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冬天注定是無法平靜了,老憨也不敢回家了,連個團團圓年也沒敢過,家裏還有兩個大肚婆呢,可不敢把病氣過給家裏。偶爾回一趟家,也隻是在家門口不遠的地方和家裏人說幾句話。幸好家裏什麽都不缺,隻是在甲長保長的監督下,買賣都已經停了,別的倒沒有太大的影響。


    冬去春來,天氣漸漸暖和了,已經好久沒有發病的人被送過來了,衙役敲著銅鑼,扯著嗓門大喊:“解禁了,瘟疫過去了,鄉親們出門春耕啦。”


    人們紛紛走出了家門,臉上帶著欣喜的笑容,終於結束了,春日的太陽照在臉上,暖洋洋的,很舒服。


    老憨坐在醫館的椅子上,臉上帶著會心的笑容,瘟疫終於過去了,自己這邊沒有什麽損失,還賺了一筆錢,該回家看看了。


    陳念成也很高興,走過來對老憨說:“知道嗎?知縣大人,因為這次抵禦瘟疫有功,受到了上麵的嘉獎,心裏一高興也要給咱們送一個錦旗,這可是光榮的事情啊。”


    老憨一愣:“這樣好嗎?不是說我們……”


    陳念成笑著打斷他的話:“嘉獎有功之人,是知縣的權利範圍呀,提攜後進是美談之一呀,在他管理的轄區之內,若有精兵強將,大人臉上也有光啊,這功臣我們不得不當啊。”


    老憨苦笑道:“我們縣的人口本來就少,居住的分散,再加上保甲製,控製了人口流動,就這樣還死了不少人呢,我們還要當功臣?”


    陳念成笑得更燦爛了:“咱們縣死的最少了,你覺得上麵會嘉獎哪個縣呀?有的縣呀,我就不說了,死的人多,上麵來查防瘟疫的專用款項,還被幾個有權的給私分了,一點兒就沒給下麵的人,上麵來人一查,下麵就有人不斷檢舉,什麽腦子呀?居然不按規矩辦,結果可想而知了,朝廷也要表態,於是就被嚴辦了,差點給抄家滅門了, 腦袋是保住了,可全家都被發配到邊關了,那個慘喲!”


    老憨嚇了一哆嗦:“一個縣專用款項也沒太多呀,幾個人分更沒多少了,會這樣?”


    陳念成點頭:“這麽大的疫情發生了,總得嘉獎幾個,嚴辦幾個,讓人們看看朝廷的態度吧,你知道那幾家人被嚴辦的時候,老百姓什麽表現嗎?押解他們去邊關的路上,被周圍的百姓咒罵毆打,扔爛菜葉子,臭雞蛋更不消說了,可害苦了那些押解官員了,拚命護著都護不住啊……”


    老憨唯有苦笑的份兒了。


    知縣大人親自來送錦旗那天,搞得鑼鼓喧天,人山人海,錦旗上繡著幾個金色的大字:“醫者父母心”,引得周圍的人鼓掌喝彩。


    知縣大人走後,更麻煩的還在後麵,有頭有臉的,也都紛紛拿來錦旗,錦旗上寫的卻是杏林高手。華佗在世。妙手回春之類的。搞得老憨煩不勝煩,還要笑臉相迎,裝出一副受寵若驚的樣子。還得宴請他們大吃一頓,幸虧有陳念成,不然早受不了了。


    不過也因此,醫館名聲大震,後來老憨走在街上,也有不認識的人微笑打招呼了,老憨挺直了腰杆兒,居然也有些飄飄然了。


    陳念成卻笑話他:“你應該更理直氣壯一點兒,底氣更足一點兒,這就是好名聲,花錢都買不來的,以後隻要不出什麽意外的話,這醫館就日進鬥金了呀!”


    說的還真沒錯,從此以後醫館再也不愁發展了,進項也不用說了。每月都能拿到一定數量的分紅,老憨都鎖進櫃子裏,沒敢往家裏拿,後來也就不再那麽心慌了,每月和月俸一起拿回家一些,給家裏的女人們說生意好,月俸漲了。


    家裏倒是平安無事,春種也及時播種好了,幾個徒弟也沒少幫忙出力,隻是那幾個山裏人沒再來交易。


    大女人告訴老憨:“最後一次交易的時候,我按照你說的,多給他們準備了一些鹽,告訴他們鬧瘟疫封路了,暫時不方便給他們提供物資了,以為他們會上心難受的,可沒想到他們居然沒表現出什麽來,已經好久沒來了。”


    老憨點點頭:“山裏的流民居住的更分散,環境相對封閉一些,生活苦了一些,卻並不害怕瘟疫的。”


    玉蘭卻搖頭說:“我總覺得他們不太像流民呢?”


    老憨也表示讚同:“是有些奇怪,我曾經說起現在流民墾荒,能夠得到戶籍的,他們根本就沒搭理這事兒。不管他了,反正打交道多次,都沒有出現什麽問題,還賺了一筆小錢兒。”


    小女人得意的說:“小錢兒?不少呢……”


    後來老憨和玉蘭聊起這件事情。玉蘭想了一下說:“你可知道《桃花源記》?”


    老憨點頭說:“知道一些,你給孩子們講故事的時候,我也聽了一點。”


    玉蘭卻搖頭說:“那不是故事,是東晉名士陶淵明寫的一篇古文,我隻是用現在的話講給孩子們聽了。”


    玉蘭想了想,又說道:“不過我倒是想起了另外的一個傳說,也挺有意思的。”


    見老憨提起了興致,玉蘭便講了下去。


    “傳說在黃河的上遊,發生過戰亂,很大規模的戰亂,大概一二百年前吧,有一位軍官接到命令處死一批戰俘,軍官趕到戰俘營才發現,所謂的戰俘不過是一批敵方的女人和孩子,那軍官也是血性漢子,可以血染沙場,與敵方交戰,卻不願殺掉這批女人和孩子,哪怕這些女人和孩子是敵方的,寧可違抗軍令,也不願下殺手。


    誰知因為違抗軍令,惹的將軍大怒,下令要處死軍官,這軍官也有一批鐵血追隨者,反而發生了不小的叛亂,後來這位軍官帶著追隨者護著那些女人和孩子逃到了黃河邊,隻來得及製造一些簡易的木筏,有的人甚至抱在木頭上,跳進了黃河裏,死了很多人,但還是有一批人逃出生天了。”


    聽到這裏老憨歎了一口氣:“黃河並不適合行船,這批人還有女人和孩子,應該活不了多少吧?”


    玉蘭點頭說:“一定會有傷亡的,但是傳說當中,那些派出去追擊的兵士,似乎也有很多崇拜那位軍官的,所以執行命令的時候並沒有痛下殺手,有的還暗暗給他們提供幫助,活下來的應該也不少吧,真實情況沒人知道了,隻是傳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崛起的家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紙上的歲月年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紙上的歲月年華並收藏崛起的家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