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煦講得興高采烈,妙錦聽著直拍手:“咿呀,那你可就太厲害了。那寧大叔我在京城時見過,一臉大鬍子,好威武咧!沒想到這麽容易就被你給擒了!對了,你沒有傷他吧?寧大叔人還是蠻不錯的,每次見我都笑眯眯的,他要是有個三長兩短我可不依!”
“沒有!”高煦得意地一擺手道,“他頭盔一丟,魂都嚇沒了,立刻從馬上摔了下來,當下就被我叫人綁了。我還要去追那些潰兵,才沒功夫理會他咧。”
“那就好!”雖然早已知道寧忠現在正安然無恙地被軟禁在北平城內,但聽得高煦這番話,妙錦仍長出了口氣。這次真定大戰,朱棣靠她的情報逼南軍出城,繼而獲此大勝,回城後他好好地誇了妙錦一番,讓這小妮子頗為得意。不過眼見與自己年紀仿佛的高煦在戰場上馳騁縱橫,自己卻隻能貓在燕王府內無所事事,這讓她得意之餘又頗有些鬱悶。想到這裏,她又轉而對朱棣嘟著嘴道:“大姐夫,你說過要讓我見識刀兵的,可我來北平這麽久,莫說上陣了,連個狼煙都沒見著。你趕緊去找幾支南軍打上兩回,順道把我帶上,這次我定也要沙場揚威!”
妙錦話音一落,徐王妃忙道:“妹子不可胡說。兵者,兇器也,不得已方用之。你姐夫奉天靖難,其意是為清除奸佞,扶正朝綱,又豈是為了炫耀武功?南軍與我燕軍一樣,都是大明軍士,同為袍澤,自相殘殺本就是迫不得已,豈能無事生非?你女兒家的,切不可以此為念!”
其實妙錦不過是好事的心性,對沙場之兇險血腥根本毫無概念。徐王妃把大道理一說,她雖心有不甘,但也隻有悻悻然罷了。
不過妙錦雖不再說,朱棣卻是淡淡道:“其實這次妹子想不歷刀兵恐也不行了。今晨接報,李九江昨日已進德州,王師也將漸次抵達,以朝廷此次北伐之聲勢看,北平遭刀兵之險恐難避免!”九江是李景隆的小名,以前朱元璋總以此呼之。不過此刻朱棣說來,自然就帶著幾分譏諷之意了。
“哦?”朱棣話音方落,在場諸人頓時緊張起來。沒想到李景隆居然來得這麽快!本來,按照眾人預計,這位新任平燕總兵官至少也應在六七日後才能抵達德州。
“他是迫不及待,想借本王之頭成就他的威名!”朱棣哼哼一笑,語氣中帶著嘲諷。說完這些,他又望著妙錦不無歉意地道:“本已盤算好,趕在南軍北上之前送你南下,但景隆氣勢洶洶,甫一抵達,便廣派哨騎,以防我燕軍奸細。這時再送妹子回去,路上風險恐就大了!”
“我才不要南下呢!”妙錦頭一揚道,“我就呆在北平,和大姐夫……還有大姐一同進退!”
朱棣瞄了妙錦一眼,沒有說話。這時高熾出聲道:“隻是不知朝廷這次又派多少人馬!”
“五十萬!”朱棣淡淡道。
“五十萬……”在場眾人皆吸了口涼氣,高熾的臉立馬變得有些發白,半晌方吶吶道,“今我燕藩兵不過六萬,敵八倍於我,這強弱之比……”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怕他個鳥!”高煦鄙夷地望了望高熾,不屑地道,“上個月不也說三十萬麽,照樣被咱們打了個稀裏嘩啦!這次五十萬來,咱照樣讓他們吃不了兜著走!”
