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的傳說
實踐證明,嚴密組織清剿,實施拉網收口戰術,是對付分散越軍的一種有效手段,敵人的哀鳴,證明了我軍戰術的勝利,證明了許司令員決斷正確。
到敵國特別是山林地作戰,如不及時組織清剿,不僅難以達到徹底殲滅敵有生力量的目的,而且隨時可能威脅到己方後方交通線的安全。因此,在高平地區之敵遭我打擊,利用複雜的地形,由大股化小股,化整為零,化軍為“民”,分散潛藏,與我周旋時,我們及時調整部署,投入大量部隊,改變作戰手段,採取拉網戰術,從而把高平地區的敵人346師及地方武裝、公安和民軍基本殲滅了。
戰後,有個傳說,說的是高平地區1名在我軍清剿時負傷的越軍透露:中國軍隊有個指揮官,名叫許世友,此人是中央軍委常委,他有一架望遠鏡,能看無限遠,能看無限深,無論你躲在什麽地方,他都能看到你,所以,我雖然鑽進石縫,還是被打傷了。
戰後,有人說戰役預備隊分散使用,而且是用於清剿,這種使用方法不對頭。這是因為不了解當時戰場情況而引起的。進攻戰役中預備隊使用的一般原則是:用在主要方向,用在關鍵時刻,用於發展勝利擴大戰果,也用在戰前預料不到的突然情況的處理上。可是,這次作戰的實際情況,必須使用預備隊部分兵力,加大兵力密度,才能徹底殲滅敵人。在這種情況下,使用一部分戰役預備隊,是符合原則的,而且是靈活地運用原則。許世友聽到上述那些議論時說:“那是書呆子的看法,我過去說過,那些人是戴眼鏡,夾皮包,會總結,會提高,打起仗來往後跑。”
高平地區的作戰已接近尾聲,許世友感到打得不夠順利,時間拖得比較長,他想在東線開展新局麵。為此,他正在進一步了解東線的情況,增加東線的炮兵部隊,決心在同登、諒山方向打個漂亮仗。
第09章 打開大門
許世友說:“進院,必須先打開大門,開門進院才能登堂入室。打仗就要先打開突破口,然後才能殲滅縱深內的敵人。同登就是我們攻打諒山的大門,就是主要的突破口,要想殲滅諒山的敵人,必須首先殲滅同登的敵人,打開這扇大門。”這種戰法就叫“中央突破”。 軍事重鎮——同登
同登距我友誼關4公裏,扼中越之間主要通道,是越南北方的軍事重鎮。它坐落在群山環抱之中,西南約8公裏處是陡石山區,上山有大小溶洞,可作天然火力點。隔路相望是607、605高地,緊鎖同(登)太(原)公路。南有417、555高地和扣馬山,居高臨下,鳥瞰同登,東有扣考山、815高地,群峰連綿,由南向北延伸,直抵1號a公路。北有402高地,險石叢生,多為峭壁,與同登東北的460高地、西北的386高地遙相併立,構成了一道護衛同登的天然屏障。緊接同登南側的339高地、東南側303高地、東側的423高地、玻保北側無名高地即可鎖住同(登)太(原)和同(登)、諒(山)公路,又可控製同登。402高地麵向同登的一側,有很多岩洞,且是絕壁。
與我相連的除友誼關至同登的1號公路外,還有弄懷至苦大、米七至果龍樹兩條道路,前者與4號公路相連接,戰前遭敵破壞,後者可以加修成急造軍路,從渠歷至12號界碑國境線上,隻有4個山口可勉強通行輕裝步兵,其餘的都是懸崖絕壁。友誼關至12號界碑地段為土山,植被為1.5~2米的茅草和灌木叢,坡陡、穀深、斷崖多。人馬可勉強通行,坦克運動卻十分困難。
防守同登地區的是越軍號稱“英雄團”的第3師12團以及配屬該團的獨立205營和公安12團1營,其4、5、6營分別部署在那板西側無名高地、扣考山、409高地、玻保地域和班莊、那龍、伯良地域積386高地、弄供、402高地地域,其公安1營配置在同登鎮合浦念嶺、公安屯地域;團指設在那林。3師高炮營部署在探某。
