題。
田達維側身問了一下身邊的翻譯,翻譯告訴他發問的人是德國紅十字會成員薩蘭奇。田達維聽後深深地注視了他一眼,寓意深長地說:“這位先生可能還不太了解我黨的歷史,那就讓我來告訴你,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從戰火中成長起來的組織,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它就沒有停止過流血與犧牲,在長期的鬥爭中它積累了豐富的應對各種困境和失敗的經驗智慧,最後從一個十幾人的小黨派成長為擁有百萬雄師的執政黨。眼前中國所麵臨的危機在你看來很嚴重,但是在我看來比紅軍時期的三次反圍剿所麵臨的危急形勢要好多了,那時候共產黨的早期締造者們率領剛剛創建不久的紅軍在重重圍困之中尚且能殺出一條血路,今天作為後人我們擁有更多的資源和力量隻會比前輩做得更好。有道是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最危急的時刻,恰恰也是轉機即將到來的時刻,至於我們下一步的具體措施,你可以拭目以待。”
第五章 商業外交
古城埃森位於德國北萊茵-威斯伐倫州,在魯爾河與萊茵—黑爾訥運河之間的丘陵地帶,是聞名遐邇的魯爾工業區心髒。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北達明斯特,南通杜塞道夫,西連杜伊斯堡,東接波鴻,多特蒙德。距荷蘭,比利時,法國,盧森堡咫尺之遙,是德國第六大城市,即使是本州首府杜塞道夫也望塵莫及。
埃森是德國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城內有不少文物古蹟,其中最負勝名的要算與這座城市同齡的明斯特大教堂。始建於公元852年,歷史上經歷兩次大火,兩次重建,惟是如此更顯其跨世紀融古貫今的藝術魅力,哥德式建築和近代的藝術裝飾交相輝映,其風貌在歐洲教堂中具有獨特代表性。如今仍巋然聳立在最繁華的商業街旁。不過埃森之所以聞名天下不是因為它的地理位置和古蹟,而是它曾經是德國軍火大王克魯伯家族的搖籃。克魯伯家族生產的大炮曾幫助俾斯麥在19世紀中葉先後戰勝了奧地利和法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克魯伯家族靠軍火生產和交易大發橫財,曾為德國軍隊製造大炮、裝甲車、坦克、潛艇和各種輕武器。因此埃森在過去又曾被稱為“德國的兵工廠”。現在,這裏還設立有許多國際工業聯合組織的辦事處,每年還有許多大型的國際展覽會在這裏舉行。
limbeckerstrass是埃森商業中心的一條街道,街道兩旁綠樹成蔭,商賈雲集,店鋪明亮整潔,是喜愛恬靜的遊人購物採買的首選場所,街的兩側匯集了各種風格的商店,行人來來往往,卻仍然於喧譁中不失一份清涼恬靜的優雅。一位老婦人坐在街邊的休憩長椅上,一邊悠閑地吃著點心,一邊享受著明媚陽光的沐浴。誰也不會想到這個看似不起眼的老婦人是赫赫有名的軍火巨頭拜爾家族的掌門人費南丁太太。
拜爾家族公司主要從事軍火生產,是僅次於克魯伯家族的德國第二大軍火巨頭,也是北約和聯邦國防軍最大的供貨商之一,擁有11000名員工,年營業額達15億歐元,提供生產最先進的武器軍備,包括精確飛彈,智能槍械。他們業務量要取決於德國和西方其它國家的軍費預算,也牽涉到對哪些國家可以出口,他們與政界的關係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早期的拜爾公司主要從事火藥生產,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使用的火藥,有將近一半是由拜爾公司供應的。不過今天的拜爾公司更像是一株巨大的根深葉茂的樹,其勢力範圍的分布,遍及工業、鐵路、石油、航空、銀行、飛機製造、醫藥、保險、化學、食品、電視、電腦等每個領域。作為這個龐大家族的掌門人,費南丁太太在商業界有著“不老常青藤”的美譽。對輿論界,費南丁太太總是微笑著保持距離。她對政治感興趣,但從不發表議論。她也前往達沃斯的世界經濟論壇,但不露麵,不提問題。她跟部長們和企業巨頭們也談話,但總是在大廳的角落裏,吃飯時,或音樂會後。她像母親照顧孩子一樣細心嗬護著拜爾公司,競爭對手們要吃掉它,債主們要打碎它……在這一個個的漩渦裏,她微笑著,一步一步地走過來,把拜爾公司從一個地區企業發展成為跨國集團。
費南丁太太成功的秘訣其實很簡單,她從不幹預集團的具體業務。但她總能尋找到一些合適的人,由他們來物色各方麵的人才把事情做好。她通過人事政策給予集團內部以充分的諧調,以至外界常說這個集團“任人唯親”。不過她不在乎外界怎麽說,她喜歡把自己的員工當孩子,也喜歡讓家族的孩子們成為自己的員工,她寵他們,但決不溺愛。工作時間她是一個精明的總裁,但更多時候她像一個慈祥的祖母。此時此刻,看似悠閑的她正在擔心牽掛著遠在中國的外孫薩蘭奇,那是她的驕傲,也是她的掌上明珠。長時間沒有得到他的消息,讓她開始懷疑派薩蘭奇到戰火紛飛的東方去冒這麽大的風險是不是明智……
