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崇好不容易,終於和大遼攀上了關係。
侄皇帝當得穩當了,趕緊跑回來,組織起一支複仇軍,殺奔晉州而來。
劉承鈞帶著一萬多人,到了晉州城下安營紮寨。
北漢軍隊,在晉州城外叫罵。
“王晏,你吃我大漢俸祿,我劉氏王朝待你不薄,你竟然認賊做父。公然背叛我大漢,還不快快打開城門,迎我滅周大軍入城。”
“王晏,你這個縮頭烏龜,有種出城來,與你爺爺,決一死戰。”
劉承鈞叫人在城樓之上,使勁地叫罵。
王晏對他的士兵,下了死命令,任何人,必須堅守不出,違令者斬。
劉崇派出自己的次子劉承鈞出戰,當時,北漢軍氣勢很盛,畢竟劉崇才有了失子之痛,複仇情緒高漲。
再說,當時天氣很是嚴寒,遍地飛雪。劉崇軍遠道而來,必定會糧草短缺,在那樣的環境下,營寨中的劉崇軍,糧草再一短缺,必定堅持不久。
劉承鈞還以為王晏膽怯,於是便下令強攻登城。
王晏暗中叫人伏於城牆上,隻等劉承鈞的人上來,伏兵四起,殺了個劉承鈞措手不及。
劉崇進攻晉州,隰州之地,城池久攻不下。
遼國說好了,隻要他一出兵,會率隊前來助陣,耶律阮還真的帶著隊伍,前往大周。
耶律阮還未及與周軍開戰,就被自己人暗殺了。
遼軍班師回去了,劉崇得知,郭威已經平定了南方的叛亂,現在已經騰出手來,聽說援助晉州的大軍將至,劉承鈞趕緊帶著他的人,逃回去了。
劉崇厚著臉皮,又去找遼國借了五千兵,又是被打敗了。
幾番較量下來,北漢與遼國都受到了消弱,大周北方暫時鞏固了下來。
偏偏在這樣的時候,郭威病重。
郭威把柴榮從澶州調回到開封任府尹,在那個年代,任開封府尹,那就意味著將繼大位了。
郭威把柴榮叫到他的身邊,“榮兒,你給朕說說,我為啥把這大周的江山交到你的手裏。”
柴榮說道,“父皇,榮兒認為,自唐末以來,天下大亂,老百姓倍受戰亂之苦。榮兒與父皇一樣,都有一統天下之心。”
“榮兒啊,朕沒有看錯你。大周初定,我死後,一切從簡,範質和王溥乃當世文才,有他倆輔佐於你,我死也瞑目了。”
郭威把女婿張永德,侄兒李重進都叫到了自己的病榻前。
當著眾人的麵,郭威親口頒布了自己的遺詔,讓張永德和李重進給柴榮行了君臣之禮。
“永德,重進,咱大周百廢待興,朕本想完成統一大業,然,天不與我,是不與我啊。而今,真正能夠替我完成這統一大業的,非郭榮莫屬。我要你們當我的麵保證,為咱大周社稷,你倆要忠心護郭榮,不可有二心。”
事實上,郭榮此番托孤,有點像劉備白帝城托孤。
在他那屋子裏,早已經伏下了刀斧手,但凡張永德和李重進有不臣之心,郭威會毫不猶豫地解決柴榮的障礙。
公元954年,郭威駕崩,養子柴榮繼位。
柴榮封趙匡胤為禁軍統領。
郭威駕崩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北漢,劉崇欣喜若狂,他覺得此時南征,奪取回大漢天下的機會到了。
劉崇趕緊求遼國發兵,這一回,遼國派出十萬大軍,由楊兗任主帥。劉崇三萬大軍,由晉陽南下。
北漢與遼國大軍,來勢洶洶,很快就在太平驛大敗周軍,直逼潞州。
柴榮新立,邊地戰報頻傳,朝廷上下,知道遼國與北漢聯軍勢不可當的威勢,殺奔而來,滿朝震動。
“陛下,敵軍趁我朝先皇駕崩之機,入侵我邊關,先皇在世時,盛讚陛下神勇無敵,如此危局,還望陛下禦駕親征。”
“陛下剛登基,內外各種事務,都得陛下操勞。敵人情況不明,陛下萬乘之軀,怎麽能以身犯險。”
柴榮對範質與王溥說道,“兩位愛卿,朝中之事,我盡托於你倆。朕已經決定,北漢與遼國,屢屢犯我北地,此番出征,必掃清障礙。”
柴榮剛繼位,就已經為自己的統一大業,想好的對策,先南後北,打下富庶的南方各小國,國力定然大增,最後才解決北漢與遼國。
