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讀書
逃荒路上氣運全開小神醫她不裝了 作者:西天佛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新屋入住,每個房間裏,家具被褥都是全新的。
地麵也都奢侈的鋪上了青石板。
沈言主動要求住在前院的倒座房裏。
他倒不是謙讓,而是屋子就這麽幾間,還得留出一間給老洛。
與其同幾個小子住一間,他還不如自己一個人住。
這樣一來,還自在一些。
倒座房那邊也有三間屋子,最裏麵那間用來做茅廁,中間的用來堆放柴火和煤炭。
沈言則是住在靠最外麵這間,剛好挨著大門。
沈老太見沈言堅持,便答應了。
其實這一路走來,沈老太也將他當成了半個自家人。
所以在打製家具時,除了統一盤的炕之外。
沈老太還給他住的屋子裏,也都和幾個郎一樣,打了一個櫃子,一張書桌,和一個書架。
這些東西,基本都是沈孝禮做的。
沈老太按著市場價,除了材料費之外,還給了沈孝禮手工費。
不止他們家,就是村子裏好些人家的櫃子桌椅什麽的,都是請的沈孝禮。
畢竟他是青山村唯一的木匠。
這麽多戶人家,也是讓沈孝禮小賺了一筆。
其餘五間東西廂房,西廂房這邊三間,就依次給了三個郎一人一間。
東廂房這邊,中間的那間給了老洛,隔壁那間給了沈欽恩。
至於沈欽卿,因為還小,是以還是同沈老太一起住在主屋。
眼瞧著是真的安定下來了,沈老太便開始考慮幾個小子們讀書的事情。
之前沒有那個能力讓幾個小子都去念書,如今在這邊安頓下來了,沈老太自然也考慮上了這一點。
在她看來,自家的幾個小子都聰明,不該和他們的父母一樣,一輩子在鄉下種地討生活。
聽到沈老太要讓他們讀書,幾個郎中有人歡喜,有人嗚呼哀哉。
這個嗚呼哀哉的人,自然就是沈學慮。
沈學慮打小就皮,你讓他學武吃苦,他一句話都不會說。
但學習寫字,就不成了。
之前他爹娘還在的時候,閑暇之餘也會教幾個孩子識字。
每次沈學慮學不到一刻鍾,就借口拉屎拉尿的跑了。
如今聽他阿奶要送他們去學堂,頓時急了。
“阿奶,我咋聽說進學堂最好的年紀是五歲呢?我這是不是太晚了一些?”
沈老太知曉沈學慮的尿性:“你放心,你二爺爺已經讓你正義哥去鎮上問過了,就是你這個年紀也是收的。”
一句話,就定了沈學慮的死刑。
他趴在八仙桌上,生無可戀。
沈欽卿覺得好笑,可見,不管在哪個年代,都是有不愛學習的人。
好在她不用進學堂。
她上輩子除了學習就是學習,這輩子可不想這樣了。
而且,古代的學堂雖然也收女學生,但教學的方式卻是不一樣的。
男子除了會教他們課本上的知識,還會教他們習武騎射,鍛煉身體。
所謂的讀書人,並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
他們也必須得有一些自保之力。
不然,進京趕考,萬水千山的。
要沒點體力和能力,又怎麽可能走的到?
當然了,隻一門心思讀書做學問的也有。
但畢竟還是少數。
至於女子這邊,大多教的都是女德女戒之類的。
沈欽卿對那些沒興趣,自然也不願意進學堂。
好在她阿奶沒有提讓她進學堂。
……
翌日,沈家大部隊一起去了鎮上。
沈老太自然也跟著去了。
對於幾個孫子的學習,她還是挺上心的。
村子裏如今不缺騾車,村長還特意讓人建了一個馬廄,安排了專門的人用來飼養騾子。
每月也給了固定的工錢。
青山村的人想要借用騾車,一次得給一文錢的借用費。
一文錢不多,若有事基本也都能拿的出來。
也正因為有這一文錢的束縛,不會讓人隨意的就不把騾子當成一回事,不管去哪裏,都要來借上一借。
而這些收了的錢,便是用來給專門飼養騾子的人發的工錢。
對於這個決定,大夥都沒有意見。
沈家隻有一輛騾車,這麽多人一道去鎮上,還得買東西,顯然是不夠的。
於是沈學慮就去馬廄那邊借了一輛騾車,給了一文錢。
然後在登記冊上寫了今兒的日子,還寫了自己的名字。
有了記載,月底對賬就清楚明了了。
借了騾車,沈家人便浩浩蕩蕩的去了鎮上。
扶蘇鎮上有兩家學堂,分別在兩條街上。
兩家學堂的口碑差不多,束修也都是一年五兩銀子。
這些銀子,對於一些普通的人家來說,確實是一筆大錢。
“怪不得都說讀書人金貴,一年束修就得五兩銀子,這還不包括筆墨紙硯,可不金貴嗎?”沈學慮咂咂嘴。
雖然他家現在有點銀子了,但,他還是肉疼。
五兩銀子啊,這都能買多少肉了!
