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小姐的屍首在發現當日,由秦夫子等人勘驗過後,早已交還給高家。
她是被人從身後勒死,再移屍至書院,在死後被人用琴弦掛在琴房,這一點是確鑿無疑的。
高家將她的屍首領了回去,遲遲沒發喪,又派親眷在山下茶寮邊打了蓬房,就是要等著殺人凶手償命。
剛掘出來不到一天的高家丫鬟還在提刑司搭在書院外的棚房裏。
見鄭副使帶著人出來,立刻就有人在茶寮邊不遠的棚子裏叫罵:“姓鄭的,你個窩囊廢,你怎麽還沒抓到人?是不是欺負我高家朝中無人,我跟你說,你若是包庇姓梅的,我高家跟你提刑司沒完……”
梅家的棚房裏,嬤嬤和家丁默不作聲,但一直守著沒離開過。
小七妹像隻鵪鶉一樣將臉垂得低低的,安分守己的走在朱季川的影子裏。
休沐三天,加發現高家小姐也有三天,事發已經第六天了,難怪那個鄭副使麵色不虞,他前景堪憂啊。
棚房裏光線昏暗,一具黑棺擺在正中,頓添陰森。
來自大家族的學子們紛紛點起了蠟燭。
開棺後,幾個號稱膽大的學子沒忍住吐了。
屍首的頭臉腐爛得比其他部位都快,或許跟麵部沒有衣裳保護有關。
可見凶手對於殺死並埋葬她這件事毫無憐憫後悔之心。
她的死因和高大小姐是一樣的,都是被人從背後勒死的。唯一不同的是高家丫鬟的脖子上隻有一道在耳後交叉的勒痕。
屍首的右手手指確實是被人為折斷的。
以小七妹給故人穿衣的經驗來看,這需要不小的力氣。
小七妹想了想秦夫子略顯瘦弱的身子,不由得皺了皺鼻子。
丫鬟右手手心裏那個紫色瘀斑並不大,約莫鴿子蛋的大小,上小下扁圓,鄭副使說它是個扁葫蘆形,這十分恰當。
目測這個圖形裏還有凹凸不平,若是用自己的細泥抹上去,等稍幹再取下,便能拓印出這個凹凸麵是個什麽圖形。
至於腐爛不堪的麵部,隻要煮骨剔肉,得到一個完整的顱骨,捏出個原模樣來不成問題。
小七妹覺得,要想找到這個人其實並不難。
如果今天破了案,是不是能趕在宵禁前回朱府去。
所以她看到朱季川湊在丫鬟的右手邊一直沒走、手裏比劃著什麽的時候,小聲地嘟囔了一句:“我想吃白麵餅了。”
觀棋一手堵著鼻子,一手舉著蠟燭,恨不得自己是隻能穿地縫的老鼠,聽到她說這話,真的是白眼都翻不動了。
小七妹饞得舔了舔嘴唇:“這白蠟燭溶得真像白麵餅,剛出鍋時軟軟的,稍涼會就硬硬的,一種吃食兩種吃法,真香……”
朱季川的視線跟著她的話落在觀棋手中的蠟燭上。
觀棋立刻放下捂鼻子的手:“大少爺,這您可不興寵她……”
朱季川眼睛一亮,從觀棋手裏取過蠟燭,回頭問鄭副使:“我能讓這圖案現出原型,大人能否讓我試上一試?”
捂著鼻子的大家便齊刷刷地圍了過來。
一心破案的鄭副使十分樂意:“隻要不破壞屍首,朱大少爺你請便。”
朱季川便將蠟燭燃燒後的熱蠟油均勻的滴在葫蘆形圖案上,趁將幹時又揭了下來。
“觀棋,取澄心堂的薄畫紙來。”
“拿一點水浸濕紙,不要太多水,將將打濕就行。”
他將略濕的紙敷在取下的蠟團上,取了折扇慢慢扇幹,再用毛筆輕柔的蘸墨刷在紙上,等墨幹後,將薄畫紙揭了下來。
黑底的紙上,出現了一個拓印下來的白色圖案。
一朵白梅綻開在紙上,白梅下有兩個小小的字:務觀。
梅家家主梅伯符,梅大小姐的父親,表字務觀,戶部郎中。
……
六條狼青齊頭並進,沒有左顧右盼,徑直進了秦夫子的房間,圍在她的床幃邊吠叫不止。
秦夫子驚疑不定地看著這六條狗,麵色蒼白。
張應山長派出一位夫子,和提刑司的人一起將秦夫子的床幃翻了個遍,從她被褥下找出了一枚雕工尋常的竹刻印章。
所有人的視線都看向秦夫子。
而秦夫子“噗通”一聲跪在地上:“山長,我沒有做過,不是我……”
“那為何這個東西會在你這裏?”張應山長歎了口氣問,“你如何解釋?”
