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慌什麽!”張輔一聲大喝,將朱廣罵得回過神來,“馬上把畫像拿出來蒙到馬上!”原來進安南前,張輔便料到黎季犛或將用象兵作戰,因此事先作了一批蒙馬套,並讓畫師將其全畫成大象模樣,以迷惑戰象。
朱廣被張輔罵得一愣,隨即羞得滿臉通紅。他也不答話,隻一抱拳,馬上折馬返回。不多時,前方騎兵所乘戰馬皆被畫像蒙身。
戰象見著被蒙身的戰馬,還以為是自己的嬌小同類,頓時愣住,明軍抓住時機,連放飛弩,將象奴紛紛射殺,一時局勢稍緩。
“神機將軍羅文何在?”張輔高聲大叫,一名偏將即刻閃到身前。
“率神機銃手上前,向戰象開火!”張輔大聲下令。
“是!”羅文一拱手,轉身向前跑去。不多時,戰象前方十餘丈處已有三百名神機銃手嚴陣以待。
“點火!”羅文一聲大喝,三百銃手齊齊點火。
戰象皮糙肉厚,火銃傷不了它。但大象天生害怕火光和巨響。三百支神機銃同時開火,耀眼的火光和震天的響聲混雜一起,戰象頓時受驚,紛紛掉轉方向,向後狂奔而去。隻見一片血肉橫飛,緊隨戰象之後的安南勁卒頓時一片哀嚎。
“沖!”張輔提聲大喝,率眾騎士沿著戰象打出的通道,向城中殺去,其餘明軍亦是士氣大振,俱舉械大呼,奮勇向前,多邦守軍連挫之下,終於再也抵擋不住,紛紛四散而逃。
經過一整天的廝殺,直到太陽快落山時,戰事才告結束,多邦終於落到了明軍手中。戰鬥的最後時刻,酋帥梁民獻、蔡伯渠合兵突圍,張輔鍥而不捨,一路圍追堵截,終於在傘圓山下將他們擒獲。經此一戰,安南軍主力盡數覆沒,連戰象也被明軍繳獲了十二頭。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在城陷之前,黎氏父子見勢不妙,率著所謂的“侍衛上直軍”衝破了明軍堵截,奪船渡過洮江,向老巢清化方向逃去。
接下來的日子裏,明軍的進展十分順利。第二日,張輔親率大軍,沿洮江而下,直撲安南東都升龍。明軍到時,多邦兵敗的消息已經傳開,升龍守軍遁得無影無蹤。在升龍百姓的歡呼聲中,張輔兵不血刃進入了這座安南都城。緊接著,十二月十八,豐城侯李彬的偏師攻克西都清化。至此,雖然黎氏父子仍然在逃,但他們苦心經營的大虞國已宣告瓦解。隨後張輔坐鎮升龍府,一方麵遣諸將領軍,追剿黎氏殘部;另一方麵,以安南歸附土官為招諭人,出外招降州縣,安撫百姓,兼尋訪陳朝王室遺族。安南在歷經暴政和戰火之後,終於逐漸恢復了安寧。
六
冬去春來,轉眼間永樂五年的春節到了。安南雖是番邦,但畢竟曾屬中國,曆法上亦與華夏相同,故也有過年一說。今年升龍府的春節,卻與往年都不一樣。胡氏敗亡,壓在升龍百姓頭上的大山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加之張輔也有意拉攏人心,藻飾太平,不惜撥出大批米肉供給百姓,更引得這座安南京都一片歡騰。除夕當晚,張輔命明軍舟師在升龍城北的洮江上點燃五色煙炮,引得闔城百姓紛紛前往江邊觀看,當前所未見的絢麗火花在江上綻放開來,觀景的人潮中爆發出雷鳴般的歡呼聲。這一刻,所有升龍百姓都相信,在經歷了無數個動盪不安的日夜後,飽經磨難的安南國將迎來期盼已久的太平。
元旦當日,張輔率全體明軍文武要員及歸附的安南土官、耆老一起,一大清早就來到洮江畔。大家麵向南京方向,行三跪九叩大禮,遙祝大明永樂天子聖體康健,福壽萬年。禮畢,張輔與沐晟回到位於升龍東門外的征夷大將軍行轅。兩人剛在中軍帳內坐下,外麵便傳來一陣聒噪聲。
“怎麽回事?”張輔剛端起一杯熱茶欲飲,聞聲放下茶杯,將目光投向沐晟,正好沐晟也望過來,從其一臉茫然中可知,這位副帥對此亦不知情。
正在這時,新近歸附的安南土官莫邃走進帳內躬身一揖,操著生硬的漢語稟道:“稟二位大帥,安南士紳、耆老千餘人齊聚門外,叩請二位大帥降尊接見。”
“千人請見?”張輔與沐晟嚇了一跳,均都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頓了好一陣,張輔方怔怔問道:“其來所為何事?莫非有王師不守軍紀,騷擾百姓?”