田達維側身問了一下身邊的翻譯,翻譯告訴他發問的人是德國紅十字會成員薩蘭奇。田達維聽後深深地注視了他一眼,寓意深長地說:“這位先生可能還不太了解我黨的歷史,那就讓我來告訴你,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從戰火中成長起來的組織,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它就沒有停止過流血與犧牲,在長期的鬥爭中它積累了豐富的應對各種困境和失敗的經驗智慧,最後從一個十幾人的小黨派成長為擁有百萬雄師的執政黨。眼前中國所麵臨的危機在你看來很嚴重,但是在我看來比紅軍時期的三次反圍剿所麵臨的危急形勢要好多了,那時候共產黨的早期締造者們率領剛剛創建不久的紅軍在重重圍困之中尚且能殺出一條血路,今天作為後人我們擁有更多的資源和力量隻會比前輩做得更好。有道是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最危急的時刻,恰恰也是轉機即將到來的時刻,至於我們下一步的具體措施,你可以拭目以待。”
第五章 商業外交
古城埃森位於德國北萊茵-威斯伐倫州,在魯爾河與萊茵—黑爾訥運河之間的丘陵地帶,是聞名遐邇的魯爾工業區心髒。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北達明斯特,南通杜塞道夫,西連杜伊斯堡,東接波鴻,多特蒙德。距荷蘭,比利時,法國,盧森堡咫尺之遙,是德國第六大城市,即使是本州首府杜塞道夫也望塵莫及。
埃森是德國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城內有不少文物古蹟,其中最負勝名的要算與這座城市同齡的明斯特大教堂。始建於公元852年,歷史上經歷兩次大火,兩次重建,惟是如此更顯其跨世紀融古貫今的藝術魅力,哥德式建築和近代的藝術裝飾交相輝映,其風貌在歐洲教堂中具有獨特代表性。如今仍巋然聳立在最繁華的商業街旁。不過埃森之所以聞名天下不是因為它的地理位置和古蹟,而是它曾經是德國軍火大王克魯伯家族的搖籃。克魯伯家族生產的大炮曾幫助俾斯麥在19世紀中葉先後戰勝了奧地利和法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克魯伯家族靠軍火生產和交易大發橫財,曾為德國軍隊製造大炮、裝甲車、坦克、潛艇和各種輕武器。因此埃森在過去又曾被稱為“德國的兵工廠”。現在,這裏還設立有許多國際工業聯合組織的辦事處,每年還有許多大型的國際展覽會在這裏舉行。
limbeckerstrass是埃森商業中心的一條街道,街道兩旁綠樹成蔭,商賈雲集,店鋪明亮整潔,是喜愛恬靜的遊人購物採買的首選場所,街的兩側匯集了各種風格的商店,行人來來往往,卻仍然於喧譁中不失一份清涼恬靜的優雅。一位老婦人坐在街邊的休憩長椅上,一邊悠閑地吃著點心,一邊享受著明媚陽光的沐浴。誰也不會想到這個看似不起眼的老婦人是赫赫有名的軍火巨頭拜爾家族的掌門人費南丁太太。
拜爾家族公司主要從事軍火生產,是僅次於克魯伯家族的德國第二大軍火巨頭,也是北約和聯邦國防軍最大的供貨商之一,擁有11000名員工,年營業額達15億歐元,提供生產最先進的武器軍備,包括精確飛彈,智能槍械。他們業務量要取決於德國和西方其它國家的軍費預算,也牽涉到對哪些國家可以出口,他們與政界的關係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早期的拜爾公司主要從事火藥生產,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使用的火藥,有將近一半是由拜爾公司供應的。不過今天的拜爾公司更像是一株巨大的根深葉茂的樹,其勢力範圍的分布,遍及工業、鐵路、石油、航空、銀行、飛機製造、醫藥、保險、化學、食品、電視、電腦等每個領域。作為這個龐大家族的掌門人,費南丁太太在商業界有著“不老常青藤”的美譽。對輿論界,費南丁太太總是微笑著保持距離。她對政治感興趣,但從不發表議論。她也前往達沃斯的世界經濟論壇,但不露麵,不提問題。她跟部長們和企業巨頭們也談話,但總是在大廳的角落裏,吃飯時,或音樂會後。她像母親照顧孩子一樣細心嗬護著拜爾公司,競爭對手們要吃掉它,債主們要打碎它……在這一個個的漩渦裏,她微笑著,一步一步地走過來,把拜爾公司從一個地區企業發展成為跨國集團。
費南丁太太成功的秘訣其實很簡單,她從不幹預集團的具體業務。但她總能尋找到一些合適的人,由他們來物色各方麵的人才把事情做好。她通過人事政策給予集團內部以充分的諧調,以至外界常說這個集團“任人唯親”。不過她不在乎外界怎麽說,她喜歡把自己的員工當孩子,也喜歡讓家族的孩子們成為自己的員工,她寵他們,但決不溺愛。工作時間她是一個精明的總裁,但更多時候她像一個慈祥的祖母。此時此刻,看似悠閑的她正在擔心牽掛著遠在中國的外孫薩蘭奇,那是她的驕傲,也是她的掌上明珠。長時間沒有得到他的消息,讓她開始懷疑派薩蘭奇到戰火紛飛的東方去冒這麽大的風險是不是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