沈學思和沈雙全這一次都覺得沈學慮說的有道理。
一旁向來沉默的沈言卻突然道:“既然覺得讀書貴,既然承了這份情,那便更該努力上進,以求得到的成果,能夠百倍千倍的回報這份情。”
他的話音一落,幾人包括沈老太沈欽恩姐倆都齊齊的看向他。
沈欽卿:這一聽就是讀過書的人。
沈言被幾人看的有些尷尬,不自覺的摸了摸鼻子:“我,我哪裏說錯了嗎?”
“沒有。”
眾人又齊齊異口同聲。
沈老太補充:“阿言說的對,你們三個小子可聽清楚了沒?”
“聽清楚了,阿奶!”三個小子道。
就是沈學慮,這會也挺起了精神。
沈言說的太對了,他可不能讓這銀子白花了!
三個郎的年紀雖然都大了一些,但這邊的學堂也有不少如同六郎七郎這個年紀的學子。
是以也算正常。
倒是沈學思的年紀,確實偏大了一些。
不過好在沈學思之前因為好學,已經啟蒙過,年紀雖然大了一些,但勝在聰慧。
院長拿了卷子給三人測試了一下,最後都將人收下了。
他能看得出來,這沈家三個郎都是聰慧的,隻不過是之前沒有條件被耽誤了。
但若是好好培養,考個秀才什麽的,也不是沒有機會。
三個郎選的學堂名叫成才書院。
名字就是這麽簡單霸氣,一點也不掩飾它的野心。
地麵也都奢侈的鋪上了青石板。
沈言主動要求住在前院的倒座房裏。
他倒不是謙讓,而是屋子就這麽幾間,還得留出一間給老洛。
與其同幾個小子住一間,他還不如自己一個人住。
這樣一來,還自在一些。
倒座房那邊也有三間屋子,最裏麵那間用來做茅廁,中間的用來堆放柴火和煤炭。
沈言則是住在靠最外麵這間,剛好挨著大門。
沈老太見沈言堅持,便答應了。
其實這一路走來,沈老太也將他當成了半個自家人。
所以在打製家具時,除了統一盤的炕之外。
沈老太還給他住的屋子裏,也都和幾個郎一樣,打了一個櫃子,一張書桌,和一個書架。
這些東西,基本都是沈孝禮做的。
沈老太按著市場價,除了材料費之外,還給了沈孝禮手工費。
不止他們家,就是村子裏好些人家的櫃子桌椅什麽的,都是請的沈孝禮。
畢竟他是青山村唯一的木匠。
這麽多戶人家,也是讓沈孝禮小賺了一筆。
其餘五間東西廂房,西廂房這邊三間,就依次給了三個郎一人一間。
東廂房這邊,中間的那間給了老洛,隔壁那間給了沈欽恩。
至於沈欽卿,因為還小,是以還是同沈老太一起住在主屋。
眼瞧著是真的安定下來了,沈老太便開始考慮幾個小子們讀書的事情。
之前沒有那個能力讓幾個小子都去念書,如今在這邊安頓下來了,沈老太自然也考慮上了這一點。
在她看來,自家的幾個小子都聰明,不該和他們的父母一樣,一輩子在鄉下種地討生活。
聽到沈老太要讓他們讀書,幾個郎中有人歡喜,有人嗚呼哀哉。
這個嗚呼哀哉的人,自然就是沈學慮。
沈學慮打小就皮,你讓他學武吃苦,他一句話都不會說。
但學習寫字,就不成了。
之前他爹娘還在的時候,閑暇之餘也會教幾個孩子識字。
每次沈學慮學不到一刻鍾,就借口拉屎拉尿的跑了。
如今聽他阿奶要送他們去學堂,頓時急了。
“阿奶,我咋聽說進學堂最好的年紀是五歲呢?我這是不是太晚了一些?”
