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年村?看著有點熟悉,就想起來是在那張古地圖上見過萬年兩個字,就是這裏沒錯了。
石牌左右兩邊有兩個挑簷,挑簷下依舊是祥雲的磚雕,再往下左右兩邊也是兩個更大一點的挑簷,兩層挑簷依次往下間隔三米。
這層的挑簷下方除了石雕以外還有兩扇已經封死的偏門。石牌下麵的正門原本應該是有門的,但也已經被拆卸走了,隻剩下個拱形門洞。
我繼續往下遊,去巴拉河底的淤泥,淤泥非常厚也非常鬆軟觸感有點類似於在抓屎,沉積物一攪動就浮了上來還帶起來了一些不知名的透明蟲子,讓人頭皮發麻。摸了幾下就摸到了幾塊磚。
這裏的城磚已經倒塌了,我突然就想到了“圍城”這個詞,千年之前這裏是想困住什麽呢,被困的東西是否終究還是逃離了呢。
水下交流最困難的一點是沒辦法說話,隻能用一些很簡單的肢體語言。
‘城門’這個詞表達起來太複雜了,在我做了幾個動作以後,大家像看神經病一樣看我,最終決定還是放棄。
直接在金辰安的手掌上寫了‘城門’二字,但他什麽表示也沒有,做了個繼續前進的指示。
為了防止我跟老楊背後搞小動作逃跑,我跟他被其他成員分開了,老楊大概又忘記了我們是被綁的身份,興奮的遊在他們隊伍當中。
我在想老楊是不是敵方的特務,假如我是敵方,我應該不要這樣的特務。
顯然我們現在已經偏離了當初周教授進入白家祠堂的路線了。至少他當時並沒有發現這座城門,又或者,他也發現了,但覺得不重要,所以並沒有敘述。
進了城門沒一會兩邊就出現了原村民的房子,都是些低矮的江南式水鄉建築。
在這些建築的中間有一條寬四米,深三米左右的溝壑一直往前延伸,那是曾經的小溪。
當時進水的速度應該很慢,所以屋頂牆垣都完好無損,隻有零星一些瓦片呈現出年久失修的樣子。從半開的房門往裏看,木質家具都還在,樓底板上還懸掛著竹籃,竹籃就在水裏這麽懸掛著,沒有浮上去,也沒有脫離鉤子,竟然達成了一種平衡。上樓的木質樓梯也完好無損,但不能走人,人一上去就爛了。
在水裏穿水肺遊的速度比走路那是快了不知道多少倍,整個村子規模不大,就是比較分散,我還真怕遇到站在水底的屍體,你們沒有打撈過淹死的人,不知道那種屍體的可怕。可怕也就算了,關鍵是也不知道那東西的戰鬥力如何。在水裏,我的戰鬥力,肯定是零蛋。
我小時候在水庫邊見過那種被淹死的屍體,那時候村裏的一位姑娘為了愛情尋了短見,撈上來的時候已經成了巨人觀了,家裏人嫌丟人,用竹席一卷就草草埋在水庫邊的土丘裏了。聽說埋的時候,屍體的腳怎麽都蓋不住,他家裏人一鐵鍬給敲進去的,再後來也不知道是報應還是怎麽了,這一家人都相繼去世了,現在已經絕戶了。
就在我神遊的時候,有人用手電朝我晃了晃,我遊過去一看,白家大祠堂,找到了!
這跟我想的不一樣,我覺著怎麽著都得千辛萬苦然後來去好幾趟,曆經九九八十一難,折兵損將的才能找到,這怎麽輕輕鬆鬆就找到了呢。寫小說都比這個跌宕起伏,但現實就是這樣,沒多少誇張的伏筆跟懸念,就這麽輕輕鬆鬆的就找到了。
我有一種不真實感,杵在門口不進去,直到他們給我看了上麵反饋下來的水下成像情況,我才明白。他們把這裏的情況掃描上去,然後上麵的技術人員處理以後又反饋回來。怪不得城門那會沒人理我,原來看的比我清楚。大概古人也沒想到現在的技術可以這麽發達。
從畫麵上來看,這個祠堂的規模實在太大了,粗略估算占地麵積該有三千多個平方,從一個祠堂的建築規模可以看到一個姓氏的曆史背景、社會經濟等情況,可想而知當時白氏家族有多興盛。
在這樣的村落裏出現這樣的家族祠堂,隻能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這個村裏的人都是白家的人,那我怎麽就混成這個鬼樣了呢?
