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兒,你回家去吧。”
“好嘞!”高歌答應一聲,快步下山了。
高歌又像隻小麻雀一樣飛回家裏。林鳳玲還是頭一遭看見這樣的高歌,這樣孩子氣的高歌令她的心一陣緊縮。這個小娃娃整日為了生計奔波,她都忘了她才九歲。
“歌兒,有啥高興事兒?”林鳳玲掩飾著心酸,笑著問道。
“娘,我找到讓大伯家多種野菜的辦法了。”
“哦?啥辦法呢?”林鳳玲頗感好奇。
曲大娘曲二娘正在屋裏教可兒和換弟認字,聽見高歌有了多種野菜的方法,也走出來。
“姥姥,娘,咱們這有的山土比石頭多,正好用來種野菜。我讓大伯開山種野菜,一點兒不用占耕地,大伯可高興了呢。”
曲大娘曲二娘見識再廣,畢竟是深閨婦人,自幼學的是如何料理後宅,哪裏懂田地營生?林鳳玲更不用說了,在高家的日子如在樊籠,哪裏有什麽見識?她們擔心的也隻是店開起來後野菜夠不夠用,聽高歌說可以在山上種野菜,心裏一塊石頭落了地,連誇高歌聰明。
臨近中午,打菜的人們陸續回來了,都坐在大柳樹下休息。高歌早就在此等候了,粗略看一看背簍裏的野菜,基本是按她的要求做的。高歌又把燙菜的要領講了一遍,大家各自回家去了。
高歌收野菜的消息像長了翅膀,很快整個兒高官屯都知曉了,像找蠽蟟皮一樣,又是全村出動打麻繩菜。人們隻顧著起早貪黑的打菜,忘記了曬菜的問題,等菜燙好了卻不知往哪裏晾曬。於是家家戶戶割蘆葦的割蘆葦,砍藤條的砍藤條,連夜編製席子。
高歌看見人們忙忙碌碌砍藤條、割蘆葦,不知發生了什麽事,跑去問喬紅珍。一進門,就見高樹聲、高建功和喬紅珍在編葦席。一旁樹聲嬸子看著孫子玩兒,手也沒閑著,挑出筆直粗壯的葦稈放到他們趁手的地方。
“二奶奶,編席子是大伯蓋房用嗎?”高歌問。
樹聲嬸子笑道:“哪裏是蓋房用,是曬麻繩菜用。”
喬紅珍道:“菜燙好了,俺才發現沒有家夥曬,急人呢。”
“咳!”高歌一拍腦門兒,姥姥家的院子是磚地,隻要掃幹淨了,什麽都可以晾曬,因此她沒有想到村民曬野菜的問題。
高歌有些歉意,怪自己沒想周全。
“大伯娘,打了多少菜?”
喬紅珍一指兩個大木桶,“在那。燙好了,也攥了水。”
高歌又對高樹聲說:“二爺爺,幾個叔家的菜有地方曬嗎?”
“他們把所有的笸籮啊竹匾的都用上了,雖說曬不開,好歹能攤開了過過風。現在也忙著編席子呢。”
“二爺爺,大伯,先把菜曬到姥姥院子裏吧。”
聽高歌一說,喬紅珍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了,辛辛苦苦打的菜,燙好了,又一把一把攥幹水,這要是不及時晾曬,最多兩個時辰也就捂爛了。
高樹聲又何嚐不知現在拚的是手速。他三個已成家的兒子打了不少菜,盛菜的家夥是有,曬菜是不可能了。高建功分家出來,一無所有,他才幫著高建功編席子。給高建功家編完再去給兒子們編,老天保佑可別爛了。
聽高歌如此說,他道:“能行嗎?曲家老太太不願與村裏人交往過密。”
“沒問題,兩位姥姥可是熱心人。”
樹聲嬸子道:“歌兒,你還是回去問問吧,不要勉強。”
高歌想想也對,征求姥姥的意見是起碼的尊重。
高歌回去一說,曲大娘立馬道:“趕緊曬咱院裏來,可別捂壞了,白受累了。”
高歌答應一聲,返回高樹聲家。
曲二娘馬上拿起笤帚清掃地麵,可兒和林鳳玲也加入進去。其實地麵很幹淨,隻有一點點灰塵而已。
“大姥姥,二姥姥,能讓三嫂子家,就是小霞家,還有小玲、大棉也來曬嗎?”可兒想到了她的好朋友。