“恩,煦兒說的是!”朱棣點點頭。高煦的勇氣讓他十分讚賞,倒是高熾,方才那一番氣虛讓朱棣稍有些不滿。想了一想,朱棣道,“其實和上個月一樣,這五十萬亦不過是個虛數。其中包括真定十萬人馬,皆為新敗之兵;大寧、大同的十萬亦仍不能盡出;其餘遼東吳高四五萬、河間徐凱四萬,皆非強兵;九江之主力,是此次隨其北上的二十餘萬兵馬。”說到這裏,朱棣話鋒一轉,皺眉道,“不過這二十萬絕非當初耿炳文手下可比。據說皇上下了血本,京中四十八衛,除上十二衛天子親軍外,其餘三十六衛大半徵發。故此次隨李景隆北上大軍中,光京衛便有十四萬之多。”
當朱棣把敵情道畢,這一回莫說高熾,就連高煦臉上也沉重起來。京衛是大明的禁軍,戰力雖不能和歷經百戰的燕軍相比,但也是天下強兵。十四萬京衛,僅這支部隊的實力就十分驚人!想到這裏,眾人一時均眉頭緊鎖。過了半晌,李讓才麵帶隱憂道:“僅此十四萬京衛,其整體戰力便不在我六萬燕軍健兒之下,再加上其餘各路南軍,朝廷此次北伐實力可謂驚人。且有真定前車之鑑在,李景隆也未必會再冒然出擊。若其在德州不出,蓄養實力,那這麽拖延下去,不光真定敗兵的士氣可以恢復,就是大寧和大同之兵,也總有整肅完畢的時候。一旦南軍各部軍勢齊振,我燕藩局勢恐就危在旦夕!”
“趁他們立足未穩,直接去打德州。隻要能拿下德州,殺了李景隆,那其餘的南軍還不都是小菜一碟?”朱高煦躍躍欲試地道。
“煦兒勇氣可嘉,但此時非攻德州之機!”朱棣仍是淡淡的語氣,“雖說南軍尚未全軍抵達,但眼下德州之兵亦已是十萬有餘!以京衛之能,絕非我軍輕易可勝!且李九江初來乍到,必然會選擇堅守不出。德州乃兵家重地,牆高池深,且我燕軍又不善攻城,以三四萬人馬攻敵十萬眾據守之城,絕無得勝之可能!到時候攻城不成,反墮了我軍銳氣,實是得不償失!”
</br>
“沒有!”高煦得意地一擺手道,“他頭盔一丟,魂都嚇沒了,立刻從馬上摔了下來,當下就被我叫人綁了。我還要去追那些潰兵,才沒功夫理會他咧。”
“那就好!”雖然早已知道寧忠現在正安然無恙地被軟禁在北平城內,但聽得高煦這番話,妙錦仍長出了口氣。這次真定大戰,朱棣靠她的情報逼南軍出城,繼而獲此大勝,回城後他好好地誇了妙錦一番,讓這小妮子頗為得意。不過眼見與自己年紀仿佛的高煦在戰場上馳騁縱橫,自己卻隻能貓在燕王府內無所事事,這讓她得意之餘又頗有些鬱悶。想到這裏,她又轉而對朱棣嘟著嘴道:“大姐夫,你說過要讓我見識刀兵的,可我來北平這麽久,莫說上陣了,連個狼煙都沒見著。你趕緊去找幾支南軍打上兩回,順道把我帶上,這次我定也要沙場揚威!”
妙錦話音一落,徐王妃忙道:“妹子不可胡說。兵者,兇器也,不得已方用之。你姐夫奉天靖難,其意是為清除奸佞,扶正朝綱,又豈是為了炫耀武功?南軍與我燕軍一樣,都是大明軍士,同為袍澤,自相殘殺本就是迫不得已,豈能無事生非?你女兒家的,切不可以此為念!”
