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繼續進行,南軍畢竟人多,雖然推進緩慢,但前進的步伐卻一直未停止。不過奇怪的是,隨著南軍大陣的移動,燕軍的戰術也逐漸起了變化,原先燕軍是半糾纏半遊鬥,看似兇狠,但實地裏並不拚命;而到這時,他們卻一反方才之猶疑,個個拚命向前,將南軍死死纏住。
“何都督果然被圍!”燕軍的死戰更加堅信了平安的判斷——前方的燕軍必是要拖延自己前進的步伐,以給他們圍殲何福爭取時間。想到這裏,平安一咬牙,叫道:“親兵全部衝到前頭去,殺一條口子出來!”
平安的親軍有近兩千人,全是重甲鐵騎。在保證陣型完整的前提下,調這一支強悍的機動騎兵上前殺出一條血路,至少能加快己軍推進速度,救出何福的可能性也就更大一分。
平安的親軍一直拱衛在糧車周圍,此時聽得將令,遂撇下糧車,集中到一起,向燕軍陣中突進。果然,鐵騎的衝擊使燕軍陣中出現一陣騷亂,原先淩厲的攻勢也漸漸緩了下來。平安在陣中看著,滿意地點了點頭,正要指揮大軍趁熱打鐵,抓緊時機突進,忽然右後方傳來一陣隱隱的馬蹄之聲……
怎麽回事?聽得後方異響,平安臉上露出一絲疑惑——燕軍不都去圍何福去了嗎?怎麽後方還有敵軍?就在平安恍惚間,馬蹄聲越來越明顯,一支鐵騎從右後方遠處的小丘旁冒出,正氣勢洶洶地殺了過來。而領頭的一員小將一身銀色鋼甲,身後的大旗上繡著四個黝黑大字——高陽王朱!
“中計!”平安臉色大變,他原以為燕軍的目標是何福,直到這時才反應過來——那其實是朱棣設下的套,其真實目的,是自己的糧車!是於靈璧七萬大軍生死攸關的三萬石救命糧!舉目四顧,平安發現,護衛糧車的部隊已有將近一半調到了前陣,正和燕軍纏殺在了一起;糧車周圍的護衛軍陣已隻剩下薄薄的一層。
眼見燕軍鐵騎越來越近,連高煦頭盔上飄揚的小旗都能隱隱看清,平安驚駭之下肝膽俱裂。擋不住的——他立刻做出了判斷。無奈之下,平安隻得立刻大聲呼道:“捨棄糧車,向前陣靠攏,重新結密實方陣!”糧車已經保不住了,當務之急,隻有盡可能的保住護糧將士們的性命。至於糧食沒了怎麽辦,那也隻有天知道了。
燕軍沖了上來,他們並未有攻擊已結成緊密方陣的南軍,而是將早已準備好的火把點燃,肆無忌憚地扔到一輛輛裝滿糧食的大車上。隨著熊熊大火沖天燃起,十萬南軍的最後口糧也在火光中逐漸化為灰燼……
十二
深夜,靈璧縣衙不大的正堂內燈火通明。搖曳的燭光中,一群身著公服的朝廷官員們如泄了氣的皮球一般,個個耷拉著腦袋,一言不發地癱坐在椅上。
就在今日午後,平燕參將平安率領的四萬運糧大軍遭到燕軍襲擊,三萬石千辛萬苦從鳳陽運來的大米在一片火海中被燒得幹幹淨淨。燕軍燒糧得手後迅速撤退,南軍並未遭受多大兵力損失,但在靈璧已快斷糧的情況下,救命糧的焚毀無疑比戰場上的傷亡更為致命。在返回靈璧城的路上,平安遇到了主帥何福。這位上直軍的總兵官剛一出城,便被丘福率領的一萬韃騎纏住,直到平安那邊戰事結束,韃騎才放過他們,一溜煙兒跑了個無影無蹤。得知糧草被焚,何福氣得差點吐血。無奈事已至此,他也無法可想,隻得長嘆一聲,與平安一道垂頭喪氣地打道回府。
“諸位!”不知過了多久,何福終於發話,隻是語氣中充滿了頹喪與無奈,“眼下城中軍糧隻夠維持四日。四日之後,我軍將無以為繼!值此危亡之際,諸位可有良策,可解此困局?”
