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製陶少年和牧羊少年月季花開在虞城北麵的林地裏,那兒有條小溪潺潺流淌,溪水清可見底。春日的雨水多,即使是淺處的溪水,也沒過幾塊踮腳的石子。露出水麵的隻有五六顆大圓石子,相互間距離也遠。虞蘇在大圓石上跳動,輕快地像隻山林裏的鹿。林風吹拂水麵,帶來漣漪,也吹幹大圓石上的水漬。腳下的石子幹燥,虞蘇不至於踩滑落水。胸前的綠鬆石佩在虞蘇跳躍時,揚起又落下,在晨光下,綻出一縷天藍色。虞蘇收攬發絲,不經意間露出微笑,他看到溪畔的月季花。虞蘇穿著短袖的粗麻衣,提著一個竹籃,他到溪畔挖陶土。溪邊多陶土,經由溪水衝洗,不必人工淘洗,便可以製作出質地細膩的陶器。竹籃放在溪岸,虞蘇蹲下身,手拿著一個小巧的木製工具,熟練地挖陶土。他將軟軟的陶土用手團起,放進竹籃。虞城的陶匠,會前往虞城南麵的山崗取土,隻有虞蘇會跑到北麵來。這裏開著一大片月季,紅彤彤一片,相當漂亮。把沾染泥土的手腳,在溪水裏清洗幹淨,虞蘇離開溪邊,朝月季花叢走去。他隨手折下一枝月季,不懼花刺。他食指為刺紮傷,有一縷細細的疼意。人們不喜歡月季,就像人們不喜歡荊棘一樣。虞蘇貪戀著它的美豔,他含住傷指,看向執左手的月季。它嬌嫩欲滴,含苞待放,沾染水露。虞蘇再次踩著圓石子渡過溪流,他提著竹籃。竹籃裏裝滿陶土,陶土上別著一枝月季花。從月季溪畔回到虞城,需要經過一大片荒蕪的墓地。虞城的人們,死後都葬在那裏,一代又一代。當虞蘇的青絲變為白發,青春美好的臉龐衰老,生命走向盡頭,那裏也會有他的一座矮墓。在春日的早上,也會有幾枝月季,盛開在他的長眠之地。虞蘇悠然穿過墓地,他沒去思考過死亡。他才剛剛十五歲,風華正茂。墓地與虞城聚落之間,用一條壕溝隔開。寬且深的壕溝,如果沒有銜接兩岸的橋,人將無法越過。隻有鳥兒,可以從它上方自由飛翔。壕溝保護著虞人不受外敵及野獸的侵害。虞蘇渡過木橋,緩緩走進龐大的聚落。一路不時有人跟他打招呼,他們喚著:“小蘇。”“阿蘇。”虞蘇一一應答。喚他的有大人有小孩,有男有女,其中以少女居多。虞蘇很受女孩們喜歡。虞蘇家,就在聚落北麵,在北橋旁。過了北橋,四周都是虞蘇的鄰居。北麵的房子,大都是土牆瓦頂屋,樣式統一,大小差不多。它們參差排序,幾乎每一棟都有個大院子。這裏居民眾多,人語不絕,雞犬相聞。虞蘇來到一棟宅院前,院中種著一棵棠梨樹。正值花期,白色的小花開滿枝頭,遠遠看去,如堆雪般壓向屋頂。“蘇兒?”虞蘇推開柴扉,走進院子,聽到從屋裏傳出的喚聲。“阿母是我。”虞蘇將竹籃擱在雜物架上,他往石階上蹭蹭鞋底,走進屋裏。虞母坐在火塘旁,用陶紡輪搓麻繩。紡輪飛速旋轉,一圈圈纏繞麻繩。火塘上放著一件大陶鬲,鬲口冒出熱氣,食物的香氣彌漫在屋中。離火塘不遠處,躺著一個小嬰兒,他(她)安然沉睡,身上蓋著一件麻布。漿果製作的紫紅顏料,在麻布上塗出鋸葉形的紋飾。虞蘇跽坐在嬰兒身邊,低頭端詳,他聞到嬰兒身上淡淡的奶味。“你禾姊的孩子,寄在這裏。”虞母臉上露出笑容,她笑起來眼角有細細的皺紋。她五官勻稱,眉眼溫婉,年輕時該是長得很美。禾姊是阿耳的妻子,和虞蘇家是隔壁鄰居。虞蘇壓低身子,伸出手指想碰嬰兒粉撲撲的臉頰。他手指剛摸上嬰兒的臉,就被虞母拍走。“還不去吃飯,這麽大的人,又跑去墓地玩。”虞母雖說是責罵,言語溫和。“阿母,不是去玩。”虞蘇乖乖端著碗,到陶鬲前盛食物。煮的是雜燉,有粟米、蚌肉,還有蔬菜。虞蘇為自己盛上一碗,也幫母親盛一份。“阿父呢?”“你父被虞君喚去,他吃過了。”熱乎乎的食物,虞蘇慢慢食用。他執著木湯勺,一口勺到嘴裏,咀嚼吞咽,才再接一口。虞蘇吃飯不像其他男子那麽粗魯,看著很乖巧。虞母摸了摸兒子的頭,虞蘇偏偏頭,似乎不大情願。他覺得自己年紀大了,已不是孩子。虞蘇是家中最小的孩子,身為老幺,最是受寵。“阿母,我挖來一籃陶土,可以做兩隻陶盆。”虞蘇記得昨日母親洗螺蚌,不慎摔碎一隻陶盆。“燒陶辛苦,等你長大了,跟你阿父到虞君那邊聽差。”虞母紡線的動作不曾停止過。“等我長大再說,阿母吃吧。”虞蘇拿走母親的紡輪,將一碗溫熱的食物遞給她。虞蘇的父兄都是虞君的手下,他們能出入位於聚落中心的宮城。虞蘇不像同齡人那樣對宮城感到好奇,因為父兄在裏邊任職的緣故吧。高高的宮城牆,將平民居住區隔開,通往宮城隻有一道門,那道門由許多護衛看守。虞蘇的父兄,擔任的便是護衛的職務。吃過飯,虞蘇來到院中,他的“工作室”裏。那是一間小矮屋,以往用來放雜物,裏邊非常雜亂。虞蘇把它收拾,用來放置製陶工具。虞蘇將製陶工具搬到小矮屋外:一個小木案,一件陶轉盤,還有一些雜七雜八的物品。虞蘇把陶土放在一塊平滑的青石上,他仔細挑走陶土裏的水草爛葉,搓揉陶泥。當地的許多人家,都會製陶。聚落有一處大陶坊,專門為虞君燒製陶器。虞蘇的師父,便是大陶坊的陶匠,虞蘇喚他仁叔。青石板上的陶土細膩得像絲般,虞蘇把它搓成泥條,用泥條盤築法製作陶盆。