曲大娘笑道:“能啊,快去告訴她們。”
可兒飛奔而去。
“鳳玲啊,去問問大秋、茂東那幾家有地方曬嗎?咱這寬敞著呢。”曲二娘對林鳳玲說道。
林鳳玲一聽,馬上去找她的好朋友了。
高建功和喬紅珍抬著野菜來了,隨後是高樹聲的幾個兒子,不一會兒可兒和林鳳玲都帶著人回來了,院裏一時間熱鬧起來。眾人先向曲大娘曲二娘表示了感謝,若不是曲大娘曲二娘讓他們來曬菜,她們多日的勞動成果就白白糟踐了。
高建功和高建山砍了幾根竹子,切割成長短不一的竹竿,將各家的麻繩菜分隔開。
曲二娘見這麽多家的菜,怕弄混了記不清誰是誰的,還裁了紙條寫上名字,壓在竹竿下麵。
高歌對大家說道:“我們負責翻曬野菜,嬸子大娘盡管放心去編席子。”
眾人自是感激不盡。
其他村民一看與林鳳玲家交好的都找到曬菜的地方了,很後悔自個兒沒與林鳳玲多走動走動,現在套近乎也來不及了,沒辦法,隻得連夜編席子。
有的人家不會編席子,急得團團轉。有什麽辦法呢?趕鴨子上架,學唄。
趙大嘴家人口多,打的菜也多,能用的家夥都用上了,還有兩背簍沒地方曬。聽李茂東說他家的曬在曲家了,趙大嘴媳婦便找到曲家來了。
林鳳玲和曲大娘在門洞畫鞋樣子,被趙大嘴媳婦一聲像鴨子叫的笑聲嚇了一跳。
“大嫂子,寶他娘,畫鞋樣子啦?嘖嘖嘖,這鞋樣子好看。等閑了借給俺謄謄(口語:照樣子謄畫下來)。”
“啊,成。”林鳳玲應著,平日與她並無來往,隻是見麵打個招呼的交情,大忙忙的,她來一定有事。
曲大娘幹脆都不認識她。
“好嘞!”高歌答應一聲,快步下山了。
高歌又像隻小麻雀一樣飛回家裏。林鳳玲還是頭一遭看見這樣的高歌,這樣孩子氣的高歌令她的心一陣緊縮。這個小娃娃整日為了生計奔波,她都忘了她才九歲。
“歌兒,有啥高興事兒?”林鳳玲掩飾著心酸,笑著問道。
“娘,我找到讓大伯家多種野菜的辦法了。”
“哦?啥辦法呢?”林鳳玲頗感好奇。
曲大娘曲二娘正在屋裏教可兒和換弟認字,聽見高歌有了多種野菜的方法,也走出來。
“姥姥,娘,咱們這有的山土比石頭多,正好用來種野菜。我讓大伯開山種野菜,一點兒不用占耕地,大伯可高興了呢。”
曲大娘曲二娘見識再廣,畢竟是深閨婦人,自幼學的是如何料理後宅,哪裏懂田地營生?林鳳玲更不用說了,在高家的日子如在樊籠,哪裏有什麽見識?她們擔心的也隻是店開起來後野菜夠不夠用,聽高歌說可以在山上種野菜,心裏一塊石頭落了地,連誇高歌聰明。
臨近中午,打菜的人們陸續回來了,都坐在大柳樹下休息。高歌早就在此等候了,粗略看一看背簍裏的野菜,基本是按她的要求做的。高歌又把燙菜的要領講了一遍,大家各自回家去了。
高歌收野菜的消息像長了翅膀,很快整個兒高官屯都知曉了,像找蠽蟟皮一樣,又是全村出動打麻繩菜。人們隻顧著起早貪黑的打菜,忘記了曬菜的問題,等菜燙好了卻不知往哪裏晾曬。於是家家戶戶割蘆葦的割蘆葦,砍藤條的砍藤條,連夜編製席子。
高歌看見人們忙忙碌碌砍藤條、割蘆葦,不知發生了什麽事,跑去問喬紅珍。一進門,就見高樹聲、高建功和喬紅珍在編葦席。一旁樹聲嬸子看著孫子玩兒,手也沒閑著,挑出筆直粗壯的葦稈放到他們趁手的地方。
“二奶奶,編席子是大伯蓋房用嗎?”高歌問。
樹聲嬸子笑道:“哪裏是蓋房用,是曬麻繩菜用。”
喬紅珍道:“菜燙好了,俺才發現沒有家夥曬,急人呢。”
“咳!”高歌一拍腦門兒,姥姥家的院子是磚地,隻要掃幹淨了,什麽都可以晾曬,因此她沒有想到村民曬野菜的問題。
高歌有些歉意,怪自己沒想周全。
“大伯娘,打了多少菜?”
