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乃世之巨奸!”見李景隆暴怒,李增枝接著又道,“哥哥你想,就算你兵敗引得朝臣憤怒,可他又何以至此?哥哥你昔日與他乃交情頗深,就算他恨你誤國,可也沒必要賦詩相辱吧?就是齊泰,也無有這等惡舉!”


    “你的意思是……”李景隆似悟到了什麽,一雙眸子頓時瞠得鬥大。


    “不錯!他是想讓哥哥給他背黑鍋!”李增枝眼中寒光一閃,幽幽道,“哥哥出任總兵,本是他黃子澄一力保舉。此番兵敗,他自也要負連帶之責,皇上憤恨之下,必也會遷怒於他。此人為免失聖眷,故有意賦此詩,並流傳出去,自是為了讓天下人將罪過全推在哥哥一人身上,而他自己卻開脫得幹幹淨淨!”


    李景隆心亂如麻。憑著對黃子澄的了解,李景隆並不認為他有這般歹毒心機。但此刻聽了李增枝的這些分析,卻也覺得不是沒有道理。而聯想到自己如此被千夫所指的處境,李景隆更是驚恐莫名,對黃子澄的恨意頓時占了上風,當即一拳砸向桌麵,咆哮道:“黃子澄陰鷙小人,我必不饒他!”


    “不錯,此仇不報,我兄弟誓不為人!”見李景隆發火,李增枝也忿忿相附。


    李增枝一副義憤填膺之狀,李景隆卻軟了下來。待怒氣出盡,他想到黃子澄這般相辱,對自己無疑是雪上加霜。明日朝堂之上,自己恐是凶多吉少。念及於此,李景隆慘然一笑,旋哽咽道:“算了!還奢談什麽報復?我已是千古罪人,明日上朝,隻等引頸就戮便是了!”


    見李景隆潸然淚下,李增枝急忙道:“哥哥何必如此,這事情沒準兒還有轉圜之機呢!”


    “還能有什麽轉機?”李景隆已萬念俱灰,連頭也不抬隻嗚咽道,“滿朝文武,天子最信的就是齊泰與黃子澄。齊泰素與我不合,如今黃子澄也要置我於死地!如此我豈有活路!”


    “有一人或能救哥哥!”


    “誰?”猶如一個將死之人抓到一棵救命稻草,李景隆猛然抬起了頭,眸子中放出希冀的光芒。


    李增枝卻不應聲,隻把眼光射向窗外。李景隆正疑惑間,門外便傳來一陣大笑之聲。緊接著,一個頭戴四方平定巾、身著右衽深藍色大衫的英俊男子飄然而入。站定後,男子朝著李景隆拱手一揖,笑吟吟地道:“一別經年,曹國公別來無恙乎?”


    眼見男子從容進來,李景隆當即張大了嘴巴。他詫異地望了李增枝一眼,方一下從椅子上蹦起,不可思議地對著來人叫道:“徐增壽!怎麽是你?”


    “怎就不能是我?”徐增壽淡淡地反問一句,旋走到桌子旁坐下,微笑道,“在下此番來訪,便是為救國公爺脫此危局!”


    “你?”李景隆咬牙切齒著道,“就憑你與燕庶人的交情,如今能獨善其身就不錯了!還幫得了我?再說了,我有什麽值得讓你幫的?我這次是死定了,就算不死,也得免官罷爵,這輩子前程已經完了!你還指望著我能東山再起報答你麽?”


    “哥哥,你莫急嘛,先聽徐都督把話說完啊!”見李景隆這種態度,一旁的李增枝忙出言勸道。


    李增枝說完,李景隆更加驚疑。正在這時,徐增壽又道:“國公爺不要自輕自賤。在下既然前來,自然就是有救你的辦法!”


    “哦?”李景隆望著徐增壽的臉,心中充滿了疑惑:徐、李兩家雖同為勛臣之首,但建文即位後,徐家因與藩王、尤其是燕王的姻親關係,已逐漸失勢;相反他李景隆卻日益得寵、勢壓徐輝祖、隱隱成為天下貴胄之首。因著這層關係,徐、李兩家雖明麵上未斷絕往來,但暗地裏早已貌合神離。現在他李景隆身敗名裂,徐家正應幸災樂禍才對,又怎會好心幫助自己?而弟弟李增枝怎又會相信徐增壽,並把他引到家裏來?想到這裏,李景隆幾乎下意識的就要拒絕。


    可話到嗓子眼,李景隆又猶豫了:徐增壽這個人他還是知道的,生性穩重、從不信口開河。他既然放言能救自己,說不定真有救他的辦法。現在自己已是命懸一線,又何必將這個機會拒之門外?念及於此,李景隆心中又活絡起來:不管怎麽樣,且先聽他一言,再做計較亦不為晚!


    “你有什麽辦法?”重新調整好情緒,李景隆冷冷問道。


    徐增壽一笑,當即湊道景隆跟前,把腹中想法說了,末了道:“國公爺照我的話去做,雖官爵未必得保,但性命肯定無憂!”


    聽徐增壽說完,李景隆頓時心念一動。但思忖一番後,他仍頹然搖頭道:“沒用的,這玩意就是哄人的把戲!當年太祖要殺大臣,又哪曾因這勞什子開過恩?我犯下此等大罪,無論如何也難逃一死!”


    “國公爺錯了!”徐增壽嘿嘿笑道,“太祖是太祖,今上是今上。若在洪武朝,你自然是難逃一死;可換了當今皇上,卻就未必。不妨告訴國公爺,這段日子我在朝中,也揣摩了些今上的心思。依我看來,對是否賜你一死,皇上心意本在兩可之間;無奈士林清議洶洶、朝堂上齊泰、黃子澄他們又不依不饒,皇上架不住這如潮輿情罷了。隻要國公爺照我說的去做,屆時我自能步步為營,逼皇上饒你一命!”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永樂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殷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殷明並收藏永樂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