這一次北漢與遼國的聯合,顯然兩國都傾注了很多的力量。
柴榮所說的掃清障礙,隻有先將北漢與遼國安定下來,才可以集中力量,去掃平南方諸國。
範質與王溥當即表態,“臣謹遵陛下吩咐,請陛下放心,我們會盡全力,做好朝中之事,以解除陛下親征的後顧之憂。”
柴榮親征,帶上了禁軍統領趙匡胤。
浩浩蕩蕩的大周軍,徑直奔赴劉崇與楊兗所在的位置。趙匡胤騎著他的棗紅馬,跟在柴榮的鑾駕旁邊。
親征隊伍離漢遼聯軍的距離越來越近,戰報卻是越來越多。
柴榮所率大軍,從正麵迎擊北漢軍隊。同時,又向各節度使,發出了率軍阻擊的詔令。
命天雄節度使符彥卿、鎮寧節度使郭崇率兵自磁州、固鎮(今河北磁縣、武安)西進,出北漢軍之後。
命河中節度使王彥超、保義節度使韓通率部自晉州(今山西臨汾)東北,側擊北漢軍。
命馬軍都指揮使樊愛能、步軍都指揮使何徽、義成節度使白重讚、前耀州團練使符彥能等為先鋒,先趨澤州(今晉城)。
命河陽節度使劉詞率軍殿後,為當麵阻擊之兵援。
趙匡胤就在柴榮的身邊,親眼目睹柴榮在那指揮地圖前,手拿著那長劍,精準地做出了戰略布署,心中暗自佩服。
“賢弟,你看,我這樣安排,你看,還有沒有更好的法子。”柴榮已經把軍力布署下去了,卻似乎有點不放心,問趙匡胤,還有無更好的策略。
趙匡胤看著那地圖,“陛下如此安排,已經牢牢地牽製了大漢與遼國的主力。我現在擔心的,是所有調遣的軍隊,不能夠按時到達指定的位置。”
其實,趙匡胤不能把話說得太明白了。哪裏是什麽按時到達指定的位置,應該是安排的人,是不是能夠勝任他們的位置了。
就說那個樊愛能,馬兵都指揮使。在臨陣之時,輕騎兵擁有快速反應的能力,趙匡胤不能夠肯定,樊愛能是不是能夠憑著無比凶悍的戰力,快速地在敵陣中,殺出一條血路來。
就在那時候,前方戰報到了。
“報,漢遼聯軍,距我們隻有三十裏了。”
“怎麽?不可能啊,樊愛能就算是敗,也不至於敗得這麽快啊。”柴榮喃喃地說道。
侄皇帝當得穩當了,趕緊跑回來,組織起一支複仇軍,殺奔晉州而來。
劉承鈞帶著一萬多人,到了晉州城下安營紮寨。
北漢軍隊,在晉州城外叫罵。
“王晏,你吃我大漢俸祿,我劉氏王朝待你不薄,你竟然認賊做父。公然背叛我大漢,還不快快打開城門,迎我滅周大軍入城。”
“王晏,你這個縮頭烏龜,有種出城來,與你爺爺,決一死戰。”
劉承鈞叫人在城樓之上,使勁地叫罵。
王晏對他的士兵,下了死命令,任何人,必須堅守不出,違令者斬。
劉崇派出自己的次子劉承鈞出戰,當時,北漢軍氣勢很盛,畢竟劉崇才有了失子之痛,複仇情緒高漲。
再說,當時天氣很是嚴寒,遍地飛雪。劉崇軍遠道而來,必定會糧草短缺,在那樣的環境下,營寨中的劉崇軍,糧草再一短缺,必定堅持不久。
劉承鈞還以為王晏膽怯,於是便下令強攻登城。
王晏暗中叫人伏於城牆上,隻等劉承鈞的人上來,伏兵四起,殺了個劉承鈞措手不及。
劉崇進攻晉州,隰州之地,城池久攻不下。
遼國說好了,隻要他一出兵,會率隊前來助陣,耶律阮還真的帶著隊伍,前往大周。
耶律阮還未及與周軍開戰,就被自己人暗殺了。
遼軍班師回去了,劉崇得知,郭威已經平定了南方的叛亂,現在已經騰出手來,聽說援助晉州的大軍將至,劉承鈞趕緊帶著他的人,逃回去了。
劉崇厚著臉皮,又去找遼國借了五千兵,又是被打敗了。
幾番較量下來,北漢與遼國都受到了消弱,大周北方暫時鞏固了下來。
偏偏在這樣的時候,郭威病重。
郭威把柴榮從澶州調回到開封任府尹,在那個年代,任開封府尹,那就意味著將繼大位了。
郭威把柴榮叫到他的身邊,“榮兒,你給朕說說,我為啥把這大周的江山交到你的手裏。”
柴榮說道,“父皇,榮兒認為,自唐末以來,天下大亂,老百姓倍受戰亂之苦。榮兒與父皇一樣,都有一統天下之心。”
“榮兒啊,朕沒有看錯你。大周初定,我死後,一切從簡,範質和王溥乃當世文才,有他倆輔佐於你,我死也瞑目了。”
