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兵分四路
三國,漢高祖親自匡扶漢室 作者:一騎若遊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軍進速極快,不過幾日的功夫,就已抵達了漢中,到了陽平關外。
劉邦望著兩岸的青山和山崖下流過的漢水,不禁悠悠感歎:“兜兜轉轉,又回來這裏了,當年,朕就是從裏拜將起兵…那拜將台如今還在麽?”
諸葛亮回道:“陛下,莫說二百年前的那一場動亂…便是風調雨順四百年,昔日的拜將台也存留不住了。不過聽說這漢中百姓時常自發修建,努力維持原樣。”
“這倒也是…都是過眼雲煙了…”劉邦微微笑了笑,抬頭間,隻見一處雄偉關隘矗立眼前——陽平關。
關門大開,一彪軍馬從關中行出,為首一人,生得魁梧雄壯,麵色黝黑,不怒自威。
“漢中太守魏延,拜見陛下!”魏延翻身下馬,單膝跪地而拜,動作幹脆利落,一氣嗬成。
“起來吧,這幾年辛苦你了,陽平關你守得不錯!”劉邦誇讚了一句。
“為陛下守疆,臣所願也!”魏延得了稱讚,一臉地欣喜。
劉邦卻是搖頭:“不,你不是為朕守疆,而是為大漢守疆。而朕也不僅要你會守疆,此次北伐,朕還要你為朕開疆擴土!”
“魏延聽旨,朕封你為涼州刺史,可敢赴任?”
“願為大漢,開疆擴土!”魏延學著劉邦的話回道。
眾人皆笑,一同進入關中。
路上,諸葛亮湊到了劉邦的身邊問道:“陛下,你看出這魏延有何長處?”
劉邦一臉茫然:“啊?朕沒看出來啊。”
“這…”諸葛亮有點不明白了:“陛下不曾看出,卻為何封他為涼州刺史?”
從一郡之太守到一州之刺史,這已是不得了的升遷速度了,若是先帝在此倒也正常,隻是劉邦和魏延未曾謀麵,這第一次見麵就如此封賞官爵,實在有些令人不可思議。
即便涼州此時尚未攻下,但俸祿可是得按照刺史之度發放,這已經是等於白花花地送錢了。
劉邦聽到諸葛亮的話,更不明白了:“不是你曾和朕說,這魏延英勇善戰,忠心耿耿麽?朕不了解那魏延還不了解你?像子龍、叔至他們,若不是你說,朕如何知道他們的長處?”
見諸葛亮呆立在原地,劉邦聳了聳肩,繼而離去。
諸葛亮慢慢反應了過來,朝中用人,雖多是陛下親自指派,卻也幾乎每一個都是認真聽取了自己的意見,此等信任,已是無以複加。
進了漢中,眾將整頓軍馬、搬運糧草、修繕兵甲,各忙各的事,唯獨劉邦將諸葛亮拉到了城頭上。
“丞相,北伐在即,不知你有何韜略能帶朕出這漢中啊?”劉邦笑著問道。
談及北伐,諸葛亮胸有成竹:“陛下,從這漢中到關中,共有五條古道可行。分別為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穀以及最西邊的祁山道。”
劉邦頻頻點頭,聽得很是認真,雖然這些在四百年前他就已經知道了。
“臣以為,可命趙雲率五千兵馬沿褒斜道北上,進攻郿縣,而陛下與臣親率大軍走最西邊的祁山道直入隴西!如此一來,魏軍定無防備,隴西諸郡定當望風而降,涼州也可一鼓而下!”
諸葛亮說完後望向劉邦,卻見劉邦也在緊盯著他:“嗯?沒了?”
“陛下還要什麽?”諸葛亮有些莫名其妙。
“然後呢?如何打長安啊?”劉邦急了。
諸葛亮苦笑道;“陛下,其實此番北伐,臣…並非意在長安。”
“臣在隆中時,就與先帝談及過如何匡扶漢室。臣以為,應當南撫蠻夷,西聯諸戎,東和孫權,再橫跨荊、益二州,我大漢唯有如此局麵,方可與曹魏匹敵。”
“可如今,荊州已失,再想從孫權那討要回來已是不可能了。既無法橫跨荊、益,那北伐策略自然要因時而變。臣隻能退而求其次,選擇涼、益二州了。”
“若有涼州在手,更兼益州在後方保障糧草供給,我大軍便可居高臨下,俯視長安。待東邊孫權有些許動靜,魏軍兵力分散,便可直撲長安!天下不難平定!”