死一般的沉寂!眼下這種局麵,就算諸葛再世、伯溫復生,也隻能徒喚奈何。堂上文武可沒點石成金的本事,能一下變出急需的軍糧來。
見無人應答,何福幹笑一聲,隨即拿出了自己的解決辦法:“既無良策。唯今之計,便隻有退兵了!”說著,何福掃視堂內諸人一眼,詢問道,“不知諸位大人有無異議?”
其實何福這話是問文官們說的。就眼下形勢,南軍除了退兵別無他途,各位將軍們也早有退意。隻是退兵太不光彩,何福為保文官將來不在朝堂上亂嚼舌根,故必須取得他們的當麵首肯。否則萬一有一兩個文官上奏朝廷,說他何福臨陣退縮,朝廷不知就裏之下,沒準兒對他怎麽看呢!在五軍都督府待了這麽久,何福對皇帝的心思多少也有些了解。
“兵主!”一陣商議後,陳性善拱手稟道,“盛帥已率五萬德州援軍趕至沛縣,不日即將南下,一旦我軍退兵,則其便成孤軍,淮北亦將不可守。萬一盛帥大軍再出個三長兩短,則朝廷元氣喪矣!”
“朝廷元氣早就喪了!”何福心中哀嘆一聲,不過麵上卻耐心解釋道:“盛帥有五萬大軍,又有徐州堅城相持,隻要不孤軍冒進,絕不至有差池。至於淮北之地,雖暫時隻能由北兵肆虐,但隻要我軍趕回淮上,重新獲得糧草,亦隨時可以再次北上,與盛帥夾擊北兵!”見陳性善仍欲再說,何福臉一沉道,“陳大人,此亦是無可奈何之舉。若非如此,我軍可還有其他辦法?”
陳性善啞口無言——他哪有什麽辦法?半晌,他隻得愁眉苦臉地點了點頭,算是同意了何福之議。
</br>
“何都督果然被圍!”燕軍的死戰更加堅信了平安的判斷——前方的燕軍必是要拖延自己前進的步伐,以給他們圍殲何福爭取時間。想到這裏,平安一咬牙,叫道:“親兵全部衝到前頭去,殺一條口子出來!”
平安的親軍有近兩千人,全是重甲鐵騎。在保證陣型完整的前提下,調這一支強悍的機動騎兵上前殺出一條血路,至少能加快己軍推進速度,救出何福的可能性也就更大一分。
平安的親軍一直拱衛在糧車周圍,此時聽得將令,遂撇下糧車,集中到一起,向燕軍陣中突進。果然,鐵騎的衝擊使燕軍陣中出現一陣騷亂,原先淩厲的攻勢也漸漸緩了下來。平安在陣中看著,滿意地點了點頭,正要指揮大軍趁熱打鐵,抓緊時機突進,忽然右後方傳來一陣隱隱的馬蹄之聲……
怎麽回事?聽得後方異響,平安臉上露出一絲疑惑——燕軍不都去圍何福去了嗎?怎麽後方還有敵軍?就在平安恍惚間,馬蹄聲越來越明顯,一支鐵騎從右後方遠處的小丘旁冒出,正氣勢洶洶地殺了過來。而領頭的一員小將一身銀色鋼甲,身後的大旗上繡著四個黝黑大字——高陽王朱!
