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呂布猜測的那樣,此次到建業的袁使審配還真就在找事。
袁紹一方雖然知道天下人心思定,也不願意再打,卻不想看著漢楚之間和談。
他們本想的是讓楚軍下場,先在冀州之內與漢軍開打,自己則坐山觀虎鬥,如此一來,三方就會陷入相持階段,也將迎來短暫的和平。
可要是漢楚之間達成了某種協議,之後的幾年兩方會進行大宗的商品交易,物資交換等活動,被孤立的袁紹方會有何結果自然可想而知。
這些年的戰火幾乎波及了天下每一個州郡,打仗就需要錢,因為征糧、征丁、征稅等一係列政策,袁紹治下也是民不聊生。
要是打贏還好,可問題是打輸了好幾場大戰,死傷了很多人。這就讓其治下的百姓和大小世家們非常失望,迫切的換上一位新的主人。
尤其是不久前那個說北漢會沒收各家土地收歸國有,將其分給賤民的流言也不攻自破。
隨著原本因打仗滯留的商隊回到了各自的家鄉,也將幽州正在進行試點的土地新政完整的解讀給了眾人。
而且人家漢廷說的很明確,這僅僅是一次嚐試,且隻限於一郡之地,如果反對聲過大或者在三年內出現問題,隨時可以終止。
當時各世家的抵抗之心有多麽堅定,現如今心中的憤怒就有多麽強烈,無論袁紹再是如何安撫也沒能挽回人心。
沮授很快就猜出這是張良的手段,可人家用的是陽謀,那些傳播消息的商人又大多家世清白,背後的家族也是在當地頗有實力的豪強。
況且人家也沒有添油加醋,就隻是將行商過程中所見所聞全都聊了一遍,一切謠言自然就不攻自破。
不久前曹操拒絕收攏南下的流民,還有之後的袁曹之盟,讓兩州反應過來的世家心裏和明鏡似的,這是讓他們死守城池的計謀。
因此消極反抗的情緒已經在兗、青兩州內滋生,袁紹派到各地的官員說話已經不如之前那麽好使,年底的稅收更是一文錢都收不上來。
要收拾手上的爛攤子處處都要用錢,之前模仿漢軍的軍製也出了大問題。
還是因為沒錢,大量的死傷導致袁紹要付一大筆撫恤金給那些死難者的家屬,這算下來是一筆天文數字,袁紹根本就付不起。
還有曾經的那些許諾以及各種待遇,早就是一紙空文,根本就無法兌現。
因此不止底層士兵,就連那些中高層的將領內心也滋生不滿。
畢竟他們都聽說了虎威軍的待遇,那支軍隊的士兵多來自於公孫瓚手下被俘虜和投降的並州軍。
人家俘虜轉正的都有一日三餐,頓頓有肉,每月二十文呢,更不用提那些偏將和校尉。
府庫空空,到處都在伸手要錢,手下的人心渙散,軍隊軍紀敗壞,已經停止操練並開始騷擾駐地周圍的百姓,弄的是雞飛狗跳,民怨沸騰。
總攬全局的沮授愁得頭發都白了一半,不知道從哪裏變出錢來堵住窟窿,如那熱鍋上的螞蟻一般急得團團轉。
這時候探子還從建安傳回了漢楚要議和的消息,他連夜就敲開了王府的大門,給袁紹匯報了當前存在的各種問題,分析了目前艱難的處境。
總結下來就是,此誠危急存亡之秋,袁紹要親自坐鎮軍中以安人心。
同時想方設法變賣財產籌出一筆錢,哪怕隻是一部分,也要及時發到那些死難者的親人手中。
其它的問題和矛盾都可以徐徐圖之,但迫在眉睫的就是破壞建安城內這場和談。
據沮授分析,這次名為和談,實則是兩方暫時的妥協。
真正的意圖是為了恢複南北之間的往來,開辟出新的商道,用以交換資源,恢複民生。
否則張良為何將那場驚天刺殺按下不表,反而又是撤兵,又給楚王曹操送去了重禮。
要是如此這般數年下來,己方如何能抵擋的住同時來自漢楚雙方之間的攻擊。