“山長,我無法辯解,我也不知道它為何會在這裏,之前我從未見過這個物件,”秦夫子懇切地說,“我真的沒做過。”
她抬起頭:“若是提刑司有心誣陷與我呢?能接觸屍首的並非隻有我一個,提刑司其他人也一樣有機會。”
張應山長還沒說話,鄭副使冷笑一聲:“這也能攀扯到提刑司……”
秦夫子環顧眾人,準確地指向站在人群中的朱季川……身邊的小七妹。
“就像朱家丫鬟所說,鄭大人逼她誣陷朱大人和大小姐,前車之鑒,焉知會不會是鄭大人為了早日破案構陷與我?”
小七妹把頭垂得更低了,默默地退到觀棋身後。
鄭副使氣得仰倒:“我提刑司眾人從未進過女寢舍,這構陷兩字從何說起,難道不是秦夫子做賊心虛倒打一耙?”
張應夫子向朱季川招了招手:“季川,讓你家丫頭上前回話。”
朱季川拱手應道:“是。”
他將小七妹拉到自己身邊,聲音如常地說:“別怕,是什麽就說什麽。”
張應山長祥和地問:“你說鄭副使逼迫你誣陷朱大人和朱小姐,可有這事?”
小七妹低著頭,在心裏想了又想才說:“小的什麽都沒幹,這位鄭大人就要給小的上夾棍,小的一害怕,就這麽喊了。”
鄭副使喝道:“小人以訛傳訛,提刑司辦案哪有不用刑的,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若人人都像秦夫子這般,將證物都搜出來了還不認罪,那才是可笑。”
張應山長又問秦夫子:“可有人能證明這物事和你無關?”
秦夫子的侍女跪行上前:“奴婢可以作證。”
鄭副使:“我且問你,梅家家主的物事,為何會在你主子的床上?”
她是被人從身後勒死,再移屍至書院,在死後被人用琴弦掛在琴房,這一點是確鑿無疑的。
高家將她的屍首領了回去,遲遲沒發喪,又派親眷在山下茶寮邊打了蓬房,就是要等著殺人凶手償命。
剛掘出來不到一天的高家丫鬟還在提刑司搭在書院外的棚房裏。
見鄭副使帶著人出來,立刻就有人在茶寮邊不遠的棚子裏叫罵:“姓鄭的,你個窩囊廢,你怎麽還沒抓到人?是不是欺負我高家朝中無人,我跟你說,你若是包庇姓梅的,我高家跟你提刑司沒完……”
梅家的棚房裏,嬤嬤和家丁默不作聲,但一直守著沒離開過。
小七妹像隻鵪鶉一樣將臉垂得低低的,安分守己的走在朱季川的影子裏。
休沐三天,加發現高家小姐也有三天,事發已經第六天了,難怪那個鄭副使麵色不虞,他前景堪憂啊。
棚房裏光線昏暗,一具黑棺擺在正中,頓添陰森。
來自大家族的學子們紛紛點起了蠟燭。
開棺後,幾個號稱膽大的學子沒忍住吐了。
屍首的頭臉腐爛得比其他部位都快,或許跟麵部沒有衣裳保護有關。
可見凶手對於殺死並埋葬她這件事毫無憐憫後悔之心。
她的死因和高大小姐是一樣的,都是被人從背後勒死的。唯一不同的是高家丫鬟的脖子上隻有一道在耳後交叉的勒痕。
屍首的右手手指確實是被人為折斷的。
以小七妹給故人穿衣的經驗來看,這需要不小的力氣。
小七妹想了想秦夫子略顯瘦弱的身子,不由得皺了皺鼻子。
丫鬟右手手心裏那個紫色瘀斑並不大,約莫鴿子蛋的大小,上小下扁圓,鄭副使說它是個扁葫蘆形,這十分恰當。
目測這個圖形裏還有凹凸不平,若是用自己的細泥抹上去,等稍幹再取下,便能拓印出這個凹凸麵是個什麽圖形。
至於腐爛不堪的麵部,隻要煮骨剔肉,得到一個完整的顱骨,捏出個原模樣來不成問題。
小七妹覺得,要想找到這個人其實並不難。
如果今天破了案,是不是能趕在宵禁前回朱府去。
所以她看到朱季川湊在丫鬟的右手邊一直沒走、手裏比劃著什麽的時候,小聲地嘟囔了一句:“我想吃白麵餅了。”
觀棋一手堵著鼻子,一手舉著蠟燭,恨不得自己是隻能穿地縫的老鼠,聽到她說這話,真的是白眼都翻不動了。
小七妹饞得舔了舔嘴唇:“這白蠟燭溶得真像白麵餅,剛出鍋時軟軟的,稍涼會就硬硬的,一種吃食兩種吃法,真香……”
朱季川的視線跟著她的話落在觀棋手中的蠟燭上。
觀棋立刻放下捂鼻子的手:“大少爺,這您可不興寵她……”
朱季川眼睛一亮,從觀棋手裏取過蠟燭,回頭問鄭副使:“我能讓這圖案現出原型,大人能否讓我試上一試?”
