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後出身於普通官宦家庭,平日對學問的鑽研也不過限於《列女傳》、《女憲》之類的婦德文章罷了,這經史子集裏的東西她又哪會懂得?建文高談闊論,馬後立刻陷於雲山霧繞之中,遂笑道:“皇上學問一向是好的,臣妾自無異議。”言及於此,馬後又低頭想想道:“帝係的世係命類是‘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皇上是允字輩,如此說來,這兒子的名字應就是文圭了?”


    “不錯,文圭!”建文滿意地點了點頭。這個名字,不僅彰顯了建文淵博的學識,更寄託了他希望獲得上天保佑,能早日勘平戰亂,讓天下早歸安寧的美好願景。今天是新年的第一天,建文之所以迫不及待地將這個名字說出來,除了適逢其會之外,也是希望,這個充滿寓意的名字,能在新的一年裏,給他,給大明朝廷帶來吉祥好運!


    “陛下!”一聲輕呼,把建文從斟酌品味的臆想中拉了回來。建文一看,江保正站在暖閣外望著自己。


    “哦!天也不早了,傳膳吧!朕今日便在坤寧宮用膳!”此時已是傍晚,建文以為江保來請示用膳的,故而隨口答道。


    “陛下!”江保聽完,並未就此離開,而是略顯緊張地繼續道,“外麵傳過話來,說兵部茹尚書在左掖門遞牌子請見!”


    “何事?”建文立刻也緊張起來。眼下已過了朝官當值的時間,茹嫦的求見必有大事。齊泰在當兵部尚書時曾經簧夜求見,報告真定大敗之事;此時又是兵部尚書緊急求見,建文思及往事,自然是嚇得心驚肉跳。


    “回皇爺,奴婢也不知道。消息是守左掖門的李驢兒傳來的,要不奴婢再過去問下他?”江保小心地回道。


    “什麽驢兒馬兒的!”建文心慌意亂地罵了一聲。茹嫦這個時候來,肯定是報告東昌戰事!建文當即起身,大聲吩咐道:“讓他去武英殿,朕馬上就到!”


    “遵旨!”江保應了個諾,馬上飛一般跑了出去。


    “朕要走了!”來不及多說,建文隨口跟皇後交待一聲,馬上匆匆向外走去。


    “陛下,把裘衣穿上!”馬後慌忙起身,將建文落下的裘衣拿了過來,文奎一把奪過裘衣,蹦蹦跳跳地追上建文,把裘衣遞上道:“外麵天寒,父皇當心身子!”


    “好皇兒!”盡管心急如焚,但對兒子的關心,建文仍覺得十分受用。勉強擠出一絲笑容,建文親切地摸了摸文奎的臉,旋套上裘衣,向外疾步奔去。


    建文抵達武英殿時,茹嫦尚未趕到。寬敞的大殿中,建文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不停地踱步打轉兒。東昌打的怎麽樣了?盛庸到底是勝是敗?建文急切地想知道結果!但在內心深處,他又有些害怕茹嫦的出現。畢竟,敗仗打的太多了!建文生怕茹嫦遞來的,又是一份敗報!一年多來,年輕的天子已經經受了無數次打擊,他本就不算堅強的心靈已實在有些不堪重負了!


    “臣兵部尚書茹嫦叩見陛下!”一個洪亮的聲音在大殿中響起。茹嫦到了!


    “茹愛卿平身!”建文用盡可能平和的語氣說道。盡管他急切地想知道東昌之戰的最後結果,但仍不得不擺出一種泰然若素的姿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既是道家之本意,也是一個皇帝所必須具備的素質。


    “謝皇上!”茹嫦又磕了個頭,方站了起來。


    “茹愛卿急著見朕,所為何事?”雖然已猜到茹嫦的來意,但建文表麵上仍是不溫不火。隻是一旁的江保卻發現,年輕天子的左手已緊緊地捏成了個拳頭。


    茹嫦從袖中拿出一張薄薄的紙,雙手奉上道:“回陛下,征虜大將軍盛庸送來緊急軍報,呈請陛下禦覽!”不知是有意逗弄建文,抑或一時疏忽,茹嫦並未直接說明軍報內容。


    建文的心已提到嗓子眼兒上。他並未回話,而是用眼角掃了一旁的江保一眼。江保會意,忙從茹嫦手中接過軍報,恭恭敬敬地呈放在禦案上。


    建文抬起微微顫抖的手,將摺疊在一起的軍報打開,映入眼簾的是盛庸的親筆:……十二月已卯,臣率軍與北兵戰於東昌城南。是戰,王師所向披靡,大破北兵,擊斃賊帥張玉,斬首萬餘級,繳獲糧草輜重無算……


    “盛庸勝了!盛庸勝了!”建文喃喃念了兩遍,竟從禦座上一躍而起,雙手朝天,大聲叫道:“朝廷終於打勝了!啊哈哈!天佑皇明,天佑皇明啊……”打了一年多的敗仗,終於迎來了一場大捷。饒是建文再鎮定,此刻也終於憋忍不住。他盡情的歡呼,盡情的雀躍,以看似失態的方式,慶祝這場難得的勝利!


    一向以平和示人的皇帝,竟興奮得近似癲狂,江保與茹嫦都是目瞪口呆,過了好一陣,江保方輕聲喚道:“皇爺!皇爺!”


    “啊!”江保的輕喚,把建文從狂喜中拉了回來。此時,他才發現自己有些失態了。略為羞澀地望了茹嫦一眼,建文強按住心中喜悅,盡可能平緩地說道:“馬上將此事發到邸報上,傳示百官知曉。今日正好是正旦,朕要用這場大捷,給朝廷增添喜氣!”


    “遵旨!”江保一個答應,便要出殿傳話。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永樂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殷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殷明並收藏永樂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