那晚說到最後,沮授跪在袁紹麵前直諫道。
“人人都講天下二分,民心早已偏向劉備與曹操兩人,王上如未有破釜沉舟之心,不如早日擇一方乞降,或許尚能保住袁家的富貴。”
當時給袁紹氣得夠嗆,正準備開口罵人,可看到沮授鬢角的白發後沉默了。
思考良久之後,第二天審配就帶著王命出使建業了。
臨走之前袁紹賦予了其便宜行事之權,一切大小事務可擇機而斷,一言而決。
沮授則告訴審配一句鄉間俗語,光腳的不怕穿鞋的,讓他大膽去做。
於是想了一路的審配決定搏一把,要按照正常流程曹操肯定會躲著己方不見。
故而他花重金買通了前來接待的官員,讓其給兩方的住處安排到一起。
又讓人找了個由頭去挑釁和辱罵當日心情不是很好的孫策。
等到荀諶和趙雲等人趕到勸架之時,他則是安排人辱罵漢王劉備,大罵其是一個欺世盜名的偽君子,編席織履出身的小人。
關羽、張飛、張良三人自然也逃不過,被挨個點名罵了一通。
主辱臣死,不提怒火中燒的趙雲、孫策、周瑜三將,就連荀諶和魯肅兩人也抽刀上去砍人。
要不是巡防的楚軍來得及時控製住了局麵,袁紹派去的使團差點全軍覆沒,審配與荀諶兩個主使正糾纏在一起互相打對方的臉。
反正等事情鬧到曹操那裏,審配如願以償得到召見之時,其整個人的臉是腫的,衣服是破的,完全沒有任何形象可言。
可曹操沒有半點輕視的意思,第一句話就是。“先生何故如此,想要見我讓人通稟一聲即可,為何要鬧到這個地步。”
想要說話的審配因為牽動了傷口先是倒吸了一口冷氣,這才磕磕絆絆的說出句話。
“據我所知,強如北漢,楚王尚且晾了他們的使者數日,我方要是想見到您,還不知道要到什麽時候。”
“索性就鬧一場,反正我們兩方早已兵戎相見,勢成水火,沒有任何緩和的餘地。”
袁紹一方雖然知道天下人心思定,也不願意再打,卻不想看著漢楚之間和談。
他們本想的是讓楚軍下場,先在冀州之內與漢軍開打,自己則坐山觀虎鬥,如此一來,三方就會陷入相持階段,也將迎來短暫的和平。
可要是漢楚之間達成了某種協議,之後的幾年兩方會進行大宗的商品交易,物資交換等活動,被孤立的袁紹方會有何結果自然可想而知。
這些年的戰火幾乎波及了天下每一個州郡,打仗就需要錢,因為征糧、征丁、征稅等一係列政策,袁紹治下也是民不聊生。
要是打贏還好,可問題是打輸了好幾場大戰,死傷了很多人。這就讓其治下的百姓和大小世家們非常失望,迫切的換上一位新的主人。
尤其是不久前那個說北漢會沒收各家土地收歸國有,將其分給賤民的流言也不攻自破。
隨著原本因打仗滯留的商隊回到了各自的家鄉,也將幽州正在進行試點的土地新政完整的解讀給了眾人。
而且人家漢廷說的很明確,這僅僅是一次嚐試,且隻限於一郡之地,如果反對聲過大或者在三年內出現問題,隨時可以終止。
當時各世家的抵抗之心有多麽堅定,現如今心中的憤怒就有多麽強烈,無論袁紹再是如何安撫也沒能挽回人心。
沮授很快就猜出這是張良的手段,可人家用的是陽謀,那些傳播消息的商人又大多家世清白,背後的家族也是在當地頗有實力的豪強。
況且人家也沒有添油加醋,就隻是將行商過程中所見所聞全都聊了一遍,一切謠言自然就不攻自破。
不久前曹操拒絕收攏南下的流民,還有之後的袁曹之盟,讓兩州反應過來的世家心裏和明鏡似的,這是讓他們死守城池的計謀。
因此消極反抗的情緒已經在兗、青兩州內滋生,袁紹派到各地的官員說話已經不如之前那麽好使,年底的稅收更是一文錢都收不上來。
