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璃兒見多說無益,也就不再勉強,說道:“既然這樣,那就算了吧。今日救困之恩,改日我攜同金陽城刀劍尊者向李中軍敬一杯水酒,以表謝意。”
李中軍心裏不免好笑,心想這小丫頭索人不成,卻拿金刀黑劍來嚇唬我,難道我堂堂碧城中軍是嚇大的不成?說道:“分內之事,怎敢言謝。”
將身旁的赤鬃馬牽過,又說道:“此馬跟隨李某多年,出生入死,與我幾成一體。這樣吧,我將此馬送於小主,稍謝不遵之罪。”
金璃兒說道:“李中軍的赤兔馬四國馳名,幾近靈物,這謝罪之禮也太過貴重了些,本小主不敢收受。何況李中軍遵的是大將軍的法令,又何罪之有?再說我們金陽城自己也有馬。”
轉頭對常倫說道:“常師傅,勞煩你將我的馬牽來,咱們便走吧。”
常倫下了馬,依言將金璃兒原本的坐騎從李中軍隨騎的手中牽過,交到金璃兒手上。
李中軍也不多說,示意隨騎將其他幾匹馬都交到常倫手上,說道:“那也好,路途遙遠,我送小主到接雲關。”
金璃兒擺了擺手,說道:“不必了,有常師傅在,草原上就算有些碧城的宵小,那又有什麽好怕的?”
李中軍聽他挖苦碧城,也不以為意,隻是心中難免疑惑,你金璃兒既然有常倫跟隨護送,怎麽反被這幾個毛頭小子給擒住了?這可奇怪得很。隻拱了拱手,說道:“既然這樣,恕李某不遠送了。”
金璃兒不再答他,打馬往官道上行去,走了幾丈遠,忽然回頭看向楚小木,似笑非笑地說道:“我剛剛聽你大喊大叫說他日必殺常師傅,真是大言不慚!你哪天再到我們金陽城,有本事先打過我再說。”也不等楚小木回話,雙腿一夾,縱馬帶著常倫去了。
待金璃兒與常倫二人走遠,李中軍回頭盯著楚小木,眼神炯炯,突然問道:“你這幾招‘龍脊劍式’,是從哪裏學的?”
楚小木也不懼他,說道:“什麽龍脊龍背龍尾巴的,我不知道!”
李中軍對一名二十來歲的隨騎說道:“小五,你下馬試試他的劍法。”拔下自己腰間的一柄長劍丟給楚小木。
楚小木順手接住。
名叫小五的年輕軍士應了聲是,下馬走到楚小木身前,拔出長劍往前一擺,說道:“這位兄弟,我們兩個切磋切磋。”也不等楚小木答應,挺劍直刺。
楚小木見他的劍招來得極快,隻好著地滾開躲了過去。
小五緊隨其後,手中長劍連削帶刺,步步緊逼。
楚小木手忙腳亂,隻得撒開腿逃跑。他腿上速度極快,小五卻追不上他,隻好停下叫道:“男子漢大丈夫,連切磋幾下都不敢麽?你剛剛還說他日必殺常倫,這模樣還怎麽殺他?!”
楚小木停下腳步,說道:“好!我不逃了,我們重新打過!”他對這群碧城軍士頗有好感,心知他們是想考校自己的武功劍法,便將祖輩傳下了的小書冊上所繪的劍式在腦海中回想了一遍,凝神應對。
小五跨步上前,提槍當胸刺到,楚小木持劍斜格,將他這一記擋了開去。二人劈劈啪啪地在草原上打了起來。
其時朝陽剛剛露出,道道金光灑在翠綠的草原上,白色的劍尖、玄色的劍身映照出點點光芒,吞吐閃爍,如寶珠跳躍,燦然生光。
小五的劍法法度嚴謹,刺、削、挑、格、劈,一招一式明明白白,正大光明。
楚小木的劍招更談不上什麽攻守、破招的章法,大多隻是亂削亂刺。
偶爾使出幾招小書冊上的劍法與小五應對幾式後,則極具奇效。小五要麽跳開躲避,要麽劍招回縮隻守不攻。可惜隻是從先祖留下的舊書冊上憑著自己的理解學會了幾招,並沒有深刻理會,而且也記得不牢靠,因此劍招並不連貫。
小五也趁其換招時反擊。
再鬥一陣,楚小木已開始接不住對方來招,隻得矮身打個滾躲開,弄得身上頭上都是青草的斷葉。
好在小五和他隻是試招,並沒有傷他,否則楚小木早在三十招內便被一槍刺中胸口死了。
鬥了五六十招後,他已將所會全部使出,再無新招可用,隻得將小書冊上的劍招重新再使。
李中軍也看出楚小木所學已經使全,便叫了聲可以了。
小五收劍退到一旁。
楚小木身上都是汗水,卻不是被累出來的,而是在打鬥中被急出來的。
李中軍對楚小木說道:“的確是‘龍脊劍式’,可沒有錯。告訴我是誰教你的,我不會為難於你。”
楚小木說道:“憑什麽讓我相信你!”
