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楚在短短八個月內連丟兩州,這個速度快麽,其實不然。
事情要換個角度想,前一年楚軍主力剛被關羽用火炮與騎兵在南陽重創,還尚未恢複過來。
北漢再起二十萬狼牙軍,六萬水師,一共二十六萬軍隊開始攻打青、徐兩州。
要沒有青州的陳到、陳登,駐守豫州的張遼與高順率軍支援,漢軍很可能在三個月內結束戰事。
無它,火炮與狼牙軍才是最適配的,野戰本就罕有敵手,在水師的重炮可破城門的之後,局勢就開始一麵倒。
這意味著熱衷於衝鋒的狼牙軍士兵沒有必要再去爬牆才能破城,當重炮轟開缺口之後,大家一股腦地往城裏湧就行了。
仗打到最後,讓水師士兵目瞪口呆的是,狼牙軍裏除了珍貴的炮兵之外,就連那些夥頭兵都扛著鍋去衝鋒了。
徐州因是四戰之地,百姓們經常遇到戰爭,或許早已經麻木。
可齊魯大地,孔孟之鄉,青州的百姓哪見過這種陣勢,這些漢軍,其實也就是狼牙軍士兵動輒殺人割耳,身上綁著麻布製的袋子以計軍功。
要是扔兵器的速度慢一點或者跪慢了,連開口求饒的機會都不給,隻能成為這些士兵軍功簿上麵冰冷的數字。
而且非是張遼、高順等人不盡心,司馬懿、楊修等謀士不用計,他們麵對的陣容簡直強到可怕。
為了這一仗萬無一失,劉備大手一揮,將神武軍的參讚軍師全都借調給了狼牙軍各部。
在打青徐之時,狼牙軍的謀士團可是諸葛亮、徐庶、田豐、程昱、法正、魯肅、周瑜。
周瑜原本也想去帶兵撿功勞來著,卻被狼牙軍的將校一致抵製,直言他破南楚水師已立下大功,總得給兄弟們留口湯喝,直言其是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饑。
無奈之下,周瑜隻能跟著出出主意,客串了一回參讚軍師的角色。
也不怪周瑜搶不到,如今的狼牙軍猛人實在是太多了,軍功哪裏夠分。
不算已經封侯的張飛,其麾下有於禁、樂進、李典,馬超、龐德,以及馬氏舊部。
這些人裏有馬鐵、馬休、馬岱,此三人乃馬超的兄弟。
侯選、程銀、李堪、張橫、梁興、成宜、馬玩、楊秋等八將,則是之前跟著韓遂的,後韓遂在燕子磯之戰中陣亡,這些人投靠了馬超。
在漢羌之亂結束後跟著馬超北上,加入了漢軍之中。
當然了,這隻是有名有姓的將領,那些尚未成名,但是卻從小兵一步一步爬起來的將校一點也不比這些馬氏舊部弱,否則張良又怎麽會將這些刺頭丟在狼牙軍。
舉個例子,侯遠、程銀這些昔日所謂的西涼八健將,可能連狼牙軍裏從屍山血海中趟出來的一個曲侯都打不過,更別提那些舉著重盾,扛著火炮健步如飛的猛人。
也是這次戰爭,讓那些參讚軍事以及協防的水師士兵都開了眼,除去實在太重,必須用牛車和馬車運送的重炮,其餘的輕型火炮被那些重盾兵輕描淡寫的扛在肩上趕路。
要不是張飛和匠作司的大匠三令五申不允許,這些狠人甚至打算當炮架子,雙手舉著炮來射擊。
麵對著這般可怕的軍隊,孔駟、司馬懿等人計策頻出,能將戰事多拖了五個月,已算得上是天縱之姿,配得上一流謀士的名頭。
此戰過後,南楚在中原的地盤幾乎喪盡,除益州外,剩下的豫荊州二郡人心惶惶。
在南楚之外,一直紛擾不斷的西域諸國也消停了,實在是局勢變幻太快。
自火炮現世之後,原本還能頂住北漢攻勢的南楚突然萎靡不振,貴霜等國坐收漁利的美夢也就此破滅。
於是趕緊從西域這些被控製和奴役的小國撤離,怕來日被找到借口清算。
再說南楚這邊,曹操中原戰事不利,眼看著就要一敗塗地,被劉備得了天下,他心裏當然著急上火,看著前線的軍報成宿成宿的失眠。