這祠堂坐北朝南是磚木式三進五開間四合院式,由門廊,中堂,後堂及兩側廂房組成。粗略數了下,共有大小祠屋36間。祠堂共三進,每進漸次高起。一進為門廳,二進為仰止堂,三進是正祠堂。
其實我可以直接從正祠堂進入,但我想看看我們白家曾經的繁榮昌盛就轉去大門,門首為磚木結構五鳳樓,歇山頂,青瓦覆蓋。
歇山頂下有一牌匾,上書“白氏宗祠”。
石牌左右兩邊有兩個挑簷,挑簷下依舊是祥雲的磚雕,再往下左右兩邊也是兩個更大一點的挑簷,兩層挑簷依次往下間隔三米。
這層的挑簷下方除了石雕以外還有兩扇已經封死的偏門。石牌下麵的正門原本應該是有門的,但也已經被拆卸走了,隻剩下個拱形門洞。
我繼續往下遊,去巴拉河底的淤泥,淤泥非常厚也非常鬆軟觸感有點類似於在抓屎,沉積物一攪動就浮了上來還帶起來了一些不知名的透明蟲子,讓人頭皮發麻。摸了幾下就摸到了幾塊磚。
這裏的城磚已經倒塌了,我突然就想到了“圍城”這個詞,千年之前這裏是想困住什麽呢,被困的東西是否終究還是逃離了呢。
水下交流最困難的一點是沒辦法說話,隻能用一些很簡單的肢體語言。
‘城門’這個詞表達起來太複雜了,在我做了幾個動作以後,大家像看神經病一樣看我,最終決定還是放棄。
直接在金辰安的手掌上寫了‘城門’二字,但他什麽表示也沒有,做了個繼續前進的指示。
為了防止我跟老楊背後搞小動作逃跑,我跟他被其他成員分開了,老楊大概又忘記了我們是被綁的身份,興奮的遊在他們隊伍當中。
我在想老楊是不是敵方的特務,假如我是敵方,我應該不要這樣的特務。
顯然我們現在已經偏離了當初周教授進入白家祠堂的路線了。至少他當時並沒有發現這座城門,又或者,他也發現了,但覺得不重要,所以並沒有敘述。
進了城門沒一會兩邊就出現了原村民的房子,都是些低矮的江南式水鄉建築。
在這些建築的中間有一條寬四米,深三米左右的溝壑一直往前延伸,那是曾經的小溪。
當時進水的速度應該很慢,所以屋頂牆垣都完好無損,隻有零星一些瓦片呈現出年久失修的樣子。從半開的房門往裏看,木質家具都還在,樓底板上還懸掛著竹籃,竹籃就在水裏這麽懸掛著,沒有浮上去,也沒有脫離鉤子,竟然達成了一種平衡。上樓的木質樓梯也完好無損,但不能走人,人一上去就爛了。
在水裏穿水肺遊的速度比走路那是快了不知道多少倍,整個村子規模不大,就是比較分散,我還真怕遇到站在水底的屍體,你們沒有打撈過淹死的人,不知道那種屍體的可怕。可怕也就算了,關鍵是也不知道那東西的戰鬥力如何。在水裏,我的戰鬥力,肯定是零蛋。
我小時候在水庫邊見過那種被淹死的屍體,那時候村裏的一位姑娘為了愛情尋了短見,撈上來的時候已經成了巨人觀了,家裏人嫌丟人,用竹席一卷就草草埋在水庫邊的土丘裏了。聽說埋的時候,屍體的腳怎麽都蓋不住,他家裏人一鐵鍬給敲進去的,再後來也不知道是報應還是怎麽了,這一家人都相繼去世了,現在已經絕戶了。
就在我神遊的時候,有人用手電朝我晃了晃,我遊過去一看,白家大祠堂,找到了!
這跟我想的不一樣,我覺著怎麽著都得千辛萬苦然後來去好幾趟,曆經九九八十一難,折兵損將的才能找到,這怎麽輕輕鬆鬆就找到了呢。寫小說都比這個跌宕起伏,但現實就是這樣,沒多少誇張的伏筆跟懸念,就這麽輕輕鬆鬆的就找到了。
我有一種不真實感,杵在門口不進去,直到他們給我看了上麵反饋下來的水下成像情況,我才明白。他們把這裏的情況掃描上去,然後上麵的技術人員處理以後又反饋回來。怪不得城門那會沒人理我,原來看的比我清楚。大概古人也沒想到現在的技術可以這麽發達。
從畫麵上來看,這個祠堂的規模實在太大了,粗略估算占地麵積該有三千多個平方,從一個祠堂的建築規模可以看到一個姓氏的曆史背景、社會經濟等情況,可想而知當時白氏家族有多興盛。
在這樣的村落裏出現這樣的家族祠堂,隻能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這個村裏的人都是白家的人,那我怎麽就混成這個鬼樣了呢?
這祠堂坐北朝南是磚木式三進五開間四合院式,由門廊,中堂,後堂及兩側廂房組成。粗略數了下,共有大小祠屋36間。祠堂共三進,每進漸次高起。一進為門廳,二進為仰止堂,三進是正祠堂。
其實我可以直接從正祠堂進入,但我想看看我們白家曾經的繁榮昌盛就轉去大門,門首為磚木結構五鳳樓,歇山頂,青瓦覆蓋。
歇山頂下有一牌匾,上書“白氏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