“兵主誤會了!”聽得張輔這麽問,莫邃連連擺手,繼而跪倒在地,從袖中掏出一道本子,高舉過頂,滿臉莊重的大聲稟道:“我安南士民聯名上書,願舉國重歸中華,請大明天子恩準!”
“什麽?”張輔和沐晟大吃一驚!張輔起身走到莫邃跟前,將摺子接過一看,卻是一道《安南士民誠請內附大明表》。
“……安南本古中國之地,其後淪棄,溺於夷俗,不聞禮義之教。幸賴聖朝掃除凶孽,軍民老幼得觀中華衣冠之盛,不復慶幸!鹹賴復古郡縣,庶幾漸革夷風,永沾聖化。邃謹同耆老等人具表文一通,以達下民之請!”
張輔將表文看完,稍一思忖,旋大聲喝道:“莫邃,可是爾欲獻媚朝廷,故有意脅迫士紳上得此表,以邀一己之賞?”
“下官冤枉!”聽得張輔責問,莫邃一愣,隨即臉色漲得通紅,當即大聲道,“此議為城中耆老所倡,乃是安南士民之意,唯請下官代為呈上而已。臣乃安南人,受朝廷之命招撫士民,又豈敢矯行百姓不願之舉?今耆老名宿皆在外,兵主若不信,可另遣通事問個明白,若果有強迫事,下官甘願伏法!”
</br>
朱廣被張輔罵得一愣,隨即羞得滿臉通紅。他也不答話,隻一抱拳,馬上折馬返回。不多時,前方騎兵所乘戰馬皆被畫像蒙身。
戰象見著被蒙身的戰馬,還以為是自己的嬌小同類,頓時愣住,明軍抓住時機,連放飛弩,將象奴紛紛射殺,一時局勢稍緩。
“神機將軍羅文何在?”張輔高聲大叫,一名偏將即刻閃到身前。
“率神機銃手上前,向戰象開火!”張輔大聲下令。
“是!”羅文一拱手,轉身向前跑去。不多時,戰象前方十餘丈處已有三百名神機銃手嚴陣以待。
“點火!”羅文一聲大喝,三百銃手齊齊點火。
戰象皮糙肉厚,火銃傷不了它。但大象天生害怕火光和巨響。三百支神機銃同時開火,耀眼的火光和震天的響聲混雜一起,戰象頓時受驚,紛紛掉轉方向,向後狂奔而去。隻見一片血肉橫飛,緊隨戰象之後的安南勁卒頓時一片哀嚎。
“沖!”張輔提聲大喝,率眾騎士沿著戰象打出的通道,向城中殺去,其餘明軍亦是士氣大振,俱舉械大呼,奮勇向前,多邦守軍連挫之下,終於再也抵擋不住,紛紛四散而逃。
經過一整天的廝殺,直到太陽快落山時,戰事才告結束,多邦終於落到了明軍手中。戰鬥的最後時刻,酋帥梁民獻、蔡伯渠合兵突圍,張輔鍥而不捨,一路圍追堵截,終於在傘圓山下將他們擒獲。經此一戰,安南軍主力盡數覆沒,連戰象也被明軍繳獲了十二頭。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在城陷之前,黎氏父子見勢不妙,率著所謂的“侍衛上直軍”衝破了明軍堵截,奪船渡過洮江,向老巢清化方向逃去。
接下來的日子裏,明軍的進展十分順利。第二日,張輔親率大軍,沿洮江而下,直撲安南東都升龍。明軍到時,多邦兵敗的消息已經傳開,升龍守軍遁得無影無蹤。在升龍百姓的歡呼聲中,張輔兵不血刃進入了這座安南都城。緊接著,十二月十八,豐城侯李彬的偏師攻克西都清化。至此,雖然黎氏父子仍然在逃,但他們苦心經營的大虞國已宣告瓦解。隨後張輔坐鎮升龍府,一方麵遣諸將領軍,追剿黎氏殘部;另一方麵,以安南歸附土官為招諭人,出外招降州縣,安撫百姓,兼尋訪陳朝王室遺族。安南在歷經暴政和戰火之後,終於逐漸恢復了安寧。