越軍經過長期的準備,構築和設置了大量的工事、障礙,除同登火車站構築了有坑道和永備工事外,在同登周圍各要點和同登附近的1、4號公路兩側各要點上均構築了2~3條可容納10~12人的馬蹄形、丁字形短洞、“a”字形土木質工事、大型掩蔽部、火力發射點,並以交通壕相連,形成支撐點式環形防禦體係,在與我接壤便於人馬通行的地段,越軍均設置了防步兵地雷場、鐵絲網、鐵刺、竹籤、陷阱等障礙物。在便於坦克運動的友誼關至同登的1號公路上,設有防坦克障礙和防坦克雷場等13道障礙物,弄懷至苦大的簡易公路上,也設有防坦克雷場、防坦克壕、欄障及石牆等障礙物。
奪取同登外圍的戰鬥
許世友認為同登不是一般的一線防禦陣地,而是一個堅固的軍事要塞區。他指著戰役部署圖說,同登的地位本來就重要。對越軍來說,這裏是他們的前哨陣地,是越南的門戶,是軍事要道。對我們來說是打諒山的前進陣地,是殲滅諒山之敵的突破口,是諒山的大門。
許世友同向仲華政委探討同登地區作戰時說:由於同登地位的重要,決定著我們必須奪取它。也因為地位的重要,敵人必定死守它,這就會產生奪取與堅守的激烈戰鬥。奪取後我方要控製住,越軍要反擊奪回,就可能反覆爭奪。在這裏的戰鬥將是十分激烈的。
許世友和軍區前指的同誌們商量戰法時說:由於同登是個軍事要塞,越軍的作戰指導思想和作戰原則又是“一線堅守,一線取勝”,因而這裏的兵力密度大,陣地堅固,火力的密度和周密程度也很大,障礙的密度也很大,這些都要比一般一線陣地防禦要大得多。我軍必須用大量的炮兵對越作戰,使用集中猛烈的炮火轟垮防禦的硬殼,還要用直瞄火炮、炸藥包、爆破筒炸開越軍防禦的鋼筋鐵骨。隻有這樣才能奪取同登,殲滅同登守軍。
</br>
實踐證明,嚴密組織清剿,實施拉網收口戰術,是對付分散越軍的一種有效手段,敵人的哀鳴,證明了我軍戰術的勝利,證明了許司令員決斷正確。
到敵國特別是山林地作戰,如不及時組織清剿,不僅難以達到徹底殲滅敵有生力量的目的,而且隨時可能威脅到己方後方交通線的安全。因此,在高平地區之敵遭我打擊,利用複雜的地形,由大股化小股,化整為零,化軍為“民”,分散潛藏,與我周旋時,我們及時調整部署,投入大量部隊,改變作戰手段,採取拉網戰術,從而把高平地區的敵人346師及地方武裝、公安和民軍基本殲滅了。
戰後,有個傳說,說的是高平地區1名在我軍清剿時負傷的越軍透露:中國軍隊有個指揮官,名叫許世友,此人是中央軍委常委,他有一架望遠鏡,能看無限遠,能看無限深,無論你躲在什麽地方,他都能看到你,所以,我雖然鑽進石縫,還是被打傷了。
戰後,有人說戰役預備隊分散使用,而且是用於清剿,這種使用方法不對頭。這是因為不了解當時戰場情況而引起的。進攻戰役中預備隊使用的一般原則是:用在主要方向,用在關鍵時刻,用於發展勝利擴大戰果,也用在戰前預料不到的突然情況的處理上。可是,這次作戰的實際情況,必須使用預備隊部分兵力,加大兵力密度,才能徹底殲滅敵人。在這種情況下,使用一部分戰役預備隊,是符合原則的,而且是靈活地運用原則。許世友聽到上述那些議論時說:“那是書呆子的看法,我過去說過,那些人是戴眼鏡,夾皮包,會總結,會提高,打起仗來往後跑。”
高平地區的作戰已接近尾聲,許世友感到打得不夠順利,時間拖得比較長,他想在東線開展新局麵。為此,他正在進一步了解東線的情況,增加東線的炮兵部隊,決心在同登、諒山方向打個漂亮仗。
第09章 打開大門