火炮的複刻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之中,雖然有了圖紙,加上通過黃承彥日以繼夜的研究中,已經拿出九成像的東西,試射也很成功。
但有個致命的問題,連續速射後會導致炮管過熱,非常容易炸膛。
一門精鐵或者銅所製的炮最多打五發,就必須停下來降溫,那些材質不好的還不敢用冷水去物理降溫,否則很影響使用壽命,沒用幾次就不能再用。
其次就是火炮需要大量的火藥,以及製造鐵彈的生鐵,換句話說,造一門火炮不但費錢,還非常的消耗資源。
這樣一來,每炸膛一門都是不小的損失,這種代價太過昂貴,楚軍根本耗不起。
要不是得了益州這個天府之國,一直有各種資源源源不斷的產出,南楚的財政早就已經崩潰。
已經處於危急存亡的時刻,曹操也就顧不得名聲了,開始在益州、揚州、交州等地開始加稅、征兵、強製民夫服徭役。一時之間南邊的百姓們怨聲載道,苦不堪言。
北邊戰事不利,南邊卻截然相反,在水密隔艙的技術被破解後應用到戰船上之後,南楚水師終於不用再受限於近海航行,開始朝著更遠處探索和進發。
在觀測了近乎一年的天象和水文之後,張起靈以夷州為跳板,帶著南楚水師成功登陸扶桑。
野蠻如何能與文明碰撞,尚處於文明崛起,半愚昧半開化的倭人很快就被打得丟盔卸甲。
這個由徐福開智,開始從野人開始進化的民族,就這樣遭遇了重創。
縱橫家的張謙為了徹底奴役他們,用這些倭人挖礦,以及組建野獸軍,將島上的野人屠了近五成,殺得是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有刀劍在手,這些倭人跪得還是很快的,腦子似乎也好使了一些,很快就有倭人學會了漢語,並充當起了倭奸,幫助楚軍奴役他們的同族。
接下來是就是大建設與移民,就像楚軍在夷州做的那般一樣,奴役和馴服野人當作奴隸,燒荒開田,建城建房,挖礦,以及收集各類物資。
事情要換個角度想,前一年楚軍主力剛被關羽用火炮與騎兵在南陽重創,還尚未恢複過來。
北漢再起二十萬狼牙軍,六萬水師,一共二十六萬軍隊開始攻打青、徐兩州。
要沒有青州的陳到、陳登,駐守豫州的張遼與高順率軍支援,漢軍很可能在三個月內結束戰事。
無它,火炮與狼牙軍才是最適配的,野戰本就罕有敵手,在水師的重炮可破城門的之後,局勢就開始一麵倒。
這意味著熱衷於衝鋒的狼牙軍士兵沒有必要再去爬牆才能破城,當重炮轟開缺口之後,大家一股腦地往城裏湧就行了。
仗打到最後,讓水師士兵目瞪口呆的是,狼牙軍裏除了珍貴的炮兵之外,就連那些夥頭兵都扛著鍋去衝鋒了。
徐州因是四戰之地,百姓們經常遇到戰爭,或許早已經麻木。
可齊魯大地,孔孟之鄉,青州的百姓哪見過這種陣勢,這些漢軍,其實也就是狼牙軍士兵動輒殺人割耳,身上綁著麻布製的袋子以計軍功。
要是扔兵器的速度慢一點或者跪慢了,連開口求饒的機會都不給,隻能成為這些士兵軍功簿上麵冰冷的數字。
而且非是張遼、高順等人不盡心,司馬懿、楊修等謀士不用計,他們麵對的陣容簡直強到可怕。
為了這一仗萬無一失,劉備大手一揮,將神武軍的參讚軍師全都借調給了狼牙軍各部。
在打青徐之時,狼牙軍的謀士團可是諸葛亮、徐庶、田豐、程昱、法正、魯肅、周瑜。
周瑜原本也想去帶兵撿功勞來著,卻被狼牙軍的將校一致抵製,直言他破南楚水師已立下大功,總得給兄弟們留口湯喝,直言其是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饑。
無奈之下,周瑜隻能跟著出出主意,客串了一回參讚軍師的角色。
也不怪周瑜搶不到,如今的狼牙軍猛人實在是太多了,軍功哪裏夠分。
不算已經封侯的張飛,其麾下有於禁、樂進、李典,馬超、龐德,以及馬氏舊部。