小五說道:“這位是我們碧城大將軍麾下李騂李中軍,四國聞名,光名字便值千金萬金,你有什麽信不過的?”
楚小木指著槐小猛屍身說道:“那常倫殺了我兄弟,他不幫忙倒罷了,反而將惡人放走!我憑什麽……憑什麽……”說到後麵聲音哽咽,差點掉出淚來。
李騂看到楊鬥懷中那青年人槐小猛的屍身,胸口衣裳上的鮮血已經幹硬發黑,顯然是被人用重手打傷了髒腑而死。忍不住歎了一口氣,說道:“蒼木國的規矩,想必你也知道,外城不得幹涉他城事務。你們是金陽城的生奴,常倫也已歸入金陽城金化鵬的幕下,說到底是金陽城的內部事,我自然不便插手。”
小五接口說道:“中軍救了你們二人,已經是壞了規矩得罪他們金陽城的人啦!”
楚小木說道:“什麽狗屁規矩,我不知道!我隻知道是惡人就該殺,不該放!再說我們也不是金陽城的人!”
李騂問道:“聽你口音,當然不是金陽的人,你們到底是哪裏人?”
楚小木自然也知道李騂在自己與常倫間的糾葛中毫無幹係,根本沒有理由為他留人,但他傷心槐小猛之死,而李騂這個看起來極正義的人卻不扶危濟困,遠不似自己所期望的俠肝義膽,便將氣都撒在他的身上。說道:“我們是哪裏人,也不必告訴你!”
李中軍心裏不免好笑,心想這小丫頭索人不成,卻拿金刀黑劍來嚇唬我,難道我堂堂碧城中軍是嚇大的不成?說道:“分內之事,怎敢言謝。”
將身旁的赤鬃馬牽過,又說道:“此馬跟隨李某多年,出生入死,與我幾成一體。這樣吧,我將此馬送於小主,稍謝不遵之罪。”
金璃兒說道:“李中軍的赤兔馬四國馳名,幾近靈物,這謝罪之禮也太過貴重了些,本小主不敢收受。何況李中軍遵的是大將軍的法令,又何罪之有?再說我們金陽城自己也有馬。”
轉頭對常倫說道:“常師傅,勞煩你將我的馬牽來,咱們便走吧。”
常倫下了馬,依言將金璃兒原本的坐騎從李中軍隨騎的手中牽過,交到金璃兒手上。
李中軍也不多說,示意隨騎將其他幾匹馬都交到常倫手上,說道:“那也好,路途遙遠,我送小主到接雲關。”
金璃兒擺了擺手,說道:“不必了,有常師傅在,草原上就算有些碧城的宵小,那又有什麽好怕的?”
李中軍聽他挖苦碧城,也不以為意,隻是心中難免疑惑,你金璃兒既然有常倫跟隨護送,怎麽反被這幾個毛頭小子給擒住了?這可奇怪得很。隻拱了拱手,說道:“既然這樣,恕李某不遠送了。”
金璃兒不再答他,打馬往官道上行去,走了幾丈遠,忽然回頭看向楚小木,似笑非笑地說道:“我剛剛聽你大喊大叫說他日必殺常師傅,真是大言不慚!你哪天再到我們金陽城,有本事先打過我再說。”也不等楚小木回話,雙腿一夾,縱馬帶著常倫去了。
待金璃兒與常倫二人走遠,李中軍回頭盯著楚小木,眼神炯炯,突然問道:“你這幾招‘龍脊劍式’,是從哪裏學的?”