沈老太知曉沈學慮的尿性:“你放心,你二爺爺已經讓你正義哥去鎮上問過了,就是你這個年紀也是收的。”
一句話,就定了沈學慮的死刑。
他趴在八仙桌上,生無可戀。
沈欽卿覺得好笑,可見,不管在哪個年代,都是有不愛學習的人。
好在她不用進學堂。
她上輩子除了學習就是學習,這輩子可不想這樣了。
而且,古代的學堂雖然也收女學生,但教學的方式卻是不一樣的。
男子除了會教他們課本上的知識,還會教他們習武騎射,鍛煉身體。
所謂的讀書人,並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
他們也必須得有一些自保之力。
不然,進京趕考,萬水千山的。
要沒點體力和能力,又怎麽可能走的到?
當然了,隻一門心思讀書做學問的也有。
但畢竟還是少數。
至於女子這邊,大多教的都是女德女戒之類的。
沈欽卿對那些沒興趣,自然也不願意進學堂。
好在她阿奶沒有提讓她進學堂。
……
翌日,沈家大部隊一起去了鎮上。
沈老太自然也跟著去了。
對於幾個孫子的學習,她還是挺上心的。
村子裏如今不缺騾車,村長還特意讓人建了一個馬廄,安排了專門的人用來飼養騾子。
每月也給了固定的工錢。
青山村的人想要借用騾車,一次得給一文錢的借用費。
一文錢不多,若有事基本也都能拿的出來。
也正因為有這一文錢的束縛,不會讓人隨意的就不把騾子當成一回事,不管去哪裏,都要來借上一借。
而這些收了的錢,便是用來給專門飼養騾子的人發的工錢。
對於這個決定,大夥都沒有意見。
沈家隻有一輛騾車,這麽多人一道去鎮上,還得買東西,顯然是不夠的。
於是沈學慮就去馬廄那邊借了一輛騾車,給了一文錢。
然後在登記冊上寫了今兒的日子,還寫了自己的名字。
有了記載,月底對賬就清楚明了了。
借了騾車,沈家人便浩浩蕩蕩的去了鎮上。
扶蘇鎮上有兩家學堂,分別在兩條街上。
兩家學堂的口碑差不多,束修也都是一年五兩銀子。
這些銀子,對於一些普通的人家來說,確實是一筆大錢。
“怪不得都說讀書人金貴,一年束修就得五兩銀子,這還不包括筆墨紙硯,可不金貴嗎?”沈學慮咂咂嘴。
雖然他家現在有點銀子了,但,他還是肉疼。
五兩銀子啊,這都能買多少肉了!
沈學思和沈雙全這一次都覺得沈學慮說的有道理。
一旁向來沉默的沈言卻突然道:“既然覺得讀書貴,既然承了這份情,那便更該努力上進,以求得到的成果,能夠百倍千倍的回報這份情。”
他的話音一落,幾人包括沈老太沈欽恩姐倆都齊齊的看向他。
沈欽卿:這一聽就是讀過書的人。
沈言被幾人看的有些尷尬,不自覺的摸了摸鼻子:“我,我哪裏說錯了嗎?”
“沒有。”
眾人又齊齊異口同聲。
沈老太補充:“阿言說的對,你們三個小子可聽清楚了沒?”
“聽清楚了,阿奶!”三個小子道。
就是沈學慮,這會也挺起了精神。
沈言說的太對了,他可不能讓這銀子白花了!
三個郎的年紀雖然都大了一些,但這邊的學堂也有不少如同六郎七郎這個年紀的學子。
是以也算正常。
倒是沈學思的年紀,確實偏大了一些。
不過好在沈學思之前因為好學,已經啟蒙過,年紀雖然大了一些,但勝在聰慧。
院長拿了卷子給三人測試了一下,最後都將人收下了。
他能看得出來,這沈家三個郎都是聰慧的,隻不過是之前沒有條件被耽誤了。
但若是好好培養,考個秀才什麽的,也不是沒有機會。
三個郎選的學堂名叫成才書院。
名字就是這麽簡單霸氣,一點也不掩飾它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