其實妙錦不過是好事的心性,對沙場之兇險血腥根本毫無概念。徐王妃把大道理一說,她雖心有不甘,但也隻有悻悻然罷了。
不過妙錦雖不再說,朱棣卻是淡淡道:“其實這次妹子想不歷刀兵恐也不行了。今晨接報,李九江昨日已進德州,王師也將漸次抵達,以朝廷此次北伐之聲勢看,北平遭刀兵之險恐難避免!”九江是李景隆的小名,以前朱元璋總以此呼之。不過此刻朱棣說來,自然就帶著幾分譏諷之意了。
“哦?”朱棣話音方落,在場諸人頓時緊張起來。沒想到李景隆居然來得這麽快!本來,按照眾人預計,這位新任平燕總兵官至少也應在六七日後才能抵達德州。
“他是迫不及待,想借本王之頭成就他的威名!”朱棣哼哼一笑,語氣中帶著嘲諷。說完這些,他又望著妙錦不無歉意地道:“本已盤算好,趕在南軍北上之前送你南下,但景隆氣勢洶洶,甫一抵達,便廣派哨騎,以防我燕軍奸細。這時再送妹子回去,路上風險恐就大了!”
“我才不要南下呢!”妙錦頭一揚道,“我就呆在北平,和大姐夫……還有大姐一同進退!”
朱棣瞄了妙錦一眼,沒有說話。這時高熾出聲道:“隻是不知朝廷這次又派多少人馬!”
“五十萬!”朱棣淡淡道。
“五十萬……”在場眾人皆吸了口涼氣,高熾的臉立馬變得有些發白,半晌方吶吶道,“今我燕藩兵不過六萬,敵八倍於我,這強弱之比……”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怕他個鳥!”高煦鄙夷地望了望高熾,不屑地道,“上個月不也說三十萬麽,照樣被咱們打了個稀裏嘩啦!這次五十萬來,咱照樣讓他們吃不了兜著走!”
“恩,煦兒說的是!”朱棣點點頭。高煦的勇氣讓他十分讚賞,倒是高熾,方才那一番氣虛讓朱棣稍有些不滿。想了一想,朱棣道,“其實和上個月一樣,這五十萬亦不過是個虛數。其中包括真定十萬人馬,皆為新敗之兵;大寧、大同的十萬亦仍不能盡出;其餘遼東吳高四五萬、河間徐凱四萬,皆非強兵;九江之主力,是此次隨其北上的二十餘萬兵馬。”說到這裏,朱棣話鋒一轉,皺眉道,“不過這二十萬絕非當初耿炳文手下可比。據說皇上下了血本,京中四十八衛,除上十二衛天子親軍外,其餘三十六衛大半徵發。故此次隨李景隆北上大軍中,光京衛便有十四萬之多。”
當朱棣把敵情道畢,這一回莫說高熾,就連高煦臉上也沉重起來。京衛是大明的禁軍,戰力雖不能和歷經百戰的燕軍相比,但也是天下強兵。十四萬京衛,僅這支部隊的實力就十分驚人!想到這裏,眾人一時均眉頭緊鎖。過了半晌,李讓才麵帶隱憂道:“僅此十四萬京衛,其整體戰力便不在我六萬燕軍健兒之下,再加上其餘各路南軍,朝廷此次北伐實力可謂驚人。且有真定前車之鑑在,李景隆也未必會再冒然出擊。若其在德州不出,蓄養實力,那這麽拖延下去,不光真定敗兵的士氣可以恢復,就是大寧和大同之兵,也總有整肅完畢的時候。一旦南軍各部軍勢齊振,我燕藩局勢恐就危在旦夕!”
“趁他們立足未穩,直接去打德州。隻要能拿下德州,殺了李景隆,那其餘的南軍還不都是小菜一碟?”朱高煦躍躍欲試地道。
“煦兒勇氣可嘉,但此時非攻德州之機!”朱棣仍是淡淡的語氣,“雖說南軍尚未全軍抵達,但眼下德州之兵亦已是十萬有餘!以京衛之能,絕非我軍輕易可勝!且李九江初來乍到,必然會選擇堅守不出。德州乃兵家重地,牆高池深,且我燕軍又不善攻城,以三四萬人馬攻敵十萬眾據守之城,絕無得勝之可能!到時候攻城不成,反墮了我軍銳氣,實是得不償失!”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