楚小木也不懼他,說道:“什麽龍脊龍背龍尾巴的,我不知道!”
李中軍對一名二十來歲的隨騎說道:“小五,你下馬試試他的劍法。”拔下自己腰間的一柄長劍丟給楚小木。
楚小木順手接住。
名叫小五的年輕軍士應了聲是,下馬走到楚小木身前,拔出長劍往前一擺,說道:“這位兄弟,我們兩個切磋切磋。”也不等楚小木答應,挺劍直刺。
楚小木見他的劍招來得極快,隻好著地滾開躲了過去。
小五緊隨其後,手中長劍連削帶刺,步步緊逼。
楚小木手忙腳亂,隻得撒開腿逃跑。他腿上速度極快,小五卻追不上他,隻好停下叫道:“男子漢大丈夫,連切磋幾下都不敢麽?你剛剛還說他日必殺常倫,這模樣還怎麽殺他?!”
楚小木停下腳步,說道:“好!我不逃了,我們重新打過!”他對這群碧城軍士頗有好感,心知他們是想考校自己的武功劍法,便將祖輩傳下了的小書冊上所繪的劍式在腦海中回想了一遍,凝神應對。
小五跨步上前,提槍當胸刺到,楚小木持劍斜格,將他這一記擋了開去。二人劈劈啪啪地在草原上打了起來。
其時朝陽剛剛露出,道道金光灑在翠綠的草原上,白色的劍尖、玄色的劍身映照出點點光芒,吞吐閃爍,如寶珠跳躍,燦然生光。
小五的劍法法度嚴謹,刺、削、挑、格、劈,一招一式明明白白,正大光明。
楚小木的劍招更談不上什麽攻守、破招的章法,大多隻是亂削亂刺。
偶爾使出幾招小書冊上的劍法與小五應對幾式後,則極具奇效。小五要麽跳開躲避,要麽劍招回縮隻守不攻。可惜隻是從先祖留下的舊書冊上憑著自己的理解學會了幾招,並沒有深刻理會,而且也記得不牢靠,因此劍招並不連貫。
小五也趁其換招時反擊。
再鬥一陣,楚小木已開始接不住對方來招,隻得矮身打個滾躲開,弄得身上頭上都是青草的斷葉。
好在小五和他隻是試招,並沒有傷他,否則楚小木早在三十招內便被一槍刺中胸口死了。
鬥了五六十招後,他已將所會全部使出,再無新招可用,隻得將小書冊上的劍招重新再使。
李中軍也看出楚小木所學已經使全,便叫了聲可以了。
小五收劍退到一旁。
楚小木身上都是汗水,卻不是被累出來的,而是在打鬥中被急出來的。
李中軍對楚小木說道:“的確是‘龍脊劍式’,可沒有錯。告訴我是誰教你的,我不會為難於你。”
楚小木說道:“憑什麽讓我相信你!”
小五說道:“這位是我們碧城大將軍麾下李騂李中軍,四國聞名,光名字便值千金萬金,你有什麽信不過的?”
楚小木指著槐小猛屍身說道:“那常倫殺了我兄弟,他不幫忙倒罷了,反而將惡人放走!我憑什麽……憑什麽……”說到後麵聲音哽咽,差點掉出淚來。
李騂看到楊鬥懷中那青年人槐小猛的屍身,胸口衣裳上的鮮血已經幹硬發黑,顯然是被人用重手打傷了髒腑而死。忍不住歎了一口氣,說道:“蒼木國的規矩,想必你也知道,外城不得幹涉他城事務。你們是金陽城的生奴,常倫也已歸入金陽城金化鵬的幕下,說到底是金陽城的內部事,我自然不便插手。”
小五接口說道:“中軍救了你們二人,已經是壞了規矩得罪他們金陽城的人啦!”
楚小木說道:“什麽狗屁規矩,我不知道!我隻知道是惡人就該殺,不該放!再說我們也不是金陽城的人!”
李騂問道:“聽你口音,當然不是金陽的人,你們到底是哪裏人?”
楚小木自然也知道李騂在自己與常倫間的糾葛中毫無幹係,根本沒有理由為他留人,但他傷心槐小猛之死,而李騂這個看起來極正義的人卻不扶危濟困,遠不似自己所期望的俠肝義膽,便將氣都撒在他的身上。說道:“我們是哪裏人,也不必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