捂著鼻子的大家便齊刷刷地圍了過來。
一心破案的鄭副使十分樂意:“隻要不破壞屍首,朱大少爺你請便。”
朱季川便將蠟燭燃燒後的熱蠟油均勻的滴在葫蘆形圖案上,趁將幹時又揭了下來。
“觀棋,取澄心堂的薄畫紙來。”
“拿一點水浸濕紙,不要太多水,將將打濕就行。”
他將略濕的紙敷在取下的蠟團上,取了折扇慢慢扇幹,再用毛筆輕柔的蘸墨刷在紙上,等墨幹後,將薄畫紙揭了下來。
黑底的紙上,出現了一個拓印下來的白色圖案。
一朵白梅綻開在紙上,白梅下有兩個小小的字:務觀。
梅家家主梅伯符,梅大小姐的父親,表字務觀,戶部郎中。
……
六條狼青齊頭並進,沒有左顧右盼,徑直進了秦夫子的房間,圍在她的床幃邊吠叫不止。
秦夫子驚疑不定地看著這六條狗,麵色蒼白。
張應山長派出一位夫子,和提刑司的人一起將秦夫子的床幃翻了個遍,從她被褥下找出了一枚雕工尋常的竹刻印章。
所有人的視線都看向秦夫子。
而秦夫子“噗通”一聲跪在地上:“山長,我沒有做過,不是我……”
“那為何這個東西會在你這裏?”張應山長歎了口氣問,“你如何解釋?”
“山長,我無法辯解,我也不知道它為何會在這裏,之前我從未見過這個物件,”秦夫子懇切地說,“我真的沒做過。”
她抬起頭:“若是提刑司有心誣陷與我呢?能接觸屍首的並非隻有我一個,提刑司其他人也一樣有機會。”
張應山長還沒說話,鄭副使冷笑一聲:“這也能攀扯到提刑司……”
秦夫子環顧眾人,準確地指向站在人群中的朱季川……身邊的小七妹。
“就像朱家丫鬟所說,鄭大人逼她誣陷朱大人和大小姐,前車之鑒,焉知會不會是鄭大人為了早日破案構陷與我?”
小七妹把頭垂得更低了,默默地退到觀棋身後。
鄭副使氣得仰倒:“我提刑司眾人從未進過女寢舍,這構陷兩字從何說起,難道不是秦夫子做賊心虛倒打一耙?”
張應夫子向朱季川招了招手:“季川,讓你家丫頭上前回話。”
朱季川拱手應道:“是。”
他將小七妹拉到自己身邊,聲音如常地說:“別怕,是什麽就說什麽。”
張應山長祥和地問:“你說鄭副使逼迫你誣陷朱大人和朱小姐,可有這事?”
小七妹低著頭,在心裏想了又想才說:“小的什麽都沒幹,這位鄭大人就要給小的上夾棍,小的一害怕,就這麽喊了。”
鄭副使喝道:“小人以訛傳訛,提刑司辦案哪有不用刑的,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若人人都像秦夫子這般,將證物都搜出來了還不認罪,那才是可笑。”
張應山長又問秦夫子:“可有人能證明這物事和你無關?”
秦夫子的侍女跪行上前:“奴婢可以作證。”
鄭副使:“我且問你,梅家家主的物事,為何會在你主子的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