這些人裏有馬鐵、馬休、馬岱,此三人乃馬超的兄弟。
侯選、程銀、李堪、張橫、梁興、成宜、馬玩、楊秋等八將,則是之前跟著韓遂的,後韓遂在燕子磯之戰中陣亡,這些人投靠了馬超。
在漢羌之亂結束後跟著馬超北上,加入了漢軍之中。
當然了,這隻是有名有姓的將領,那些尚未成名,但是卻從小兵一步一步爬起來的將校一點也不比這些馬氏舊部弱,否則張良又怎麽會將這些刺頭丟在狼牙軍。
舉個例子,侯遠、程銀這些昔日所謂的西涼八健將,可能連狼牙軍裏從屍山血海中趟出來的一個曲侯都打不過,更別提那些舉著重盾,扛著火炮健步如飛的猛人。
也是這次戰爭,讓那些參讚軍事以及協防的水師士兵都開了眼,除去實在太重,必須用牛車和馬車運送的重炮,其餘的輕型火炮被那些重盾兵輕描淡寫的扛在肩上趕路。
要不是張飛和匠作司的大匠三令五申不允許,這些狠人甚至打算當炮架子,雙手舉著炮來射擊。
麵對著這般可怕的軍隊,孔駟、司馬懿等人計策頻出,能將戰事多拖了五個月,已算得上是天縱之姿,配得上一流謀士的名頭。
此戰過後,南楚在中原的地盤幾乎喪盡,除益州外,剩下的豫荊州二郡人心惶惶。
在南楚之外,一直紛擾不斷的西域諸國也消停了,實在是局勢變幻太快。
自火炮現世之後,原本還能頂住北漢攻勢的南楚突然萎靡不振,貴霜等國坐收漁利的美夢也就此破滅。
於是趕緊從西域這些被控製和奴役的小國撤離,怕來日被找到借口清算。
再說南楚這邊,曹操中原戰事不利,眼看著就要一敗塗地,被劉備得了天下,他心裏當然著急上火,看著前線的軍報成宿成宿的失眠。
火炮的複刻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之中,雖然有了圖紙,加上通過黃承彥日以繼夜的研究中,已經拿出九成像的東西,試射也很成功。
但有個致命的問題,連續速射後會導致炮管過熱,非常容易炸膛。
一門精鐵或者銅所製的炮最多打五發,就必須停下來降溫,那些材質不好的還不敢用冷水去物理降溫,否則很影響使用壽命,沒用幾次就不能再用。
其次就是火炮需要大量的火藥,以及製造鐵彈的生鐵,換句話說,造一門火炮不但費錢,還非常的消耗資源。
這樣一來,每炸膛一門都是不小的損失,這種代價太過昂貴,楚軍根本耗不起。
要不是得了益州這個天府之國,一直有各種資源源源不斷的產出,南楚的財政早就已經崩潰。
已經處於危急存亡的時刻,曹操也就顧不得名聲了,開始在益州、揚州、交州等地開始加稅、征兵、強製民夫服徭役。一時之間南邊的百姓們怨聲載道,苦不堪言。
北邊戰事不利,南邊卻截然相反,在水密隔艙的技術被破解後應用到戰船上之後,南楚水師終於不用再受限於近海航行,開始朝著更遠處探索和進發。
在觀測了近乎一年的天象和水文之後,張起靈以夷州為跳板,帶著南楚水師成功登陸扶桑。
野蠻如何能與文明碰撞,尚處於文明崛起,半愚昧半開化的倭人很快就被打得丟盔卸甲。
這個由徐福開智,開始從野人開始進化的民族,就這樣遭遇了重創。
縱橫家的張謙為了徹底奴役他們,用這些倭人挖礦,以及組建野獸軍,將島上的野人屠了近五成,殺得是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有刀劍在手,這些倭人跪得還是很快的,腦子似乎也好使了一些,很快就有倭人學會了漢語,並充當起了倭奸,幫助楚軍奴役他們的同族。
接下來是就是大建設與移民,就像楚軍在夷州做的那般一樣,奴役和馴服野人當作奴隸,燒荒開田,建城建房,挖礦,以及收集各類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