六
冬去春來,轉眼間永樂五年的春節到了。安南雖是番邦,但畢竟曾屬中國,曆法上亦與華夏相同,故也有過年一說。今年升龍府的春節,卻與往年都不一樣。胡氏敗亡,壓在升龍百姓頭上的大山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加之張輔也有意拉攏人心,藻飾太平,不惜撥出大批米肉供給百姓,更引得這座安南京都一片歡騰。除夕當晚,張輔命明軍舟師在升龍城北的洮江上點燃五色煙炮,引得闔城百姓紛紛前往江邊觀看,當前所未見的絢麗火花在江上綻放開來,觀景的人潮中爆發出雷鳴般的歡呼聲。這一刻,所有升龍百姓都相信,在經歷了無數個動盪不安的日夜後,飽經磨難的安南國將迎來期盼已久的太平。
元旦當日,張輔率全體明軍文武要員及歸附的安南土官、耆老一起,一大清早就來到洮江畔。大家麵向南京方向,行三跪九叩大禮,遙祝大明永樂天子聖體康健,福壽萬年。禮畢,張輔與沐晟回到位於升龍東門外的征夷大將軍行轅。兩人剛在中軍帳內坐下,外麵便傳來一陣聒噪聲。
“怎麽回事?”張輔剛端起一杯熱茶欲飲,聞聲放下茶杯,將目光投向沐晟,正好沐晟也望過來,從其一臉茫然中可知,這位副帥對此亦不知情。
正在這時,新近歸附的安南土官莫邃走進帳內躬身一揖,操著生硬的漢語稟道:“稟二位大帥,安南士紳、耆老千餘人齊聚門外,叩請二位大帥降尊接見。”
“千人請見?”張輔與沐晟嚇了一跳,均都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頓了好一陣,張輔方怔怔問道:“其來所為何事?莫非有王師不守軍紀,騷擾百姓?”
“兵主誤會了!”聽得張輔這麽問,莫邃連連擺手,繼而跪倒在地,從袖中掏出一道本子,高舉過頂,滿臉莊重的大聲稟道:“我安南士民聯名上書,願舉國重歸中華,請大明天子恩準!”
“什麽?”張輔和沐晟大吃一驚!張輔起身走到莫邃跟前,將摺子接過一看,卻是一道《安南士民誠請內附大明表》。
“……安南本古中國之地,其後淪棄,溺於夷俗,不聞禮義之教。幸賴聖朝掃除凶孽,軍民老幼得觀中華衣冠之盛,不復慶幸!鹹賴復古郡縣,庶幾漸革夷風,永沾聖化。邃謹同耆老等人具表文一通,以達下民之請!”
張輔將表文看完,稍一思忖,旋大聲喝道:“莫邃,可是爾欲獻媚朝廷,故有意脅迫士紳上得此表,以邀一己之賞?”
“下官冤枉!”聽得張輔責問,莫邃一愣,隨即臉色漲得通紅,當即大聲道,“此議為城中耆老所倡,乃是安南士民之意,唯請下官代為呈上而已。臣乃安南人,受朝廷之命招撫士民,又豈敢矯行百姓不願之舉?今耆老名宿皆在外,兵主若不信,可另遣通事問個明白,若果有強迫事,下官甘願伏法!”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