“中計!”平安臉色大變,他原以為燕軍的目標是何福,直到這時才反應過來——那其實是朱棣設下的套,其真實目的,是自己的糧車!是於靈璧七萬大軍生死攸關的三萬石救命糧!舉目四顧,平安發現,護衛糧車的部隊已有將近一半調到了前陣,正和燕軍纏殺在了一起;糧車周圍的護衛軍陣已隻剩下薄薄的一層。
眼見燕軍鐵騎越來越近,連高煦頭盔上飄揚的小旗都能隱隱看清,平安驚駭之下肝膽俱裂。擋不住的——他立刻做出了判斷。無奈之下,平安隻得立刻大聲呼道:“捨棄糧車,向前陣靠攏,重新結密實方陣!”糧車已經保不住了,當務之急,隻有盡可能的保住護糧將士們的性命。至於糧食沒了怎麽辦,那也隻有天知道了。
燕軍沖了上來,他們並未有攻擊已結成緊密方陣的南軍,而是將早已準備好的火把點燃,肆無忌憚地扔到一輛輛裝滿糧食的大車上。隨著熊熊大火沖天燃起,十萬南軍的最後口糧也在火光中逐漸化為灰燼……
十二
深夜,靈璧縣衙不大的正堂內燈火通明。搖曳的燭光中,一群身著公服的朝廷官員們如泄了氣的皮球一般,個個耷拉著腦袋,一言不發地癱坐在椅上。
就在今日午後,平燕參將平安率領的四萬運糧大軍遭到燕軍襲擊,三萬石千辛萬苦從鳳陽運來的大米在一片火海中被燒得幹幹淨淨。燕軍燒糧得手後迅速撤退,南軍並未遭受多大兵力損失,但在靈璧已快斷糧的情況下,救命糧的焚毀無疑比戰場上的傷亡更為致命。在返回靈璧城的路上,平安遇到了主帥何福。這位上直軍的總兵官剛一出城,便被丘福率領的一萬韃騎纏住,直到平安那邊戰事結束,韃騎才放過他們,一溜煙兒跑了個無影無蹤。得知糧草被焚,何福氣得差點吐血。無奈事已至此,他也無法可想,隻得長嘆一聲,與平安一道垂頭喪氣地打道回府。
“諸位!”不知過了多久,何福終於發話,隻是語氣中充滿了頹喪與無奈,“眼下城中軍糧隻夠維持四日。四日之後,我軍將無以為繼!值此危亡之際,諸位可有良策,可解此困局?”
死一般的沉寂!眼下這種局麵,就算諸葛再世、伯溫復生,也隻能徒喚奈何。堂上文武可沒點石成金的本事,能一下變出急需的軍糧來。
見無人應答,何福幹笑一聲,隨即拿出了自己的解決辦法:“既無良策。唯今之計,便隻有退兵了!”說著,何福掃視堂內諸人一眼,詢問道,“不知諸位大人有無異議?”
其實何福這話是問文官們說的。就眼下形勢,南軍除了退兵別無他途,各位將軍們也早有退意。隻是退兵太不光彩,何福為保文官將來不在朝堂上亂嚼舌根,故必須取得他們的當麵首肯。否則萬一有一兩個文官上奏朝廷,說他何福臨陣退縮,朝廷不知就裏之下,沒準兒對他怎麽看呢!在五軍都督府待了這麽久,何福對皇帝的心思多少也有些了解。
“兵主!”一陣商議後,陳性善拱手稟道,“盛帥已率五萬德州援軍趕至沛縣,不日即將南下,一旦我軍退兵,則其便成孤軍,淮北亦將不可守。萬一盛帥大軍再出個三長兩短,則朝廷元氣喪矣!”
“朝廷元氣早就喪了!”何福心中哀嘆一聲,不過麵上卻耐心解釋道:“盛帥有五萬大軍,又有徐州堅城相持,隻要不孤軍冒進,絕不至有差池。至於淮北之地,雖暫時隻能由北兵肆虐,但隻要我軍趕回淮上,重新獲得糧草,亦隨時可以再次北上,與盛帥夾擊北兵!”見陳性善仍欲再說,何福臉一沉道,“陳大人,此亦是無可奈何之舉。若非如此,我軍可還有其他辦法?”
陳性善啞口無言——他哪有什麽辦法?半晌,他隻得愁眉苦臉地點了點頭,算是同意了何福之議。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