許世友說:“進院,必須先打開大門,開門進院才能登堂入室。打仗就要先打開突破口,然後才能殲滅縱深內的敵人。同登就是我們攻打諒山的大門,就是主要的突破口,要想殲滅諒山的敵人,必須首先殲滅同登的敵人,打開這扇大門。”這種戰法就叫“中央突破”。 軍事重鎮——同登
同登距我友誼關4公裏,扼中越之間主要通道,是越南北方的軍事重鎮。它坐落在群山環抱之中,西南約8公裏處是陡石山區,上山有大小溶洞,可作天然火力點。隔路相望是607、605高地,緊鎖同(登)太(原)公路。南有417、555高地和扣馬山,居高臨下,鳥瞰同登,東有扣考山、815高地,群峰連綿,由南向北延伸,直抵1號a公路。北有402高地,險石叢生,多為峭壁,與同登東北的460高地、西北的386高地遙相併立,構成了一道護衛同登的天然屏障。緊接同登南側的339高地、東南側303高地、東側的423高地、玻保北側無名高地即可鎖住同(登)太(原)和同(登)、諒(山)公路,又可控製同登。402高地麵向同登的一側,有很多岩洞,且是絕壁。
與我相連的除友誼關至同登的1號公路外,還有弄懷至苦大、米七至果龍樹兩條道路,前者與4號公路相連接,戰前遭敵破壞,後者可以加修成急造軍路,從渠歷至12號界碑國境線上,隻有4個山口可勉強通行輕裝步兵,其餘的都是懸崖絕壁。友誼關至12號界碑地段為土山,植被為1.5~2米的茅草和灌木叢,坡陡、穀深、斷崖多。人馬可勉強通行,坦克運動卻十分困難。
防守同登地區的是越軍號稱“英雄團”的第3師12團以及配屬該團的獨立205營和公安12團1營,其4、5、6營分別部署在那板西側無名高地、扣考山、409高地、玻保地域和班莊、那龍、伯良地域積386高地、弄供、402高地地域,其公安1營配置在同登鎮合浦念嶺、公安屯地域;團指設在那林。3師高炮營部署在探某。
越軍經過長期的準備,構築和設置了大量的工事、障礙,除同登火車站構築了有坑道和永備工事外,在同登周圍各要點和同登附近的1、4號公路兩側各要點上均構築了2~3條可容納10~12人的馬蹄形、丁字形短洞、“a”字形土木質工事、大型掩蔽部、火力發射點,並以交通壕相連,形成支撐點式環形防禦體係,在與我接壤便於人馬通行的地段,越軍均設置了防步兵地雷場、鐵絲網、鐵刺、竹籤、陷阱等障礙物。在便於坦克運動的友誼關至同登的1號公路上,設有防坦克障礙和防坦克雷場等13道障礙物,弄懷至苦大的簡易公路上,也設有防坦克雷場、防坦克壕、欄障及石牆等障礙物。
奪取同登外圍的戰鬥
許世友認為同登不是一般的一線防禦陣地,而是一個堅固的軍事要塞區。他指著戰役部署圖說,同登的地位本來就重要。對越軍來說,這裏是他們的前哨陣地,是越南的門戶,是軍事要道。對我們來說是打諒山的前進陣地,是殲滅諒山之敵的突破口,是諒山的大門。
許世友同向仲華政委探討同登地區作戰時說:由於同登地位的重要,決定著我們必須奪取它。也因為地位的重要,敵人必定死守它,這就會產生奪取與堅守的激烈戰鬥。奪取後我方要控製住,越軍要反擊奪回,就可能反覆爭奪。在這裏的戰鬥將是十分激烈的。
許世友和軍區前指的同誌們商量戰法時說:由於同登是個軍事要塞,越軍的作戰指導思想和作戰原則又是“一線堅守,一線取勝”,因而這裏的兵力密度大,陣地堅固,火力的密度和周密程度也很大,障礙的密度也很大,這些都要比一般一線陣地防禦要大得多。我軍必須用大量的炮兵對越作戰,使用集中猛烈的炮火轟垮防禦的硬殼,還要用直瞄火炮、炸藥包、爆破筒炸開越軍防禦的鋼筋鐵骨。隻有這樣才能奪取同登,殲滅同登守軍。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