郭威把女婿張永德,侄兒李重進都叫到了自己的病榻前。
當著眾人的麵,郭威親口頒布了自己的遺詔,讓張永德和李重進給柴榮行了君臣之禮。
“永德,重進,咱大周百廢待興,朕本想完成統一大業,然,天不與我,是不與我啊。而今,真正能夠替我完成這統一大業的,非郭榮莫屬。我要你們當我的麵保證,為咱大周社稷,你倆要忠心護郭榮,不可有二心。”
事實上,郭榮此番托孤,有點像劉備白帝城托孤。
在他那屋子裏,早已經伏下了刀斧手,但凡張永德和李重進有不臣之心,郭威會毫不猶豫地解決柴榮的障礙。
公元954年,郭威駕崩,養子柴榮繼位。
柴榮封趙匡胤為禁軍統領。
郭威駕崩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北漢,劉崇欣喜若狂,他覺得此時南征,奪取回大漢天下的機會到了。
劉崇趕緊求遼國發兵,這一回,遼國派出十萬大軍,由楊兗任主帥。劉崇三萬大軍,由晉陽南下。
北漢與遼國大軍,來勢洶洶,很快就在太平驛大敗周軍,直逼潞州。
柴榮新立,邊地戰報頻傳,朝廷上下,知道遼國與北漢聯軍勢不可當的威勢,殺奔而來,滿朝震動。
“陛下,敵軍趁我朝先皇駕崩之機,入侵我邊關,先皇在世時,盛讚陛下神勇無敵,如此危局,還望陛下禦駕親征。”
“陛下剛登基,內外各種事務,都得陛下操勞。敵人情況不明,陛下萬乘之軀,怎麽能以身犯險。”
柴榮對範質與王溥說道,“兩位愛卿,朝中之事,我盡托於你倆。朕已經決定,北漢與遼國,屢屢犯我北地,此番出征,必掃清障礙。”
柴榮剛繼位,就已經為自己的統一大業,想好的對策,先南後北,打下富庶的南方各小國,國力定然大增,最後才解決北漢與遼國。
這一次北漢與遼國的聯合,顯然兩國都傾注了很多的力量。
柴榮所說的掃清障礙,隻有先將北漢與遼國安定下來,才可以集中力量,去掃平南方諸國。
範質與王溥當即表態,“臣謹遵陛下吩咐,請陛下放心,我們會盡全力,做好朝中之事,以解除陛下親征的後顧之憂。”
柴榮親征,帶上了禁軍統領趙匡胤。
浩浩蕩蕩的大周軍,徑直奔赴劉崇與楊兗所在的位置。趙匡胤騎著他的棗紅馬,跟在柴榮的鑾駕旁邊。
親征隊伍離漢遼聯軍的距離越來越近,戰報卻是越來越多。
柴榮所率大軍,從正麵迎擊北漢軍隊。同時,又向各節度使,發出了率軍阻擊的詔令。
命天雄節度使符彥卿、鎮寧節度使郭崇率兵自磁州、固鎮(今河北磁縣、武安)西進,出北漢軍之後。
命河中節度使王彥超、保義節度使韓通率部自晉州(今山西臨汾)東北,側擊北漢軍。
命馬軍都指揮使樊愛能、步軍都指揮使何徽、義成節度使白重讚、前耀州團練使符彥能等為先鋒,先趨澤州(今晉城)。
命河陽節度使劉詞率軍殿後,為當麵阻擊之兵援。
趙匡胤就在柴榮的身邊,親眼目睹柴榮在那指揮地圖前,手拿著那長劍,精準地做出了戰略布署,心中暗自佩服。
“賢弟,你看,我這樣安排,你看,還有沒有更好的法子。”柴榮已經把軍力布署下去了,卻似乎有點不放心,問趙匡胤,還有無更好的策略。
趙匡胤看著那地圖,“陛下如此安排,已經牢牢地牽製了大漢與遼國的主力。我現在擔心的,是所有調遣的軍隊,不能夠按時到達指定的位置。”
其實,趙匡胤不能把話說得太明白了。哪裏是什麽按時到達指定的位置,應該是安排的人,是不是能夠勝任他們的位置了。
就說那個樊愛能,馬兵都指揮使。在臨陣之時,輕騎兵擁有快速反應的能力,趙匡胤不能夠肯定,樊愛能是不是能夠憑著無比凶悍的戰力,快速地在敵陣中,殺出一條血路來。
就在那時候,前方戰報到了。
“報,漢遼聯軍,距我們隻有三十裏了。”
“怎麽?不可能啊,樊愛能就算是敗,也不至於敗得這麽快啊。”柴榮喃喃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