劉邦看著諸葛亮臉上日益增多的皺紋,緩緩說道:“辦法是好辦法,隻是這樣一來,遷延日久,複興大漢之事…你我有生之年還能看到嗎?”
諸葛亮被問住了,遲疑了一會兒說道:“即便臣不能看見,還有太子陛下!還有臣子諸葛瞻…複漢之事,後必有人!”
劉邦笑著拍了拍諸葛亮的肩膀:“可這事,朕不想留給子孫後代,朕隻想留給他們一個太平盛世。”
“古道除祁山道之外,尚有四條,為何隻讓子龍領一軍出褒斜道,空置其餘三路呢?依朕看,要打,就打得有氣勢!四道一起齊頭並進,豈不好?”
諸葛亮搖頭否定:“這漢中之兵,未可輕動,因此,我軍兵力有限,隻有十萬人馬。入主涼州,還需分兵各郡,就更是剩不得多少了。一旦遇見魏軍,我軍兵少,恐有覆沒的危險,著實不可冒險。”
“況且,一旦分兵,糧草也得分頭運輸,一路上損耗太大,還不如隻出兵兩路,這樣可極大地減少糧草在運輸之中的損耗。”
“剛剛魏延找過我,他說想率一軍人馬,走子午穀直插長安,定獲全勝。”
“陛下您答應他了?”諸葛亮緊張了起來。
劉邦搖頭:“朕拒絕他了,說一切聽丞相的安排。但是子午穀這條路,不用就實在是太可惜了。”
“可是…”
諸葛亮還想再說,卻被劉邦舉手示意,打斷了他的話。
“孟獲那些蠻兵,慣於山林作戰,朕決定派他們走子午穀,奔赴長安!”
“蠻兵隻擅山林作戰,並不擅攻城廝殺,即便他們能走到長安城下,長安城城牆高深,他們也無可奈何啊!”諸葛亮不是沒想到這一點。
劉邦神秘一笑:“朕自有主意!”
“還有,儻駱道北上入了關中,便是長安西側的扶風郡。孟達本就是扶風郡人,此路也不可荒廢,命孟達率一萬兵馬從此路出,直插扶風郡!”
“至於丞相你我嘛…就走祁山吧,留下一條陳倉道,為大軍省些糧草消耗吧。”
諸葛亮有心再勸諫,可看著劉邦那笑嘻嘻的樣子,話到了嘴邊還是咽了下去:“謹遵陛下旨意!”
劉邦望著兩岸的青山和山崖下流過的漢水,不禁悠悠感歎:“兜兜轉轉,又回來這裏了,當年,朕就是從裏拜將起兵…那拜將台如今還在麽?”
諸葛亮回道:“陛下,莫說二百年前的那一場動亂…便是風調雨順四百年,昔日的拜將台也存留不住了。不過聽說這漢中百姓時常自發修建,努力維持原樣。”
“這倒也是…都是過眼雲煙了…”劉邦微微笑了笑,抬頭間,隻見一處雄偉關隘矗立眼前——陽平關。
關門大開,一彪軍馬從關中行出,為首一人,生得魁梧雄壯,麵色黝黑,不怒自威。
“漢中太守魏延,拜見陛下!”魏延翻身下馬,單膝跪地而拜,動作幹脆利落,一氣嗬成。
“起來吧,這幾年辛苦你了,陽平關你守得不錯!”劉邦誇讚了一句。
“為陛下守疆,臣所願也!”魏延得了稱讚,一臉地欣喜。
劉邦卻是搖頭:“不,你不是為朕守疆,而是為大漢守疆。而朕也不僅要你會守疆,此次北伐,朕還要你為朕開疆擴土!”
“魏延聽旨,朕封你為涼州刺史,可敢赴任?”
“願為大漢,開疆擴土!”魏延學著劉邦的話回道。
眾人皆笑,一同進入關中。
路上,諸葛亮湊到了劉邦的身邊問道:“陛下,你看出這魏延有何長處?”
劉邦一臉茫然:“啊?朕沒看出來啊。”
“這…”諸葛亮有點不明白了:“陛下不曾看出,卻為何封他為涼州刺史?”
從一郡之太守到一州之刺史,這已是不得了的升遷速度了,若是先帝在此倒也正常,隻是劉邦和魏延未曾謀麵,這第一次見麵就如此封賞官爵,實在有些令人不可思議。
即便涼州此時尚未攻下,但俸祿可是得按照刺史之度發放,這已經是等於白花花地送錢了。
劉邦聽到諸葛亮的話,更不明白了:“不是你曾和朕說,這魏延英勇善戰,忠心耿耿麽?朕不了解那魏延還不了解你?像子龍、叔至他們,若不是你說,朕如何知道他們的長處?”