要收拾手上的爛攤子處處都要用錢,之前模仿漢軍的軍製也出了大問題。
還是因為沒錢,大量的死傷導致袁紹要付一大筆撫恤金給那些死難者的家屬,這算下來是一筆天文數字,袁紹根本就付不起。
還有曾經的那些許諾以及各種待遇,早就是一紙空文,根本就無法兌現。
因此不止底層士兵,就連那些中高層的將領內心也滋生不滿。
畢竟他們都聽說了虎威軍的待遇,那支軍隊的士兵多來自於公孫瓚手下被俘虜和投降的並州軍。
人家俘虜轉正的都有一日三餐,頓頓有肉,每月二十文呢,更不用提那些偏將和校尉。
府庫空空,到處都在伸手要錢,手下的人心渙散,軍隊軍紀敗壞,已經停止操練並開始騷擾駐地周圍的百姓,弄的是雞飛狗跳,民怨沸騰。
總攬全局的沮授愁得頭發都白了一半,不知道從哪裏變出錢來堵住窟窿,如那熱鍋上的螞蟻一般急得團團轉。
這時候探子還從建安傳回了漢楚要議和的消息,他連夜就敲開了王府的大門,給袁紹匯報了當前存在的各種問題,分析了目前艱難的處境。
總結下來就是,此誠危急存亡之秋,袁紹要親自坐鎮軍中以安人心。
同時想方設法變賣財產籌出一筆錢,哪怕隻是一部分,也要及時發到那些死難者的親人手中。
其它的問題和矛盾都可以徐徐圖之,但迫在眉睫的就是破壞建安城內這場和談。
據沮授分析,這次名為和談,實則是兩方暫時的妥協。
真正的意圖是為了恢複南北之間的往來,開辟出新的商道,用以交換資源,恢複民生。
否則張良為何將那場驚天刺殺按下不表,反而又是撤兵,又給楚王曹操送去了重禮。
要是如此這般數年下來,己方如何能抵擋的住同時來自漢楚雙方之間的攻擊。
那晚說到最後,沮授跪在袁紹麵前直諫道。
“人人都講天下二分,民心早已偏向劉備與曹操兩人,王上如未有破釜沉舟之心,不如早日擇一方乞降,或許尚能保住袁家的富貴。”
當時給袁紹氣得夠嗆,正準備開口罵人,可看到沮授鬢角的白發後沉默了。
思考良久之後,第二天審配就帶著王命出使建業了。
臨走之前袁紹賦予了其便宜行事之權,一切大小事務可擇機而斷,一言而決。
沮授則告訴審配一句鄉間俗語,光腳的不怕穿鞋的,讓他大膽去做。
於是想了一路的審配決定搏一把,要按照正常流程曹操肯定會躲著己方不見。
故而他花重金買通了前來接待的官員,讓其給兩方的住處安排到一起。
又讓人找了個由頭去挑釁和辱罵當日心情不是很好的孫策。
等到荀諶和趙雲等人趕到勸架之時,他則是安排人辱罵漢王劉備,大罵其是一個欺世盜名的偽君子,編席織履出身的小人。
關羽、張飛、張良三人自然也逃不過,被挨個點名罵了一通。
主辱臣死,不提怒火中燒的趙雲、孫策、周瑜三將,就連荀諶和魯肅兩人也抽刀上去砍人。
要不是巡防的楚軍來得及時控製住了局麵,袁紹派去的使團差點全軍覆沒,審配與荀諶兩個主使正糾纏在一起互相打對方的臉。
反正等事情鬧到曹操那裏,審配如願以償得到召見之時,其整個人的臉是腫的,衣服是破的,完全沒有任何形象可言。
可曹操沒有半點輕視的意思,第一句話就是。“先生何故如此,想要見我讓人通稟一聲即可,為何要鬧到這個地步。”
想要說話的審配因為牽動了傷口先是倒吸了一口冷氣,這才磕磕絆絆的說出句話。
“據我所知,強如北漢,楚王尚且晾了他們的使者數日,我方要是想見到您,還不知道要到什麽時候。”
“索性就鬧一場,反正我們兩方早已兵戎相見,勢成水火,沒有任何緩和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