喬紅珍一指兩個大木桶,“在那。燙好了,也攥了水。”
高歌又對高樹聲說:“二爺爺,幾個叔家的菜有地方曬嗎?”
“他們把所有的笸籮啊竹匾的都用上了,雖說曬不開,好歹能攤開了過過風。現在也忙著編席子呢。”
“二爺爺,大伯,先把菜曬到姥姥院子裏吧。”
聽高歌一說,喬紅珍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了,辛辛苦苦打的菜,燙好了,又一把一把攥幹水,這要是不及時晾曬,最多兩個時辰也就捂爛了。
高樹聲又何嚐不知現在拚的是手速。他三個已成家的兒子打了不少菜,盛菜的家夥是有,曬菜是不可能了。高建功分家出來,一無所有,他才幫著高建功編席子。給高建功家編完再去給兒子們編,老天保佑可別爛了。
聽高歌如此說,他道:“能行嗎?曲家老太太不願與村裏人交往過密。”
“沒問題,兩位姥姥可是熱心人。”
樹聲嬸子道:“歌兒,你還是回去問問吧,不要勉強。”
高歌想想也對,征求姥姥的意見是起碼的尊重。
高歌回去一說,曲大娘立馬道:“趕緊曬咱院裏來,可別捂壞了,白受累了。”
高歌答應一聲,返回高樹聲家。
曲二娘馬上拿起笤帚清掃地麵,可兒和林鳳玲也加入進去。其實地麵很幹淨,隻有一點點灰塵而已。
“大姥姥,二姥姥,能讓三嫂子家,就是小霞家,還有小玲、大棉也來曬嗎?”可兒想到了她的好朋友。
曲大娘笑道:“能啊,快去告訴她們。”
可兒飛奔而去。
“鳳玲啊,去問問大秋、茂東那幾家有地方曬嗎?咱這寬敞著呢。”曲二娘對林鳳玲說道。
林鳳玲一聽,馬上去找她的好朋友了。
高建功和喬紅珍抬著野菜來了,隨後是高樹聲的幾個兒子,不一會兒可兒和林鳳玲都帶著人回來了,院裏一時間熱鬧起來。眾人先向曲大娘曲二娘表示了感謝,若不是曲大娘曲二娘讓他們來曬菜,她們多日的勞動成果就白白糟踐了。
高建功和高建山砍了幾根竹子,切割成長短不一的竹竿,將各家的麻繩菜分隔開。
曲二娘見這麽多家的菜,怕弄混了記不清誰是誰的,還裁了紙條寫上名字,壓在竹竿下麵。
高歌對大家說道:“我們負責翻曬野菜,嬸子大娘盡管放心去編席子。”
眾人自是感激不盡。
其他村民一看與林鳳玲家交好的都找到曬菜的地方了,很後悔自個兒沒與林鳳玲多走動走動,現在套近乎也來不及了,沒辦法,隻得連夜編席子。
有的人家不會編席子,急得團團轉。有什麽辦法呢?趕鴨子上架,學唄。
趙大嘴家人口多,打的菜也多,能用的家夥都用上了,還有兩背簍沒地方曬。聽李茂東說他家的曬在曲家了,趙大嘴媳婦便找到曲家來了。
林鳳玲和曲大娘在門洞畫鞋樣子,被趙大嘴媳婦一聲像鴨子叫的笑聲嚇了一跳。
“大嫂子,寶他娘,畫鞋樣子啦?嘖嘖嘖,這鞋樣子好看。等閑了借給俺謄謄(口語:照樣子謄畫下來)。”
“啊,成。”林鳳玲應著,平日與她並無來往,隻是見麵打個招呼的交情,大忙忙的,她來一定有事。
曲大娘幹脆都不認識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