見諸葛亮呆立在原地,劉邦聳了聳肩,繼而離去。
諸葛亮慢慢反應了過來,朝中用人,雖多是陛下親自指派,卻也幾乎每一個都是認真聽取了自己的意見,此等信任,已是無以複加。
進了漢中,眾將整頓軍馬、搬運糧草、修繕兵甲,各忙各的事,唯獨劉邦將諸葛亮拉到了城頭上。
“丞相,北伐在即,不知你有何韜略能帶朕出這漢中啊?”劉邦笑著問道。
談及北伐,諸葛亮胸有成竹:“陛下,從這漢中到關中,共有五條古道可行。分別為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穀以及最西邊的祁山道。”
劉邦頻頻點頭,聽得很是認真,雖然這些在四百年前他就已經知道了。
“臣以為,可命趙雲率五千兵馬沿褒斜道北上,進攻郿縣,而陛下與臣親率大軍走最西邊的祁山道直入隴西!如此一來,魏軍定無防備,隴西諸郡定當望風而降,涼州也可一鼓而下!”
諸葛亮說完後望向劉邦,卻見劉邦也在緊盯著他:“嗯?沒了?”
“陛下還要什麽?”諸葛亮有些莫名其妙。
“然後呢?如何打長安啊?”劉邦急了。
諸葛亮苦笑道;“陛下,其實此番北伐,臣…並非意在長安。”
“臣在隆中時,就與先帝談及過如何匡扶漢室。臣以為,應當南撫蠻夷,西聯諸戎,東和孫權,再橫跨荊、益二州,我大漢唯有如此局麵,方可與曹魏匹敵。”
“可如今,荊州已失,再想從孫權那討要回來已是不可能了。既無法橫跨荊、益,那北伐策略自然要因時而變。臣隻能退而求其次,選擇涼、益二州了。”
“若有涼州在手,更兼益州在後方保障糧草供給,我大軍便可居高臨下,俯視長安。待東邊孫權有些許動靜,魏軍兵力分散,便可直撲長安!天下不難平定!”
劉邦看著諸葛亮臉上日益增多的皺紋,緩緩說道:“辦法是好辦法,隻是這樣一來,遷延日久,複興大漢之事…你我有生之年還能看到嗎?”
諸葛亮被問住了,遲疑了一會兒說道:“即便臣不能看見,還有太子陛下!還有臣子諸葛瞻…複漢之事,後必有人!”
劉邦笑著拍了拍諸葛亮的肩膀:“可這事,朕不想留給子孫後代,朕隻想留給他們一個太平盛世。”
“古道除祁山道之外,尚有四條,為何隻讓子龍領一軍出褒斜道,空置其餘三路呢?依朕看,要打,就打得有氣勢!四道一起齊頭並進,豈不好?”
諸葛亮搖頭否定:“這漢中之兵,未可輕動,因此,我軍兵力有限,隻有十萬人馬。入主涼州,還需分兵各郡,就更是剩不得多少了。一旦遇見魏軍,我軍兵少,恐有覆沒的危險,著實不可冒險。”
“況且,一旦分兵,糧草也得分頭運輸,一路上損耗太大,還不如隻出兵兩路,這樣可極大地減少糧草在運輸之中的損耗。”
“剛剛魏延找過我,他說想率一軍人馬,走子午穀直插長安,定獲全勝。”
“陛下您答應他了?”諸葛亮緊張了起來。
劉邦搖頭:“朕拒絕他了,說一切聽丞相的安排。但是子午穀這條路,不用就實在是太可惜了。”
“可是…”
諸葛亮還想再說,卻被劉邦舉手示意,打斷了他的話。
“孟獲那些蠻兵,慣於山林作戰,朕決定派他們走子午穀,奔赴長安!”
“蠻兵隻擅山林作戰,並不擅攻城廝殺,即便他們能走到長安城下,長安城城牆高深,他們也無可奈何啊!”諸葛亮不是沒想到這一點。
劉邦神秘一笑:“朕自有主意!”
“還有,儻駱道北上入了關中,便是長安西側的扶風郡。孟達本就是扶風郡人,此路也不可荒廢,命孟達率一萬兵馬從此路出,直插扶風郡!”
“至於丞相你我嘛…就走祁山吧,留下一條陳倉道,為大軍省些糧草消耗吧。”
諸葛亮有心再勸諫,可看著劉邦那笑嘻嘻的樣子,話到了嘴邊還是咽了下去:“謹遵陛下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